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和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和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对其进行的反思已推向了纵深。花里胡哨的形式,放任自流的自主,脱离文本的创新,都在理性的反思中渐沉渐没。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又大放光芒。反思后,大家认为语文课堂宜书声琅琅,宜语文味儿浓郁,宜注重人文素养等等。于是有人认为“胡汉三又回来了”。照搬原来的老一套,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有以下几点:
一、一读到底无所求
诚然,语文课堂少不了朗读,以读为主来设计教学亦不乏成功的先例。“读”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培养语感,熟悉内容,体会情感,分析形象……尤其是诗词的教学和散文的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但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读”占螯头的,比如一些说明文和议论文,就无需一读到底,一读再读。而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有诵读、美读、品读、速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竞赛读等等。
读时还要注意目的与功效:速读有利于感知文本大概内容,美读有利于增强文本感染力,精读有利于品味语言,默读有利于思维训练,齐读有利于面向全体,分角色读有利于凸现人物性格,竞赛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文本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朗读的方式。那种不管什么文体,不顾文章语言风格,不讲语文教学目的,不顾朗读效用,一读到底的做法是需要反思的,甚至说,是应该抛弃的。
二、品味语言表象秀
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或者上成音乐舞蹈课,或者上成综合实践课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这种“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荒谬行为在反思中得到了纠正。语文课堂应该有
语文味儿,而体现语文味儿的关键之一就是品味语言,于是语文课上品声一片。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将品味语言理解为对修辞的判断。在一次“教学能手”的比赛中,不少老师对《揣摩幸福》中的语句“有的人把雪中送炭嘘寒问暖当作幸福,这种幸福是常青的;有的人把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当作幸福,这种幸福是清纯的;有的人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当作幸福,这种幸福是畸形的;有的人把朝三暮
四、寻花问柳当作幸福,这种幸福是丑陋的……”停留在比喻排比句的判断上,句子的情味根本没品出来。幸福观的多样化,作者对正确幸福观的倾向没有品出来。
其实品味语言,不仅仅是要品语言的隽永之美,还可以品出情感的丰富之美,人物的形象之美。
一位教师在讲《羚羊木雕》时,抓住文末“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话进行品味,将“我”的无奈、屈从、后悔、不满、疑惑等丰富情感淋漓尽致地品味出来了。父母的重财轻义,奶奶的明理无奈,“我”的重义轻财但软弱求全,在对这句的品味中逐渐凸现出来。
洪镇涛先生在教《荷花淀》时,抓住水生嫂的一句话来品味,达到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目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通过品味,发现作者塑造了一个支持丈夫革命、善解人意而又面临困难的善良农家妇女形象。若将其中的冒号改为逗号,“水生嫂”就成了一个表面支持丈夫革命,实际上刁蛮难缠的不觉悟者形象。
三、轻视思维让人愁
新课标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终极目标的理念,如果说,品味语言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的重要标志,那么,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了语文教学的
重头戏。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发展起来;所以,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认识不深刻,联想不丰富,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得到终身发展。
在语文教学之中,存在着重积累轻思维的现象,课堂上读得多,说得多,背得多;思得少,辨得少,争得少。语文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存在着随意性和断续性,片面性与盲目性。
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周密性、创造性。可以通过情境设置、质疑问难、比较求异、驰骋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在鄂教版教材《长河落日扁》中,“咦!刚升起的太阳竟是略有一点扁的。”一句中,“咦”后为什么用叹号不用问号呢?原来,用叹号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惊异之情,与文章的观点“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相吻合。小小标点学问大。
有时候,一个词语里面也藏有玄机。在武昌区名师工作室的一次阅读研讨课中,笔者将《归来吧,从容》里“草原逶迤的裙裾从车后窗渐淡渐远”一句中,“逶迤的裙裾”进行了挖掘,认为“裙裾”一词极具画面美,让学生展开联想。草原的广阔,草原的美丽,草原的魅力,在学生的想象中,宛如一位衣袂飘飘、婷婷玉立的少女,那份美感永驻心中。此时学生联想越丰富,想得越美,心中的缺憾就越大,作者对从容的渴望也就体现得愈加急切,文章的中心就更加突出了。
当然,比较求异也是培养思维的重要手段。《故乡》一课中,通过对少年
闰土与中年闰土语言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年闰土话语少,讲话断断续续,充满等级观念,木讷、呆滞的原因让人深思: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地生活着;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课堂上,只要抓住了思维点,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总之,语言品位和思维训练是语文课的重点,犹如鸟的两翼,扑棱任何一边的翅膀,鸟都无法正常飞翔。
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在新理念的武装下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任重道远,理应不待扬鞭自奋蹄,努力探索出佳绩。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鸡西市滴道学校
王显欣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根据教材、课程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3.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便于操作。 4.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及组织处理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突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2)教学内容份量适当。
(3)突出重点、重点,显现课文的特色。 (4)教学内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5)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多样的教法,使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优化。
(2)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5)注意反馈并及时调节。 3.教学结构
(1)符合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诵读欣赏课、语文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语文知识教学课、复习课的教学规律,恰当运用学导型结构、讨论型结构、探究型结构、训练型结构四种常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并能灵活多变的运用。
(2)教学环节节奏鲜明,有条理、完整的完成既定设计方案。 4.师生双边活动
(1)充分发挥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教学民主,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3)注意非智力因素的激发。 5.教学艺术 (1)导入
合情合理、简洁明快、因文制宜、灵活多变、新颖别致。达到收心、引趣、激情、启思的功能。
(2)收束
情绪饱满、方式简便、方法灵活、语言精练。达到及时整理、系统归纳,及时提示、突出重点,及时回顾、强化记忆,及时训练,促进迁移,及时检测,加强反馈的功能。
(3)设疑与提问
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疑惑疏漏之处。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因人设问、先易后难、角度新颖、随机应变。
(4)教学语言
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情真意切,富有感染性;张驰有致,富有节奏感;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
(5)板书
板书具有概括的准确性、思路的条理性、内容的启发性、形式的生动性。 6.教学风格
形成个人鲜明的教学风格。 7.教学素质
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教态自然亲切,感情充沛,仪表朴实、端庄。体态语恰当,有感染力。板书工整、正确,布局合理。
三、教学效果
1.设计的教学目标达到。
2.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内容达到理想的效果。
3.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高效,提问和书面检查正确率高,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影响大。
4.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笔
随笔 时间:2017-12-2
导语:初中是关键性的一个阶段,上好语文课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笔,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课文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体会作者文章的特色,学以致用,为今后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打基础。要使学生得到发展,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话语自由空间,做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课堂实效性才得以保障。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多读书,善于积累,勤动手是提高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作文课堂教学呢?现就此话题谈淡几点具体的做法。
1、日记或者片段描写入手,激发写作兴趣:
“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求真、向善、爱美。”(魏书生)从日记入手激活学生兴趣,在爱好兴趣中打开学生写作之源,引出“情感活水”。
第一,学会观察,写好分类日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教给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分类别的写日记的方法。第二,创设情景,写好活动日记。“运动会”、“五四”、“十一”、“教师节”、“元旦”等学生有了丰富的实践,写起作文来新鲜、刺激,就能抒写真情实感。并用“新闻发布台”、“故事笑话林”“手抄自办报”、“班级明星榜”、“聪明一休屋”等形式,营造作文环境。以此来扩大他们的生活范围,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引导他们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对生活既观察又思考,以微知著,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各种”生活信息,真实地、创造性地“再现”到文章中。
2、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
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②这样的作文教学能营造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地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思考,实现全体参与、个别辅导。拓展写作空间,帮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材料,促进思维和表达。
写作时应该做到:
一、学会审题,把握选材。
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只有弄清题目每个字的含义,才能确定中心。所以审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初中以记叙文为主,应注意题目的范围和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接下来是如何选材,有些同学作文中心不突出,内容没有详略。一定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概念:选材必须围绕中心,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要详写。接着给他们作文趣目,让他们确定中心,概述所选的几件事。通过专项训练,学生对如何审题和选材有了正确认识。
掌握了审题和选材,还不能写好一篇作文。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告诉我们材料的积累是写作非常关键。
二、拓宽阅读面,善于发现。
如果我们仅凭借语文课内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是很多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新鲜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对男边的人、事、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异且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电子时代,电视与网络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们给学生比书本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知识。面对眼花缭乱的电视节目,应如何选择呢?我建议学生和家长一起看,在家长的帮助下认清真善美假丑恶,提高提高的审美能力,并把它和看书、参观,做游戏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各种积累相互联系,更系统化。而网络为学生打开通向遥远世界的窗户,让我们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识。
三、勤于积累,注重练习。
写日记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但是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因此我要求每周写一次随笔,把最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每天有一名学生把自已所写抄写在小黑板上,课间同学们帮助他论证字、调、句的错误。使同学们少写“土语”,多用“雅词”。总之,凡自已的亲身经历,喜怒哀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写。这样,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读书、看报,积累了知识。仿写、改写、周记、书信掌握多种写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又互相取长补短,拓展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达到多练的目的,提高写作速度,效果较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指南
(讨论稿)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十大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分目标(7-9年级40条分目标),具体体现了以下三个基本理念,我们也可理解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将价值观的引导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习惯的先决条件;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有创意地表达。
2.凸显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信息社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重视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关注现代公民素质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应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要注重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体现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积累,发展语感;要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强调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的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从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特征分析与教学条件把握、影响教学各要素的决策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研究
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因此,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分析
语文教材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其内容大都包括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和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部分。其中阅读部分是教材的主体。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按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来进行一般性的分类。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① 分析年段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要求,以建构阅读教学的教学体系。 ② 研究本课教学在单元教学中的意义并给其恰当的定位。
③ 解读文本(课文)。通过解读文本可以确定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对文本的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教材选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不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对文本的分析主要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要深入挖掘文本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和教育价值,细致分析文本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文体特征的把握,教材选文文体形式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要准确把握各自的特点,特别是有利于文本解读的因素。 (2)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部分的内容相对单薄,且系统性不强。对写作教学内容的分析应更多地围绕《语文课标》中的“写作”课程目标,参照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并充分开发课外课程资源。 (3)口语交际教学
教材中没有单独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因此,确定“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应以《语文课标》为依据,进行系统建构并逐一分解为各单元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之后,再对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 (4)综合性学习教学
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人教版教材每册6个专题)。这些综合性学习专题一般与本单元阅读部分内容相关。因此,对综合性学习专题内容的分析应有单元意识,尽量与阅读教材联系在一起,形成教学内容上的呼应。同时,还要力求将写作、口语交际的内容整合于其中,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 学情研究
学情研究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特征进行了解和分析,把握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特别是针对将学内容,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研究学情,可以帮助我们对学生的文本解读情况进行预设,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创设贴近学生的口语交际情境,策划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 则:
(1)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可达成的教学目标。
(2)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综合确定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表述应准确、具体,不空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切实落实语文知识的学习,真正关注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切忌“假大空”,要细化到可以操作,能够达成。
(3)教学目标不能游离教学内容,避免为追求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盲目延伸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内容脱离文本教学内容。 3.教师特征分析与教学条件把握 ●
教师特征分析
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行为特征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层次和风格,分析教师特征有利于选择恰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教学条件的把握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和学校教学条件(包括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的可能性,寻求理想和现实的契合点。 4.影响教学各要素的决策 ●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有效地运用。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指导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们各有作用,各有所长,课堂教学中要有机的综合使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运用
图书馆、教学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出发,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
●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流程,即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要具体、严谨,体现可操作性,便于把握。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重视的问题: 1.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利用好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广播甚至网络等现有资源。同时还应提倡将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外课程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
当前,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和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应注意的是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运用,体现适用性、辅助性价值,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的。 2.关于预设与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前提。为了更好地生成,语 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要为生成留有更大的空间。 3.关于阅读教学 (1)确立现代阅读理念
《语文课标》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很大变化。《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语文阅读课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因此,设计课堂教学时,一方面要重视文本的解读,在文本解读上下工夫,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准;另一方面要调动可能的教学手段,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加强朗读教学
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标》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教学应成为农村学校和七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处理好语文知识的教学
语文知识的教学应以知识的运用、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出发点。过份重视和过于忽略语文知识的教学都是不科学的。语文知识教学应以有用、好懂、简要为原则。
4.关于写作教学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设计写作课的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有意识贯彻到教学目标之中。
同时,写作教学还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步发展。
5.关于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设计口语交际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为目标;应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口语交际情景,不必过于重视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综合性学习应以培养合作精神和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为目标。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并提倡跨领域学习。
(二)教学实施的策略
严格来说,已形成的教学设计在实施前应有一个评价、反馈、调整的过程。但常规教学中,一般会忽略这一点,往往是形成的设计直接进入课堂,得以实施。因此,教学实施中教学设计的调节和教学设计的监控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至关重要。
1.教学设计的调节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叉干扰,如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的交织,容易使得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现象。此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形成的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补充甚至创新。
(1)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语文学习重视感受和体验。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尤为重要。而其中关键在于学习动机的维持。有时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节,以营造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
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观因素增大,可变性增强。语文教学不应追求程式化和标准化,而应强调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发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 (3)动态生成中的有效引领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前提,课题教学中的生成又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及时对教学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应为了贯彻实施教学设计,而以教师的主观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教师的感受来压制学生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学习中的生成资源进行选择、整合和提炼,以补充或创新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的监控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是对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深思熟虑后所形成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方案。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完整性,避免有所缺漏,不能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进行随意的删减;另一方面要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监视,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的评价和不断的完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在中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考试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考试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考试题目,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1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较之其它学科,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考试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重理轻文,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自己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的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对于正在学习中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高的语文能力。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好新版教材、如何处理好课堂结构,从而更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课堂结构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高的语文能力。当前,有不少教师认为苏教初中语文教材比较难教,教时不够用。“满堂讲”“注入式”“填鸭法”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所以,利用好新版教材、处理好课堂结构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粗浅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好新版教材。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强、实践性高,入选的文章文质优美、品味高雅,构思精巧,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知世界、认识人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利用好新版教材。下面,结合《苏州园林》这一课具体谈谈。
1、要结合教学目标授课。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授课的指针,但教学目标往往叙述地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落实下来。《苏州园林》的教学目的是:
(l)体会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苏州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感受苏园园林文化的底蕴美。
语文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可以如下设计:详解第三段。在讲授第三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教师要详细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最后要让学生讲讲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教会学生掌握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精讲第四段。要求学生试着给该段分层,然后再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领会该文在动静的配合上是如何说明苏州园林池沼的多姿多彩。之后,指导学生思考本段说明的重点对象是什么,要求学生提炼出中心思想。
2、要结合典型句段析课。
《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用语典范,简洁精美,教师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找出典型的句段加以品析。例如:“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典范、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技术仅仅是长期重复劳动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教师可以选择一两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帮助学生体会和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
3、结合课后练习教课。
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后练习”,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技巧,但往往被忽视。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旧习惯,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练习题“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通过恰当穿插课后习题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同时,通过适时穿插课后习题,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重点、难点。例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让学生说说“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
二、处理好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或一般,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仔细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突出教学主旨,科学处理反馈信息。
1、抓住关键,突出教学重点,统筹协调课时安排。
对语文教师而言,上好一节语文课就相当在教学历程中又跃过一条激情涌动、情趣盎然之河。在许多教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条河源头妙趣横生、中游引入入胜、下游意味犹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关键,突出教学重点,既要面面俱到的分析,同时,也要对文章进行恰当必要的肢解,统筹协调课时安排。例如:在上《父母的心》这一节课时,笔者通过诵读课文,将三次送子换子矛盾冲突的情境蓄足,通过惟1妙惟肖诵读,将人物的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在教学中,紧紧扣“亲人”,从会意字“亲”入手,想像“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的意象。然后引导学生谈谈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引导学生放大这种小家之爱,跨越时空,感受人类的至亲至爱。在这节课上,笔者紧紧抓住“亲人”这一线索,扣牢“亲人”之爱这一中心,组织课堂结构,构建了一个关于“亲人”的交互信息网。使整个课堂内容生动、丰富、多彩,主题鲜明、深刻、特色。学生学习这篇课本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的提升。
2、灵活组织,突出教学主旨,着力优化课堂结构。
在传统的语文教师讲读课文,一般就按篇章结构、段落分析、归纳总结等等方式进行讲授。这样上课虽然中规中矩,但也会使课堂显得呆板单调。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课文内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突出教学主旨,着力优化课堂结构。例如,笔者在《孔乙己》这一课时,就研究注意切入点,就以讲孔乙已的“手”为切入,讲清楚孔乙己那“排出九文大钱的手”“替人抄书的手”蘸酒写字的手“罩住碟子的手“代腿走路的手”,使课文的教学主旨更加清晰明确。然后,再围绕“手”设计系列问题,指导学生认真解答问题,使学生们感受“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的喜悦,从而使课堂结构更加自然、更加优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活动课的设计与指导,要敢于放手,善于安排,优化课堂结构,可以有效扩大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能力,在活动中理解生活。学生学习了《威尼斯商人》之后,教师在讲授了一定的戏剧常识、角色常识之后,就可以及时指导学生创作“课本剧”,并让学生自选角色进行表演,增加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理性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辩论课,欣赏课、讲评课、表演课、演讲课等多种活动课型,力求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力求达到“将生活引入课堂、让实践加入学习,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训练中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3、注重反馈,发挥教育机智,科学酌情处理信息。
教师一定要真情、真心、真正地关怀班组的每个学生成长,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位学生,不歧视、不排斥后进生。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活动,充分贯彻和运用“小进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反馈,发挥教育机智,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科学、灵活地酌情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例如: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情况,这就说明学生对教师的讲解缺乏兴趣、缺乏吸引力,教师必须改变教法,改变教学形式,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回答问题茫无所知、无头无尾、毫无头绪,这就说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强化点拔启发,或降低问题的难度;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提出稀奇古怪,甚至是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时,教师要冷静对待、酌情处理,甚至可以采取四两拨千斤方法,将问题引给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答,或让大家课后去思考解决;若在课堂上出现学生突然违纪的情况,教师要冷静处理,采用适当方法解决。当然,教无定法,实际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没有什么标准的做法和方法。只有我们教师做有心人,不断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语文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情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创造生命的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2。
推荐专题: 初中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