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儿童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的问题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此时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越易成功。如果说幼儿教育是奠基教育,那么劳动习惯的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奠基石。我们如何将这块奠基石砌得稳固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认识劳动价值,培养优良品质。
幼儿园安排的劳动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学会自理,承担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责任感。而我国历来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贵贱等级思想。一谈及体力劳动,便以为是没有文化,志向不远的人所做的事。这种思想至今依然潜隐于不少人的心态之中,乃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以至于我们的幼儿也产生了轻视劳动的不良心态。针对这一不良的现象,我们开展了“劳动最光荣”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他们的劳动对人们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在班级中评比劳动之星,抓住每一个契机鼓励幼儿“自己来”,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自己能做”的自信心。同时慢慢地将劳动的内容从自我服务扩展到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如:让幼儿做值日生分发本子,收拾铅笔盒,和同伴合作布置教室等。始于单纯的“动作”兴趣,渐渐萌发对劳动的热爱,培养吃苦耐劳、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劳动习惯。
1.为幼儿劳动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我们是否会把握时机。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太阳”,家长都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的、穿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幼儿初入园时便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现象,如:不会独自如厕,不会自己拿筷子吃饭等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幼儿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幼儿试试,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为幼儿提供劳动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平时可以让幼儿给老师搬张椅子,拿本书,倒一下垃圾等,我们不妨做一个“懒惰老师”。在平时的桌面游戏中我们也给幼儿准备了系鞋带、订纽扣、编辫子等游戏。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手指的小肌肉群,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2.鼓励为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刚开始劳动时,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低,动作不灵活,时常“闯祸”。我们不能因此就讥笑、讽刺,更不能责骂,而是要幼儿示范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对坚持完成劳动任务但成果并不好的幼儿给予积极的鼓励。“呀,你真棒!今天自己完成任务了。来,老师看一看,真
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样孩子受到了鼓励,不仅劳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让幼儿在简单的劳动中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使幼儿愿意做事,爱做事。
3.采用多种形式,教幼儿学习劳动的技能。
幼儿的劳动因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晨间活动时,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并且放到指定的地方。课前课后,让幼儿自己整理学习用具。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洗衣服》,教给幼儿正确的洗衣服的方法,先浸湿衣服,再放洗衣粉,然后搓洗,最后漂洗,晾晒。与幼儿一起唱《劳动最光荣》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运用游戏法,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如开展“我帮娃娃穿衣服”比赛,“喂娃娃吃饭”等游戏来教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技能。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一些吃饭、穿衣等基本的技能。这些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自然亲切,活泼生动,收效也比较明显。
4.家园联系,一贯一致,持之以恒。
因为幼儿的意志力较差和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有些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的幼儿,回到家又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思想要统一,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平时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以及家访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向家长介绍劳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家园共育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我们不要荒废了幼儿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和竞争的起点。
浅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年级班别:姓 名:指导教师:
2014年5月
1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摘 要 发与培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 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培养
Study of Student Iearning and Cultivating the Motivation
Astract In school education, cultivate and inspir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actor of stimula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raining is extremely complex and evolving, learning motivation in lear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teachers, we should be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inspir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ignificanc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ry various devic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raining. To take timely measures, so that they made clear to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the creation of the problem situatio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curiosity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nse of success; for incentive means, to enable them to establish confidence in learning。
Keywords learning motivation, significance, status, motivate, train
2
前 言 对小学生生来讲,动机的作用很重要,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中机械记忆的比重较大,智力活动的水平还不高,小学生靠死记硬背勤奋刻苦,即使在智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是学习动机在其中的作用。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工作者来讲,在注重对学生智力开发与培养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智力好的学生会“快马加鞭”,智力弱的学生也能“笨鸟先飞”,以弥补智
力的不足,整个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一)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
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z 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很多研究的结果都已证明 ,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坚持把学习任务最后完成的学习毅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其原因即在于学习动机低下,在学习中不能克服
困难保持注意力和主动进行学习。 (二)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z 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在人的智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促进人们成功的一种巨大动力。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级中等教育的发展,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比以往增大。在中等生和差生中有不少人是由于非智力因素较差,妨碍了智力因素的发挥,
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 (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
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z 教师与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教师行为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如果教师不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只是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帮助和指导学生探究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无助感,对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减弱。反之,如果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感
3
到新鲜,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他们就会“乐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不断提高。
(四)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z 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学生内驱力因素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群体,他们刚开始的学习是无目的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他们就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开始懂得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由此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 但是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一定差异。有的学生,他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定位比较高,由此他的学习动机便上升到精神层面;而有的学生比较现实,他的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物质享受和奖励,其学习动机便居于物质层面,定位比较低,一旦得不物质享受和奖励学习动机就下降,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说培养与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
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
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z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是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在推动人的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唤起人的行动;第二,使人的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第三,将已经唤起的行动坚持进行下去,并及时调整活动的强度。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动机的学习,学生学习主动,有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无动机的学习,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做事心不在焉,其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或背道
而驰的。
二、当前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z 小学生复杂的学习动机中是有主次之分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还没有形成,内部学习动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外在的学习动机则在复杂的学习动机中居主导地位。学习动机在一定
程度上是受到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的制约。
(一)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z 内在的(又称内部的)动机是指“内在的心理因素(如需要、求知欲、兴趣爱好等)转化而来的动机”。内部动机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学生指向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的关系。知识面越广,兴趣自然就广泛;知识深度增加,兴趣、求知欲的强度也会增强。正是因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带有不分化性和不稳定性,从而使内部的学习动机也带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此时内部学习动机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小学生内部的
4
学习动机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 内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最有力的、最稳定的动力。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内部动机呈上升水平。学生兴趣爱好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意志品质,适应能力都影响着他们的内部动机。意志品质坚强的学生能以顽强、坚毅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以理智权衡孰轻孰重,用客观的标准决定取舍,直到最后胜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就会畏缩不前,信心不足或放弃学习的要求。尤其是女生,性格柔弱,娇气怕困难,在四到五年级时,内部动机水平呈下降趋势。而男生性格坚毅,勇于挑战,敢于困难作斗争,他们的学习内部动机则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教育、家长的关爱、社会风气的影响,进入六年级以后,男女生学习内部动机都呈上升趋势,他们面临着升学。能否进入重点中学,为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学习兴趣和学
习动机也更服从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要求。明确的志向和抱负成了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z 学生年龄对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其思维形式还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想的大多是眼前的或具体的事物,其世界观还没有形成,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老师和家长的不断教育及世界观的逐步形成,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才越
来越和学习活动挂起钩来。[1] Z 小学生外部学习动机呈下降水平。分析原因是:儿童年龄越小,越喜欢听好听的话,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等,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但学生学习外部动机存在性别差异,三、四年级之间女生学习外部动机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性别,性格的差异吧。九、十岁的男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孩子,做事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明确了自己该怎么做事,不太在意别人的表扬啊,奖励什么的,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个性。而女生则不同,她们比较追求外表,仍然喜欢别人的表扬,好听的言语。性格外向,总想随时引人注意,显示自己的存在,希望老师、父母、他人在意,关注他们,一个表扬,一次奖励都能促使他们发愤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师经常耐心地一点一滴的教育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实践,特别是在祖国四化建设优秀人才努力学习的生动事迹的教育鼓舞下,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升华,
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外部动机水平明显下降。
三、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z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
5
农村小学生劳动习惯与技能的培养
----陈梅 摘要:现在的孩子深受家长的溺爱,在生活上独立性差,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必须要养成学生自觉的劳动意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基本的劳动技能。关键词: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技能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家庭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在生活上独立性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更谈不上具有一定的劳动习惯与技能。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偶尔的学校劳动也是怕脏嫌累,甚至有的小学生连值日也让家长代替。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要十分注重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与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个性素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促进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也曾经教导他的女儿“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所以:劳动最光荣!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由于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不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有的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从小注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是至关重要的。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呢?
一、让孩子在生活琐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从古至今,家庭、学校中存在一些让我们深思的现象:你这次考得太 1
差了,罚你这周洗全家的衣服;你上课不听讲,罚你打扫卫生……劳动竟然成为了一种惩罚的手段!试想一想,我们的孩子这样长期下去,对劳动会有怎样的看法?“我又劳动了,因为我犯错了。”、“嘻嘻……他又劳动了。”、“劳动是可耻的!”……我们怎样去鼓励孩子参加劳动?
家长、教师应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果实来之不易。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身体力行。因此,不能轻视体力劳动。让孩子在与父母、老师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公益劳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自觉劳动习惯。
二、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来。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给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布置了劳动岗位,包括学生在学校里和家里具体负责的事务。如:在学校里的岗位,有的学生负责讲台的卫生,有的负责饮水机的清洗,有的负责擦黑板,有的负责开关窗户等;家里的劳动岗位,包括洗碗,扫地,倒垃圾,洗袜子,喂鸡等。
除了结合学校开展的“孝心争章”、我是劳动小能手等活动外,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经常利用班队会课给学生讲一些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故事,如《寒号鸟》,《两只小猫》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有时候,我还让学生通过参观等方法了解农村的变化,在农忙季节,到周围农田里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辛勤劳动的……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衣食住行,农村的发展变化,处处都离不开劳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我还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帮助同学系鞋带、缝纽扣比赛、比比谁的课桌最干净等,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培养能力,受到教育。同时,我还让学生学唱一些好听的劳动歌曲,如《劳动最光荣》、《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小蜜蜂》等,让学生知道,不仅仅是我们人类,许多小动物也都热爱劳动,小蜜蜂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酿造了甜甜的蜂蜜;小燕子用自己的辛劳搭建了温暖的家;蚂蚁在秋末冬初,都要搬运和储备大量的食粮以准备过冬……不劳动就不能生存,不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
三、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娴熟的劳动技能。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老师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如叠被、钉扣子、系鞋带、梳头洗脸、整理书包等。孩子开始做这些事情时,难免不像样,家长、老师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孩子的动机,然后耐心、亲切地指其出差错的原因,并当面示范,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方法和技巧。而不能讥笑责骂,否则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诱发厌恶劳动的心理。我在班级举行的大扫除活动中,带头劳动,并指导学生如何擦窗户,如何拖地,如何洒水……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2、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我经常教导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吃饭时排筷子、端饭菜、洗碗、扫地、倒垃圾、购物等。不论事情的大小轻重,每一件家务事尽可能都让孩子参与,每一件家务事都让孩子试一试。这样,孩子不但会提高做家务事的动手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会逐步增强责任感。同时要求孩子把自己劳动的经过和心情写在日记里。如在母亲节那一天,让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在学生交上来的日记里,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有的孩子在节日里,为妈妈梳头;有的孩子给妈妈洗袜子;有的孩子给妈妈择菜;有的孩子把家里收拾地井井有条……孩子们在劳动中都体会到了妈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3、公益劳动抢着做。家长、老师应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劳动,如打扫室内外卫生、植树种花、帮助孤寡老人以及各种社会公益劳动。这是培养孩子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我班的学生每天到校后,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会马上弓腰捡拾;看到纸篓里的垃圾满了,就及时把它倒掉。不要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多做集体的事是吃亏的。孩子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得多,得到集体和社会的回报也会多。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到劳动过程的乐趣,享受到劳动成果的甘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也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小学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人生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我们不难看到,有不少学生成了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劳动的意识,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如果不从小学阶段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无论是对他们本人,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后果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担负起这种教育的责任。
2013.11.28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为学生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呢?
一、由外因导入学生学习英语思维,并致力于提高其英语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英语是由外向内、由接触到接受、由接受到自主学习而掌握的一个发展过程。对于初级学生而言,我们必须从学习英语的外因入手,将学习英语的积极意义灌输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思维,正确合理地把握导入学习步骤,才能真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住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先从应试程序、英语的考试形势到英语实际价值、其使用市场加以解读。从当前情况看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和合作,英语由外入内,再由内入外,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通行证。无论社会、家长还是学校都对英语教学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这些外因都会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积极的影响。
2.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良好的学习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诱发其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进行竞争,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积极情感。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有利于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二、从内因入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内因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愿望,当外因正确合理地导入,使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积极意义并加以认真投入的学习,内因就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外因的有机统一。
1.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客观情境的意义建构只能是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才能产生,而学生主体参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才是客观情境意义的建构,是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智力、潜能、个性和促进社会化进程的根本途径。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这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说英语和用英语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英语的氛围,喜欢用英语表达,哪怕是简单的问候,如“Hello!”“Goodmorning!”“Goodnight!”等,随时让学生体会一种成就感。
2.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情感,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尊、自信、愉快、自由、新奇、惊喜等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发展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不断获得成功感,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其次,要克服消极情感。消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焦虑、抑制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观察、分析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克服消极情感因素。例如:考试焦虑是导致很多初中生英语学习失败的原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的学习给予更多鼓励和指导,对他们的学业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在测试评价中也要坚持初中英语课标中规定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不必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克服焦虑情绪”评价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3.英语课堂提问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源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思维的原则是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因为好的提问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意境包括情境和环境。情境一般通过赏识激励,开发内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环境一般包括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书籍等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进行赏识激励,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在平凡、平庸中捕捉闪光点,大力夸奖,把常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在进步、提高中评价赏析成功因素,强化欲望,扬长补短;在成功、卓越中品位、赞扬其特点及优势,以促进形成个性特色;在失误、挫折中寻找正确和有利因素,增强自信,开发内力。这是新课标提倡的,也是新形式下的新教学理念。
2.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最直观的教具或实物,如卡片、图片,包括教学挂图和老师画的简易图片,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画,或选用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和图片来丰富课堂教学。这样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能更牢固地记忆词汇和掌握句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让教学多一份色彩,它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丰富的图片和大量的操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随之而来,并能营造出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英语教材提供了许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营造和谐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情境一般包括课堂师生互动以及有助于教学的各种活动,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前提。用英语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桥梁,课上回答问题、分角色表演对话更能体现对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另外,教师还应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1.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课堂环境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少一些低效、重复的说教,多一些示范、参考和期待等积极的体态行为去影响学生,耐心细致地鼓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如果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微笑地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些词,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同时,教师应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的做法,力争让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最大成功。
2.课堂上教师应多用“Please”,“Thank you”,“Very good”,“Haveatry”等礼貌或鼓励性的用语。尤其是对差生,要多关照,多提问,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教师只要真心对待每个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赞赏的、鼓励性的语言。这些话就像振奋剂,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如办英语手抄报比赛,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班级英语会话表演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多数学生都在轻松、愉悦中渐渐接受了英语。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许多学生对学英语有了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能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乐趣。因此,想办法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真正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关键。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
摘要:保持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才能不断驱使小学生加入到体育知识学习以及体育游戏运动当中, 有效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 不断磨练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基于此情况, 本文首先简单论述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接着立足于此深入分析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参与兴趣的教学策略, 以期能够为体育教师的授课一些指导, 促进小学体育的新课程改革进程, 凸显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 兴趣培养; 意志品格;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体育运动充满了趣味性和游戏性, 能够很快吸引小学生的运动兴趣, 这也是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但是,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虽然强烈, 却难以坚持对知识的深入学习, 在体育课堂上常常只能够保持半节课的听课兴趣, 导致教师讲解到的一些运动技巧很难被学生吸收, 增加了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的隐患。因此, 教师要将学生兴趣的培养作为第一要义。
1、浅析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中, 多以队列练习、热身活动以及跑步运动等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为主, 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枯燥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每堂课上都会机械性的参与具有固定流程的体育训练, 这种课程流程上的机械化特征, 很大程度上压抑着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很多体育教师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所以在课堂上几乎很少安排一些具有对抗性或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内容, 虽然避免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的概率, 但同时也泯灭了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使得很多小学生逐渐开始对体育课堂产生了腻烦情绪[1]。
其次, 许多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落后性, 很少能够真正将学生摆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 使得创设出来的教学活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导致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难以产生主动配合的情绪, 又进一步限制了体育学科教学所想要传达给学生的快乐体育概念, 使得体育运动开始成为了机械的练习过程。
2、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兴趣的策略
2.1 增强小学体育教学游戏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爱玩闹的阶段, 整体上具有好动的特征, 非常符合体育学科所看重的运动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让游戏走进体育教学课堂, 有效提高体育锻炼的趣味性, 使其能够和游戏娱乐相结合,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生们掌握篮球控球技能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组分别持一个篮球, 同时设置三个小组为一个友谊竞赛小组, 竞赛的主要流程是每个小组的三名学生排列成等腰三角形的队列, 分别保持10米和5米的距离。接着, 每组学生需要在队列范围内互相传球, 传到自己的时候需要标准的姿势快速在地上拍球十下, 如果中间出现意外使球跑远, 那么就要重新拍十下, 率先完成在传球路线完成六次传球的小组即为获胜。如此一来, 为了让小组率先完成任务, 学生们会更跃跃欲试掌握篮球的控球、传球技能, 有效达到了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目的, 能够改善以往机械式教学模式的弊端。
2.2 考虑小学生运动能力实际
小学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尚处于稚嫩的阶段, 而且每位学生的运动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意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弱项以及优势项目, 以此作为选择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例如, 在让学生练习百米跑步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操场上跑两圈充分热身, 同时考察学生的整体状态, 以及个别运动能力稍弱同学的表现情况。在让学生练习百米跑步的时候, 可以为运动能力不同的学生预设不同的学习目标, 譬如身高腿长运动能力稍好一些的男同学, 可以先尝试用最快的速度跑完整个百米;运动能力稍弱一些的男生跑完百米即为达标, 同时在跑完两程百米赛跑之后要多练习五十米跑的运动技巧, 逐渐锻炼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让女生利用身体的柔韧度, 充分做好伸腰、压腿一类的热身舒展运动, 以便充分将全身的肌肉活动开, 女生能够尽最大努力跑完两程一百米即可算达标, 降低不同运动能力学生完成任务的压力, 以免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反感情绪[2]。
2.3 培养小学生健全意志品格
鼓励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有利于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意志品质, 改善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可能会出现的胆怯、动摇情绪, 以此彰显体育学科的育人力量, 辅助培养学生以健全一直品格为主的综合素质。例如, 针对一些小学生在参与跳高运动时容易产生的紧张或者害怕情绪, 教师要注意强化动作要领的讲解力度, 通过言语暗示及鼓励的方式, 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信心。同时, 教师还要适当降低器械的.高度, 价款跳高架的距离, 挑选干净沙坑里的异物, 还可以将跳高的横杠换成不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橡皮筋等道具, 降低学生参与器械运动的恐惧感, 从而在大胆参与体育器械运动的过程中, 有效磨练学生的意志品格, 最终辐射带动小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
2.4 创设具有趣味性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景也是小学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完成特定情境任务的时候, 潜移默化掌握课堂所学的体育知识。例如, 在教学生立定跳远运动技能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预设“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 在地面上用粉笔画出距离远近不同的方块圈, 让学生尝试模仿兔子的跳法来进行练习, 将每个方块圈中的教学道具收集好, 最终率先达到终点的小组即为获胜, 消除单纯练习立定跳远这一运动项目, 容易让学生产生的厌倦情绪, 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新知识的快乐。之后, 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选出一位跳远技能较好的同学, 尝试通过跳远的方式追上前面的同学, 以此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最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游戏中所学的技能, 逐渐练习立定跳远的标准姿势, 以此提高学生的配合积极性。
总之, 在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意将体育运动知识进行简化, 并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情况,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多次创设能够吸引小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的教学活动或体育运动比赛, 以便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产生良好的授课效果, 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推进, 从而为小学阶段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余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好家长, 2015 (15) .
[2]胡宏南.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5) .
推荐专题: 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