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的价格取向、行为举止、文明阳光、制度规则和班级风尚等的集合体。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积聚班级素养,达成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和主体发展的目标。
总体目标:
为学生营造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建立宽松、清新、充满人性关怀的班级文化;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使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融为一体;营造热爱学习的风尚,促进学生才干的发展,推进生态德育和活力课堂的实施。
预期效果:
1、班级环境大为改观,地面做到“三无”(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痰迹),每面墙上都能“说话”,与此同时,鲜花、小小动植物、科技制作等走进教室,使教室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乐园”、自己的“家”。
2、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这些习惯诸如见了老师主动问好,见垃圾主动打扫,见不文明言行主动制止,见别人困难主动帮助等等。
3、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学生逐步认识到集体荣辱与个人荣辱的关系,每天关心班级评分情况,人人努力为班级争光添彩。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和巩固。
4、班级管理进入自主管理状态。学生大都能自己管好自己,班级管理进入制度化轨道,班主任从繁重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
5、学生思品素质得到提高。不知不觉中学生变得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乐于学习、整洁卫生,班级德育工作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施内容:
一、精神文化建设
要激发一个集体,首先一定要形成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渴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渴望,才能团结一致、激发整体,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1.把握学生的需要,找准切入点。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有各自的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把握学生该阶缎的需要,找准教育切入点,激励他们身上潜在的勤恳和执着,有利于学生认同感的发生。
2.发掘教材人文因素,激昂学生。在新课程教材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味。应充分使用教材,让学生去感想爱,感受关心,并让这种情感在教室中洋溢,在生涯中滋生。
3.丰富班内评价,学会赏识。
进行赏识评价,被赞扬的个体的积极行动获得了确定,增强了自信;未被赞扬的个体则形成积极发觉别的人的优点的习气,知道如何使自己也变得杰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过程,可以激励自身不断进取。
4.洞悉每个学生思想动向,及时个体教导。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做到集体训导和个体帮扶相结合。既要把握好班级发展的大方向,又要悉心洞悉每个学生思想动向。对个体中浮现的好的苗头要积极予以辅导推行,力求把好事办得更好;对个体中浮现的不太好的苗头要极力引导,把坏事变好或者把祸害降落到最小水平;对于个别学生浮现的心理毛病要积极予以开导,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5.言传身教,以辽阔的胸襟,做真挚的教导。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师生关系始终处于首要地位。教师要以辽阔的胸襟,去包容、接收学生独立的人格。学生可以自私,学生也可以自我,教师有义务去影响他们,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恕去教会学生宽恕。
教师要将学生的感情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之一,使班级成为培植学生感情文明的场合,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积蓄做人的情理。
二、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系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只要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制度文化建设要基于民主、平等、-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和学生一起磋商来拟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拟定的制度。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
2、建树切实可行的班规(包含文明礼仪、学习章程、考勤条例、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方面)。
班规的拟定和完美要激发每一位学生加入,普遍听取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和提议,再通过民主表决肯定,这样才可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进而内变成其追求的目的,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履行,才能促成学生进展自主倌理。同时,班级还应制定相应的品行评分细则,进行有效的约束。
3、建构有效的班干部队伍。
1)班委会:班委会可分成行政部、学习部、纪律部、宣传部等部门,从学习、纪律、宣传、思想、就餐、两操、文体活动、个人卫生、行为礼仪等各方面进展分管鞭策。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6-8人一组),由常务组长对组内事物全权负责,记录小组成员成长足迹。同时,对班干部的工作负定期考核。
2)干部值日制:为培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班级可执行干部值日制,即1个班干部加1个小组长轮番值日,对每天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记载,放学之前进行总结、反馈。
三、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课堂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表现,是师生、生生沟通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
新课程教育教学是一种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是教室和生涯紧紧相连的一种学习情态。它需要师生、生生有动态和静态的交流,需要时常有信息的更新,需要小组内部和组际的协作和竞争。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就要充分使用每一面墙,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1)班级名片: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2)书海拾贝。张贴学生自写或摘录誊写工整的美文和优秀作业,展示学生动手创造的剪贴画、书法美术作品和自制小报等,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长处,熏染学生的性情。
3)百科海洋。张贴学生搜集的各种小常识、小材料、各类学习格言、名人在我心中。让学生学会搜集,学会判断,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4)班级公告。做到“四表”上墙(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岗位及人员分工表、清洁值日表)和班规或班级公约上墙。
5)班级书库。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得益毕生,为丰厚学生的知识,开朗视野,班级展开“捐一本好书,让图书流动起来” 运动。聘任图书管理员对其归类置放,办好借阅登记,并完好维护。
6)心语心愿。展示班级成员梦想,迸发理想火花,立志成人成才。
7)景观楼阁。摆放绿色植物,惬意学余心情。
8)成长脚印--谁是最亮的那颗星。对班上的每个同窗从文明礼仪、学习水平、考勤纪律、行为规范、卫生保洁、奖惩表彰等多个方面每天进行评比量化分,一周一评,优秀者进行奖励,然后再以周、月比提高,期末总评,表彰各类优秀个人。
9)你追我赶。强化小组建设,聚焦小组文化(组名、组徽、组训、组歌等),培植小组协作意识,多方面进行评比,一周一评,优秀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等。
四、活动文化建设
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途径。一次用心设计的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泛的说教。
1、主题班会活动。
开展班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经过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教导,在行动上获得改良。班会的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说、小品、相声、歌曲、争辩、汇报等,内容以培植良好的行为习惯、传统美德、文明守信、节日祝贺、感恩、责任、励志等为主。
2、班内学习竞赛活动。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互动,激发学生个体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
3、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
通过远足、踏青、参观、军训、调查、走访、报告会、讲座、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走进社会,历练性情,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文体活动。
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班主任可以结合节日或学习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拔河、跳绳等比赛,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田径运动会、文艺社团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级文化建设影响甚至会改变学生的成长方向,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一定秉承科学性、人文性、教育性,真正地为教育学生服务。
附1:年级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仅供参考):
高一年级:着眼细节 培养习惯 学会尊重 诚实守信
高二年级:富有同情 表达善意 具备良知 强化责任
高三年级:为人谦逊 做人公正 善于自律 勇于担当
附2:班级名片参考
班级名字 : 追赶太阳107 班魂: 优、雅、勤
班级形象: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急,
颜色宜静、宜庄、宜和。
班级公约: 学风严谨 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 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 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 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 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 永不言弃
班级口号 :扬帆摆舵奋勇拼搏 看我七班 气势磅礴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而且,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总体要求
1、精心策划,让教室内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作用,彰显班级特色,让师生感觉“舒心”、“愉悦”。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学生在建设班级文化中受到锻炼,受到教育。
3、为了将学校的特色体现在班级文化中,本次班级文化建设应将校园文化渗透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三、布置对象
各班教室
四、实施原则
个性化人文化情感化特色化
五、评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具体要求
1、教室物品布置:
(1)地面整洁,桌凳排列整齐有序。
(2)讲台上无杂物,无积灰。
(3)门沿、窗沿、标牌,绿化盆栽等无积灰。
(4)卫生角内卫生洁具摆放合乎要求。
(5)制度、表格、奖状(奖牌)等悬挂张贴规范、美观。
2、教室环境布置(三大块):
(一)文化墙要求:
突出主题,有创新,有个性,有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最主要有文化内涵,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已起到它的教育功能。在评比期间,由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解说,让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各班的设计内涵。
(二)黑板报要求:
内容丰富,字画优美,有主题,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及时更换黑板报内容(一、二年级每两周更换一次,三至六年级每周更换一次)
(三)图书角
要求:图书数量不少于30本,图书摆放整齐,美观。有班级图书花名册和借阅登记表,并设有专门管理员管理。
七、班级文化内容: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题包括:
1、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核心),如班级目标、班级舆论、班级道德、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
2、制度文化(班级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及各种奖惩制度等。
3、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硬件),如张贴各种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班徽、黑板报、队角、图书角、综合活动版块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4、行为文化,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学校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
班级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纪律意识、文明礼仪、学习风气、环境卫生等。
八、具体实施内容(1、 2工程)
1、围绕一种精神(班训、班风、班徽)
根据本班学生年龄、认知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确定班级的特色,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班训、班风口号,让它无形地赋予班级一种无尽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儿。
2、开展两种活动
第一、班级静态文化氛围布置
(1)班训、班名的设计,全体队员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深受大家喜爱的名字,要有深刻内涵,并根据班名设计班徽。
(2)科普园地、卫生角、图书角、知识角、等争星的布置。
(3)张贴班级公约、课程表、作息时间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4)各班级的综合特色版块,可依照本班成员的特色及兴趣增设。
例如张贴名言、警句可以激励学生不断求知、进取,利用黑板报这一阵地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教育学生以班级为家,积极主动的布置并维护清新整洁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班级动态文化教育:
(1)班委会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小干部例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开展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主题班队会(文化建设――塑造班级灵魂,主题教育――创建精神家园,活动体验――探索自我教育),每学期开学初,进行“班级规范我来定”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的班级公约。
(3)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如经典诵读、优美小故事、名言警句、每日一诗等并积累成册,形成一份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作品集。
九、评比奖励:
对各教室布置进行量化评比。本次评比按年级评比,奖励每个年级第一名,(第一名在班务考核中加分)不合格的班级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直至达标。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2、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应用性职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逐步适当地采取有明确针对性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有效调度,在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加强课程基本建设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精品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突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种类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文献目录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5、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要与精品教材建设有机结合。精品课程应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或省级优秀教材,进一步加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反映我校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推动开发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汇编、习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学校鼓励并支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6、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精品课程建设要遵从职业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尽量结合企业在生产和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开设综合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实验或实践,开展研究型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小型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继续加强情景教室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并且做到设备完好率与实验实训开出率高。学校与行业企业要大力开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积极鼓励、指导学生考取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努力提高证书的。获取率;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提高获奖率。
7、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考核模式
精品课程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改革考试、考查的传统模式,探索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既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考核的反馈功能,又有利于通过考核,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新办法、新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业绩,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以研促教,进一步推进教科研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须使教育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边科研、边建设,以建设拉动科研,以科研促进建设。获准立项的课程,在建设期间,应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或项目成果,力争获得市级以上成果。
四、立项办法
1、立项的准备
各教学部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要求,认真制定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对现有的文化类课和专业类课程,逐门对照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条件等方面着手,充分论证,精心选择,从而确定精品课程备选课程。
选择准备申报立项的课程时,一般应考虑如下内容:
(1)课程在专业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2)相关课程师资队伍现状。包括现有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特长等;课程建设负责人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3)课程建设的现状。包括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是否完备及完善程度;选用或自编主要教材及辅助教材情况;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改革情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等。
(4)课程建设的目标与预期成果。
(5)课程所需教学条件现状及改善构想。
(6)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步骤。
2、立项程序
(1)申报:英语专业填写《语音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国际贸易函电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
(2)评审: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精品课进行评审。
(3)立项: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项目,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精品课程建设协议书》,正式立项。
五、课程管理
1、实行课程负责人制
精品课程建设以课程为管理对象,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各方面工作。
课程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及三年以上担任本课程主讲的教学经历,且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
课程负责人应对课程建设工作有明晰的构想,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的要求,拟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及《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领导建设方案的实施,接受评估检查与验收。
课程负责人要组织小组成员全程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工作。如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需求的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研究;相关政策的动态研究;其它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2、突出建设过程的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学校于每学年结束前组织中期评估检查,如果建设项目出现进度迟缓、发生重大教学事故、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减少建设经费、或撤销建设资格等处理措施。
3、实行项目评估验收与项目复评制度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根据《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进行评估验收,项目小组应提供下列材料:
(1)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2)精品课程建设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包。
(3)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科研成果。
(4)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录像。
(5)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具体使用情况报告。
(6)能够反映精品课程建设的其它材料。
六、建设经费预算
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经费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1)教学大纲的修订,各种文字、声像教材的编写、出版、印刷,试题库建设。
(2)课程建设方面调研活动的差旅费。
(3)小型教具、模型、挂图、教学资料、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所需费用。
(4)项目验收和鉴定所需费用。
(5)主办或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改革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的会务费用。
(6)精品课程建设期间的部分劳务费用。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成安全、卫生、文明、舒适的学生之家,根据襄阳市政府《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的通知》和襄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老河口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任务
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有符合标准的学生宿舍,有符合标准的学生食堂,有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有符合标准的厕所,有符合标准的学生澡堂)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落到实处,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师生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按照“城乡一体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要求,着眼于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需求,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20年底以前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全面完成“五有配套”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按照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教体艺[2011]5号)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鄂教规[2011]3号)的规定要求,以保障学生安全和学生寄宿条件为核心,逐步完善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为农村学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到2014年11月完成全市20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到20年11月完成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
二、工作内容与建设标准
(一)学生宿舍建设。寄宿制学校应按寄宿生规模设置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建设规模:小学生均建筑面积达到5m2(生均使用面积3m2),初中生均建筑面积达到5.5m2(生均使用面积3.3m2)。宿舍用房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和值班管理室等各种用房,有一定的个人储藏空间。学生宿舍的建筑质量、安全性能、卫生健康要求符合国家相应的安全要求,学生宿舍的附建式厕所、盥洗室及学生床铺、床位等设施设备应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教体艺[2011]5号)要求。
(二)学生食堂建设。寄宿制小学、初中学生食堂建设规模:生均建筑面积达到1.7m2(生均使用面积1.2m2)。学校食堂必须做到安全卫生、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要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清洗洁净及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和用餐场所,墙体、地面、照明、通风、排烟、排水、防蝇、防鼠、防潮、防尘和餐具清洗、消毒、保温等设施设备以及饮用水等达到有关卫生标准。
(三)饮水设施建设。当地有城镇集中式供水设施的学校,应使用城镇管网集中供水。没有集中式供水设施的,可使用自备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水源供水。饮用水水量应满足学生每日在校的生活需要,原则上每人每天生活用水供应量不少于20升(不包括学校食堂用水量),每人每天饮水供应量不少于2升。寄宿制学校供水设施建设、饮水设施建设及饮用水水质应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教体艺[2011]5号)要求。
(四)学生厕所建设。寄宿制学校除在学生宿舍按要求设置厕所外,还应在教学区和办公区设置楼内厕所或独立式厕所。教师厕所和学生厕所应分开设置。独立式厕所应设置在校园内。厕所选址宜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势较高,地基排水通畅,距离自备水源、食堂25米以上,距离教室200米以内,方便学生到达,道路及厕内应有照明设施。学生厕所蹲位设置数量:女生每13人一个蹲位,男生每30人一个蹲位、20人一个小便器或0.6米小便槽。学校厕所的建筑标准、设施要求及卫生管理应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教体艺[2011]5号)要求。
(五)学生洗浴设施建设。寄宿制学校应配套建设学生浴室。浴室的建筑标准、配套设施及卫生管理应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教体艺[2011]5号)要求。根据安全管理与实际使用需要原则上以建设公共洗浴设施为主。
三、目标时限与进度安排
根据襄阳市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计划2014年完成20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总体时间要求到2014年11月底全面完成老河口市仙人渡中学、老河口市仙人渡小学、老河口市莫家营小学、老河口市贾湖中学、老河口市李楼小学、老河口市白莲小学、老河口市张集中学、老河口市西冲小学、老河口市武营小学、老河口市李岗小学、老河口市第八中学、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老河口市付家寨小学、老河口市袁书堂中学、老河口市纪洪小学、老河口市薛集中学、老河口市秦集小学、老河口市齐岗(明德)小学、老河口市第七中学、老河口市半店(明德)小学等20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其他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到20年11月完成。
四、主要工作措施
1、成立以教育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计财科、项目办、基础教育科、勤办、保健站、均衡办负责人为成员的老河口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由项目办按照学校“五有配套”建设标准要求,制定2014年计划完成“五有配套”建设的20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勤办参与。计财科统筹安排资金,将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建设纳入均衡教育工程。
各中心学校根据项目办规划要求,制定本辖区学校“五有配套”建设路线图并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教育局领导和科室对包点学校项目建设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项目实施在11月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各校按规划要求,自筹资金完成学校建设项目任务,教育局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验收合格项目发放奖励。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五有配套”建设项目学校工作进展报告制度。每月24日按《襄阳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工作月报表》(附件)要求上报告。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开学有关工作的通知》(xx基〔20xx〕7号),4月7日起我市中小学将分批错峰开学。为稳步做好中小学教学准备工作,加强返校复学前后教学管理,切实落实“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与开学后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妥善处理好网络教学与常态教学的关系,t制定开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方案:
一、做好教学管理的衔接
(一)优化线上教学策略,上好每节课
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当前距高三、初三年级复学尚有一段时间,其他年级开学还将继续延迟,线上教学和辅导工作须继续实施。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延期开学以来“互联网+教育”实施经验,继续做好线上教学资源开发和平台运行维护,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学模式。要深入实践教育信息化2.0行动,着力搭建常态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五育并举,加强线上多样化课程资源供给,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学生线上体育、社团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二)准备充足教学用品,开学即上课
1.要组织学校在全面落实防疫物资储备的同时,重点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尤其要重视电子教学设备的全面检修和实验仪器的充分准备。开学前,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保证每一所学校教师开学即能上课,学生进班即可听课。要精心准备开学第一课,加强师生健康理念与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上好“疫情防控 生命教育”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着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熟练做到返校学习期间的自我防护工作,尽快恢复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作息。
2.学校要指导家长积极关注政府部门关于学生开学返校的信息,及时做好开学初的安排。督促孩子收拾好行囊,储备好开学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整理好寒假作业,线上学习的笔记、作业等,以备开学返校后给老师检查。对于线上学习期间常备的电子产品,开学后各校要严格控制使用,防止学生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影响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要适当增加纸质的练习、作业和教辅材料的使用,逐步消除学生因长期使用电子屏幕形成的视觉倦怠。
(三)制定校本衔接方案,加强活动管理
1.各县区要指导各校科学运用学习通等平台,认真梳理各项学情数据,结合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和师生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本校线上学习情况,并认真制定符合各校学情的线上线下教育衔接方案。要切实加强师生假期状态和开学状态的角色转换指导,督促尽快进入正常教学轨道。开学前就要逐步宣传落实班级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强化作息时间要求,强化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尽快从居家学习状态转换到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特别要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师生快速进入状态。
2.为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过于密集的现象,要统筹全校集体性活动,精心设计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减少人员集中次数、人员聚集规模等方式来适度减少人员密集机会,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和会议。要最大限度控制公共场所的人员交叉流动,确保师生聚集场所及时通风、定期消毒。暂停外来的学习交流以及研讨活动,通过分散调整活动的批次,减少人员一次性聚集的规模。
(四)明确学生到位情况,确保“一个不落”
对因疫情管控等原因暂时无法返校的学生,开学后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帮扶指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继续加大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和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的关爱支持力度,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同步跟上学习节奏。“一个不落”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坚决杜绝因线上课堂教学引发的“新辍学”情况发生。
二、做好课程教学的衔接
(一)及时摸清学生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1.开学后,学校一方面要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课程掌握进行学情摸底。在学生返校复学前,要安排教师全面认真梳理假期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测试结果要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假期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2.开学回校后,各校不要急于上新课,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根据学情摸底测评的大数据分析,完成每个学生学情诊断,分析学生知识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若存在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的,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实施个性化的“零起点”教学,统筹安排分层阶梯式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学习有效衔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生帮生”,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对部分“学困生”,教师应给予特别辅导补课。
(二)科学调整课程计划,精细编排进度
1.提前制定课程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学科课程计划。学校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只进行学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在统筹调整优化教学时间的同时,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体艺等活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2.适当统筹课时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避免因片面追赶教学进度而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筹和合理压缩。
3.合理控制教学容量。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优化教学设计,适当整合教学内容。对高三、九年级毕业班教学,要着重夯实学科基础,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避免重复讲解,要依据考点复习。在知识梳理时,可采用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工具,整体呈现章节知识结构,让学生整体性建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加强调适学生心理,减轻学习压力
1.“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督促,线上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下列心理现象:因担心假期线上学习效果不扎实的焦虑不安的心理;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线上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心理;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传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的心理等。
2.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复学的前两周,要通过年级视频分享会、班级班会、心理辅导课、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减轻学生焦虑情绪。同时加强学生生命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的知识,加强防护个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
(四)教研引领教学,提供专业支持
1.市教师进修学院、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各级学科中心组和优秀教师打造遴选优质教学资源,为我市各校提供有价值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要组织编写各学段复学教学指导意见,对各校复学教学衔接提供专业支持。
2.市教师进修学院、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及时召开各学校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指导各备课组根据学科前期线上教学的进度和课程安排;制定好线下教学的教学计划,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方法与检查反馈的有效衔接;指导教师做好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有效衔接;指导学生做好学习情境转化的调适、学习心态的调整、学习方法的回归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定位等。
3.整理好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教研部门要把对“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思考和策略作为近期教研活动的重点,发现和鼓励学校老师整理好个人教育教学的优秀案例并交流学习,鼓励全体老师对于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进行思考。
4.及时搜集整理信息助力中高考。各校教研部门要积极为高三、九年级同学的复习备考出力,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好来自各方面的复习备考信息,指导好高三、九年级复习课的衔接和安排。
(五)重点保障毕业班教学,积极有效备考
高三、九年级毕业班到校后要及时召开学生动员会和毕业班教师动员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认清备考形势,明确备考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迎考自信心。开学前各校要认真研究分析学生在省考和市考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好复习课程,要强化开学后课程的有效性和归纳性,合理安排好纸质训练的频度,着眼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强化限时训练,强化规范作答,强化得分意识,提振学生备考迎考信心。教师应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指导,减少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教师工作的烦躁心理。
三、做好家校合作的衔接
要继续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合力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各校各班要及时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引导家长首先要保持乐观心情、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严格的作息时间,给孩子做榜样,理解信任未成年孩子,不能简单限制、责怪、否定,要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危机,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告知家长学校本学期教学计划调整和应对的办法,通报家长顾虑或关心的问题,形成家校合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高效的学习。刚复学回校时,要让家长加强孩子营养,指导孩子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注重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做好部门检查的衔接
开学前后,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疫情联防联控的同时,要进一步与各职能部门做好工作衔接,协调精简到校的各种检查,让校长和老师专心安排防疫和教学,抓实课程计划调整的落实,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特别是减少那些非重要又不紧急的检查,保证学校、老师有充足时间安心教学。
随着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将优质资源共享。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比如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央视网的中国公开课等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卖点,发布学习资料,实现师生互动,甚至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学习证书,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教育部也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着力加大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近年来,我院以“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课堂教学的全面信息化教学改革为目标,在合作企业超星公司的协助下,从搭建课程平台与开发课程资源以及改革课程考试与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网络共享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
从高职“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现状看,它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营销策划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营销策划的思维、方法,理解、执行营销策划方案,能按要求撰写相关营销策划方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
①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而教学活动中缺乏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过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局限性,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③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仍采用传统考核方法,缺乏实践考核等过程性评价方法,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使专业基础课程深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我院课程组在此背景下对这门课程进行精品网络课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课程设计思路
1、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突出学生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为准进行适当的调整,注重教学内容的四个结合:
(1)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对于理论以够用为度,适当加重实践比例。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营销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内容与科研项目结合。教师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
(3)课上与课后相结合,课上的时间是短暂的,更多时候学生的能力是在课后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培养的,通过组织各种营销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让学生能真正面向社会,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共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通过课上开展小组合作研讨、营销策划设计、小组汇报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重视其个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2、突出实践教学,注重课程资源的可操作性
课程资源的建设应该注重结合实际教学,在资源的适用和易用性基础上,丰富相关内容,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上扩充教学资源,增设前沿性、引导性内容,以便各层次的学生使用。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以岗位要求能力、工作任务流程为导向,着重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发。开发过程注重以下几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应以课程培养目标为准则。实践教学应多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兴趣,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举办多种营销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学生能力。
(2)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增加到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教训及各类企业案例等带进课堂,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3)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生喜欢动手实操是普遍特点,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发强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实践学习,发现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
在原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与企业一起合作开发、建设课程网站,制作教学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并围绕课程目标与企业积极合作探索开发教材及制作全套的多媒体电子网络课件,提高课件质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视频资料,加强了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效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高品质的教学资源。
4、改革课程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网络课程的评价方案将着重于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充分征求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课程采用“过程+结果”的方法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综合评价每个学生的各项目学习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结果评价更加公正、客观。
将课程内容中的各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过程作为考核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作品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学生完成的营销策划方案、小组讨论结果汇总、商业计划书、模拟经营结果),二是学习结果的评价,其结果之和为学生成绩评定的最终结果。最终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实际工作任务完成作品成绩占60%,结果考核成绩占40%。
二、“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项目化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在充分分析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分解学生应该掌握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内容,让学生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流程以获得课程知识,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断进阶形成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提高。本课程内容主要设计了“指定企业(或产品)的SWOT分析”“新产品创意”“_类产品需求和消费者调查”“_产品营业推广方案制订”“_类产品媒体宣传计划制订”“为指定企业(或产品)设计一个事件营销的方案”“新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等七大教学项目,内容涵盖从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到营销策略制订整个营销活动过程。
2、学习自主化
课程内容通过设定学习工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工作岗位能力,设定各学习任务,将课程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对设定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对所学内容意义的重新建构。在本市场营销的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中,设置了“_超市快速消费品支出”“估算_产品的校园需求量”“_产品品牌推广设计”“开展营销策划的辩论赛”“进行_产品销售价格的制订”“广告创意设计”“模拟_家电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等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实施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职场化
通过课外开展各种营销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和真实的职场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实际问题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营销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营销综合素质。
三、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思路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资源共享,资源共享课更强调精品优势资源的共享和从建设向应用的升级与过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在建设进程中充分考虑了如何将课程建设的成果进行分享,如何实现建设的绩效最大化,不仅要将课程网站建设成课程组成员的教学实施平台,更要考虑如何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本次实践着重强化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课程资源的整体应条理清晰化
为提高课程的系统性,课程资源的整体应条理清晰,可根据工作业务流程和认知规律,将教学资源进行有序的编排,而不是将资源简单地堆砌。
2、网站开放资源的共享性
课程资源尽量不封闭和限制浏览与下载,尽可能实现全部资源的开发共享,任何用户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浏览、下载任何课程资源。网站的在线测评系统,全部网民都可以自由地注册使用。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定期监控和随机抽查,保持网站内部和外部链接的顺利畅通,保证图片、文本、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正常显示,保证课件、在线考核、实训平台等功能的正常使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教学资源建设持续性
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差异,在教学项目中设置应知应会的基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资源,但针对那些掌握基本内容但仍有继续学习提升需求的学生,也应设置相应的拓展提升的教学资源,并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实现因材施教。利用网站在线测试平台分析课程网站浏览者的居住地区、登录时间等行为特征,通过论坛了解用户的反馈。将各类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挖掘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对网站平台和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更新。
本次探索与实践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内容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内容设计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与合作网络公司合作开发项目化视频教学,注重以营销工作岗位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校企合作、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精品网络课程开放合作机制,研究经济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将对广东省高职院校进行经济管理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及开发起到一些借鉴,对逐步建立起适合广东省地区的经济管理类网络课程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推荐专题: 保密工作实施方案 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