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幼儿园家园实施方案

2024-01-13 21:40:0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家园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家园实施方案》。

第一篇:幼儿园家园共育具体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二、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 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第二篇:幼儿园家园社区活动方案

为了促使幼儿园环境教育走向社区,扩大环境教育的效益和影响面,所以结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特决定开展“争当绿色小卫士”活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从了解树木对人类的好处入手,从调查幼儿园绿化环境做起,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爱绿护绿的理念,争做绿色小卫士。通过活动使本班幼儿带领全园幼儿积极行动起来爱护花草树木,立足校园,走进社区,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社区,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的研究,让幼儿对周围的绿化情况有一个了解。

2、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了解一定的环境保护的知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道理,知道破化绿化对人的危害。

3、给幼儿创造更大的、更好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综合观察、分析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

活动内容:

1、资料收集

(1)树木生长的环境。

(2)树木对人类的好处。

(3)破坏绿化带来不良后果的事例。

2、倡议宣传

(1)开展“我为园区添一份绿色”活动。

(2)走进社区进行绿色环保宣传。

3、具体实施

(1)教师带领幼儿到园内外开展“我来认领一棵小树”活动。

(2)走进社区进行绿色环保宣传(粘贴环保标语)。

(3)教师带领幼儿捡拾白色垃圾。

实施过程:

1、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幼儿围绕“为什么说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展开讨论,了解树木的生长环境和它的作用以及人类破坏绿化带来的不良后果。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回归主题――争当绿色小卫士。

2、实施过程:

(1)为树木制作一张名片。请幼儿将树木的名称、习性制作成小名片,帮助大家了解树木的基本特征及习性,了解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

(2)请每位幼儿认领一棵小树,增加幼儿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3)带领幼儿到社区去捡拾白色垃圾,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4)帮助社区开展“绿色家园”活动。

a、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集体讨论,写一份爱绿护绿的倡议书,进入社区进行环保宣传。

b、开展“我来献草添绿色”活动。动员全班幼儿献出自己种植的花草,为小区添一份绿,以实际行动争做创建社区优美生态环境的小主人。

第三篇: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方案

家长助教活动是家园工作的又一举措,应用家长经验座谈会、家长论坛、家长学校等多种情势,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提升教育协力。发掘家长教育资源,邀请家长走进教室展开助教活动。让一些从事医生、教师、厨师、解放军等职业的家长,纷纭走进教室带孩子进行一系列有趣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家长、教师、孩子之间的情感,使家园合作更紧密。

活动地点:

xxx班教室

活动时间:

xxx年12月1日

活动对象:

金孔雀班全体幼儿

活动预备:

老师与助教家长(吴灵爸爸取得联系,约定助教的预备工作和时间下午4点后)

活动要求:

1、活动分工:主持、纪律由班主任老师负责,照相、做资料由配班老师负责。

2、活动前指导每个幼儿围成半圆形进坐,活动时以4小队站列。

3、活动时老师指导幼儿遵守纪律能做到认真仔细地听,动作规范的学习。

活动进程:

1、教师先容家长:今天金孔雀班来了一位男老师,他是谁呀?实在小朋友们都熟悉,原来是吴灵爸爸(当过解放军)作为家长助教,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次故意义的活动。幼儿表示欢迎。

2、本班家长与本班幼儿进行助教活动:

吴灵爸爸为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我是解放军”的活动 ,小朋友们可兴奋了。通过灵爸爸讲授放军叔叔爱惜粮食的故事讲授。稍后演示解放军叔叔报数、立正、稍息、向右看等的队列姿式并指导孩子练习队列操练,小朋友们对解放军叔叔就更加了解和尊重了。固然给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还是第一回,但灵爸爸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精神抖擞的演示,让助教活动显得非常出色。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

活动意义:

家长助教活动不但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进步了家长对幼教工作的熟悉与理解,还大大增进了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孩子之间的情感,使幼儿教育更加布满活力!走进新课程的今天,家长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这类“家长走进课堂”的丰富资源就象一股清泉渗透教育领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展了课堂教育视野。同时孩子们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爸爸是如此能干。“爸爸也能成为好老师!”增强了幼儿对爸爸的一份尊敬与迷恋。

第四篇: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工作方案

一、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宗旨

为了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双向沟通,营造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所以本学期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家委会是家长、老师和学校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以促进孩子活泼、健康成长、共同进步为目的,起着协调、营造和谐而活跃的家校氛围的作用。

家委会作为家长代表,应分发挥家长对学校及班级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收集、整理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参与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关心、了解学校工作;组织、协调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发动家长集体力量等。

二、有效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1)维护大家共同的交流平台:(校讯通?)、微信群、班级博客。微信群、(校讯通?)和班级博客是大家及时与老师及其他家长交流的渠道,为了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需要大家的细心维护。家委会需要做出及时的、正面的引导作用。如积极收集教育心得,发布在我们的交流平台上让大家学习共享等,或提出学习疑难问题共同探讨等。

(2)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购置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如:统一的储物柜、卫生用具收纳柜、课桌保护膜、防蚊纱窗、书架、统一格式的作业本(练习纸)、卫生用具(纸巾、指甲钳等)、小奖品(铅笔、橡皮、绘本等)、添置班级小图书角的图书、开展班级活动等。家长委员会将每学期收取一定的费用成立家委会基金,作为孩子们的`班费,于每学期开学报到收取,班费的使用情况通过设立帐目反映,并将班费使用明细每学期两次向家长公布(期中、期末)。

(3)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送爱心进社会福利院或敬老院,让孩子们学会懂得感恩;组织节假日社会实践活动,感受节日文化;组织登山、趣味运动会、保护环境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经受历练并增加团队合作精神。活动前做好宣传及准备工作,活动中做好安全工作,活动后做好总结及整理工作。

三、拟订并组建本学期家长委员会并实施具体工作计划

(一)有序协助班主任开展本学期学校的系列工作。

1、配合班主任做好学校安排的工作。

2、配合班主任组织各项活动。

4、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争做先进班级,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助人为乐,多做好事,争取在学校的各类评先工作中获得先进。

(二)有序开展班级系列的家委会工作。

1、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制定家委会工作章程,明确各委员工作职责。

2、修改补充班级通讯录,方便家校联系沟通。

3、丰富班级小图书角,丰富孩子的课外阅读。丰富班级博客内容,在班级博客中创建更多的学习专栏,搜集老师、学生、家长的教育心得,以总结推广成果经验。看看其他班博客里的学生日记,表扬经常写日记的学生,表扬善于用拼音打字的学生。

4、根据需要,组织以各活动为主题的家委会座谈会、讨论会。

第五篇:幼儿园实施方案

贯彻《纲要》的幼儿园行动计划,从学习纲要、寻找问题,制定方案直至实施方案的整个过程,我们能明显感到,伴随着幼儿园教育实践模式的变革,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正在不断提高。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所面临的直接挑战是来自“在行动中研究”的要求,即贯彻《纲要》的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在教育现场研究自身的教育行为”。

于是,这一要求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教”和“研”的紧密结合,“教”和“研”的自觉互动,从而形成了幼儿园教研的崭新面貌。

下面,结合《贯彻〈纲要〉行动计划》试点园的教研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幼儿园的“科研”本质上归属于“教研”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幼儿园除了有“教研”,又有了“科研”,且“科研”热情远高于教研,竟然年复一年地忙于立题、开题、结题的不断循环之中。

值得关注的却是,在基层园长和教师的“科研热情”中流露出的负面情绪,园长焦灼,教师抱怨,都将课题研究看成负担。

在此,我们惊异于这样一对矛盾:争取课题的热情和不堪负担的抱怨。

既然主动争取了课题,但又为什么把课题的研究作为一种负担呢?我们发现,矛盾的焦点在于幼儿园的“科研”远离了“教研”。

那么,是什么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又是什么抑制了教师的科研兴趣?前者或许是当今教育“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挑战。

后者或许是人们对“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误解。

在认同了教师应当成为研究者以后,却把教师这一“教育行动研究者”的研究出发点,与专职“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研究宗旨混同了。

实践便基于这样一种理解:科研不是教研,前者是教育科学研究,其科学性在于揭示规律性的东西,追求普遍性、一般性和可推广性;后者是日常教学研究,其日常性在于强调规范性的东西,追求时效性、操作性和例行性。

因此“研究”便脱离了教育现场,“研究”的可以不是自己的教育行为,“研究”的出发点也不在于“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

而同时,因为有了“科研”,“教研”也就“教”而不“研”了。

就这个问题,《贯彻〈纲要〉行动计划》项目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项目从开题就给出了明确的定位:本项目“既是一项课题研究,又是一种工作推进”。

这意味着《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如何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方法和策略必须研究,同时,研究又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工作也必须在研究中推进。

因此,试点园从制定方案开始就在端正研究的立场,要求研究必须从本园教育工作的问题入手,不必在日常教育工作之外另起炉灶,要改“对上负责”到“对己负责”,从追求课题研究的成果到注重教育实践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工作时不能忘记自己是研究者而用心于思考,在研究某个专题时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个一线教师而旨在改善教育行为。

这时,“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必然会将“教”和“研”紧密结合,幼儿园的“教研”和“科研”自然也就不再分家了。

教师不必在教学以外的业余时间搞科研,也无所谓占用教学时间来搞科研,因为科研就是日常的教研,教师既有热情也感兴趣,从而既满足了当前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通过“教研”唤醒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

虽然通过〈纲要〉的集体培训,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当今教育倡导哪些理念,通过集中学习也理解了这些理念的实际意义,但是如何用所获得理论和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仍是一片茫然。

因为,这些从培训中获得的理论和观点,还停留于外在的知识状态,拿着这些知识去套实践,充其量对写教育文章和点评教育活动有用,对指导行为却极其牵强。

难怪有教师发急了:“说起来轻巧,让专家自己来做做看”。

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理论和观点是专家提出来要他们去做的。

教师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归因于以往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即认为专家是理论的创造者,而教师只是将现成的理论付之行动的实践者。

也归咎于缺乏研究内涵的传统教研,即只有标准化的教学示范,没有问题性的教学反思,只重教师整体普遍的教育行动,不重教师个体特殊的教育行为。

业务学习便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形式化到读文章听报告,空谈道理走过场,要么实用化到一味追求对教育理论或权威指示的精确性领会,研讨如何忠实地执行之。

显然,无论哪一种情况,养就了教师习惯于依赖一种标准化的确定性的东西,期待着一种拿来就能用的程序性的东西,久而久之,教师只会照着做、跟着做,不会自己想着做,丧失的终究是自己的专业自主性。

看来,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意味着要找回教师的专业责任、专业自信,唤醒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意识,而这首先就表现为个体的参与性,没有个体强烈的参与意识就谈不上专业自主。

新教研观将教研定位在“教学”和“研究”的统一性上,那么教研就应当成为教师自省教育行为,发现教育问题,改善教育实践的平台。

其中,“教学反思”便是这一平台上展示的最主要的教研行为方式。

《行动计划》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参与行动,而不决不停留在少数教师的实验班中,每个教师都要对自己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当每个教师都能从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发现问题并意欲对将要发生的教育行为进行调整时,她才找到了自我,教师的主体意识才被唤醒。

因此,教研不只是一种集体统一性行动,更是一种个体情景性行为。

我们看到了大量来自试点园教师个人的“教例分析”、“观察纪录”、“教养日记”、“教学手记”、“儿童行为解读”、“随笔”等叙事性的、反思性的自我行为描述,都是教师以自己个人的方式在表达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些个人性质的教研成果中,充满了教师们的教育智慧,我们发现,她们对实践的思考不乏教育理论和观点的支撑,不少教师在用专家的理论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把握,她们在提出某些教育策略的时候,也已经用自己的实践验证并重构了某些教育观点,甚至还在创造着自己的实践理论。

事实上,一旦教师从自己边叙述边反思的文字中看到自己行为的意义时,她们的主体地位已被确证,她们的教育责任、研究自信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三、“教研”是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共同体

当然,教研活动终究是一种组织行为,即使是那些个人性质的教研行为也是在组织背景中产生的,因为教研组(不论是幼儿园的大教研组、年龄班教研组,还是幼儿园以外的中心教研组)营造了这样一种教研的氛围,使一组教师在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为了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就一个共同的话题充分表现和表达自己,从而求得整体的发展。

在此,我们强调的是教研行为中的民主关系。

每一个教研群体都是由不同的教师个体组成的,如何看待这个“不同”,关系到教研的行为方式乃至教研的质量。

习惯上,我们会把教师分成老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和教学能力弱的教师,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和专业水平低的教师,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以及领导和普通教师等等,但是这种高下、先后、老嫩、强弱的差异比较,引导的却永远是“步后尘”的教研行为。

《行动计划》倡导民主的教研风气,因而无论是试点园内部、试点园之间,各地实验区幼儿园之间,无论是临时形成的还是相对稳定的教研群体,都表明:教研群体是由共同的事业支撑以求每个人自身发展的集体,因此是一种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共同体,其教研行动的原则是平等、互惠。

虽然,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在客观上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个“差异”决不是以一方的绝对优势和另一方的绝对劣势来区分的,每个教师在学历、经历、阅历、教历乃至地区背景上的差异,在个性、智力、风格和修养上的不同,都可能转化为专业上的优势和弱势。

因此,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本身就应当被看成是一种教研的资源,即使是专业水平上的距离,那也决是某一方作为另一方发展的资源,而是共同发展的资源。

由此认定,教研的组织行为是每个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

因此在教研活动中,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平等对话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应当有机会向他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个人的自省也应当有机会与他人交流。

对基层教师来说,这种对话和交流的最擅长的做法就是向别人“讲自己的故事”,公开并评说自己的教学活动。

通过描述自己经历过的教育事件,解释自己行为的意义,揭示自己在这个事件中起到的正反作用。

同时,由于有着共同的教学背景,在群体中产生的移情作用使教师更加容易将自己投射到别人的故事中,并与自己类似的经历相联系,对描述者的行为更加容易以合作者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与己无关的。

当每个教师都超越了个人的眼界来看待问题时,群体便会激活个体的智慧和知识,许多个体的观点又会抽象为群体一致认同的思想原则,转而又特化为最合适于个人自己的行动策略。

这时教师才真正理解到“没有最正确的,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

四、在“教研”中与专家对话

一般不会否认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改革也需要有专家的引领。

在幼儿园一线教师心目中的专家,包括了大学和各种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各级教研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她们认为,专家能说会写,掌握大量理论和观点,甚至具有决策和评价的权利,所以利用专家的资源和权威性来提升自己,是近年来许多幼儿园想做和正在做的。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专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方面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这完全取决于幼儿园究竟需要专家做什么。

我们发现,当专家是幼儿园为外在功利而被请去做讲座、做鉴定、写研究报告,帮助编撰研究文集,那么专家本身是被动的,就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论修养和辩说的口才、根据具体要求去完成幼儿园交给他的“任务”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说,专家的作用虽然重要却是有限的。

因为,专家的作用只有暂时的意义。

如果专家是幼儿园为改善自己教育实践的研究,而被请去与教师一起研究问题、指导实践,当专家本身进入了教学研究过程,倾听了来自实践中教师的声音,凭借自己掌握的理论对实践进行诊断性的思考以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才会令教师信服。

这时候,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专家的作用虽然有限却是重要的了。

因为专家的作用是要通过教师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来发挥的,当不断被实践验证时,就有了持续的意义。

由于《贯彻〈纲要〉幼儿园行动计划》这一项目是具有研究性质的工作推进,是工作性质的研究项目,整个研究过程就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这就决定了项目专家组成员与试点园教师之间也是平等、互惠、合作、相长的关系。

对试点幼儿园的指导原则,就是直接针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过程,为幼儿园发现存在问题、反思教育行为、寻找改革措施而提供指导和咨询,而不是直接针对最终的研究成果,对幼儿园收集数据、整理素材、总结经验进行指示和监督。

专家与幼儿园的互动方式就是直接与教师对话。

在对话中,我们感到,教师之所以对《纲要》倡导的教育理念与自己实践之间的距离感到困惑,是因为这些理念以及理念所依据的理论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意义,它很难预测特殊的教育情景,而专家与教师的对话,则以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同步努力,实现了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的链接。

对话中,由于教师对自己的实践有着比较深切的感受,提出的问题都是她对亲身经历的教育过程的一种思考,这就给了专家体察实践活动背景以及教育行为诸多变化,在特定教育情景中提出理论和反思理论的机会,也给教师一个应用理论来反思行为、解释行为,并追问理论内涵的机会,其中专家和教师之间常常处于磨合的过程,体现了一个探究性地运用理论来检视实践,并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过程。

第六篇:幼儿园与社区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半天社区家长开放日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早教知识与育儿经验,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增进家园互动,达到家园共育。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8日上午(8:15―11:00)

三、活动重点:

1、通过亲子游戏活动,提供一个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感情的机会。

2、提供早教知识与育儿经验;

3、通过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半天的学习生活情况。

四、活动安排:

1、在大门口处签到,领取“社区开放日入园凭证”。

2、新生家长、孩子到保健医生处接受晨检,观看晨间活动。

3、与小朋友一起享用早餐。

4、观看小朋友教学活动,与小朋友一起开展户外活动。

5、家长与孩子自由参观幼儿园。

6、活动结束。

五、活动说明:

1、 5月8日上午的开放活动,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我们开放日的活动流程安排您的`观摩时间。

2、户外活动中各班都安排了丰富的亲子活动,家长及小朋友可自由参加。

3、观摩结束后请您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提出您宝贵的意见或建议,然后将反馈表交到门卫处。

推荐专题: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实施方案 幼儿园家园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