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范文五篇)

2024-03-10 21:44:0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范文五篇)》。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3的倍数的特征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先研究“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数+奇数”“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 结论:

12 + 34 = 48 偶数+偶数=偶数

11 + 37 =48 奇数+奇数=偶数

12 + 11 =23 奇数+偶数=奇数

第二篇: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

2、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教学重点:

第二、五、六题的错因剖析与矫正。

教学过程:

一、考试情况分析:

.存在问题:

①答题不规范。学生试卷:第五题,答案不完整。

②运算不过关。如学生试卷:第三题;

③考虑不全面,审题不严谨。如学生试卷:第五大题,6、7题

二、回顾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三、典型错误剖析与修正:

1、计算中的问题:

1)口算很少同学满分。

723÷7,学生没有填0补位,写成了13„„2.还有的学生掉了余数.第四大题,部分学生只判断没改错.2、解决问题

1、学生没读懂题的含义。

应用110×6,而部分学生用110÷66、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箱?

提问:读一读,题中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学生明确,有4辆车分2次运,求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箱? 师:为什么会出现一步计算呢?

学生明确是没看清有4辆车。

7、提问:读一读,题中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明白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学生列式解答。

8、2)学生读题,提问;“各把学生学生分成多少个小组?”是什么意思? 学生明确要分成3个小组。

四、巩固小结:

1、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2、复习时要注重反思,不断总结,提炼方法。

五、布置补偿性作业.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说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本着这一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大的环节。在每个环节中也预设了针对性较强的问题,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以问题为引路,在学习活动中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使所学的知识自然生成。

1、课前准备。在这一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的特征,为本节课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先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所求问题是什么,将“做这样一个包装盒需要多少纸板”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和呢?让学生明白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盒展开图的面积。

3、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这里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组内将长方体学具展开,通过几何直观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及其展开图的'对应关系,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展开图各边之间的关系。在动手操作与观察讨论中归纳概括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由于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它的基本特征,正方体的表面积作为长方体表面积延续,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交流时,重在关注学生的基本解决方法及长方体表面积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4、实践应用,巩固提升。我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梯度,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5、课堂小结。让孩子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利于学生掌握。

6、作业。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用到长方体的表面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表面积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检测,学生已基本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本节课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

1、课堂中关注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当然,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二、重点难点

整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请同学们把书P18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地毯图,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组讨论。

3、汇报:对称图形、边长为14米的正方形、图案由蓝色组成。

4、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全班汇报。

a)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b)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c)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d)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5、师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第二题。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第三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

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总结

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

四、板书设计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为零法)

总面积减去白色面积。(大减小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设计上讲,我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主体的新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在大胆猜测、积极尝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不同情况优化选择。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推荐专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