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2024-03-23 22:06:1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智障儿童的主要缺陷表现在智力低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动作不灵活等。以往我们都把注意放在改善他们的智力上,努力教会他们一些语数知识,而忽视了智障儿童各种劳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忽视他们生活自立能力、从事家务劳动及生产劳动的态度、习惯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尤其很多家长都把智障儿童当成娇嫩的花朵,平时倍加呵护,上学时几乎没有任何劳动经验。我校很多以往的毕业生都分配到了较好的企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但是由于以往缺乏对他们进行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很多毕业生不能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培养是智障儿童生存教育中必须的和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1、课题界定

智障儿童是指智能发育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还有运动、生活能力、学习劳动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劳动习惯则是智障儿童在劳动方面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智障儿童从事劳动及劳动的态度都很差,因此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习惯智障儿童生存教育中必须的和主要的组成部分。

2、研究内容:

(1)智障学生已有劳动习惯水平的研究。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均有很大不同,形成的原因也各种各样,因此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是非常必须和必要的。

(2)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研究者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研究者要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经验的积累,逐步总结出其中共性的东西和个性的地方。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1、设计申报:

实验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并申报课题组;对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开始建立实验原始材料。

2、实施阶段:

实验研究阶段:按计划开展研究;收集资料及数据,进行实验中期汇报总结;撰写初步实验报告、论文。

3、结题鉴定:

实验总结阶段:总结、验收、推广。完善档案资料,包括研究方案、实验报告、论文、案例、实验总结等。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

(1)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建立个人小档案。

(2)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参与本项实验的班级为我校五年、六年、八年三个班级,一共四十名学生。在实验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认真了解了他们各方面的自然情况。在这些学生当中,智力低下的学生有31名,孤独症学生1名,脑瘫学生5名,二十一-三体综合症学生3名。实验初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期测试,这次测试采用问卷的方式,卷面满分为40分。达到30以上的有11名学生,达到20分以上的有9人,10分以上的有16人,10分以下的为4人。我们对家长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智障学生在家里能够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的有9人,不情愿参加劳动的13人,被迫参加劳动的14人,从不参加的4人。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智障学生能够在在家里和学校主动参与劳动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他们的主动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都是很差的。

2、研究阶段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进行了有目的的培养。

(1)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培养主动劳动意识。

对智障学生来说,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说教、灌输等途径是绝不可行的。由于智力缺陷,同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师们的说教他们是无法理解的,而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渗透,才能培养他们的主动劳动意识,激发对劳动的兴趣。

①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劳动技能。

a、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与学生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念诗歌“别说我小”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学生参与做的欲望。

b、运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兴趣。如运用“我是小小值日生”、“我帮同学做事情”等游戏来教给学生一些劳动技能。学生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扫地、擦地、擦桌椅、擦黑板等等基本劳动技能。然后,再帮助学生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②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对于有些智障学生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自己的物品等,往往都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要求学生去克服困难,坚持让学生去做事,不管学生是否做得达到教师的标准。教师若像家长一样代替学生做事,那学生就几乎失去了一切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做,不仅不能给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勇气,无助于学生克服困难、经受磨炼、战胜痛苦,相反,只会增加学生的恐慌、软弱。

③创设劳动环境,养成劳动习惯。

首先让学生轮流做值日生,既要完成各项工作,像擦桌椅、清扫等,逐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熟练劳动技能。其次根据弱智儿童的劳动能力,要求每天到校后把教室内外打扫干净,老师每天坚持检查督促,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劳动技能也得到逐步提高。

(2)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

智障学生经常体验的是失败,所以他们的自信心往往很差,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因此一些老师也会像家长一样帮助、甚至代替学生做很多事。其实,在学校,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智障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很差,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的,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也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些行为举止。因此,师生共同劳动,既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意,又让学生从劳动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

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的最好时机。每次大扫除,老师都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干,而是和学生一起干,给智障学生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他们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劳动中要求智障学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一步加深难度,并在此过程中适时的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增强学生不断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对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

(3)拆分劳动环节,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技能。

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差的,在常人看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智障儿童却往往不能理解和接受。比如擦黑板,正常儿童几乎不需学习就能掌握该技能,而智障儿童要想把黑板擦干净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此,一件简单的劳动技能需要我们拆分成若干个、智障儿童能掌握的小的环节,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4)做好家长工作。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有智障孩子的家庭中,家长常见的有两种表现:要么一切都包办代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穿玩用一切都俱备;要么觉得孩子没有什么培养的意义,学不学都无所谓,会不会更是不考虑。因此,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所以本次实验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家长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因此,我们首先与家长联系,使家长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培养智障儿童爱劳动、会劳动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家里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做些小家务,由家长在家中对学生进行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处于对孩子的溺爱或不信任,很少让孩子接触家务,所以我们努力使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当孩子有劳动需要的时候,切忌在孩子喜欢做家务事时泼冷水,这样会打消孩子愿意干家务的积极性,不利于劳动习惯的培养。老师经常和家长沟通情况,商讨好的教育方法。

3、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资料

(2)撰写论文

(3)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实验开始的一年来,通过不断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们的主动劳动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在劳动技能的掌握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们在开始实验前,主动劳动意识普遍较低,下课基本没有学生去主动擦黑板,教室里养的花也没有学生浇水,地板脏了,也没有学生去主动打扫,有废纸等杂物,也从来没有学生去主动捡起来。教师曾经尝试过用语言进行提示:“谁能把黑板擦干净?”学生们仍然“无动于衷”。实验逐渐展开之后,学生们慢慢开始有了不同的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每次下课都有学生去主动擦黑板了,虽然刚开始他们并不能将黑板擦得很干净,但他们的行为已经能开始调动其他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了。

实验刚开始时,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很差的。擦黑板会把黑板擦得像幅画一样;擦地从来都是从外向里面擦,擦过的地方又被踩得一地脚印;花要么不浇水快枯死,要么一下浇太多,水流得到处都是。教师面对对这种情况,经常都是能自己做的尽量都自己做了,因为让学生去做总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却做的不尽人意。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同样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花儿认养活动”,为每盆花都找到了它们的负责人,负责平时给花浇水等工作。“认养者”的积极性普遍都很高,教室里的花再也不会没人管了,浇水的量也掌握的越来越好,再也不会出现到处流水的现象了。教室的地板比以前干净、整洁了许多,桌椅板凳也总是擦得干干净净,一些学生还会在扫除的同时指导劳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我们的实验对象中有个学生叫元元,他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衣戴帽这些事几乎都是家长包办。在班级里也从来没有主动擦黑板、擦地等行为,而且他也基本不掌握这些劳动技能。针对他这种情况,老师从最常做的扫地开始入手,先教给他正确的拿笤帚的方法,然后再学习怎样扫,最后教给他将垃圾扫进簸箕里。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现在经常会主动拿起笤帚扫地,而且也能扫的比较干净了。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1、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认识

经过一年的不断摸索和努力,我们的实验对象无论在主动劳动意识上,还是在劳动技能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智障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是因为我们一直以学校的教育理念“有爱无碍”为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智障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为目的来进行课题研究。二是我们结合智障学生的感认知发展规律,并充分考虑到每个智障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别采用不用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大大增强了训练的有效性。三是实验前期对家长的工作做的比较到位,家长们充分理解了本课题实施的意义,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配合。他们能在家里坚持对孩子进行训练,并把孩子的训练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保障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2、本课题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本课题研究成果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智障学生的教育与训练。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尾声,但仍然有一些需要思索的地方。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将来面临的生活压力要远远大于正常人。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是否具备,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中是否能够独立生存。因此,要让智障学生将来能够自理、自立,甚至对社会有所贡献,教育者和家长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其次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年的实验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很长,我们不能因为课题的结束而结束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那样做不仅中断了对学生的教育,也将使前面的实验成果前功尽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智障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得到真正提高,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

推荐专题: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