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高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框架

2023-08-28 07:56:2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框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框架》。

第一篇:课程改革方案

为深入推进实施《新时代泰山学院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把我校第一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落地落实,改出质量、改出水平,打造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样板,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实施方案。

一、制定课程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一)方案内容

1.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1)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如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立足课程和专业特点,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和生产过程需要,对接人才培养目标,重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如何将前沿成果、现实案例、课程思政、教师研究优势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开发设计活页式教材或编写教案。

(2)如何建设课程平台,提供教学资源?

搭建什么样的课程平台,提供哪些资源,怎么用?怎么考核?

(3)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拟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TBL(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中哪一种?每种教学方法在哪些内容、哪个环节应用?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如何在课堂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打造高阶课堂?

(4)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教学?

采用什么技术手段、开展哪些线上学习、探讨、交流?

采用什么技术手段、开展什么样的课堂学习、探讨、交流?

2.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

考核内容要与课程大纲对应,评价标准要清晰、可行,能够衡量学生的成长进步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考核尤其是期末考试以外的考核应有明确的赋分标准,且具有足够的区分度,不能流于形式,要探索非标准答案的考核形式。

(1)多元考核的方式及标准

平时考核(课堂表现、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知识测验、主题论文、调研报告等)、期末考试等。原则上期末考试成绩权重不超过50%。

(2)考核实施路径及标准

线上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学习、课内学习、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等。

(3)增值性评价及标准

立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课程与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增值性评价,鼓励学生立足课程探索创新、服务社会,把学生立足课程创新取得的相应成果、获得的奖励、引起的社会反响等纳入课程考核。

(二)方案制定、论证及审核相关要求

1.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撰写方案,7月25日完成上交所在学院。

2.学院在8月3前组织专家论证,论证会必须邀请教务处人员参加。

3.课程组根据反馈修改后上交学院,学院审核通过同意,由学院8月20上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到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二、课程课堂改革部分实施材料

(一)材料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修改或增加内容及依据(可以用列表形式)

2.课程平台及教学资源建设的证明材料

搭建了什么样的课程平台,提供哪些资源?(可以用截图形式)

3.体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教学设计(5个)

4.体现教学内容优化的教案(不少于5个,个可以是一次课或一节的内容)

5.拟采用(或已采用)的非标志性答案考核题目(不少于5个)

6.本课程最近一次考核方案(须附带教务系统打印出来的学生成绩构成)

(二)材料论证及审核相关要求

同改革方案

三、制定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学院落实课堂教学主体责任,立足学科专业特点,科学设计学业评价标准和程序,统筹推动全院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业评价从死记硬背、“期末一考定成绩”到独立思考、“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转变,全院学生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

2.课程学业评价方案

内容主要包括:

(1)学院学业全过程评价考核的指导原则

(2)学院专业特色的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3)学院专业特色的学业评价的方法、路径及实施

(4)学院学业评价改革的支持举措

(5)学院学业评价改革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6)学院学业评价改革的质量保障机制

建议: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加强与兄弟院校的研讨交流,鼓励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和实施研究,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支持和配合工作,探索专业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构建专业特色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激励机制,争先打造一院一品、一课一品。

(二)方案制定、论证及审核相关要求

1.学院负责人组织专家团队撰写方案,8月3日前完成论证,8月5日上交教务处纸质版5份。

2.教务处统一组织审核后给学院反馈,学院完成修改后,8月20上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到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精神,充分调动干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开展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标兵”的评选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全面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积极、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评选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标兵”,更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三、推荐评选

(一)评选范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科教师。

(二)评选标准:

1、热爱祖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开拓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没有从事有偿家教的行为。

2、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具有先进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思想和独到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理念符合当前我县教育局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学生学习热情高,能积极主动地发展。

3、担任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突出,深受学生欢迎。

4.“教改标兵”应在本学年期中、期末质量监测中成绩优秀或上升幅度较大。

(三)评选程序

坚持客观公正、人人参与、重师德、重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实效的原则,采取自荐申报、学校考察推荐和教育局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

1、自荐申报:由教师个人申报。

2、学校考察推荐:

(1)由学校对申报人课堂教学实效以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经集体讨论、民意测评,产生候选人上报教育局教研室,兼顾学科均衡,评选范围包括现学段所有学科。

(2)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各单位10月20日前将推荐候选人上报教研室。推荐的候选人要求:为促进第一届课堂教学改革标兵不断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第一届课堂教学改革标兵要占各单位候选人的1/3,新标兵占2/3,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标兵推荐候选人要在本单位公示一周

3、教研室初评:对学校推荐上来的候选人,由教研室不定时、不定期听推门课,听课结束后将对该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课堂教学效果。然后择优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标兵”候选人。

4、教育局考评:由教研室牵头,成立考评小组,分学科对“课堂教学改革标兵”候选人进行实地考评,考评结果结合该任课教师期中、期末学生质量监测结果,确定最终获奖人选,并公示一周。

5、表彰:教育局对“课堂教学改革标兵”进行表彰。奖励获奖教师国内培训学习。

四、组织管理

固安县“课堂教学改革标兵”领导小组

组 长: 王兴瑞

副组长: 刘熙舵 赵春如 杜传凯 李玉楼

刘书年 张培胜 王胜利

成 员:黄书刚、刘光远、乔若山及各学科教研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具体负责“课堂教学改革标兵”的选拔、培养和管理。

  固安县教育局

  20xx.10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试行)》,为保证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特点的课程改革路子,倡导新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40%的选修Ⅰ模块,能满足学生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在选修Ⅰ中获得22个学分;2、能够开好地方课程和若干门类的校本课程,能够开设60%的选修Ⅱ模块。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以上学分。4、参与课改教师全部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能够承担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5、重视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和生成;6、建立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教师普遍重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7、建立并全面实施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8、学校有整洁的环境、稳定的秩序和良好的校风与改革氛围。9、教师教学方式能服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自觉性和选择性明显提高;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反映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开拓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我校在实验工作中的自主权和自创精神,切实做到“以校为本”,在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先进经验。3、科研引领的原则在充分借鉴研究部门及全国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验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4、通力合作的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四、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1、创造性的编排课程,形成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层次多、选择空间大的课程编排方案。课程编排既要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要体现学校实际和学校特色。2、重视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尤其是选修Ⅱ(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3、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共23个必修学分,占20%的总必修学分。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上和落实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4、重视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5、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6、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7、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全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五、实验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课程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学校成立以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1.学校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朱晓明副组长:田新强 吴喜仓 组 员:张冠兰 柳银厚 李江鹏 陈掌珠郭煜辉 柳克平职 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 任:张冠兰副主任:柳银厚 郭煜辉 柳克平职 责:负责组织课程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3.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组 长:田新强组 员:张冠兰 柳银厚 朱家鼎 席建邦贾茁壮 罗 煦 李剑南 柳 杰职 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4.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组 长:张冠兰组 员:柳银厚 各班班主任 各科任老师职 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协助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及时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课程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5.学分认定委员会主 任:朱晓明副主任:田新强 吴喜仓委 员:张冠兰 柳银厚 李江鹏 陈掌珠郭煜辉 柳克平朱家鼎 席建邦贾茁壮 罗 煦 李剑南 柳 杰

职 责:认定委员会要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要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要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学分认定基本程序:(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6.选课指导中心:主 任:张冠兰副主任:柳银厚 郭煜辉 柳克平职 责: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要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要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教研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六、教师管理和评价1、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新的教师评价要包括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与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2、教学研究管理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校为本课程研发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听评课活动,通过具体课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组织理论学习,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以教研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校研的积极性。3、学科组建设学科组要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建立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制度,要加强对教学班的管理,探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七、学生的管理与评价1、行政班管理高一年级必修课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在行政班进行。进入高二后,根据倾向于理或倾向于文的学生学科选择不同,对行政班进行部分调整。行政班的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外,要注重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情况汇报、总结和反馈。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2、教学班管理。教学班由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导师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导师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管理课堂秩序(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八、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协调,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课程改革。2、政策保障:对参与课程实施,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确定教师工作量、职评、聘任、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为课程实施提供充分的支持。3、经费保障:设立新课程实施专项经费,每年拨付相应的款项用于课程实施的有关活动,确保经费落实,努力满足新课程对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为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安排必须的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课程实施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给予奖励。4、制度保障: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协调和实施,每两周召开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2)研讨制度:每学期在教学活动中举行新教师汇报课,新课程研究课,承担市内专题研讨活动一次以上,确保实验健康发展。(3)培训制度:通过不断培训,形成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之间的观念渗透。(4)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激励教师课改意识的提高,也在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优生奖、学科竞赛奖、进步奖、特长奖等,促使学生个性发展。(5)家校联系制度:每学期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新课改的意见和建议。(6)选修课指导制度:学校为学生提供课程设施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之前及时提供给学生,加强选课指导,形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和家长共同参加,讲究效率和操作便捷的选课制度,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要担负起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学校要有两个课表:必修课表和选修课表。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课表,个人课表至少包括三个要素: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九、实验工作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成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和课程实施办公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程,积极参加省市两级的通识和教材培训;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配套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实施制度、教师及学生评价制度。2、实施阶段——实施前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全校起始年段的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实施中期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研讨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广泛动员家长和社会的力量,支持参与课改实验,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实施后期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各种规范,使学校能较科学独立的实施课程改革,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的活动持续化。

甘肃省张掖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教育部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规划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的有关精神,我省从2010年秋学期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加强对我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提升我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㈠ 指导思想 通过新课程的实验与全面实施,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能将其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行为。在重建学校新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水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㈡ 目标任务 学校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推进校本教研为着力点,牢固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全面提升学校的课程实施能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目标任务: ⒈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觉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并能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⒉编制并逐步完善适应于新课程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多层次的、选择空间大、体现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确保国家必修课程100%开出;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选修Ⅰ课程的开出。⒊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的、有学校特色的选修Ⅱ课程(校本),力争在第一轮开出20个以上选修模块(专题),以后逐年有所增加,最终实现60%以上教师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Ⅱ课程。⒋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⒌改进学校评价制度。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⒍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⒎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评价制度,保证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学分的获得。⒏作为甘肃省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为验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有关资料。二、组织领导机构 为使我校新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学校教学秩序稳定有序,使师生及早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和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学校课改工作。㈠ 学校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课改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质量。组 长:闫维祯 副组长:毛永胜孙立民 杨立木 吕国强 朱多祯 张瑜载

成 员:牛新军 王建强 于占军 郑翠亭 王学龙 姜 洪 常国福 宋彩霞 王晓燕 袁继凯 柳 春 孙殿旭 冯进炜 ㈡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 负责学校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学校新课程方案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台与具体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和班级管理;做好新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测、评价分析与学生学分认定,指导教师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保证新课程实施的质量。主 任:闫维祯 副主任:毛永胜 孙立民 杨立木 吕国强 朱多祯 张瑜载

成 员: 牛新军 王建强 于占军 祝良先 郑翠亭

王学龙 姜 洪 李德胜 何正文 杨天军

孙学文 吴国光 宋彩霞 杨兴民 王学荣

常国富 李晓明 蒋志鸿 孙学明 杨学锋

王晓燕 袁继凯 柳 春 孙殿旭 杨成时

冯进炜 三、重点工作 ㈠ 课程结构、设置和管理 ⒈课程结构与教学组织形式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⑴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领域。⑵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十三个科目。⑶每一科目由若干个模块组成。采取模块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行学分管理。各模块教学一般安排一定的学时,学生每修完一个模块经测试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采取按年级编排行政班和按选课编排教学班的形式组织教学。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在行政班上课,选修Ⅱ课程根据学生选课实行“走班”制。行政班和选修课教学班具体的管理工作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⒉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高一年级集中开设必修课,高二年级起将各选修课程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有计划地开设,同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课程的学习状况。⒊课程管理 ⑴ 学时安排。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⑵ 学分管理。学生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学生方可毕业。⑶ 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开设。原则上必修课程和选修Ⅰ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选修Ⅱ课程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经学生自主选择,由任课教师负责组成教学班进行授课。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高中必修课程,教导处和政教处负责从制度、时间、师资、内容、评价等各项管理措施上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正常开设。研究性学习由教导处负责实施,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由政教处负责实施。⑸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校要配置专门师资和专用通用技术实验室,确保该门课程的顺利开设。㈡ 师资培训 ⒈培训原则和要求 抓好课程改革培训工作。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严格贯彻“全员、全面、全程培训”的原则,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并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学校一级的培训。2010年秋季开学前完成教学管理人员、高一年级任课教师的通识培训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培训任务。要把培训工作贯穿在课程实施整个的过程之中,确保培训效果。⒉培训目标和任务 培训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落实经费,突出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2010年秋学期开始前完成首批参与新课程实施工作的教师的第一轮培训。⒊培训方式和评价 以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网络培训为主要方式,同时结合外出观摩学习、短期专家面授和长期自学跟踪指导等方式。在培训内容上,要求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为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考勤、作业、考核成绩等,都于教师年度业务考核相挂钩。㈢ 学生评价 ⒈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要充分整合“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四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尽量不做定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⒉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要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听取来自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⒊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作法,在改革笔试的同时,合理运用观察、访谈、调查、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做到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和描述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⒋注重评价的过程。要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或记录成长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充分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⒌实行学分管理制度。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时,学校要组织好模块学分认定的考核。学分的认定要参照学生学习时数、过程记录及模块考核成绩三方面的情况。学校要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出台学分认定方案,严格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依据、程序、纪律和管理,防止弄虚作假,走过场。认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须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备查。学生不能通过模块学习获得相应学分者,可以重修或者改修其他模块。⒍积极创造条件,从多维度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㈣ 教师评价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高标准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体现。因此,对于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促进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可包括“职业道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等评价内容。㈤ 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 要精心研读教材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使用好教科书,不断提高教材的有效利用水平。鼓励教师以省上选定的教材为基本,同时研究其他版本教科书在内容选取和知识呈现上的特点与优势,优化教学内容。要合理整合网络信息、传媒信息、各种科技活动、学校特色活动和传统活动等课程资源。做好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充分挖掘资源,力争在第一轮开出20个以上选修模块(专题),以后逐年有所增加,最终实现60%以上教师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Ⅱ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并使之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要努力发挥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所的作用,不断创设创新实验室、教学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新的资源载体。四、工作分工 为了使学校实施新课程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下设八个项目推进指导小组。各项目推进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项目工作方案细则、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做好本项目的研究与实验指导工作,及时总结项目研究成果。具体工作分工如下: ㈠ 高中新课程“领导、组织和推进”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组长:闫维祯 成员:毛永胜 孙立民 杨立木 吕国强 朱多祯张瑜载 牛新军 王建强 于战军 宋彩霞 各相关工作人员 主要工作: ⒈制定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以实施细则。⒉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进程规划和推进策略。㈡ 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方案与实施、学生选课指导与教学实施”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组长:孙立民 成员:王建强 杨天军 孙学文 吴国光 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 主要工作: ⒈制定学校课程的实施。⒉选修Ⅱ课程走班制教学的组织实施。⒊学分管理制度的落实。⒋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落实。⒌教师评价方案与课程评价制度的落实。⒍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落实。㈢ 高中新课程“学生成长记载及评价”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组长:吕国强 成员:于占军 王学龙 王学荣 杨兴民 主要工作: ⒈学生评价方案的落实。⒉学生成长记录册(袋)的设计制作与组织实施。㈣ 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组长:孙立民 成员:王建强 杨天军 孙学文 吴国光 各学科组组长 主要工作: ⒈研发校本课程。2.按《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开设好选修Ⅱ课程。㈤ 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项目工作指导小组 组 长:吕国强 成员:于占军 王学龙 王学荣 杨兴民 杨学锋 李德胜 孙学明 主要工作: ⒈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落实好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课程。㈥ 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课实施与管理”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组长:朱多祯 成员:姜洪 蒋志鸿 主要工作: ⒈《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⒉通用技术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 ㈦ 高中新课程“宣传与传播”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组 长:毛永胜 成员:于占军 王学龙 王学荣 杨兴民 杨学锋 程 忠 主要工作: ⒈通过多种载体宣传新课程改革。⒉出版新课程专栏,制作播出新课程专题节目。㈧“网络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项目推进指导小组 组长:朱多祯 成员:姜洪 蒋志鸿 孙玉琦 杨滨虎 主要工作: ⒈基于新课程教学的网络资源库与技术平台的构建。⒉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工作的落实。⒊网络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技术培训与创新探索。五、基本步骤 ㈠ 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⒈建立组织。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课程管理委员会,指导、制订新课程实施方案。⒉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要对社会、家长、社区等各个层面,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使各个方面都能不断了解新课改、认可并支持新课改。⒊组织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义和精髓,确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并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具体行动,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⒋制定《张掖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张掖中学课程设置方案》、《张掖中学教师发展、培训计划(方案)》、《教师评价方案》、《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办法》、《学生评价方案》、《学生成长记录册》、《新课程宣传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及管理方案》等配套制度和措施。㈡ 实验起步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⒈全面实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标,使用好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对起始年级进行深入的教学调研,及时分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⒉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确立实施模式:建立学分管理制,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学习进行考核;进行走班制试点,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选择科目学习;指导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⒊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力度。教师素质基本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新课程督导制度》、《新课程评价制度》、《新课程年级集体备课制度》、《学分认定办法》等,初步形成有利于促进新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㈢有序推进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⒈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管理体系。通过有序实施新课程计划,及时总结上一年的经验和教训,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优化课程结构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来。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课程和选修Ⅱ课程,力争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课程设计要合理设置教学模块,科学涵盖学习领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⒉推广走班制。不断增加高中教育教学设施的配备,要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走班学习的需求。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执行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不断增长,全校80%以上的教师在培训和实践中,逐步达到新课程提出的“一专多能”(可带一门以上选修课程)的要求。㈣ 提高完善阶段(从2012年9月--2013年6月)⒈确立完善的新课程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并开设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保证每个学生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的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兴趣或特长课程。⒉确立完善的教研工作机制。全面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的新型教研风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⒊确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将对学生日常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加强对高中三年的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加强知识体系和结构的研究与高考相对接。⒋认真总结阶段:对三年第一轮的高中新课改试验做终结性评价,撰写新课程改革试验报告,结集出版新课改成果;修订和完善各种制度和方案,形成比较成熟的适应新课程的学校管理体系;修订和完善已使用的校本(教材),为新的校本教材修改和研发提供依据。六、保障措施 ㈠ 组织保障 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目标,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对课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㈡ 经费、设施和资源保障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经费的投入,保证课改经费的落实。加强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加强全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课程信息的交流,推动全校信息化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校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教学应用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㈢ 科研保障 强化校本科研,加强全校性的教研指导。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改革,强化问题意识和行动研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课题研究,构筑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制度平台。

二〇一〇年四月

“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试行)

XX县“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试行办法

活动总结规范(试行)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课改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管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旨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学生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教育无类,由填鸭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课改的'组织领导

学校的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组员:

2、学校课改执行小组

组长:

副组长:

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模式

25+20,既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学生活动自主活动时间至少20分钟。

组织形式

教师导演、学生展示、小组合作、层次教学

课堂模式

划分学习小组

每个班级平均编排4--6个小组(学习能力、性别、人数)

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由具有组织学习能力和威信的学生担任。

充分利用教室空间

教室前后黑板或白板,保证每个小组有一块展示板。

互动合作,充满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随时指导,充分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2)预习的主要形式: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教师指导点拨

3、展示环节

(1)展示的主要任务: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巩固深化学习目标、共享学习成果

(2)展示的主要形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板演、讲解

4、反馈环节

(1)反馈的主要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2)反馈的主要形式:

课堂练习、试卷测试、辅导答疑、互学互教

(3)反馈的主要方法:

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查漏补缺:对学困生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

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是__市教育局在“十二五”期间课程改革中首要的教改实验项目,是课堂教学的重大革新,是全面实现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遵循市、县课改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立足我校开展新课程的基础,本着稳步推进,不断深入,由点到面的原则,特制定小专题、三核心、序列化“353”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机制:

组织机构:

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x

运行机制:

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方案。

教务处负责全校课改的宣传、氛围营造;做好课改过程中的调研;做好方案修订研究和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做好课改档案资料的整理、完善;做好教师的培训;做好教学措施的落实;课改进程的推进。

政教处做好班级课改的宣传、教室课改氛围的营造;做好对班主任的培训。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做好班级课改措施的落实。

总务处做好实验设备的供给,教学用品的提供,教学环境的改善。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阶段的划分:

(一)启动阶段:20xx年11月1日--11月30日

主要做好宣传、学习、考察、方案拟定工作

(二)试点阶段:20xx年12月1日--12月20日

主要抓好高一2班和高二1班教师培训,教室布置,课堂试点。

(三)推广阶段:20xx年3月1日--11月30日

20xx年3月1日--3月31日,在高一年级和高二文科全面推行。每学科、每节课都为课改课。

20xx年4月1日--11月30日,在高二年理科全面推行。

(四)总结阶段:20xx年12月1日--12月31日,对高效课堂实验进行教师总结、班级总结、年学总结和学校总结。整个实验期间都要做到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安排;周周有总结,天天有变化。按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提炼,深化、精细的模式,实现人人过关,个个精品的目标。

三、“353”高效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小专题,三核心,序列化”的.内涵:

“小专题”:每个教学单元围绕一个小专题,组织教学。可以是一节课的内容,可以是一个专题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知识模块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的教学内容。

“三核心”:每一个课堂都应该包括三个核心,即知识点、疑惑点、技能点。知识点,由教师依据课标、大纲、考试说明,把学生必须识记的概念、规律、公式、推论、类型题解法等归纳形成“教学单元知识结构预习单”,供学生理解、识记。“疑惑点”,由三部分构成,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情分析预设的问题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即生成的问题。疑惑点应成为学案呈现和解决的主要内容。技能点,即考试说明中学生必须达到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层级要求。教师应根据技能要求,编订“教学单元技能达成训练单”,通过组织训练、阅卷、讲解、反馈、矫正,达到学生技能的形成、巩固、迁移。简称“一案两单”,即导学案、预习单和训练单。

“序列化”,一是教学内容序列化,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一章、每一模块的教学过程都应该形成知识点(知识结构)的整理、识记、理解,疑惑点的破解、提高、升华,技能点的形成、巩固、迁移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二是教学组织序列化,每个学科、每个堂课都应该按这个模式来进行教学;三是教学管理序列化,学生、班级、年级,教师、教研组、各处室都应该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

(二)“353”高效教学模式的含义:

“353”是指每个教学单元设计三核心(知识点、疑惑点、技能点),五环节(导学、探究、展示、整理、检测),三工具(预习单、导学案、训练单)。

导学--明确学习目标,提示自学方法。开课伊始,教师板书课题,准确、清晰、明了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内容、方法、要求和时间,用时1到2分钟。

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包括独学、对学、群学。

展示--共享学习成果,互相评价,自我完善。包括小组小展示和班级大展示。

整理--整理学案,课堂小结。

检查--达标测试。教师利用对子互查,当堂落实目标。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先学后教,问题评价。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以课标为依据,以大纲为主线,立足教材,落实好考试说明,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试题化、试题高考化、高考试题熟练化。

2、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由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学生做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的主动学习模式。

3、实现老师教学角色的转变,使老师从过去传统教学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开发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不学不教。

5、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训练提升。

6、“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五、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流程:

六、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教学单元知识结构预习单”的编写

编写依据:课标、大纲、考试说明、学情分析

编写要求:

1、做好全学期预习单编写计划和分工

2、每科每一个单元编写一个基础知识识记与问题生成单

3、每个单元预习单教学前发到学生手中。

编写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识记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

(二)做好“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基本模式:

1、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2、学习重点、难点;

3、学习进程;学习进程分四大块:

呈现问题。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展示。

探究问题。合作探究、引发讨论、多元评价。

成果展示。分组展示、导师参与、点评提升。

整理学案。知识归类、达标测试、同桌互查。

4、反思小结。

①、我的收获;

②、新的问题。

编写要求:

1、做好单元或章学案编写的课时计划和分工,严格课时内容范围,统一编号。

2、年级组必须统一教学进程,同学科共撰共享学案。

3、语、数、外超前三天,其它各科超前一周,将学案发至学生手中。

4、备课组做好学案资源建设。

编写目的:

1、自主学习部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部分在于着重解决重难点、疑惑点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呈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通过实施突破疑惑点。

拓展训练部分在于通过课堂训练的设计与实施,初步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教学单元技能达成训练单”的编写

编写依据:

考试说明,对历届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新信息。

编写要求:

1、知识考点化、考点试题化、试题高考化。

2、题型依本单元、本章内容在高考中的试题模式呈现。

3、难度控制应达到学生中上水平,并有梯度。

编写目的:

通过实施训练、阅卷、讲评、反馈强化,使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形成技能。

第六篇: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推进老店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巧家县老店中学“善学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引领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特制定此方案:

一、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借鉴它校的基础上已有雏形,如巧家县第三中的教学六环节“一导、二标、三学、四练、五展、六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引领课堂改革,决定实施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县的高效课堂建设。

二、《“善学八步”导学案》指导思想

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立足全县物理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的实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结构、融洽师生关系、深化实验、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等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几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创建高效课堂。

三、《“善学八步”导学案》的基本理念

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深化思维。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四、《“善学八步”导学案》的模式框架

《“善学八步”导学案》课堂模式的八个环节是:

1、激情导入;

2、展示示目标;

3、自主学习;

4、合作探究;

5、展示演练;

6、知识梳理;

7、达标测评;

8、教学反思。

(一)教师通过故事、实验现象等一系列有激情、有悬念等导入新课。

(二)揭示目标,明确重点:

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参的深入研读,结合学情,制定出本堂课的三维目标,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并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配以合理的学法指导。

(三)自主学习、完成提纲:

在这一部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题目应为基础题,是教材知识的体现及简单的延伸,应当保证大多数的同学都能会。

(四)当堂检测

(五)合作探究、质疑释疑

在这一部分,教师要预设探究问题,这些问题是预习内容的深化,必须是单个同学不能解决,需要集体商讨,教师引导点拨实验等完成的内容。这些内容先有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设中心发言人,对教师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然后提出本小组共同的困惑,这些困惑既可以是教师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组经过商讨后生发的问题。

(六)小组展示,强化训练

对于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教师要让各小组承担一定的展示任务,其他小组的成员和老师对其展示情况共同进行评价。展示既可以展示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展示经过组内探究,本组遇到的困惑,求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得到彻底解决。作与社会生活、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有关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知道生活处处有物理。

(七)评价总结

是知识的延伸、技能的迁移,学生能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归纳习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

备课老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精选题目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检查学生达标情况,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八)作业巩固及教学反思

最后一部分是教学思考、师生反思,作业巩固等;反思本节的收获、得失、存在的问题,需提高的地方等。

五、《“善学八步”导学案》的活动目标及要求

1、加强备课环节,准确解读教材、课标和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按导学案的模式要求,通过“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的基本途径,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力求每一份导学案都被写成符合学生特点的“精品导学案”。

2、加强上课环节,以构建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模式为核心目标,以最大限度发挥好“双主体”课堂教与学的功能为主要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科特点---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度;要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要关注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数量及有效程度;教师重点引导、讲解的问题符合学生需要的程度;要关注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要关注目标教学;体现当堂达标。

3、加强研究环节,采取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等多种课题教研形式,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现场,掌握改进、完善、构建《“善学八步”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潜心研究,定期深入交流,为实现“精品教案”和“高效课堂”的课改任务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4、深化、优化导学案,服务于一线教学。通过与一线教研组老师们的交流、研讨、修改、完善导学案的细节,更好的指导教学,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推荐专题: 高考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框架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