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运用(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运用(范文五篇)》。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就是以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英语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英语概念、规律,复杂实际应用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具体化。使复杂的英语单词记忆过程能够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英语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自己的感触
王丽霞
自从教室里有了电子白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频率很高,我每节英语课都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记忆,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理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老师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我们老师经常在办公室称赞。
课堂上我主要运用:1.多媒体演示文稿Ppt;2.因特网有效的资源共享他人优秀教学资源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3.心意答投影,投出各种课堂上需要的教学东西。这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我现在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一)整合多种形式的媒体: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能够把教学中所需要演示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的演示和呈现更加方便快捷,更利于我们的操作和学生的认知。例如:三年级下册My body这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录制了一段动画短片,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单词对应的指出身体的某一部位,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看见拆分My body,开心快乐地一目了然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操作灵活、方便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播放控制灵活方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形和需要随时调整演示和呈现的内容,并可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播放节奏。我在教天气时,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特征的天气,在教授有关天气的一些单词前,我通过flash动画呈现许多风、大浪、雨、打雷、下雪的声音和情景,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一些相关经历,顿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生结合这些图片就能很清楚地理解和记住 sunny、cloudy、rainy、snowy、windy等词,比单纯地利用黑板、道具、图片、简笔画等为学生创造情境,教学效果要好多了。
(三)编辑方便、快捷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编辑简洁方便,随时把从网上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辑修改和完善,为己所用。
(四)它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例如:问候,这课,屏幕上出现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在校门口互相打招呼,配上“Good morning.Good morning.Hello.Hi.Nice to meet you.”孩子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仿佛身临其境,激起了浓郁的学习兴趣。
(五)心意答投影直观、高效
老师讲解试卷,以及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老师无需写一个字,直接了当投影,放大需要的内容,学生看起来直观,非常省时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能使英语课堂教学达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青城子镇 中心小学
卢兵兵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景,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英语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技术,实现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备课方面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
艳、音响逼真、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和优势,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 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引导思考、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
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
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充分了解所教课程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就是说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英汉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纽带。这是旧的教学资源中无法比拟的。这当然就要求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把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调”出来
利用多媒体信息,有利于英语单词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而多媒体却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活泼的环境,更快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如在教学dog, cat, mouse, elephant四个动物名称时,让学生从互联网和学校资源库中查找了大量介绍这种动物生活习性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影片片段,制作成了网页型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有关这些动物的信息,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与他们近在咫尺。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再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上述单词,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唱唱、跳跳,说说儿歌,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或许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习英语年数的增长,这种教学方式已渐渐对他们失去兴趣。而网络是当前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定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便是一首歌曲的演唱。如果事先把歌曲做在课件中,利用网络,让学生通过自己点击鼠标,自己欣赏,自己演唱,自娱自乐,自己去体验,去接触,享受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旦兴趣被激发,还怕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吗?笔者清楚地记得,在执教小学新版英语三年级(下)Lesson 19 讲授水果一课时,时值春天,水果旺季,笔者不仅买了许多新鲜的水果,还把自己幼儿时学会的关于水果的歌曲Apple round 这首歌做在局域网上,让学生在上课前,自己点击局域网,熟悉的旋律立即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把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出来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接下去的这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教学效果较好。
2)使教学的情境“立体”起来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能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用多媒体课件或通过网络来学习英语,从而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通过抽测和考试,我们发现,学生无论是在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信息素养的提高、还是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都逐步提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境化。在教学中,教师也曾为使自己的语言教学走向情境化做出自己的努力。自己画,自己剪贴,做道具,有时还不止做一套,大大小小各有不同的用处。笔者觉得,教师的这种工作态度固然端正,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教师的课时多,班级多,班额大,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的同时,已经很少有精力再去精心钻研、设计教材,更不用说去创新了。而且,花费了时间去创设的情境还比较牵强,死板。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之漠然。而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的对话情境,可立即使教学的情境“立体”起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信息,达到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目的。故教师应学会驾驭网络,熟练驾驭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新版英语三年级(下)Lesson 19 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flash效果,轻而易举地营造一个小动物吃苹果,蹦蹦跳跳,开开心心的场景,这种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此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Do you like apple ?” I like apples / I don‟t like apples ”交给学生学习的任务,让他们在参与点击的过程中参与听、说、读、讨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也“立体”起来。
3.信息技术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编制一些课堂评价体系,以考查学 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客观的反应出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的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网页制作鼓励学生或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4.、制作信息化的教学课件,有利于突破句型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景,并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探讨、发现,在特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事物本身。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小学新版英语《Do you like......?》这节课中,我选取了一些颜色鲜艳、生动、有趣的水果拟人卡通片段,配上音:A: Hello,boys and girls.B: Hello, apple.A: Do you like apple? B: I like it very much.等简短对话,让学生感知了新学的内容。这种人机对话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学的欲望,从而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交际能力。再如教学“What's this?”这一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把每个单词的食物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像动物一样蹦跳起来,让学生边看边仔细听.“This is an apple.”一个苹果小朋友跳着出现在屏幕上,“This is a chair.”---屏幕上的小椅子跑着,学生看清、听清了,让学生模仿着来说,操练几次,学生熟悉了,就把声音销了,让学生看屏幕上的动作来学习配音。可以说,由于大量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使小学英语教学更具时代特色,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也使“从做中学”“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等现代教学观念真正落到了实
二、利用网络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进入了课堂,学生与各类信息的距离越来越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变教学方式的机会,合理利用资源的时代。常见的方式有:
1、通过介绍一些小学英语在线收听的网址,在线欣赏有声故事,唱英语歌曲,提高学生听读能力,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如在学习Numbers 一课时,先打开网站中的歌曲„Ten little fingers‟,让学生跟唱: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fingers…这样不但做了暖身活动,而且还引出了新授课内容„Numbers‟。在这种环境中学英语,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读水平。
2、介绍一些小学英语学习的网站,参与网络上报纸、杂志的阅读学习,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这是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常见的一种方式。有时我们可让学生将积极搜索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了解更多内容,将它们做成手抄报,展示给大家看,并评出优秀手抄报加以鼓励。如:在„Chinese New Year‟ 一课中,给学生几个不同的主题:Chinese signs, Chinese taboos, Chinese folks… 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获取信息,做成手抄报,并适时评奖与交流,使学生对新年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既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信息,又达到了知识拓展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网络阅读教学模式真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观,将学生的自主能动地调动起来。
3、使用E-mail,加强交流,提高写作能力。到了五六年级已经开始对写作有了一定要求,而如果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太多作文,学生积极性并不会很高,因此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方式,给他们一点新鲜感,而E-mail就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条件。如第五册的第三课中要求学习如何写制作明信片,如果让学生千篇一律地制作卡片,他们只会完成任务式的做完,而要是让他们以E-mail方式发至邮箱效果就完全不同了。通过E-mail 的英语互相交流是真实的、高度积极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且学生也普遍都很喜欢这种提高写作能力的新形式。
三、发展学生个性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通过网络,能更好地开展分层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例如:我在设计《Colors》“自由拓展”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分层学习(看谁学得多,学得快)六个拓展性颜色单词:light pink, sea green, sky blue, orange red, violet, silver让学有余地的学生来了解更多的颜色,是分层教育的很好体现。又如游戏过关环节中,通过“星级过关”游戏来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它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教学并非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也不是每课都适宜使用,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寻找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规律,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结构,为促进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懈努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以“激趣”为主要目的。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这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多媒体能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多媒体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它通过形、声、色、光的传递,以声画并茂、动态呈现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形成接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设计与教学湘少版四年级上册Unit4《Look at this elephant>>第一课时过程中,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感受。
信息技术给我们教学带来了积极作用。一.创设氛围,组织教学。在课堂的开始,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动物有关的英语儿童歌曲《Bingo》《Old MacDonald》,并让学生参与进来,边唱边配上简单的动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即将进入的课堂教学有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渴望获得英语知识的欲望。
二.游戏激趣,导入新知。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学习本课时新的动物单词之前,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游戏“Guessing!”,用幻灯片呈现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学生猜猜“What’s this ?”,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动物单词,为本课的新授单词做好了铺垫,又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使学生乐学,爱学。
三.视听效应,吸引注意。在教学Part B 的过程中,我通过Flash动画的制作来导入动物单词,可以使这些平面的,静止的字母,变成立体的,跳动的,翻滚的画面,并插入配上动物的叫声,一个个跳动的字母仿佛一群群可爱的孩子,拉近了学生与英语的距离,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同时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单词的理解与记忆。
四.链接生活,情境教学。
语文教学中指出:“灵活运用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兴趣,将文字形象化,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演绎中重现生活,感悟生活,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那段生活的理解。”其实各科教学是相通的,学英语更要求贴近生活,因为它是为以后生活交际服务的。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容动物的相关的形容词,如a funny monkey,a big elephant,a strong tiger,a beautiful bird,a small mouse.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教材中的形容词显得抽象,难以掌握,所以在教学Part A时,我设计了小朋友们去参观动物园的情境,我轻轻一点鼠标,屏幕上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动物园中孩子们的对话,如:“Look at this elephant.It’s big.” “What’s this?” “It’s a strong tiger.”学生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仿佛身临其境,激起了浓郁的学习兴趣,使要学的形容词直观形象,浅显易懂。五.重难点突破。
对于重点句型和对话的突破,更要借助于多媒体。如掌握“Look at this elephant.”“It’s big.”“What’s this ?”“It’s a strong tiger.”等重点句型。在参观动物园的情境设计中,先让学生观看汉语版的录像,初步感受交际的情境,然后再播放英语版,启发学生用英语理解掌握,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一种外语并用它进行交际的乐趣,同时又觉得学英语是一种享受,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六.练习与巩固。
学习一种语言如果不加以巩固,那么就容易很快忘记。而过多的练习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所以在巩固练习方面,我用PPT呈现了Let’s chant,歌谣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学生在欢快的伴奏乐中,拍掌说唱,学练融合,很好地巩固了本课时所学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在快乐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实现了英语兴趣教学目标。七.避免滥用。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上好的希望全部压在信息技术上,而放弃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避免出现该读的不读,该写的不写,忽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情况。所以在指导书写这一块,我通过板书呈现书写笔画和各个字母的占格,学生跟着一起书空,直观,准确。
在英语教学中虽然可以用信息技术来代替部分板书,但毕竟没有教师手把手教来得亲切、自然。所以在带读动物单词时,我恰当运用了肢体语言,配上动物表演的动作,形象生动,充满趣味性。另外,现代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教师,服从于教学需要,以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充分、更准确、更恰当的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而教师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己所用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给教育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1、信息技术让一些教师的陈旧教育观念受到冲击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是传统教学的基本模式。“我比学生知道的多”,我就是权威,不容学生质疑。当网络引入教育后,教师忽然一日发现学生知道的比自己多,学生不再依赖自己获得知识,而是可以利用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不再相信自己比学生懂的多时,他们接受不了这种巨大反差下的失落,甚至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们就会感到无比尴尬。
2、多媒体计算机大量负面的信息充斥学生头脑
“网上在线学习”学生要用到网络。然而网络信息多媒体电脑上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也像潘多拉的魔盒,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正面效能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以往,我们学生所接触的大量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报纸、广播和教师,信息的内容经过层层把关、筛选,虽然不能说纯而又纯,但至少一些明显违法违规、错误、不道德的信息已经被删除。而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全新渠道,既快捷、又方便,并且得到的信息是未经过滤的“第一手”信息,鱼龙混杂,一些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内容的信息。正像因特网发明者所称的那样,网络是一个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我们要十分注意防范并认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3、部分学校对信息技术“重硬轻软” 现在很多具有信息技术平台的学校都要求教师要尽量使用,教育信息化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不能设想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现在统统不要了,完全用网络教学代替现有的学校教学,完全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出现来严重的“重硬轻软”的现象。总之,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我们还是不能丢弃传统教育。信息技术课件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与传统教育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决不能认为传统教育会影响教学效率,而用信息技术课件取而代之,成为点击鼠标的“机器人”。只有我们摆正学生——教师——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才会让课堂教学进行的更精彩。
浅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应用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对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不足作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分析论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宜、适度和实效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大约是2/3。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1.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就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进而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低投”与“高效”的问题。低“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低资产投入,而且还包括师生精力和时间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学过程的快速度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下面,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1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2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中的“霸权”现象。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代替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板书。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实践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将所有的试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即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用多媒体来代劳实际的实验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对学生的试验学习就会打折扣。
误区五: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实践证明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众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多个误区,通过总结,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2.1 辅助性愿则
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违背了国情。对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
2.2 适宜原则
适宜就是合适和相宜。所谓合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所谓相宜,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切入点。
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一整堂课都在摆弄设备,好像是很热闹,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和参与;有的教师全不以为然,一整堂课都不用,手捧传统不放。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是片面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来加以考虑。例如需要提高同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尤其是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再以直观形象代替形象思维就是不适宜的;在想办法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缺陷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教师的朗诵,因普通话不过关,比不上专业人员时,我们可以用录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音;教师的板书因书法不够美观,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当形象思维发生偏差时,我们可以用影像来纠正;当教师和学生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当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限制,无法想象课文中所述的实景、实物时,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加以弥补。总之,是因需而用。
2.3 适度原则
适度:程度适当,适可而止。所谓程度适当,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宜的问题;所谓适可而止,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要与教学时间相吻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信息技术功能的把握和对学科课程的深刻理解。对学科课程的理解又涉及到对学科性质的定位、思想方法的把握和对学习者年龄特征的理解。在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双基”教学永远是教学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应把概念、原理讲明、讲透、讲活。新课切忌任意拓宽,特别是在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知识时,随意加大知识的广度、难度是得不偿失的,会骤然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反感情绪和恐慌心理。如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讲陆游的《示儿》时,学生对这首诗匆匆读了几遍后教师急忙用课件展示了陆游的其它五首诗。课上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下学生感觉模模糊糊。
2.4 实效原则
实效:实际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重在构建有利的教学环境和认知工具,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自主能力是指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定向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它对学习产生方向性、控制性的影响,是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电子学习档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控和反思能力的发展。电子学习档案就是利用计算机媒体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袋是指用来显示有关学生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建立电子学档,为学生学会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对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学生领悟到“学习成绩”“学习过程”和“态度情感”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发展自主调控能力。
信息技术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没有援助的、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发现或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可调控的、问题设置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①模拟软件支持的探究性学习
模拟软件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并能按照学科特点自动给出反馈信息。学生可给予反馈信息。如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由于目测存在误差,而有限测量又难以排除无限次测量出现反例的可能性,学生对几何性质的理解不深。利用几何画板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学生按照猜想与假设主动地对几何画板进行操作尝试,使图形在脑中不断的进行移动、翻转,依据反馈信息对这种操作进行自反抽象概括,建构新知识,从而有效地把握几何图形的实质。
②“工具性”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索性学习
工具性信息技术是指文字处理软件、优秀电子表格软件、Foxbase数据库软件、PowerPoint多媒体编辑软件等,以及作为通讯工具的局域网和因特网。这些软硬件信息工具,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摆脱出来,使他们对信息表征与发布的形式的变得丰富多彩。如初中生物课中“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教师先教会学生各种成分的测定方法,给学生提供测试设备,然后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他们愿意测试的食品,按照所学的方法来测出食品里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利用优秀电子表格软件记录测试结果。测试数据的大量积累、用心
观察和有效使用,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以及陈述表达等各个环节中。
③“信息资源”支持的探索性学习
校园网提供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各年级、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网页,教师的电子教案就放在相应的网页上。学生上课不必忙于抄写板书,而是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思维活动上。网络课程还可以提供辅导学生作业的服务,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仅给出解题过程,而且还给出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专题学习资源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通过专题学习资源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专题归纳探究的学习;学会面对网络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性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
2.5 互容性原则
例如,很多课件的设计采用单线流程的模式,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一步一步往下演示,完全忽视了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碰到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的课件,只适用于编制者自己的适用。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模块化组合,方便灵活的使用。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简单的修改,增删或者部分选用,只有真正做到互容、才能真正的共享,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节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避免无益的重复劳动。
2.6 效益性原则
我们设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就是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我们的设计就会出现偏差。例如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只考虑了如何的精美,在细节上不惜工本,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编制者大量宝贵时间。有的课件求大求全,完全不考虑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的容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让课件变得简约、实用,既是教学的需求,也是减轻教师的劳动,获得最佳效益的需要。
总之,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引入教学活动以来,其巨大的优势有目共睹,但是,我们只有正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把握原则,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罗伯特Heinich,迈克尔 Molenda & 詹姆士D.Russell . 教学媒体与教学新科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
[2]丁兴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从校校通到班班通——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
[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8-12
[3]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2002,10:P3
[4]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5
[5]郭庆,陈尚松,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95
[6]方威,邓德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J].经济师,2004,5:107
[7]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徐鹤峰,《教育现代化》2002年第6期
[8]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金小玲
[9]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刘志华,中国电化教育 2005.06
推荐专题: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