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猎犬》(《卢旺达大屠杀》)观后感

2024-03-16 20:52:3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猎犬》(《卢旺达大屠杀》)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猎犬》(《卢旺达大屠杀》)观后感》。

第一篇:《猎犬》《卢旺达大屠杀》观后感

《猎犬》观后感

看了《猎犬》这部电影,感触良多。

以前对于“民族”这个词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样的“民族语言”上,也了解各民族之间是有很多差异的,但却并没有考虑过“民族”间由于“差异”而引发的激烈冲突会有多么严重。看了《猎犬》,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民族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胡图族和图西族,两个在外表上很难分辨清楚的民族,共同生活中卢旺达。仅仅只有两个民族的卢旺达却没能处理好它的民族问题。不管是哪一个民族的代表上台执政,总是不能做到公平的对待两个民族。总喜欢偏袒自己的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就在这种氛围下慢慢的激化,激化。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或者危机积蓄的久了总会有爆发的那一刻,而卢旺达的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才不断集聚的同时正在寻找着那个临界点,那个爆发的导火线。纸里是包不住火的,终于,身为胡图族的卢旺达总统的班机失事让两个民族间积蓄已久的矛盾全面的爆发开来,一场腥风血雨降在卢旺达展开。

身为汉族的自己对于民族从属的概念不是很强,我很难理解那种为了本民族而仇视甚至残害另一个民族的行为。你我同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公民,你我同是人,为何要彼此相互迫害呢?我的想法过于简单了,如果都这样想,那这世界就真是和谐了,哪里还会有战争?

但现实并非如此。人都有自私心,做什么事一般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放到民族间,首先考虑的自然是本民族的利益,这样就有了偏向本民族而敌对其他民族的基础,如不加以控制,那民族间的矛盾只能越来越激化,等到将来激化到一定程度爆发时,每一方都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样分析看来,我们就不得不为我们国家各民族相处情况而感到自豪了。我们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中国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56个民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们平等互助、和睦相处。共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果。这些都归功于什么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一个先进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制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虽然不排除各民族之间还有矛盾、冲突发生,但却在我们党的控制范围内。相信在我们党的指引和带领下,我们会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完善民族政策,将民族问题处理好,让人民满意。

第二篇:《猎犬》观后感

《猎犬》观后感

10工商管理 1047079 洁琳

这是我看过第三部描写卢旺达种族清洗的电影,也是最好的一部与民族冲突有关的电影。05年3月,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了全球首映。随后在6月的第九届上海电影节上,这部描写屠杀和信仰的电影,没有被任何一家中文媒体和娱记们提及。就像18年前那个春天,全世界把卢旺达忘得干干净净,舍不得一个完整的版面。或者是我们离卢旺达太远了,或者是离苦难太近。

当代的国际争端和地区性冲突,基本上是由民族矛盾引起的。这里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西方 强势民族与东方和其他地区后起民族之间的矛盾,这就是霸权主义和 反霸权主义的矛盾,这个矛盾由来已久,今后还会长期存在,解决的办法是强势民族转变霸 主意识,加强平等观念,后起民族增强实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对话;一种是地区性的民 族矛盾和冲突,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波黑地区的穆、克、塞各族之间的冲突,伊拉 克 和伊朗、科威特的冲突,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冲突,独联体中亚美尼亚与阿 塞 拜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等,其特点是土地相邻、利益相左、宿怨积累、互相排斥,解决的 办法只能是摈弃斗争哲学,实行民族和解,学会和平共处,做到利益共享;一种是某些国家 内部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矛盾,如美国白人与黑人的矛盾,欧美白人与国内其他有色人种 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是消除种族歧视,不仅从法律上而且从事实上做到民族与种族一律平等,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很多人知道一年前的那部《卢旺达饭店》,因为有奥斯卡的标签。一个叫保罗的黑人饭店经理,关起门来保护了1268名图西族难民。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一部非洲版的《辛德勒名单》。两本电影的历史背景都是在1994年,非洲的小国卢旺达发生了大规模的胡图族对图西族的种族仇杀与清洗。短短的一百天内,有记录记载超过八十万人被屠杀,而实际的数目肯定超过了一百万。当屠杀开始时,联合国和大国纷纷撤走了当地的工作人员和维和士兵,并对随后发生的屠杀熟视无睹。十多年来,人们都在反思到底是什么使得在现代社会却再次发生了大规模的种族屠杀,而无法避免的原因和深层次思考。

电影的名字取得很巧妙,《猎犬》shooting dogs。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学记得有一段是UN军队射狗的情节,因为狗吃了腐烂的尸体,这个情节确实也真实存在,不过,更符合电影的影射含义。对于美国来说,联合国是狗。对于联合国来说,维和部队是狗。对于英国来说,BBC是狗。对于政府来说,记者是狗。对于卢旺达来说,胡图和图西是狗。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对全世界所有的政客无可奈何,人民在政治的阴影下苟且存活,在政客无尽的谎言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所以在电影中,偶尔客串一下的卢旺达某政客,其实是很有反讽意味的。

电影中那位年轻的牧师助理,和冒着生命危险来报道的BBC女记者,都足以被称为英雄。但他们对内心罪性的坦然承认,使这部电影超越了人道主义的滥觞。女记者说,去年她在前南斯拉夫采访,看见一个塞尔维亚女人的死,内心恐惧达到颠峰。但现在却很平静。牧师助理问,是不是因为麻木?女记者看着他,平静的说,因为在塞尔维亚,我知道我也可能像她一样被杀。但在这里,我看着妇女们的尸体,我知道她们只不过是非洲人。

这又代表什么,为什么美国到现在仍有种族歧视现象存在?种族问题不仅仅是卢旺达一个地区的问题。种族主义的阴魂和民族主义一样总是散之不去。西方的漠视不作为直接反应了他们对有色人种一向持歧视的态度。记得法国军队来解救人时,可以上车的只是那些白种人,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眼里和心里只有白种人才有生存的权利,他们的生命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这样本来平等的生命在一辆通向生存的卡车前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猎犬》描写的这个世界,带着一种指望,服在虚空之下。苦难如此彻底,使人不敢对妄想人的自我拯救。但彻底的苦难却孕育出一种真正的指望。和救了1268人的保罗相比,克里斯托牧师是一位失败的拯救者吗?我们追不上公义,公义能不能追上我们?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民族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民族概念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这一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成果。

古希腊的学者曾使用“民族”一词,并开始记述了民族特征。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涵义。一些学者提出了民族概念界说。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开始大量使用“民族”一词,与民族有关的新名词(如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民族主义、民族运动)大量出现,也开始出现专门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有关的文章、书籍。“民族”一词的普遍使用,与当时使用中国政治、社会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也与国际的影响分不开。第二国际后期,奥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者提出了唯心主义的民族定义,把民族看成是由公民登记的办法组成的“相对的性格共同体”,是“与土地无关的文化共同体”。他们把民族看成是一个抽象的、由人们主观认定的东西,成了人的观念意识和性格的产物。他们的民族理论与以此民族理论为基础的“民族文化自治“纲领,对当时第二国际各国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思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者。他们对民族特征、特性问题有过许多论述,如提出语言、地域、共同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共同感情、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等等。

所以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处理的很好,影片中有个小细节,就是擅长奔跑的玛丽正在系鞋带的时候,在学校外的胡图族小孩不停的向她扔石头,并说她是“蟑螂”。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种族主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在他们内心深处就扎根了,是政府的说教,父母的说教,是受环境影响的,耳濡目染的,小孩被带入了种族主义的沼泽。而我们国家大不相同,我们从小,电视里,书本里都写着“各名族是一家”,我们从小就会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种族主义在我们的脑海里几乎没有意义。这是一个漫长的注入的过程,再说,种族主义本身就是极端的!说明卢旺达政府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有待提高,对人民的洗脑工程完全不够重视。

另外宗教问题是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是多层面的,其中不可缺 少的一个层面便是思想信仰,它是这个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支柱,能够安顿心灵的地方。所 以对于多数民族来说,宗教信仰是神圣、崇高、不可亵渎的,必要时可以拿生命来保卫它。

推荐专题: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猎犬》(《卢旺达大屠杀》)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