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名著读后感800字(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名著读后感800字(合集)》。
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几乎都包含了一个共性:美丽端庄、温婉淑贤、高雅靓丽。但是《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却是贫穷、卑微、矮小、不美。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形象,在当时欧洲的阶级制度中是不被接受、打破常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的,但或许就是因为没有华丽的外衣,简・爱坚强不屈的内在人格力量才得以充分展现,这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高明之处。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关于公主与王子童话,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像仙瑞德拉一样的结局,现实中的爱情比白粥还寡淡。有一本书上说,爱情中若没有杂质相伴便是比纸还薄弱。最纯净的蒸馏水保质期有10个月,矿泉水的保质期有两年,但不知有多少杂质的自来水保质期却是无限的,杂质也是爱情必备的免疫细胞。
仅观当时的整个欧洲,阶级社会贫富悬殊,人们对家产和年收入十分看重,婚姻必求门当户对。找一个家产丰厚的人联姻,对多产者阿谀献媚,出卖婚姻幸福增加自己资产比的风气弥漫整个欧洲社会。然而简・爱不同,面对一个社会地位和财产远远高于自己的男人,不卑不亢,敢于表白自我情感,敢于去追求真情,在当时社会,这一举动无疑是极为大胆的。在简・爱的世界里,心灵不被世俗所污染,爱情不被阶层所限制,幸运终会降临到一个家庭女教师身上。从中可以看出简・爱不仅是个坚毅勇敢的女人,而且她敢于向制度、权威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追求人格的平等、独立、完整、自由。她在一个男权社会拥有与男人平起平坐的人格。
当然做这样一个独立者,代价是巨大的,但是简・爱做到了。逃往过程中,她身无分文,却从没想过依附别人。她不断寻找工作,想靠双手来养活自己,而非寄人篱下。不可否认,童年的经历对她的人格造成巨大影响,但若非心智坚定和有高尚的节操,便不会有不管何时何地,贫苦高贵,站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个朴实、顽强、独立的简・爱。
在这个颜值时代,外表美好的人或许会风光一时,但对一个有灵魂的人来说,外表的美丑已经微不足道,一个有灵魂、有思想、有人格的人是不会被历史长河所湮灭,显然简・爱做到了,漠视时间的洗礼并会长存于世。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简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恩费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契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豪宅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罗契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契斯待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契斯特。其实罗契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
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
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契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契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唇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决定回到罗契斯特身边。
她回到桑恩费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契斯特也受伤致残。简找到他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
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着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
这部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
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
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
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
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
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
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
自私、阴险、不择手段。
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
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 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
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
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
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
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