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先学后教课题立项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先学后教课题立项实施方案》。
小课题立项申请书及实施方案小学语文小课题立项申请书
课题名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负责人:郑永婷 单位:柿子园中心小学 申请日期:2010年9月5日 申请书
尊敬的联校领导: 您好~我任教以来,发现我们班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为了使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感,能更好的表现自己,我特此向联校领导申请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课题研究,以下是我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研究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我国有着悠久的语言历史和灿烂的语言文化,翻开史册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立下了丰功伟绩的人不胜枚举:唐雎不辱使命,墨翟过楚攻宋,烛之武退秦师,诸葛武侯的《出师表》感染当世,名垂千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利用语言交换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量越来越大,突发事件的汇报与指挥,招聘工作的陈述等都预示着只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雄辩者,而那种足将进而趔趄,口将言而嗫喏"的人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了。 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教师不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课堂上常常好学生独领风骚,其他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沉闷已久,然后形成一种自然沉闷的状态,多数学生甚至沉闷一生。2、学生无话可说:(1)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善读书,缺乏语言积累,自然无话可说。(2)缺乏丰富的生活,因为生活同样是一本大书,不读,更无话可说。3有话说不出。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缺乏缕清条理进行不断思辩的能力。4、教师的观念问题。语言教学常常"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观念认识上,未认识到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很少探索其培养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
(2)如何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尝试探究一种有形更无形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
(4)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完整性到逻辑性等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最终目的是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学会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运用技巧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创造性方面,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计划: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收集信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信息,查阅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相关资料。 3、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6月) 研究第一阶段 1、调查原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分析现状。、探索在日常生活、语言教学、各领域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的创设,使学2 生乐意说、说得好,促进语言的发展。
3、记录好相关信息、资料,并开展课堂实践。 中期汇报阶段 回顾前阶段工作,撰写中期报告。 研究第二阶段
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
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 1、撰写结题报告 2、填写课题手册
以上是我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希望联校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郑永婷 2010年09月05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柿子园中心小学郑永婷 2010年9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柿子园中心小学郑永婷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我国有着悠久的语言历史和灿烂的语言文化,翻开史册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立下了丰功伟绩的人不胜枚举:唐雎不辱使命,墨翟过楚攻宋,烛之武退秦师,诸葛武侯的《出师表》感染当世,名垂千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利用语言交换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量越来越大,突发事件的汇报与指挥,招聘工作的陈述等都预示着只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雄辩者,而那种足将进而趔趄,口将言而嗫喏"的人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了。
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教师不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课堂上常常好学生独领风骚,其他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沉闷已久,然后形成一种自然沉闷的状态,多数学生甚至沉闷一生。2、学生无话可说:(1)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善读书,缺乏语言积累,自然无话可说。(2)缺乏丰富的生活,因为生活同样是一本大书,不读,更无话可说。3有话说不出。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缺乏缕清条理进行不断思辩的能力。4、教师的观念问题。语言教学常常"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观念认识上,未认识到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很少探索其培养方法。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
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辟的阐述,体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小学生学习生活等过程,也是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语言教育和发展语言能力,有效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人际交往中辩别是非的能力,创新求异的能力,从而达到人人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内容及创新性做法 1、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学会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运用技巧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创造性方面,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针对以往字母、生字教学中对语言训练的忽视,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字母生字教学的魅力,利用其形状、插图等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学生畅游其中的王国,而不是一条条让学生疲惫的锁链。在逐步培养中,使学生具有一种良好的口头表达的习惯,说出比较完整的一件事,学会初步运用句型,具有正常的对话能力,敢于和外界交往,重中之重是在能力培养中保持并升华孩子童稚的想象力。
中年级:针对中年级尤其是四年级学生惰于表达的特点,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能表达清楚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意见,具有初步的书面语言,能注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条理性,善于和外界交往并开始注重交往语言表达的技巧及条理性,并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高年级:针对高年级学生强烈参与意识及一定的社会忧患意识,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能力,家事、国事事事关己,在责任感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欲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表达中蕴涵的价值观,在逐步引导
中,学生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艺术性。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书面表达具有一定的文采。
2、研究内容 (1)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
(2)如何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尝试探究一种有形更无形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
(4)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完整性到逻辑性等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创新性做法
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渠道,拓展语言实践领域,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使学生能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
(1)、课堂:仍以听、说、读、写为核心,强调挖掘听、说、读、写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语言的积累,更注重教师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引导和关键处的点拨,强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逐步探索"替换比较法、交换改造法、想象创造法"等多种丰富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语言的发展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2、社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知识与社会融合,如环保建议书的书写等,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价值感。
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进行角色模拟换位等,体验语言的意义与趣味性。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文献资料,了解和课题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各种新鲜事实、观点和见解。
2、教育实验法
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各种假说,运用必要的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语言感悟、表达、运用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3、验总结法 4、个案研究法 六、研究范围
包括口语与书面语;课堂表达与课外交流;校内与校外等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是此研究的范围。
七、实施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收集信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信息,查阅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相关资料。 3、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6月) 研究第一阶段
1、调查原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分析现状。
2、探索在日常生活、语言教学、各领域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的创设,使学生乐意说、说得好,促进语言的发展。
3、记录好相关信息、资料,并开展课堂实践。 中期汇报阶段 回顾前阶段工作,撰写中期报告。 研究第二阶段
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 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 1、撰写结题报告
2、填写课题手册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总课题负责人:党xx(校长)
子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0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邹xx(数学骨干教师)申报时间:xx.10
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
校级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
课题总负责人:杨xx(副校长)
《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张xx
《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王x
《社会课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赵xx
《美术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王xx
《音乐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张x姚x
《体育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杨xx李x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习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王海燕 新乡市第四十中学 2016年6月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普遍。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强调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学建议中又提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评价建议中还要求“把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放在评价着眼点的首位”。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五、课题研究目标:学生们人人都参与了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他们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人人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锻炼了学习能力。刚开始学生觉得被动,但几次的锻炼之后,学生明确了自己是小组一员,明白了自己的主动地位,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型,胆怯害羞的学生越来越少,课堂更生动、活跃,富有创造性。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 教师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
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学习小组由四到五名学生根据性别、学习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三)强调小组合作,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四)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观察各小组的表现,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
(五)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需要孩子们的自主参与,因此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到首要位置。如培养学生课堂上敢于发言、主动提问题的习惯,创新求异的习惯,汇报的习惯,做作业讲效率,不应付教师和家长的习惯等。
七、研究过程设计阶段
从2016年6月—12月 学生们人人都参与了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他们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人人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锻炼了学习能力。
从2017年3月—5月 学生明确了自己是小组一员,明白了自己的主动地位,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型,胆怯害羞的学生越来越少,课堂更生动、活跃,富有创造性。
八、研究方法设计
(一)异质就近组合小组学习法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二)任务驱动组合小组学习法。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推荐专题: 先学后教课题立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