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课程建设方案

2024-08-05 17:33:2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建设方案》。

第一篇: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数字课程建设,将慕课(MOOCs)、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引入传统课堂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根据《xx医学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我校数字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数字课程建设是在已有国家、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建设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系统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传统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改造传统课堂,促进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着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方式转变提供网络教学平台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数字课程建设重点围绕专业认证、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数字课程(群)建设,着重推动各级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和数字课程的推广应用,统筹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数字课程建设数量和比例,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150门左右的数字课程(群),其中10~15门优秀数字课程列入国家级数字课程共建计划,5~7门优秀数字课程公开出版发行。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推动数字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吸收引进外部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数字课程的共享共建。

(二)坚持先立项建设后验收认定的原则。通过对数字课程立项建设,使课程在教学资源、基本信息及网络教学活动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要求后方进行验收认定为数字课程,确保课程的推广应用实效。

三、建设方式

数字课程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数字课程资源服务为主体,以专业为基础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实现多校区和各附属医院师生共享均等优质教育资源。

(一)重点建设。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在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群)和具有学校特色、社会影响大的课程中培育一批重点课程,给予重点扶持,并按照年度建设计划分批逐步建设。重点建设课程须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鲜明特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独特,教学质量高,推广效果好,应用范围广,得到学生、同行和专家一致认可,在全省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

(二)遴选建设。学校每年面向全校所有课程组织开展数字课程遴选立项工作,由院(部)负责组织遴选上报工作,学校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后,确定数字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立项项目公布后,各立项课程组织课程建设,建设完成后,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估验收,达到建设标准经学校审定后,正式确定为校级数字课程。

四、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建设内容的基本要求。建设内容总体上由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活动三部分构成。

1.课程基本信息应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师信息、授课计划、课程考核要求等。

(1)课程介绍。本课程的文字介绍,应包括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具体要求由各院(部)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制定,既要统一质量,又要突出特色。

(2)教学大纲。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编制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按教务处对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编制,并经各教研室、各院(部)审核,教务处备案后,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3)教师信息。关于本课程主讲教师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教师的基本简历、职称、研究方向、研究特色、教学情况与成果、教学特色、科研情况、获得的职业荣誉、与学生的联系方式等。

(4)授课计划。以“周”为单位的学习进度安排。

(5)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考核计分方式等。课程负责人应制定详细可行的过程考核细则,在基于数字课程开展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观看视频、自测、问题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师生互动等具体应用环节上。

2.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材料。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二级栏目的建设,但必备的栏目应包括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视频资源。所有课程教学资源均应在使用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并及时予以更新。

(1)课程教案。要求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提供课程电子教案,授课教案的内容要与课程教学大纲基本吻合。

(2)教学课件。以章节为单位,提供教师用于课堂讲授的完整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要与课程教学大纲吻合,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在教学课件中要有必要的体现。

(3)视频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可参考《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微视频的时间控制在6~10分钟。

3.网络教学活动。网络教学活动主要由课程通知、课程作业、课程讨论、在线测试、教学邮箱等内容组成。

(1)课程通知。通过课程通知系统,发布课程的相关信息及通知,实现与学生教学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2)课程作业。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提交、批改、点评、成绩汇总统计等。

(3)课程讨论。教师应及时地提出问题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

(4)在线测试。网络课程要按知识模块设置有效的在线学习作业和练习,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提供及时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深入学习。

(二)课程负责人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应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主持建设,原则上应为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或专业负责人担任,具有能推动数字课程整体建设和应用的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解深刻,熟悉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熟练掌握其各项管理功能。原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如因特殊原因更换负责人,须经课程所在学院研究确定新负责人,并报教务处批准,由新负责人主持完成该课程的建设任务。

2.课程负责人应在开课前完成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的上传工作。

3.每学期课程负责人在线时间不能低于1500分钟(约30学时)。

4.课程负责人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过程中,及时总结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角色的关系,并在学期末向院(部)提交数字课程使用总结报告。

5.配合网络平台管理人员做好对平台的日常维护工作。

6.课程负责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课程教学内容应用计划,并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五、组织管理与政策支持

(一)数字课程项目由教务处、信息技术中心和各院(部)分工负责。教务处负责建设项目的立项、管理;信息技术中心负责数字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持;各院(部)负责建设项目的遴选申报和具体实施工作。

(二)立项和建设时间。项目申报一般于每年6月进行,项目立项后,建设周期为1年,特殊原因不能完成的,一般最长不超过1.5年时间。

(三)验收阶段。课程立项后,遴选建设项目应在建设周期内完成所有数字课程教学资源和微视频的上传任务,实际应用教学学时应达该课程总学时的10%以上,应用效果良好。经组织专家论证合格,报学校审定后,正式确定为校级数字课程。

(四)各院(部)对立项数字课程应加大建设力度,并督促相关课程负责人按照数字课程建设要求完成建设任务。教务处将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数字课程的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

(五)学校按照重点建设课程2万/门,给予一次性启动建设经费资助,凡在建设期内已享受学校建设经费资助的各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不再予以重复资助;遴选建设课程按1万/门的标准资助,给予一次性0.5万元启动建设经费资助,剩余0.5万元在完成建设验收后拨付。

(六)凡立项验收合格的数字课程列入校级教学工程项目管理。

第二篇: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背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空间主要停留在课本上,各种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或忽视,整个教育过程被考分左右,为题海困惑,教师视教材为全部,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盘接受,最终造成学生表面上掌握的知识比较多,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也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给今后的发展带来障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每个新世纪公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更要学会做人,重建起新一代中国人的人生信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古诗等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资源。

新时期的少年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深受父母的宠爱,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校正视现状,利用寄宿制的有利条件,利用校园文化对他们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系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磨练学生意志,以期形成坚强果敢的品质。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举手表决、选项填空、直接答卷三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对书法、唐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比较感兴趣。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作支撑,开发书法艺术、古诗贤文和学生操行等校本课程资源,以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二、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交流性。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

三、实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灿烂的文化,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2、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3、彻底改变教师“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培养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4、让学生拥有熔铸在书法、古诗、美文中的前人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5、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撰写论文的水平,争取在各级论文大赛上获奖,争取发表高质量论文和有特色案例。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原则

(1)强调主体性,突出个性化。尊重学生的意愿,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2)重视可行性,力求多样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设计教学情境。除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将口语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

(3)加强针对性,注重兴趣化。校本课程如果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想上的积极性,课程生存就面临危机。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校本课程才有开发价值。

2、研究与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制和设计,负责课程实施的督促和检查,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适时修正和完善课程方案。

(3)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本课程中的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各班主任按照顺序在各年级实施。

(5)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原则上每周一节,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为书法入门,三、四年级为唐诗鉴赏,五、六年级为养成教育,可对课时进行弹性安排。

(6)本课程实施形式实行课内与课外、讲座与实践、交流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程更加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本课程实施实效。

(7)加强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期初组织教师制定本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期末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8)加强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每一块内容,研究设计实施方案,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校本课程教材。

(9)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教法,倡导按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伙伴互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

(10)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针对性等原则选择、组织符合校情、生情的校本课程内容。

3、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五、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课教师实施本课程的工作态度、实效纳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既要关注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又要关注是否保护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3)要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励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载。

(2)采用各种形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每一环节、步骤上,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满怀激情到给予积极的评价。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思想、思维、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反复”、“反弹”,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总给学生以信心,总给学生以希望,寄学生以期望。

(3)通过调查表等形式,对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发展情况作检测调查。

(4)定期结集出版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

3、评价内容

(1)对写字、古诗和习惯养成的学习态度。

(2)对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对师生成长的作用、效果。

第三篇: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制图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它已成为工科专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现代化绘图手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绘图和CAD领域。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计算机绘图课程已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任务,尤其是在工程类各专业中。因此,《AutoCAD》课程作为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满足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以及相关课程的特点,我们需要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与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我们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重塑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在课程培养目标方面,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求。课程体系将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将重点关注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工程制图和产品设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将引入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教学质量。在创新与特色方面,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开展创新实验室、组织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为他们提供创业支持和指导。综上所述,我们将制定并实施这一改革方案,以提升《AutoCAD》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为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二、建设目标

根据企业需求,以岗位技能为培养目标,知识应用为主线,操作技能为核心,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旨在使学生具备绘制中等难易程度工程图纸的AutoCAD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学环节的有序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国家标准概念,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建设内容

(一)主要建设项目及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序号

建设项目

负责人

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

教材建设

实验实训教学建设

科研与教研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

(二)建设内容

1、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分年度计划)

在综合素质、业务素质、教学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目标,对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注重了解、跟踪企业中的CAD软件应用情况。

2、教学内容建设(目标、分年度计划)

《AutoCAD》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适应企业对职业岗位的新要求,我们需要对《AutoCAD》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借鉴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生产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的资源。同时,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研究和实践职业学校中《AutoCAD》课程的教学方法。

3、教材建设(目标、分年度计划)

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项目负责人何世勇编写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Auto CAD》,2017年出版,已经使用三年,比较适应我校的学生情况,计划对本教材进行局部修改。

4、实验实训教学建设(目标、分年度计划)

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内一流的《AUTOCAD》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完善校内实践训练基地建设,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兼顾进行素质教育。

1)、拥有设备总数50台套以上、固定资产24万元以上的规模。

2)、拥有学生CAD/CAM上机操作实训的基本功能

3)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将教师机和学生机连接成一个网络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机向全体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操作,这样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习变得更加直接有效。

4)、拥有教师可以进行再教育培训的功能

实训室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和充足的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所需,还满足了教师培训和再学习的需要。这样,教师们可以迅速提升自己在CAD/CAM领域的水平,并增强整个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5)、拥有用作CAD/CAM考试用机的功能

学生或教师在CAD/CAM的上机考试中可以用作考试用机

5、科研与教研建设(目标、分年度计划)

教学团队计划发表本课程相关的论文两篇。

四、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20xx-20xx)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所需经费(万元)

小计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五、教学资源建设

制作教学微课视频5个。

第四篇: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赋予了全社会办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新使命。近期教育部陆续颁布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新时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格局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加快推动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实现“四个回归”,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成人学习者获得感,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原则

1.整体设计。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密切结合我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资源体系。通过自建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整体设计、建以致用的原则。

2.点面结合。

以基本覆盖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重点建设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建立起既保障全面性又突出重点的课程资源建设机制。

3.分步实施。

坚持以满足学生当前学习需求为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要求,遵循教学计划课程学期设置先后顺序,分步实施课程资源建设。

4.共同参与。

坚持以学校、函授站(点)、平台公司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原则。通过共同筹建,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资源利用率。

三、建设目标

1.到2022年9月,xx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20xx版)网络课程覆盖率达到70%,基本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2.到2025年9月,学校建设100门左右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及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适合成人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四、实施步骤

1.外引课程

(1)资源方通过与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匹配,初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资源;

(2)我校根据资源筛选情况,按照学科门类、专业设置,聘请学校专业学院相关老师对网络课程进行评审;

(3)对符合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要求并通过专家评审的课程资源予以上线。

2.自建课程

(1)制订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的课程制作外包合同,和与任课教师签订的课程录制协议(含线上授课的录制)。

(2)根据现有课程情况、专业设置和学生分布等情况选定拟自主开发的课程。

(3)选定第三方录制公司和任课教师,并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如与第三方录制公司的合作如要通过招投标程序,尽快启动招投标。

(4)三方共同制订课程录制计划。

(5)实施课程录制计划。

(6)课程验收、上线。

五、成本分担

1.课程建设成本

学校自建课程成本由学校承担,从外部引进课程成本由教学平台承担。

2.资源使用成本

自20xx级学生开始,教学资源使用成本由教学平台向各函授站点收取,收费标准为:

20xx级及以后(协议期内)的学生120元/人(不高于其他同类高校);20xx级及以前学生维持原来收费标准及方式。

六、保障体系

成立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继续教育学院和各相关学院分管继续教育的院领导组成。其职责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改革要求和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规划、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以下简称网络课程)建设,审定网络课程建设经费资助额度,检查网络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负责组织网络课程的验收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资源部),做好网络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篇: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发展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标准

选修课程开发本身的复杂性,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选修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除了要对课程开发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关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规范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定期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价。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三方面。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有效性上,前者主要通过健全课程评审委员会组织,严格工作规范来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学校对教学常规的'监管来达成。

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定期评价学期《选修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课程开发质量的体系。在参照教学规范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

△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倡导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倡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借鉴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突出了评价的“改进功能”。制定《选修课程评价标准细则》对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后续课程开设与调整以及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关注以下“四性”对课程进行评价:

――人文性。具有浓郁的家乡色彩、自我学校特色,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炉,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综合性。有机地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生成性。促使孩子在一系列亲身经历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又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生成我们的校本课程。

――开放性。以开放的体系、开放的内容、开放的学习形式,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

――实践性。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组织内容,以探究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推荐专题: 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班组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