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实施方案 > 详情页

学校帮扶实施方案

2023-01-26 14:20:4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帮扶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帮扶实施方案》。

第一篇:教育扶贫实施方案范本

为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改善贫困乡村教育发展环境和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根据中共龙南县委、龙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龙发〔20XX〕6 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扶持对象

一、扶持对象

全县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省、市贫困村及周边辐射带动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其他乡村。

二、工作措施

( 一 ) 改善基础设施

1.加大贫困乡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

积极推进贫困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XX 年实施汶龙镇石莲小学、杨村镇东水小学、九连山林场上围小学等 10 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程龙镇九年一贯制、夹湖乡九年一贯制等学校薄改计划。

2.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步伐。

加快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公办示范、多方参与、规范管理、安全高质、方便群众”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利用贫困村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确保具备办学条件的贫困村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或村小附属幼儿班,逐步淘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安全隐患大、保教质量低的民办幼儿园。

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20XX 年建成临塘乡、武当镇、九连山林场、渡江镇、程龙镇等 5 所乡(镇、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杨村镇东水村等 10 所贫困村村级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5%以上,“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分年实施、建一所成一所,加大投入配备学校教学器材与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20XX 年完成杨村镇、汶龙镇、桃江乡、渡江镇、九连山林场等乡(镇、场)共 31 所贫困村级小学(教学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 二 ) 加大资助扶持

1.健全资助体系。

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贫困学生资助标准。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资助力度,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1000 元;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 500 元;学校可安排公用经费的 5%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家庭学生;由县财政对中考成绩总分全县前 100 名且在龙南就读的优秀贫困学生进行适度奖励,其中对排名第 1 名至 20 名的每人奖励 1000元,第 21 名至 50 名的每人奖励 800 元,第 51 名至 100 名的每人奖励 500 元,并对成绩优异的贫困生进行重点帮扶,解决其后顾之忧;加大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给予每人每年 1500 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设立高中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由县财政出资对品学兼优的 100 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给予每人 1000 元的奖励;增加对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的政府资助力度,对每年省定资助对象,除上级专项资金资助外,再由县财政给予每人一次性 2000 元资助;为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在读的龙南籍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应贷尽贷”。

2.创新助学形式。

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 。

由县财政出资200 万元专门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并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助学资源(如民政、扶贫、慈善会等助学资金),对全县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给予每月 300 元的生活资助(每年资助 10 个月,每人资助两年);各乡(镇、场、管委会)安排专项圆梦助学资金,对本乡(镇、场、管委会)范围内的特困大学生给予资助,以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重点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将工作面扩大至全县所有学段的在校贫困生,争取将所有特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圆梦救助。

建立单位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实施县直单位、部门“一联两帮”结对帮扶“三送”驻点村贫困学生机制。

“一联”,即“三送”驻点干部及有爱心、有能力的干部职工至少联系 1名贫困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全面了解联系对象的学习和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

“两帮”,即每位结对干部职工要积极协调解决好联系对象的学习和生活困难问题,对联系对象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仍存在就学困难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扶助;县直单位、部门要积极为驻点村在读的贫困大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脱贫致富。

引导社会力量结对助学 。

做好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稽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鼓励和引导支持龙南教育事业的企业老板、社会贤达、社会群体与贫困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给予困难救助,扶持贫困学生和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 三 ) 开展教育培训

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对中等职业学校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按国家规定实行免学费和给予每人每年 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培养和创业培训,接受有学习意愿未升入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的贫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进行培训学习,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就业脱贫。

( 四 ) 发展定向培养

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场、管委会)农技人员。

在初中、高中毕业生中开展好宣传工作,鼓励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积极报名参加赣州市委托赣州农业学校面向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技能学习,为农村输送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

对获得中专大专毕业证书的定向贫困生,按上级相关要求由人保部门通过专门的招聘考试,合格者充实到乡(镇、场、管委会)农技推广机构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三、工作要求

( 一 ) 加强组织领导 。

成立龙南县教育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教育扶贫工作。

县政府副县长叶为任组长,成员由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就业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教体局局长兼任。

( 二 ) 落实资助政策 。

县财政局、县教体局要严格贯彻执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好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

( 三 ) 强化部门协作 。

县财政局、县人保局、县教体局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

县直各单位要认真抓好“一联两帮”结对帮扶“三送”驻点村贫困学生工作,确保教育扶贫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 四 ) 加大宣传力度 。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正面宣传报稽,让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教育扶贫的有关政策和进展情况。

围绕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掘工作特色和亮点,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第二篇: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创新,坚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城区优质教育向农村及山区辐射,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实施范围

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双方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支援学校应为城区或在当地县域内具有办学优势的义务教育学校;受援学校应为乡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或山区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县教育体育局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原则上,各城区和平川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均须与一所或多所农村薄弱学校或山区学校“结对”,形成帮扶关系,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

四、实施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的主要内容是: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发挥支援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受援学校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一)学校管理帮扶。帮助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办学思路,帮助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从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指导;可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挂职交流学习,使受援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教育教学帮扶。指导受援校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定期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如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随班听课、上示范课、评课、教学报告会、专题讲座和课题研究等;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受援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帮助和指导受援校开好信息技术课,用好教育资源,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受援校加强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建设,对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可选派教师支教,传播先进教学经验和新教学理念,同时接受农村及山区学校教师前来学习与培训。

(三)教师专业发展帮扶。帮助受援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整合学科教学能力培训;帮助受援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帮助受援校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受援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及支教交流活动,提高农村及山区学校教师专业素养。

(四)校园文化建设帮扶。帮助受援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指导受援校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促进双方学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五)办学条件帮扶。力所能及地向受援校捐赠本校更新换代的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使硬件建设有所改善;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在资金和物质方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争取外援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开展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结对帮扶”作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做好活动安排。结对学校双方要加强联系,深入了解,针对受援学校存在的薄弱环节,共同制定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和学年“结对帮扶”计划,确定“结对帮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具体措施,建立校际间“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二)规范管理,讲求实效。县教育体育局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及我县义务教育区域发展状况确定了本县义务教育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对此项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指导,并负责协商解决帮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各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按照要求开展实质性合作,认真落实“结对帮扶”活动的总体规划和活动实施方案,增强结对帮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活动高质量有序开展。在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切实关心参与“结对帮扶”活动的校长、教师及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待遇,统筹安排双方学校互派人员的交通和食宿安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三)注重总结,激励推进。县教育体育局将组建专门力量对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力的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将其工作开展情况与学校工作进行捆绑式考核,作为校长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将活动的进展情况、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表现突出的个人和事迹及时上报县教育体育局推广交流,推动此项工作稳步、快速发展。对全县开展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活动成绩突出的单位、学校、个人将进行评选表彰。

第三篇:帮扶实施方案范文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我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辐射带动薄弱学校综合教学水平的提高,结合我校实际,充分发挥我校的优势资源,弥补薄弱校之不足,进一步促进薄弱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薄弱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帮扶兄弟学校。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思想重视、明确任务

结对帮扶,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学习互动,也不仅仅是学校间的互动提高,而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经我校校委会研究决定,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建立互动机制,创建一系列帮扶的机会。

二、活动目标:

1、以我校的优势辐射带动薄弱校,缩短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提升薄弱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促进薄弱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3、激活我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紧抓新机遇,创造新局面,促进薄弱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活动方式及要求:

1、建立校级领导互访,每个月一次,其中包括新一学期帮扶方案的制定;如何抓常规管理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培养骨干教师,以此改善薄弱学校的教学管理。

2、10月份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等课堂教学活动,并开展研讨。

3、邀请薄弱校的领导与教师参加我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共同学习,我们将结合自身的感受进行反思。

4、派遣骨干教师送课薄弱校,听课后与他们进行研讨,作好研讨记录,同时写出心得体会,从而内化所学的知识。

5、与薄弱校的骨干教师结成对子,针对薄弱校的情况,首先根据实际制定学习计划,确立努力的方向,每学期还要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实现提升目标。

6、我校教师每学期到结对学校听5节以上,听课后及时写下体会,同时针对某节课的说课,进行具体指导,从而提升薄弱校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水平,及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

7、定好时间开展的教学理论讲座,共同探讨新的课改下学校教学的新动态,学习交流前沿的教育思想。]

8、校领导每学期开展1—2次管理工作研讨交流会。

9、为了使教师在反思中提高自己,我校教师每学期写两次阶段总结,学期末写一篇学习总结。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活动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加大管理力度,认真组织实施。

活动机构见下:

组 长:贾  副组长:王  成 员:王 宋 张

2、及时建立档案。由教导处负责做好活动记录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与保管。

3、进行阶段评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际间活动,对工作有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并纳入期终评价体系。

推荐专题: 学校管理工作总结 学校圣诞节活动方案 学校帮扶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