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范文六篇)》。
一、学校基本概况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初中。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627名学生,103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8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具有本科学历教师达85%以上。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以上,连续15年获得县初中教育评估综合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盐城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盐城市心理素质教育实验校”、“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盐城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和“盐城市平安校园”。
二、三年总体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把学校办成乡村基层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基地,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
三、年度工作目标
年度目标 分项工作 20xx 2017 20xx
德育工作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形成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初步构建起本校的德育模式。
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形成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创建市“和谐校园”。
进一步完善本校的德育模式。
德育课程改革取得较大成效。
基本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尤其在养成教育方面形式特色。
大力开展德育教育资源,落实德育实践基地,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德育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
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
各项德育考核指标达到高标准要求。
强化德育科研,科研成果能在全县推广。
教学工作
健全新型的教科研队伍。
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进一步修改教学模式,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多数学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兴趣特长。
修订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编定校本课程实施内容。
进一步充实完善课改方案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绝大多数学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发展兴趣特长。
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作用,打造学校新的特色,对教科研课题阶段性实验总结。
形成完善的教科研管理模式,教科研考核、评定制度完善。
全体教师自觉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改模式,并能在县内推广。
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充分发展兴趣特长。
形成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每个学生都具有特长,具有为农服务本领。
队伍建设
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岗位责任制、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方案以及科学的评价机制。
骨干教师占5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10%。
80%的教师能够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
6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好学上进。建立起一支在全镇有较高地位和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机制。
骨干教师占6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20%。
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且教学效果显著。
8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在县内有较高地位。
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水平、高档次,全面完善队伍的提高机制。
骨干教师占7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30%,有5名以上教师成为全县或全市有影响的名教师。
9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进取、成果丰厚,在市内有良好声誉的师资队伍。
规范管理
构建一个模式,坚持“两全”,做到“三个到位”。一个模式是新的有效的校本管理模式:科学完善的管理网络、完整的系列化管理制度,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有效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开放办学,让家长和社区代表直接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坚持“两全”即坚持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建立学校、处室、年级组三级督导评估体系,将学校督查、年级组自查、互查有机结合,教务处的教学“五认真”常规检查、年级教学视导、备课组督导、阶段抽考,政教处的班级常规督导交叉进行。每次督导、抽考后都要形成督导报告和质量分析,通过召开教情、学情分析会进行反馈,加强督评之后的跟踪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做到“三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激励到位。强化校级领导领班值日制度,强化中层以上干部周听课日制度。在教师实绩的考核上,先对该教师所属的班级、备课组进行整体考核,再将考核结果与该教师个人的教学实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核奖惩,发挥整体效益。
继续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健全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把每一项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逐项落到实处,并在“精、细、实”上狠下功夫。
缩小学校管理模块,下移管理重心,组成年级管理模块,每个教师既受年级组管理,又受备课组管理,双轮驱动,形成一种“职能交叉、平行进行、协调同步”的运作机制。
激发良性竞争,抓实管理常规。每月按三个等级对各年级进行分级评比,发流动红旗,评比结果纳入当月考核和学期综合考核。常规管理实行年级管理小组成员领班值日制、学生周集训制、周总结月评比制。教学管理实行阶段教学目标过关制、学期教学质量考核验收制、学年教学质量评估奖惩制。
职能处室和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职能明确,分工合理,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保障体系。
完善校务公开的思想保障系统、权力保障系统、运行保障系统和手段保障系统。健全督查机制,构建学校管理中的三级督查网络,一级网络是领导集体督查层,二级网络是职能部门督查层,三级网络是群体互动督查层,充分发挥各级督查网络的效能。
校园建设
积极打造“人文校园”,继续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继续办好校园广播系统,定期出刊板报、画廊,积极开展文学社、小记者站、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环境布置美观大方,体现教育性。
努力建设“信息化校园”,上好信息技术课。所有教室均装备电视机、收录机和实物投影仪。
进一步打造“平安校园”,建立学校安全、卫生、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班主任签订安全卫生工作责任状,添置消防器材,消除安全隐患。
努力创建“法制校园”,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校务公开,严肃考风考纪,杜绝侵犯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
继续创建“文明校园”,师生言谈举止文明,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经常保持环境整洁,地面无痰迹、纸屑,窗明几净。
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费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保障机制。
继续创建“生态校园”,按照绿化、美化、香化的要求,调整优化校园绿化结构,植树、建草坪、设花坛,全部到位。健全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挂牌标明校园绿化树种,使校园成为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园地。充分利用生态节日,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进一步改善校园人文环境,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规模较大的橱窗。
加快信息化步伐,100%教师利用电脑上课,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做到资源共享。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管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明,使学校变成花园和学生读书的乐园。
校园文化氛围浓烈。
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初步形成信息化环境,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特色创新
创建市绿色学校。
办好校园广播系统,定期出刊板报、画廊,积极开展文学社、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环境布置美观大方,体现教育性。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明,努力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使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先进文化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挖掘继承和发展学校的优秀传统,并赋予时代精神,突出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围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张扬、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的思想,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创建全县农村初中一流生态校园。
全校形成生态校园组织网络,校长挂帅,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各处室分工负责。
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并编制生态校园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
通过创建生态校园,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现代文明素质。
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信息化环境,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一、学校基本概况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初中。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627名学生,103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8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具有本科学历教师达85%以上。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以上,连续15年获得县初中教育评估综合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盐城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盐城市心理素质教育实验校”、“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盐城市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盐城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和“盐城市平安校园”。
二、三年总体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把学校办成乡村基层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基地,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
三、年度工作目标
年度目标 分项工作 20xx 2017 20xx
德育工作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形成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初步构建起本校的德育模式。
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形成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创建市“和谐校园”。
进一步完善本校的德育模式。
德育课程改革取得较大成效。
基本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尤其在养成教育方面形式特色。
大力开展德育教育资源,落实德育实践基地,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德育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
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
各项德育考核指标达到高标准要求。
强化德育科研,科研成果能在全县推广。
教学工作
健全新型的教科研队伍。
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进一步修改教学模式,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多数学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兴趣特长。
修订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编定校本课程实施内容。
进一步充实完善课改方案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绝大多数学生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发展兴趣特长。
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作用,打造学校新的特色,对教科研课题阶段性实验总结。
形成完善的教科研管理模式,教科研考核、评定制度完善。
全体教师自觉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改模式,并能在县内推广。
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充分发展兴趣特长。
形成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每个学生都具有特长,具有为农服务本领。
队伍建设
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岗位责任制、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方案以及科学的评价机制。
骨干教师占5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10%。
80%的教师能够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
6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好学上进。建立起一支在全镇有较高地位和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机制。
骨干教师占6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20%。
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且教学效果显著。
8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在县内有较高地位。
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水平、高档次,全面完善队伍的提高机制。
骨干教师占70%,被县确定的教学骨干占30%,有5名以上教师成为全县或全市有影响的名教师。
90%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进取、成果丰厚,在市内有良好声誉的师资队伍。
规范管理
构建一个模式,坚持“两全”,做到“三个到位”。一个模式是新的有效的校本管理模式:科学完善的管理网络、完整的系列化管理制度,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有效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开放办学,让家长和社区代表直接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坚持“两全”即坚持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建立学校、处室、年级组三级督导评估体系,将学校督查、年级组自查、互查有机结合,教务处的教学“五认真”常规检查、年级教学视导、备课组督导、阶段抽考,政教处的班级常规督导交叉进行。每次督导、抽考后都要形成督导报告和质量分析,通过召开教情、学情分析会进行反馈,加强督评之后的跟踪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做到“三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激励到位。强化校级领导领班值日制度,强化中层以上干部周听课日制度。在教师实绩的考核上,先对该教师所属的班级、备课组进行整体考核,再将考核结果与该教师个人的教学实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核奖惩,发挥整体效益。
继续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健全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把每一项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逐项落到实处,并在“精、细、实”上狠下功夫。
缩小学校管理模块,下移管理重心,组成年级管理模块,每个教师既受年级组管理,又受备课组管理,双轮驱动,形成一种“职能交叉、平行进行、协调同步”的运作机制。
激发良性竞争,抓实管理常规。每月按三个等级对各年级进行分级评比,发流动红旗,评比结果纳入当月考核和学期综合考核。常规管理实行年级管理小组成员领班值日制、学生周集训制、周总结月评比制。教学管理实行阶段教学目标过关制、学期教学质量考核验收制、学年教学质量评估奖惩制。
职能处室和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职能明确,分工合理,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保障体系。
完善校务公开的思想保障系统、权力保障系统、运行保障系统和手段保障系统。健全督查机制,构建学校管理中的三级督查网络,一级网络是领导集体督查层,二级网络是职能部门督查层,三级网络是群体互动督查层,充分发挥各级督查网络的效能。
校园建设
积极打造“人文校园”,继续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继续办好校园广播系统,定期出刊板报、画廊,积极开展文学社、小记者站、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环境布置美观大方,体现教育性。
努力建设“信息化校园”,上好信息技术课。所有教室均装备电视机、收录机和实物投影仪。
进一步打造“平安校园”,建立学校安全、卫生、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班主任签订安全卫生工作责任状,添置消防器材,消除安全隐患。
努力创建“法制校园”,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校务公开,严肃考风考纪,杜绝侵犯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
继续创建“文明校园”,师生言谈举止文明,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经常保持环境整洁,地面无痰迹、纸屑,窗明几净。
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费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保障机制。
继续创建“生态校园”,按照绿化、美化、香化的要求,调整优化校园绿化结构,植树、建草坪、设花坛,全部到位。健全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挂牌标明校园绿化树种,使校园成为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园地。充分利用生态节日,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进一步改善校园人文环境,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规模较大的橱窗。
加快信息化步伐,100%教师利用电脑上课,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做到资源共享。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管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明,使学校变成花园和学生读书的乐园。
校园文化氛围浓烈。
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初步形成信息化环境,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特色创新
创建市绿色学校。
办好校园广播系统,定期出刊板报、画廊,积极开展文学社、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环境布置美观大方,体现教育性。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明,努力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使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先进文化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挖掘继承和发展学校的优秀传统,并赋予时代精神,突出抓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围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张扬、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的思想,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创建全县农村初中一流生态校园。
全校形成生态校园组织网络,校长挂帅,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各处室分工负责。
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并编制生态校园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
通过创建生态校园,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现代文明素质。
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信息化环境,发挥农村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xx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xx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xx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xx年、20xx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xx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着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着,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着,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着,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xx.122、20xx.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xx.6
2、①②20xx.5③④20xx.12⑤20xx.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xx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xx.122-7、20xx.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xx.122、20xx.73、20xx.124、20xx.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xx.72、20xx.53-5、20xx.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xx.122、20xx.93、20xx.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xx.122、20xx.123-4、20xx.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xx.52-7、20xx.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xx.5校长室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xx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xx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xx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xx年、20xx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xx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着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着,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着,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着,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xx.122、20xx.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xx.6
2、①②20xx.5③④20xx.12⑤20xx.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xx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xx.122-7、20xx.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xx.122、20xx.73、20xx.124、20xx.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xx.72、20xx.53-5、20xx.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xx.122、20xx.93、20xx.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xx.122、20xx.123-4、20xx.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xx.52-7、20xx.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xx.5校长室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基础分析
一、现有优势
1.区位优势
岭红中学是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教育的第一品牌,作为和中心区相匹配的完全中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地处深圳中心区,环境优美。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的深圳,理应有最优质的教育。深圳中心区基础教育龙头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岭红中学必须选择高端的办学目标和文化品位,决定了岭红中学的发展定位必须是全国一流,并与国际教育接轨。
2.基础优势
岭红中学是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教育的第一品牌,作为和中心区相匹配的完全中学,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学校创办于1981年,现已发展为“一校五部”的办学格局,拥有一个高中,四个初中部,深圳岭红教育集团也即将挂牌成立。目前,岭红教育集团共有16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共有72个教学班(包含4个国际班),在校学生人数3350人。初中共有94个教学班,在校生3975人,园岭初中部有30个教学班,学生1337人,石厦初中部有30个教学班,学生数1350人,南园初中部有17个教学班,学生数668人,竹林初中部17个教学班,学生数620人。一校五部共有教职工697人,其中高中部308人,初中部389人。
近年来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市优秀中学的前列。
规模与内涵的双重发展,为岭红中学形成品牌,创建全国一流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师资优势
学校有特级教
推荐专题: 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