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上第五单元《点阵中的规律》 设计理念:
尝试与猜测这部分内容是《标准》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点阵中的规律》看起来似乎对学生很陌生,与其他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如:一年级的找规律填数,二年级的按规律接着画,以及四年级探索图形的规律,都是逐步将数形结合在一起,将知识进行进一步提升。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在生动的情景中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的意识。教法安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从而探索出点阵中的规律,并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通过活动教学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抽象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增强学生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法设计:
本节课我运用了活动教学形式,通过创设找朋友的游戏情境,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组内合作学习,以及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方式,归纳总结出中的规律,充分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学法体现
五年级学生善于动手操作、探究能力较强,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粘一粘等形式,体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始激趣,兴趣盎然
[预设3分钟] 师:(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一个点)今天的数学课呢,老师要先画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注意观看。画完了。(生笑)
师:别小看这个点。许多点排列起来就组成了有趣的点阵,比如跳棋,都是点阵的运用,二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研究点阵了,这节课,我想请你们也来尝试一下?敢不敢?从而引出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预设10分钟]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研究平方数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看看每一个点阵,想想,你有什么发现?说给大家听听?请大家闭上眼睛,在心底悄悄的想象一下第五个点阵的样子?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来。指名学生画?看看,和他画得一样的举手。为什么要这样画?说得真好。原来你是发现了这组点阵的规律,谁来描述一下第6个点阵的样子?第7个呢?你觉得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点阵?板书:形状、点数。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师:说得很好。看来我们研究点阵中的规律可以从形状和点数这两方面进行。现在,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再来研究这组点阵中的规律。他们的形状一眼就看出来了,再看看点数,每个点阵有多少个点?第一个?第二个?„„分别是怎么算的?第8个呢?第9个?现在,用心看看这一组算式,你又想说什么?对,这就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一个平方数可以写成两个相同数相乘的形式。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这一组点阵中,当有了第一个图形,也就是一个点的时候,它是怎么变成第二个点阵的?这时有几个点?又是怎么变成第三个图的?又有多少个点?„„你能接着用算式表示出第四个点阵的点数吗?第五个呢?现在观察这组算式,关于平方数,你又有什么发现?我给一个平方数,36,可以写成什么样的算式?还可以怎么写?
师:真了不起,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平方数原来如此神奇。其实,这组正方形点阵中还有很多规律,这些规律表现了平方数的另外一些特征,课后同学们可自己去接着研究。
三、课末设疑,兴趣犹存 [预设15分钟]
1、除了正方形的点阵外,还有很多形状的点阵,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收获。
2、以正方形点阵为例,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总结的规律抽象成算式。
3、请学生运用发现的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正方形点阵有多少点,试着画出图形,并说一说想法。
4、同理,请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点阵的规律,并列式计算。
5、请学生继续寻找三角形点阵的规律,并写出算式。适时引入划分法,让他们说说三角形点阵有没有其它的划分方法。
6、让学生用划分法将第五个正方形点阵图进行划分,并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情况灵活的出示“折线划分法”,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点阵研究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7、观察下列图形的规律并填空。
(此题是让学生寻找规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8、观察下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按规律画出一个图形。
(为了使有困难的学生生动地理解图形变化的规律,我采用了不同颜色标出了每次的变化情况。)
四、课外延伸[预设4分钟] 在很久以前,数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这些点阵了。(电脑展示)
五、感受与发现 [预设5分钟]
教材练一练内容:让学生感受研究点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发现规律,创造规律。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了拓展应用,运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点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六、课堂小结:[预设3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它对我有什么帮助?这节课表现的怎样?”或者反思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达到思想共享的目的。老师送给大家的话:“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数形结合,发现规律.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
七、点阵设计:
这节课我本着“充分预设,关注生成”的态度,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经验”。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归纳概括的全过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点 阵 中 的 规 律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谢金贤 2009-12-15
教材分析: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这些内容的编排既保持了原教科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1。计算内容的调整。
2.应用题内容的调整。
《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因此,本册教科书把原来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的归一、归总加条件的应用题和选学内容“四步计算的应用题”删去。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方面,本册同前几册一样,一方面在教学新知识时,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在部分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1) 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是在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这个实践活动包括三部分:① 课前由家长协助学生填写上个月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② 小组交流、比较所收集的数据。 ③全班同学交流节约用水、用电的经验。让学生用所学的量与计量、小数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 绿化校园。
“绿化校园”是在前面所学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这个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测量校园中花坛、草地、树阴等的面积,再把所测数据填入表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校园绿化情况。学生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般都是比较规则的多边形,而在生活中需要计算的有些是不规则的多边形,一般要把这些不规则的多边形近似看成学过的多边形或者分割成学过的多边形,这样便可以完成面积的计算。学生在测量时首先要判断所测图形要归为什么图形合适,再进行测量和计算。实际测量时往往有误差,一般要多测量几次取其平均值为好。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体验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初步形成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的意识。中国教育
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
时间安排:25课时,第一周至第五周完成
教学目标:
(一)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第二单元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时间安排:16课时,第六周至第九周完成
教学要求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进行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
2、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来巩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3、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乘法,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会从现实环境中找出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1、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利用周围事物,创设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突破:
1、在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随意的改变实际问题的结构,创设新的问题。
2、学生能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提问: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 ⑵乘法是用来简化那类加法问题? ⑶学习乘法关键是学会什么? ⑷那你对乘法口诀表了解有多少呢?
2、教师针对第⑷问题进行知识拓展性教学展示幻灯片中的“历史悠久的乘法口诀”进行讲解。
3、进行课前口算。⑴苹果园摘苹果。(图略)⑵比一比,谁最棒.⑶列式计算
二、讲授新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幻灯片1,展示“一只猴子吃6个桃,7只猴子吃多少个桃?”图片。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解题思路。(并板书解题过程)
2、出示幻灯片2,展示“有公鸡9只,小鸡是公鸡的4倍。小鸡有多少只?”
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在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3、出示幻灯片3,理解四张图片意思发现图片中隐藏的数学条件,从而建立数量关系。(并板书解题过程)
4、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找出和幻灯片2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幻灯片,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列式计算)⑴一辆车坐5人,8辆车坐多少人? ⑵一只青蛙4条腿,7只青蛙几条腿? ⑶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钓多少条鱼? ⑷蓝气球有3,红气球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四、拓展与提高
1、出现人物角色,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角色的特点。
2、出示灰太狼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3、你来帮帮忙!
⑴,7本故事书多少钱? ⑵一个窗台放3盆花,?
⑶玫瑰花有2朵,百合花是玫瑰花的6倍。?
4、建立数学游戏“你来提问,我来答。”(图略)
五、课后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1—9的乘法口诀,也了解可以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之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
动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在“你来提问,我来答”环节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我对于我上个学期的成绩感到非常的惭愧,因为我在部主任面前打了包票,说自己上个学期一定可以让我所教的班级,数学平均分达到85分,结果评价分仅仅只有74分啊,这让我非常的难以有脸去见部主任,但是我不会气馁,我相信以我的工作能力,我是可以做的,只不过这个定下的目标这个学期实现而已,为了保证我这个学期一定能让学生们达到平均分85分,我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带的这个班是仅次于实验班的班级,每次的班级整体成绩都是如此,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就是数学两个班相差最大,这肯定是有我的原因,虽然说我们学校五年级有四个班,我能稳居第二的位置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谁都有一颗好胜的心,我也想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这个班的学习能力并不差,就是自觉性太差了,就好像是你必须站在他们身后督促他们学习,他们才会认真学习一样。我把90到100分的划分为“优等”,然后70到90的学生划分为“良好”,60到70分划分为“危险”,0到60分一律作为差生对待。这样算下来比例就是2:5:2:1。这么一划分,我对班上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二、制定改善计划
首先我要从源头发出,我要激发出他们自主学习的心,我非常的明白,一个学生是自己想学习,还是老师逼着学习,这二者的学习效率相比起来差距太大了。我清楚大家都想当班长,因为班长被我赋予的权利还是很可观的,所以我也是以此为“诱饵”,只要一周当中举手回答问题正确最多的那个人就可以当班长,相信这样子,一定可以改观他们的学习状态。
可以从成绩比例看的出来,导致这次平均分没有达到85分还是因为那些打几分十几分的几个学生,完全就把整体平均分拉下去了,为此我将在这个歌学习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课后辅导,我不求他们打高分,但是起码我要让他们及格。还有那些处于“危险”及格分数线的学生,我想让那些优等生以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给他们分组,一对一的进行辅导,以此来勉励他们,我相信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改变教学重心
我以往在上课的时候,一向都是非常的看重学生对最后几道大题的得分率,因为一般那都是最高分数的一道题,但是难度可想而知。我现在想了想,这题都这么难了,我这不就是在给成绩好的优等生上课?那些差生不可能听得懂,这个学期我要适量的讲解难题,多把重心关注基础上,这才是最班级成绩最大的提升。
类别: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题目:
单位:双山子中心小学
姓名:吕剑超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知识目标: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能力目标:
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
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探索新知教学片段:
1、比一比,估一估
师:现在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花坛画到纸上,我们先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它们的面积哪个比较大?
生:一样大。
生:长方形比较大。
生:平行四边形比较大。……
师:大家都有不同的猜测,有很多同学都说一样大,那么,谁的想法正确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四人小组讨论。
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我先数出整块的,然后这些剩下的小块拼一拼,还可以拼成整块的。
师:那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
师: 哦,你们数的结果是都是72平方米,说明……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师:也就是……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72平方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计算公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入性和严密性。也可制造悬念,进一步激发探究的欲望。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探究学习并不是任由学生发挥而不加引导的。学生往往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相机诱导,及时介入,以保证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好的学习活动中去。]
2、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比较大呢?……
生:我用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然后再把它补到另一边去。
师:非常好,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割补法来看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多大?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师演示,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平行四边形割补完变成一个长方形了。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
3、师: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时,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的?大家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生: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的。
师: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
生:无数条。
师:所以,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边说边演示平行四变形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4、师:观察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宽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能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你觉得他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生: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下面的底有关。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两条边的长度都有关。
生: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两条边的长度不完全有关系。因为老师黑板上第一个平行四边形与第三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长度一样,但第一个的面积明显比第三个大。
生: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5、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师:刚才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大家都值得表扬。
7、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师板书“S=a×h”)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打下基础。在本环节中,学生体会到独立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变枯燥的说教为求知的动力。在教学中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在方法上恰当引导,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师小结:面对着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我们利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以后我们还要用这种思想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
9、实际运用。
师: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
(1)(出示例1)请大家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这道题,请大家想一想,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只要知道其中一组底和高就能求面积了。
(2)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米,高 是20.1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将学生带回到了生活中,练习由易到难,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大多数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感觉没什么难处。学生就在运用所学知识给别人帮忙的过程中着实体验了把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自己的学习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节课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明线,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暗线。两条主线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得成功和成长的场所。] 教学反思: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解决关键性问题——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奠定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这一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接着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均给予鼓励。因为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间被点燃,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发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需要同学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
推荐专题: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