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学校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2022-10-17 22:31:2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教育扶贫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第一篇:学校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学校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市扶贫攻坚会议精神以及县委相关安排部署,立足当前做好全镇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精准帮扶、扶持到户、资助到生、促进公平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把提高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作为我校教育扶贫工作未来几年的核心任务,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全镇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16年起,实现全镇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建立全镇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幼儿、适龄儿童的资助制度和助学制度,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主要劳动力都能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到2016年底,实现全镇小学教育发展总体均衡和学校办学条件有提高,努力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寄宿生达30%以上。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持续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有效增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更加高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老师队伍更加稳定,实现教育均衡,使教育对精准脱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教育扶贫的战略目标。

三、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针对制约贫困村和薄弱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关键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争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镇域内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以生为本,精准帮扶。围绕人人受教育、个个有技能、家家能脱贫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需求实际,按照贫有所需,学有保障的理念,全面覆盖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读书的实际需求,让贫困家庭子女真正成为教育扶扶扶贫的受益者。3、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提高学学校教学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既要考虑当前,更加注重未来,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提高。4、加强协调,分步实施。加强贫困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扶贫工作、贫困家庭的帮扶,与乡镇发展、扶贫攻坚、布局调整等工作相结合,制定明确目标,抓住关键环节,细化落实举措,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分步实施。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项目扶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实现全镇有1所公办幼儿园;改建幼儿教学班,鼓励和引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在园幼儿规模,确保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二是推动寨坝小学迁建工程,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确保搬得出、入学好。

三是积极争取助学金,扩大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切实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为我镇教育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关注特殊群,规划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五是认真开展好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把帮促工作与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扶贫攻坚。(二)加强资助管理,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确保学生能读上书

从2016年起,实现全镇小学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建立全镇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幼儿、适龄儿童的资助制度和助学制度,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一是做好学前教育阶段保育教育费和生活费资助项目。保育教育费资助标准为每月每月资助40元。生活费资以减半收取方式进行资助。即在幼儿园、学前班就读的资助对象每生每月交费92元(收费标准为185元)。(三)提高教育质量,夯实脱贫基础,阻断贫困代际传承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一是狠抓保学控辍。认真落实保学控辍双线考核和七长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三五时期小学辍学率控制在%以内。二是大力促进促进教育均衡。以2016年省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完成硬件建设,合理调整布局,科学调配教师,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是着力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教育考核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质量研究机制、质量评价机制、教育督导机制等,推行教学质量监测,每学期对小学四至六年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测测评,并充分利用好测评结果,促进质量提升。四是落实帮扶措施。开展条件较好的学校挂帮薄弱学校工作,实行教师进交流,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以优促劣,实现全镇小学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整体提高。

(四)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精准滴灌,助推贫困家庭脱贫

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其它需要使用的食材,在确保安全优质等价的前提下,优先向贫困家庭订购,有效拓展贫困农民农产品销售渠道。

学校保安、宿管、食堂从业人员等各类临聘人员在新增岗位时,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条件均满足的前提下,优先面向精准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聘用,以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学校工程建设等所需劳动力,在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精准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五)开展党建帮扶,提升帮扶实效

一是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好入户帮扶工作。中心校班子成员、学校负责人帮扶二至三户贫困户、教师帮扶一至二户贫困户,并确保脱贫。

二是中心校党支部要结对帮扶1-2所镇属薄弱小学,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到镇边远学校工作,帮助薄弱学校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解决思想扶贫脱穷志的问题。积极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等的宣传教育以及感恩教育,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唱响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五、组织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办公室,统筹镇属小学精准脱贫工作,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成立专门督查组,对镇属小学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严格的督促检查,落实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的督查工作机制,确保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头上有指标,使精准脱贫工作成为全县教职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是严格问责。制定中心校精准脱贫工作问责办法,对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学校和个人,严格实行问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倒逼工作到位、倒逼成效落实。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二

为贯彻落实省委XX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由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全市70个省级贫困村,全部纳入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范围,市教体局、区教育局正在开展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况调查,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对象

(一)调查范围:全市70个省级贫困村仁和区共有10个:务本乡大火山村、布德镇老村子村、平地镇波西村、平地镇辣子哨村、同德镇双河村、啊喇乡啊喇村、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大龙潭乡干坝子村、大田镇乌喇么村、中坝乡大纸房村。

(二)调查对象: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况。

二、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摸清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准确掌握贫困村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现状,对市级领导同志及市级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由校长负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村社的支持,安排专人做好摸底工作,确保相关信息真实、数据准确,并按市教体局下发的表格及时统计上报。(二)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学校要切实做好辍学及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情况核查工作。学校要对辍学及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摸清接受教育的情况,辍学时所在教育阶段,辍学原因,班主任、学校报告和动员复学所做工作,乡镇政府、村委会工作情况,现状如何,有无补救措施等,摸清情况后及时上报区教育局教育股。

2.学校要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初应将学生辍学情况向区教育局和当地乡镇政府书面报告,由乡镇政府责令其入学。在上学期间,学生无正当理由一周内不到校,学校应及时向当地乡镇政府报告,并配合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做好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工作,对经多次说服教育仍不返校的学生,由乡镇政府向辍学学生家长发出《敦促入学通知书》,要求辍学学生限期返校。3.学校要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控辍责任制度。要切实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辅导,通过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对子等形式,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解决厌学情绪。对已辍学或有辍学意向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措施,耐心说服学生家长,动员学生复学。对动员辍学学生返校的对象、做动员工作的人员、时间和效果等造册登记,相关证明材料齐全,有案可查,严禁弄虚作假。

第二篇:教育扶贫实施方案范本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

到20XX年,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教育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通过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资源共享。

──通过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

──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

──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二、主要措施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推进三个计划,构建三个体系。

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3项计划。

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等3个体系,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确保教育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依据《山东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 20XX-20XX年)》,对全区扶贫工作重点村中有改薄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点予以扶持,力争到20XX年底,所有学校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依据《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资金管理办法》,积极争取省、市级财政加大“全面改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资金分配优先保障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面改薄”工作。

20XX-20XX年三年总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3500万元,规划建设校舍2.3万平方米。

其中: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200万元,建设校舍7686平方米;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200万元,建设校舍8335平方米; 20XX年,规划投资校园建设类资金1100万元,建设校舍面积7096平方米。

(二)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建设力度。

20XX-20XX年在扶贫工作重点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所,实现贫困村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村公共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和适龄儿童入园率。

20XX年,新建幼儿园3所、改扩建9所; 20XX年,新建幼儿园1所、改扩建10所。

20XX年,完成幼儿园建设收尾工作,新建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

2.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

20XX-20XX年,按照《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要求,对现有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进行全面彻底排查,对存在危房和达不到相应建设标准的幼儿园,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按要求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彻底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

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

3.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加强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的指导,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使适龄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起点公平。

(三)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1.强化短缺学科教师补充。

落实有关编制规定,对达不到标准班额的村小学、教学点,按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并按照“退补相当”的.原则及时补充教师,做到缺编学校“缺编即补”。

对于满编超编的学校,采用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方式予以解决,缓解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区域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2.开展城乡教师交流轮岗。

加快推进“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0%。

3.加大对贫困村教师培训力度。

动员全区优秀教师志愿者组成支教团,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名师、名校长培养和特级教师选拔实行乡村学校计划单列。

(四)构建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网络

引导城镇中小学与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开展结对帮扶、联建共建。

充分发挥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优势,辐射、示范、带动农村薄弱学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为贫困人口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20XX年确定城镇与乡村1对1帮扶学校和具体帮扶形式、内容并组织实施; 20XX年帮扶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全部推开,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结对率达到100%; 20XX年,各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成效,被帮扶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20XX-20XX年,根据帮扶效果评估,调整帮扶结对对象,提升帮扶水平。

1.教育教学帮扶。

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XX年实现结对帮扶学校全部优秀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2.学校管理帮扶。

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

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建设学校章程,提高管理水平。

帮助受援学校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20XX年帮扶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全部制定完成。

3.教师发展帮扶。

建立教师交流机制,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帮助受援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联合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培训教师,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共建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

每年至少开展1项联合课题研究。

4.办学条件帮扶。

根据办学实际,向受援校捐赠本校更新换代的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 教师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五)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完成与扶贫部门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抓好组织落实和管理服务,力争20XX年完成构建覆盖各教育阶段的精准资助体系。

20XX年起,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优先发放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并优先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在全部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学费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校生优先发放国家助学金。

20XX年,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由15% 扩大至30%,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学生全覆盖。

(六)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建立贫困农村留守儿童档案。

20XX年底前,对在校扶贫工作重点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动态,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2.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贯彻落实《国 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

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

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 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20XX年,60%以上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设置留守儿童关爱室,20XX年,留守儿童关爱室实现基本覆盖,20XX年,所有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均设置留守儿童关爱室。

20XX-20XX年,根据关爱服务需要,改善设施设备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

强化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围绕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定期开展家长及监护人培训,提高留守儿童父母、临时监护人、隔代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主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

(七)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

1.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能力。

根据扶贫工作和全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20XX年建设山亭职业中专新校,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面积5.2万平方米。

针对我区农副产品丰富的特点,调整区职业中专专业结构,增设“农产品加工与保鲜”和“电子商务”两个特色专业,吸引更多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爱心培养计划,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职业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积极与区外职业院校对接,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扶贫”,通过“升学+就业”一站式扶贫,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区职业中专成立专门的贫困生资助办公室,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除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金救助保证其完成职业教育外,指定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生家庭学生顺利掌握1-2项职业技能,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对优质就业岗位,优先推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区、镇街、学校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区教育局成立由高玉龙同志任组长,楚振强同志任副组长,局有关科室参加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区教育扶贫工作。

各镇街教委都要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伍,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加强与区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编制、发改、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定期研究解决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完善配套政策,抓好各项数据的精准测算,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考核坪估。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要按照“月调度、季汇总、半年通报”的要求,及时汇总工作开展情况。

建立“镇街自查、区级复查” 的教育精准扶贫检查制度,重点检查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工作成效等。

区教育局在学校、乡镇自查的基础上,每年对所有学校、所有项目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建立检查报告制度;区教育局在镇街自查的基础上,每年进行全面复查。

(三)强化舆论宣传。

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实效,着力宣传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着力宣传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着力宣传推进教育扶贫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教育扶贫、人人支持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号召,积极参与滇西扶贫攻坚,并定点扶贫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提高认识,实地调研,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了扎实做好挂钩帮扶工作,学校20**年组织7批次,20**年已组织6批次各方面力量赴施甸县调研考察和实施项目。调研涉及整体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基础教育、施甸县城乡规划、姚关镇文化旅游开发、雷打树村人畜饮水蓄水安全、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野鸭湖产业发展、水蛭养殖和药品生产,高山特色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等诸多方面。严格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全校上下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

二、发挥智力优势,重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扶贫

学校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具体针对当地人力资源缺乏、水平不高的问题,制定了干部培训、基础教育培训和医疗培训三个主攻方向,开展各类培训12期,供培训2600人次。

一是扶贫干部培训。依托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通大学基地,面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和陇川县在20**年先后举办了4期干部培训,近期又将开展2期,共有200余名来自基层的干部接受了关于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建设项目策划、包装与申报、历史文化追思、空间集聚机制与城市发展的信息动力学、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领导干部的新闻传播素养、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地教学等。

二是教师培训。20**年6月,来自施甸县教育局的干部、中小学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和听课培训;20**年12月、20**年3月,西安交大附中、附小及幼儿园的20余名骨干教师分两批,赴施甸县开展了高效课堂与课题研究、特色班级建设与管理、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备战高考与重点难点突破等四个专题的教学报告,并通过上公开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具体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培训。

三是智力帮扶。20**年,人居学院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向施甸县县委和政府提交了城乡规划及旅游开发帮扶项目的建议,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生命学院书记、院长带队赴施甸就可能进行科技合作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为施甸一中师生做科普知识讲座;实地考察了施甸县太平镇石瓢温泉地热资源,与县国土局和太平镇就开发石瓢温泉饮用富氢水相互交流了意见和看法,研讨了施甸健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可行性,为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20**年6月5日,学校副校长李伟一行5人在保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朋建,施甸县县长张云怡及其他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姚关镇雷打树村、施甸三中、姚关小学和云南海瑞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调研工作,并在施甸县召开了20**年扶贫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总结20**年帮扶工作,明确20**年的帮扶工作计划,学校有关部门与施甸县四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议20**年帮扶工作。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创业企业与施甸县当地的青年创业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组织优秀博士生、硕士生为县农业局开发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电子交易平台,解决高山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推广问题。

四是教育挂钩帮扶。针对当地基础教育师资水平非常落后的局面,学校把当年扶贫经费的大部分投入到了基础教育帮扶上。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学校20**年一期投入60余万元帮扶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项目由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承担,顺利建成并开通了施甸一中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室,搭建了施甸一中主页服务器;20**年,学校二期投入近50万元,为姚关镇雷打树小学、施甸三中、仁和镇中学各建设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初步的网络技术培训。学校工会与施甸县总工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共同圆大学梦活动,每年投入2万元资助10名施甸籍贫困大学生。校团委、仲英书院组织了两次赴云南施甸帮扶实践活动,40余名师生分别在施甸县一中、三中开展公益支教活动;博士生协会对施甸县域经济中的特色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民生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

五是文化交流。文学院杨琳教授课题组,针对施甸县抗战文化、契丹文化、布朗民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及开发进行了实地调研;学生艺术团深入具有布朗族和彝族音乐魅力的白龙水村、摆榔乡、由旺镇等地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同他们同台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舞蹈团,赴施甸县进行“跳舞吧 交大”的采点拍摄,并形成了“醉美施甸”专题系列,宣传推广施甸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六是卫生医疗帮扶。学校三所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对施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第一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赴施甸县为近2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学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对保山市人民医院、施甸县中医院、施甸县妇幼保健院、姚关镇医院进行了学科对接和指导,重点对施甸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进行了模拟测评,同时制定了三年的医师、护理管理等方面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和保山市医专的教师培训计划。目前,已累计接受33名医务人员到学校三所附属医院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进修、学习和培训。

三、发挥挂职干部作用,做好挂钩扶贫工作

学校组织部根据教育部人事司要求,结合岗位要求,认真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派工作。经基层党委推荐、组织部门遴选、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分两批选派了2名干部赴滇西挂职。挂职干部深入基层考察了全县乡镇、农场、全县中小学,直接与群众沟通交流。主动登门与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党政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座谈,主动了解县情、民情,学习地方工作特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同时,作为学校与当地扶贫工作联席会议的联络人,切实承担起了学校与滇西边境山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找准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

20**年4月21日,学校举行社会扶贫工作会议,总结20**年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安排部署20**年学校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认真归纳和总结,找准着力点,影响和带动当地的'发展,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和意义。一是突出挂钩帮扶的重点区域和项目,促进帮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针对具体项目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项目监督评价推进机制,确保有效落实。三是统筹校内外资源、发挥优势,将自身的优势与帮扶地区的需求结合起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做好帮联共建、产业培育、吸引人才与资金等工作,激发帮扶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四是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加强对帮扶地区的宣传,增强社会影响力。

第四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根据凉山州委、州政府《关于实施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决定》,2008年以来,凉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百乡扶贫办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统一安排部署,始终把我乡教育扶贫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情系民族教育、心连贫困儿童,认真履行宣传、督导、调研、联络、帮扶五项职能。动真情、动真格,进一步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教扶贫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础设备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得到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提高。

在贵局的帮扶下,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适龄女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启动以来,贵局在刘斌局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到我乡,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指导群众如何开展我乡的“新生活运动”。使我乡的教育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现将贵局在本年度对我乡教育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本年度,贵局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贫共精神,积极投身到我乡教育扶贫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并拟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把此项工作纳入他们的目标责任管理工作中,作为年终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 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基础工作

一是立足实际,理清思路。贵局针对我乡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研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贫工作计划》。二是深入联乡,实地调研。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我乡,全面了解我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为切实开展我乡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乡教育扶贫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工作组成员视教育扶贫为己任,深入乡村、学校,召开乡村组干部、教师及群众参加的教育扶贫研究会,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对彝区普高以及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有利政策,并利用村支部活动室的黑板报和下乡深入村组宣传教扶贫、“新生活运动”等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教育扶贫、“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两基”达标迎检。

教育扶贫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贫困儿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状。为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使“一帮一”助学活动开展持之以恒,全局干部参与了此项活动,向我中心校捐助办公桌椅12套,价值9600.00元;小型鼓号队器材一套,价值4000.00元;学生服装200套,价值10000.00元;书包文具200套,价值8000.00元;协调50吨水泥价值28500.00元。昨天,贵局又给我中心校送来了学生洗漱用具200套和体育用具,价值5930元。小计:62430.00元。通过贵局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促进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了迎国检工作。

(三 )协助乡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积极致力于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同时,贵局还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乡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配合和支持我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我乡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经济作物,使支柱产业花椒、核桃、马铃薯、烟草等上规模、重效益。从而加快了我乡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积极配合我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刘局长指示说,要把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凉山调研时关于“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强大动力,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将“板凳工程”作为新生活运动的切入点,以小板凳推动大工程、促进大转变,着力改善彝区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建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赠物资,提高民生。2010年春节问尉了30户贫困户:30袋大米(每袋50斤),价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价值3000.00元;30床毛毯,3600.00元。小计:9600.00元。在启动彝区新生活运动之际,联系了140户贫困户,捐赠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个共价值27583.00元。给乡政府赠送了2台电脑、一台打印机给乡政府,价值10000.00元。

以上共计:115543.00元。

为了及时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贵局安排驻乡联络人员一名,长期驻点我乡,计划帮扶303户贫困户,并拟定了帮扶规划及措施。给乡政府预订了12套办公用具、12张铁床、1个冰箱、1套餐桌、1套会议圆桌、1组文件柜。

总之,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抓好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政策的好时机,和联系单位连成一片心,一如既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致力于我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开创“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五篇:村级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XX村 2019 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根据乡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

2019 年

带河村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一、年度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宣传,提升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和运用。

(二)进一步做好

20 户贫困户“一超六有”指标巩固

提升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贫困户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引导贫困

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四)进一步做好我村脱贫攻坚工作贫困户满意度和群

众认可度工作。

(五)进一步引导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务工以及

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六)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实行精准施策。在充分

听取贫困户帮扶愿望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每个贫困户年度

“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走访贫困户,根据他们家庭、生产

生活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并将计划装入帮扶包。日前完成。帮扶计划要注重组织与个人相结合、3 月 10

“输血”培

元与“造血”强身相结合、扶贫特惠与普惠相结合,确保帮扶工作见实效。

(二)办好农民夜校,提高群众素养。统筹整合村级公共阵地、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灵活设置教学点位,推动“农民夜校”延伸到户、覆盖到人,形成以实体为主、网络为辅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技

能水平,让群众通过参加 “农民夜校” 学习,实现劳动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三)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致富基础。继续协助推进茶马路修建、茶园园区路硬化等工作。

(四)培育主导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稳产增收。

1.组织开展农技培训。争取农业部门支持,积极组织农业、畜牧专家到村,有针对性地开展茶叶、能繁母猪等种 养殖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种养殖技能,规避种养殖风险。

2.发展优势产业。一是巩固传统优势种养业,增加茶 栽种面积。引进中药材等产业,保持能繁母猪养殖良好势头,培育致富带头人。

3.促进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展

18—50 岁有外出务

工意愿村民调查,搜集企业招工信息,帮助有劳动能力尚未 就业的青壮年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促进就业创收。

(五)落实惠农措施,保证群众受益。积极争取教育、医疗、住房安全、农村信贷和社会保障等惠农政策,着力解

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如低保、新农合、农保、危房改造等问题,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低保户新农合参合率

100%,符合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的落实率

100%。

(六)开展“走基层”活动,解决群众难题。争取帮扶

单位支持,积极开展 “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大力开展扶贫、扶智、扶志、抚慰等工作。积极引导

他们及时申报 2019 年度入户项目。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驻村干部、村实职干部平时加大对贫困户的政策宣传,让贫

困户及时了解并享受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帮扶手册及时进行完善,对家庭人员有变动的每月及时进行统计上

报。对所在村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照 “一超六有”逐一核对,对于不稳定的立即进行整改提升,全面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贫困户满意度和群众认可度。做好贫困户和一般

群众的认可满意度,力争达到 95%以上。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基础数据,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凡本村范围内贫困户大病住

院、慢性病门诊、家庭子女读书、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低保残疾居家养老、实施入户项目、就业人群等建立台账进

行管理,并将各类人员完整信息名单于 3 月 20 日前上报乡脱贫办。

(七)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协助带河村党支部和村委顺利完成班子换届工作,指导村党支部加强规

范化建设,督促落实 “三会一课”、党务公开制度。通过“党

员活动日”、“ 7.1 ”建党节等活动,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党支部与带河村党支部联谊活动,促进共同进步与提高。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村早日脱贫奔康。推动落实村务“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扶贫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

(八)开展“四好村”建设,打造美丽文明新村。在全

村范围内扎实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

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工作,通过

评选道德模范、整治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激发贫困群众脱

贫奔康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广大村民文明道德素质,实现全 村“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目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群众自觉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行为习惯和享有受益主体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投入主体、建设主体的义务,让群众把扶贫工作当成家业来办,产业来兴。做好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良好氛围,汇集全社会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工作合力。

(二)加强自身建设。全体驻村干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按照“主动融入、虚

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

求,与村“两委”一道,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

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定期向乡党委报告工作实施

进度,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

XX村2019 年 2月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

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0年教体局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第六篇:教育扶贫实施方案范本

为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改善贫困乡村教育发展环境和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中共龙南县委、龙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龙发〔20XX〕6 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扶持对象

一、扶持对象

全县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省、市贫困村及周边辐射带动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其他乡村。

二、工作措施

( 一 ) 改善基础设施

1.加大贫困乡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贫困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XX 年实施汶龙镇石莲小学、杨村镇东水小学、九连山林场上围小学等 10 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程龙镇九年一贯制、夹湖乡九年一贯制等学校薄改计划。

2.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步伐。

加快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公办示范、多方参与、规范管理、安全高质、方便群众”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利用贫困村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确保具备办学条件的贫困村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或村小附属幼儿班,逐步淘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安全隐患大、保教质量低的民办幼儿园。

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20XX 年建成临塘乡、武当镇、九连山林场、渡江镇、程龙镇等 5 所乡(镇、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杨村镇东水村等 10 所贫困村村级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5%以上,“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分年实施、建一所成一所,加大投入配备学校教学器材与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20XX 年完成杨村镇、汶龙镇、桃江乡、渡江镇、九连山林场等乡(镇、场)共 31 所贫困村级小学(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 二 ) 加大资助扶持

1.健全资助体系。

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贫困学生资助标准。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资助力度,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1000 元;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 500 元;学校可安排公用经费的 5%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家庭学生;由县财政对中考成绩总分全县前 100 名且在龙南就读的优秀贫困学生进行适度奖励,其中对排名第 1 名至 20 名的每人奖励 1000元,第 21 名至 50 名的每人奖励 800 元,第 51 名至 100 名的每人奖励 500 元,并对成绩优异的贫困生进行重点帮扶,解决其后顾之忧;加大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给予每人每年 1500 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设立高中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由县财政出资对品学兼优的 100 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给予每人 1000 元的奖励;增加对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的政府资助力度,对每年省定资助对象,除上级专项资金资助外,再由县财政给予每人一次性 2000 元资助;为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在读的龙南籍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

2.创新助学形式。

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 。

由县财政出资200 万元专门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并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助学资源(如民政、扶贫、慈善会等助学资金),对全县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给予每月 300 元的生活资助(每年资助 10 个月,每人资助两年);各乡(镇、场、管委会)安排专项圆梦助学资金,对本乡(镇、场、管委会)范围内的特困大学生给予资助,以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重点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将工作面扩大至全县所有学段的在校贫困生,争取将所有特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圆梦救助。

建立单位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实施县直单位、部门“一联两帮”结对帮扶“三送”驻点村贫困学生机制。

“一联”,即“三送”驻点干部及有爱心、有能力的干部职工至少联系 1名贫困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全面了解联系对象的学习和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

“两帮”,即每位结对干部职工要积极协调解决好联系对象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问题,对联系对象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仍存在就学困难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扶助;县直单位、部门要积极为驻点村在读的贫困大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脱贫致富。

引导社会力量结对助学 。

做好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稽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支持龙南教育事业的企业老板、社会贤达、社会群体与贫困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给予困难救助,扶持贫困学生和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 三 ) 开展教育培训

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对中等职业学校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按国家规定实行免学费和给予每人每年 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培养和创业培训,接受有学习意愿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的贫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进行培训学习,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就业脱贫。

( 四 ) 发展定向培养

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场、管委会)农技人员。

在初中、高中毕业生中开展好宣传工作,鼓励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积极报名参加赣州市委托赣州农业学校面向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技能学习,为农村输送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

对获得中专大专毕业证书的定向贫困生,按上级相关要求由人保部门通过专门的招聘考试,合格者充实到乡(镇、场、管委会)农技推广机构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三、工作要求

( 一 ) 加强组织领导 。

成立龙南县教育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教育扶贫工作。

县政府副县长叶为任组长,成员由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就业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教体局局长兼任。

( 二 ) 落实资助政策 。

县财政局、县教体局要严格贯彻执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好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

( 三 ) 强化部门协作 。

县财政局、县人保局、县教体局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

县直各单位要认真抓好“一联两帮”结对帮扶“三送”驻点村贫困学生工作,确保教育扶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 四 ) 加大宣传力度 。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正面宣传报稽,让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教育扶贫的有关政策和进展情况。

围绕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掘工作特色和亮点,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推荐专题: 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学校圣诞节活动方案 学校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