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停产应急管理制度(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停产应急管理制度(范文6篇)》。
停产和复产安全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确保停、开车危险时段生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中心的开、停车安全管理。3 职责
3.1 生产中心负责开、停车的安全措施及方案制定,办理相关作业票。
3.2 机动部负责开、停车设备仪表电气的安全管理工作。3.3 安环质保部负责对开、停车安全监督检查。4 管理内容
4.1、停车 4.1.1常规停车
4.1.1.1.常规停车是指生产装置试车进行一段时间后,因装置检修、预见性的公用工程供应异常或前后工序故障等所进行的有计划的主动停车。
4.1.1.2.生产装置常规停车应按以下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a编制停车方案,参加停车人员均经过培训并熟悉停车方案。b停车用的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齐备。c停车后的置换清洗方案、停车阀位图等。d停车用的各种记录表、本等。
1.1.3.生产装置常规停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停车的组织、人员与职责分工。
b停车的时间、步骤、工艺变化幅度、工艺控制指标、停车顺序表以及相应的操作票证。
c化工装置的隔绝、置换、吹扫、清洗等操作规程。d化工装置和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e化工装置内残余物料的处理方式。f停车后的维护、保养措施。
1.1.4.化工装置常规停车应注意以下事项: a指挥、操作等相关人员全部到位。b必须按停车方案规定的步骤进行。
c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料应向指定的安全地点或贮罐中排放,设立警示标志和标识;排出的可燃、有毒气体如无法收集利用应排至火炬烧掉或进行其它无毒无害化处理。
d系统降压、降温必须按要求的幅度(速率)、先高压后低压的顺序进行,凡需保压、保温的,停车后按时记录压力、温度的变化。
e停车时应做好有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物料伤人。f冬季停车后,采取防冻保温措施,注意低位、死角及水、蒸汽、管线、阀门、疏水器和保温伴管的情况,防止冻坏。
1.2紧急停车
1.2.1.紧急停车是指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不可预见的设备故障、人员操作失误或工艺操作条件恶化等情况,无法维持装置正常运行造成的非计划性被动停车。1.2.2.紧急停车分为局部紧急停车、全面紧急停车。局部紧急停车是指生产过程中,某个(部分)设备或某个(部分)生产系统的紧急停车,全面紧急停车是指生产过程中,整套生产装置系统的紧急停车。
1.2.3.针对生产装置紧急停车的不可预见性,根据设计文件和工艺装置的有关资料,全面分析可能出现紧急停车的各种前提条件,提前编制好有针对性的停车处置预案。紧急停车处置预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能够导致生产装置紧急停车的危险因素辨识和分析。b导致紧急停车的关键控制点和预先防范措施。
c各种工况下生产装置紧急停车时的人员调度程序、职责分工、紧急停车操作顺序和工艺控制指标。
d紧急停车后的装置维护措施。e紧急停车后的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1.2.4.生产装置紧急停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立即按规定向生产科报告,必要时可先处理后报告。
b发生停电、停水、停气(汽)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系统超温、超压、跑料及机电设备的损坏。
c出现紧急停车时,生产场所的检修、巡检、施工等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d发生火灾、爆炸、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首先切断物料源,尽快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5.发生紧急停车后,深入分析工艺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停车过程中和停车后各项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避免或减少各类紧急停车事件的发生。
1.3停车前向安环质保部备案
备案的内容包括:停车的日期;停车制度、停车程序及停车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停产期间安全值班安排及确保停产期间安全的措施。
2、开车
2.1.开车前,必须组织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严格做到“四不开车”,即:条件不具备不开车,程序不清楚不开车,指挥不在场不开车,出现问题不解决不开车。
2.2.编制开车方案并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a开车组织与指挥系统。b开车程序、进度及控制点。c开车的水、电、汽、气等平衡。d正常操作要点及事故应急措施。e环保措施。
f防火、防爆、防中毒、防窒息等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g开车车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3.开车应遵守下列规定: a开车必须统一指挥,严禁多头领导、越级指挥。
b严格按开车方案和操作法进行,开车期间必须实行监护操作制度。c仪表、电气、机械人员必须和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在修理机械、调整仪表、电气时,应事先办理安全作业票(证)。
d开车期间,分析工作按分析规程规定的项目和频次进行外。e发生事故时,必须按照应急处置的有关规定果断处理。f冬季开车方案,还需落实防冻措施。2.4开车前向安环质保部备案
备案的内容包括:开车日期;开车前设备设施检查情况;符合安全开车条件的专家检查意见(附专家检查意见复印件);员工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操作规程再培训情况(附试卷样卷复印件、考试成绩登记表)
第十九章应急管理制度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1、为预防和控制我公司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做出应急预警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可能及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主要领导负责下的分级管理制:在公司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应急救援制度。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 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制定和演练等工作。消防等各级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一次,修订一次,强化一线一员的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4、科学实用: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三、分级响应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由总经理赵传立为组长(总指挥)、副组长鲁翠华(副总指挥)、邓河柴、张德梅、鲁彦峰为成员,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其职责如下:
1、总指挥:公司总经理
负责组织相应救援预案的启动,实施及其演练,根据总结、评估的结果及时修改,不断完善更新预案,根据事故情况需要,调动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事故现场的形式,全面指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安全员
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启动以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做好成员之间的联络、协调、配合工作,遇突发事故时因总指挥不在单位的,由副总指挥代行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1)接到报案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交通部门封锁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员,确保道路畅通,保证处理事故的车辆进出有序。
(2)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实施,根据事故的类别和性质及时协调相关警力参加救援。
(3)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处置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
(4)负责对事故现场相关人员的监探,确保事故抢险和事故调查的顺利进行。
(5)负责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汇报实施情况和救援情况。(6)及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根据事故特点组织相应的机械和设施进行事故抢险。
(7)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8)负责联系和安排有关医院进行抢救,组织急救车辆和医院人员。
(9)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抢救、防疫等情况。(10)负责协调好应急救援资金的调度工作。
(11)配合事故处理,协助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12)配合警方好好事故现场勘查、取证、录音录像等调查工作。(13)做好公司事故性质及成本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14)做好善后工作。
(二)办事机构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三)工作机构
公司安环科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各类应急预案的起草鱼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四、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看着危险辨识、坏境因素识别是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理。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它报警方式。
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辨识、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已经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实行、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信息发布、打电话等方式进行。
五、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同时报告公司领导及安全管理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保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3、应急响应
①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才、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②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③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安全管理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④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队等。
六、事故救援
1、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各成员接到指令及时赶赴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勘查组、现场抢救组、维护秩序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和事故调查组。并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和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高速高效、紧张有序的开展救援工作。
2、组织抢救和现场勘查同时进行。由于交通事故的特殊性,必须在抢救人员的同时进行勘查,协助交警部门从事事故勘查工作的人员要仔细,及时在现场收集各类痕迹、物证,勘查结束后恢复现场交通,积极配合交警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先进行登记,保
证事件的质量。
3、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时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工作。指挥成员接到报案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参加救援工作,对延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八、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2、调查与评估: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 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3、恢复重建: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九、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1、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2、信息的报告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十、应急保障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资源:公司安全管理部、生产运行部是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财力保障:财务管理部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补偿或救助政策。
3、物资保障: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应急车辆和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车辆及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德尔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办公室要及时联系医疗机构,确保医院能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5、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作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及时、安全送达。
6、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
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十一、监督管理
1、预案管理:安全管理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2、培训教育:由生产运行部负责组织,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案、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存培训记录。
3、责任与奖惩: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 励。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它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计划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
4公司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有安全管理部进行监督管理。
十二、预案管理
1、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由公司安全管理部
负责制定。安全管理部负责预案实质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补充备案。办公室负责文字修改,就应急机构人员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对预案归档管理。
2、预案制定与解释:预案制定与解释由公司安全管理部负责。
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本程序适用于煤矿生产经营事件或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
2.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一领导,分组负责。在矿企业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2.4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2.5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应急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应急管理机构 3.1领导机构
矿长办公室是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邻导机构。在矿长领导下,由矿里相关突发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3.2办事机构
矿里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工作机构
矿里相关科室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矿里有关决定事项。
4.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
各科室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4.1.1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矿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科室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信息网络、警报器;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4.2应急处置 4.2.1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科室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2.2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4.2.3应急响应
4.2.3.1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科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2.3.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4.2.3.3需要多个相关科室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4.2.3.4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队等。
4.2.4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正常工作。
4.3恢复与重建 4.3.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有关部门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4.3.2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4.3.3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4.4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5.应急保障
各有关科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5.1人力资源
矿长办公室、安监科、机电科、企管办、保卫科、医务室及各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的骨干力量。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5.2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
5.3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5.4医疗卫生保障
医务室在发生事故后应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5.5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5.6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6.监督管理 6.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6.2培训教育
安监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存培训记录。
6.3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伯,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6.4矿里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由安监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本程序适用于煤矿生产经营事件或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
2.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一领导,分组负责。在矿企业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2.4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2.5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应急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应急管理机构 3.1领导机构
矿长办公室是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邻导机构。在矿长领导下,由矿里相关突发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3.2办事机构
矿里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工作机构
矿里相关科室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矿里有关决定事项。
4.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
各科室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4.1.1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矿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科室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信息网络、警报器;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4.2应急处置 4.2.1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科室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2.2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4.2.3应急响应
4.2.3.1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科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2.3.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4.2.3.3需要多个相关科室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4.2.3.4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队等。
4.2.4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正常工作。
4.3恢复与重建 4.3.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有关部门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4.3.2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4.3.3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4.4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5.应急保障
各有关科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5.1人力资源
矿长办公室、安监科、机电科、企管办、保卫科、医务室及各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的骨干力量。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5.2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
5.3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5.4医疗卫生保障
医务室在发生事故后应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5.5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5.6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6.监督管理 6.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6.2培训教育
安监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存培训记录。
6.3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伯,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6.4矿里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由安监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停产和复产安全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确保停、开车危险时段生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中心的开、停车安全管理。3 职责
3.1 生产中心负责开、停车的安全措施及方案制定,办理相关作业票。
3.2 机动部负责开、停车设备仪表电气的安全管理工作。3.3 安环质保部负责对开、停车安全监督检查。4 管理内容
4.1、停车 4.1.1常规停车
4.1.1.1.常规停车是指生产装置试车进行一段时间后,因装置检修、预见性的公用工程供应异常或前后工序故障等所进行的有计划的主动停车。
4.1.1.2.生产装置常规停车应按以下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a编制停车方案,参加停车人员均经过培训并熟悉停车方案。b停车用的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齐备。c停车后的置换清洗方案、停车阀位图等。d停车用的各种记录表、本等。
1.1.3.生产装置常规停车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停车的组织、人员与职责分工。
b停车的时间、步骤、工艺变化幅度、工艺控制指标、停车顺序表以及相应的操作票证。
c化工装置的隔绝、置换、吹扫、清洗等操作规程。d化工装置和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e化工装置内残余物料的处理方式。f停车后的维护、保养措施。
1.1.4.化工装置常规停车应注意以下事项: a指挥、操作等相关人员全部到位。b必须按停车方案规定的步骤进行。
c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料应向指定的安全地点或贮罐中排放,设立警示标志和标识;排出的可燃、有毒气体如无法收集利用应排至火炬烧掉或进行其它无毒无害化处理。
d系统降压、降温必须按要求的幅度(速率)、先高压后低压的顺序进行,凡需保压、保温的,停车后按时记录压力、温度的变化。
e停车时应做好有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物料伤人。f冬季停车后,采取防冻保温措施,注意低位、死角及水、蒸汽、管线、阀门、疏水器和保温伴管的情况,防止冻坏。
1.2紧急停车
1.2.1.紧急停车是指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不可预见的设备故障、人员操作失误或工艺操作条件恶化等情况,无法维持装置正常运行造成的非计划性被动停车。1.2.2.紧急停车分为局部紧急停车、全面紧急停车。局部紧急停车是指生产过程中,某个(部分)设备或某个(部分)生产系统的紧急停车,全面紧急停车是指生产过程中,整套生产装置系统的紧急停车。
1.2.3.针对生产装置紧急停车的不可预见性,根据设计文件和工艺装置的有关资料,全面分析可能出现紧急停车的各种前提条件,提前编制好有针对性的停车处置预案。紧急停车处置预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能够导致生产装置紧急停车的危险因素辨识和分析。b导致紧急停车的关键控制点和预先防范措施。
c各种工况下生产装置紧急停车时的人员调度程序、职责分工、紧急停车操作顺序和工艺控制指标。
d紧急停车后的装置维护措施。e紧急停车后的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1.2.4.生产装置紧急停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立即按规定向生产科报告,必要时可先处理后报告。
b发生停电、停水、停气(汽)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系统超温、超压、跑料及机电设备的损坏。
c出现紧急停车时,生产场所的检修、巡检、施工等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d发生火灾、爆炸、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首先切断物料源,尽快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5.发生紧急停车后,深入分析工艺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停车过程中和停车后各项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避免或减少各类紧急停车事件的发生。
1.3停车前向安环质保部备案
备案的内容包括:停车的日期;停车制度、停车程序及停车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停产期间安全值班安排及确保停产期间安全的措施。
2、开车
2.1.开车前,必须组织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严格做到“四不开车”,即:条件不具备不开车,程序不清楚不开车,指挥不在场不开车,出现问题不解决不开车。
2.2.编制开车方案并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a开车组织与指挥系统。b开车程序、进度及控制点。c开车的水、电、汽、气等平衡。d正常操作要点及事故应急措施。e环保措施。
f防火、防爆、防中毒、防窒息等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g开车车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3.开车应遵守下列规定: a开车必须统一指挥,严禁多头领导、越级指挥。
b严格按开车方案和操作法进行,开车期间必须实行监护操作制度。c仪表、电气、机械人员必须和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在修理机械、调整仪表、电气时,应事先办理安全作业票(证)。
d开车期间,分析工作按分析规程规定的项目和频次进行外。e发生事故时,必须按照应急处置的有关规定果断处理。f冬季开车方案,还需落实防冻措施。2.4开车前向安环质保部备案
备案的内容包括:开车日期;开车前设备设施检查情况;符合安全开车条件的专家检查意见(附专家检查意见复印件);员工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操作规程再培训情况(附试卷样卷复印件、考试成绩登记表)
生产停产应急管理制度
一、目的
对因品质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停产问题及时作出快速响应和调整,最大限度减少因停产而引致的各类问题,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正常恢复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因制程或其他异常导致的停产事件,具体时间规定在夜班0:00前。
三、职责
品质部:对制程出现重大异常(包括产品、设备和其他因素)或异常一时得不到解决时,有权勒令停产并及时作出反馈。
生产部:执行停产指令并及时作出反馈。
技术部:对引致停产的异常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应对方案。
工程部、采购部、PMC、仓库:协助和配合技术提出的复产作业方案,为复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行政人事部:负责本管理制度的考核。
停产后生产部,品质部为第一责任人招集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四、管理考核规定
1、当出现品质异常或其它异常品质或技术要求及时停产的(定义为20分钏),直接通知到生产组长级以上人员,生产人员不得借故不执行停产要求,要求长时间停产的要求品质或相关部门发生停产通知单,并由生产主管级以上人员签核方可停产另行安排,对无理拒绝执行停产的生产管理人员或相关人员处以100-200元罚款,或按直接品质损失计算处理。
2、发生停产后,涉及所有相应工序的产品必须及时做好适当的标识和必要的防护(不良品或可疑不良品、制程状态等)。责任人:现场生产管理人员;监督人:现场IPQC和品质组长。
考核要求:未按要求执行导致产品状态无法区分或产品未得到有效防护时,当班现场责任人员给予处罚100元,品质监督人员给予处罚50元。
3、发生停产后,各部门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向本部门上级人员反馈(必须上报至部门主管及以上职级人员),不在现场的相关部门人员由当班生产部管理人员负责反馈。责任人:各在场涉及的管理人员 考核要求:对不作上报反馈的现场管理人员给予处罚100元。
4、各部门主管及以上职级人员在接到停产信息后必须于30分钟内赶赴现场协商应急处理方案。责任人:各部门主管及以上职级人员 考核要求:无故未按时到位者给予处罚200元。
五、补充说明
1、对突发停电导致的停产,按《停电应急预案》要求处理。
2、出现异常并停产超出1.5小时内得不到解决的,视为停产事件。
3、生产、品质、技术和工程部管理人员必须到场,采购部、PMC、仓库视实际情况决定。
4、如遇通知过程中电话关机或三次以上无人接听视为通知到位不到场,按不到场处罚。
会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