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要求

2024-04-16 00:34:2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要求》。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部分。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课时最多,占有重要地位。开设研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制订《**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2.目的和意义

(1)促进每个学生心身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3)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4)促进教材多样化,逐步落实学校对教材的选择权。

(5)促进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研究性学习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会推进以加强德育为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

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

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

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

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2)、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完成。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与以往课程相比,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以及师生关系上都有其特点。

4.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

根据研究课题内容难易、时间长短、组织形式的不同,研究性学习有三个不同的课程模式:专题研究型、小课题研究型和主题综合型。

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要求

1.注意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注重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能力。

(2)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来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4)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发展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

2、正确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1)问题性――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

(2)开放性――时间安排、主题确定、研究视角、方法运用、结果表达,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

(3)综合性――围绕专题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4)社会性――关注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实践性――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3.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

不同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具有不同的教学环节。专题研究型。专题研究型是指研究内容比较单一、所用课时数较少,一个教学班研究同一课题内容的课程模式。属于研究性学习的初级层次。

这种模式的教学环节包括:

①选择学生感兴趣、结合师生实际、便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课题;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

③以突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为主的课题小结、评价。

(2)小课题研究型

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研究课题整理归纳的基础上,确定几个课题,在一个教学班或一个年级内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的课程模式。

这类模式的教学环节有:

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

②指导教师对学生自选课题的筛选、课题确定、成立课题组;

③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

④课题小结与探究成果展示;

(3)主题综合型

主题综合型,是指每学期全年级设立统一的范围宽广的主题,通过对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自选小课题的筛选,分设若干各子课题,以小课题组为单位的自主、开放式的探究过程。

主题综合型课题的探究过程包括:

①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

②个人选择题目、拟订计划、方案;

③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公布经年级筛选、综合的课题名称;

④学生自由组成小课题组,在小课题组长的领导下共同设计调查方案;

⑤开题报告、方案评审;

⑥小组实施、教师监控、参与、指导;

⑦撰写研究报告,小组、个人总结;

⑧班级展示、同学评议、自评;

⑨答辩会、年级报告会,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的交流;

⑩教师评定成级,年级总结,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论采用那种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都要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一是预期性,即通过学习学会处理预期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二是主动性,即让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的主动接近和参与精神得到体现。都要做到: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和获得感悟、体验,重在知识的应用而不是学习。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

第二篇: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

一、如何在农村初中更好得实施探究性学习

首先,要针对农村初中历史老师配备不齐,教者观念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如开展学科基地教研活动,每所学校派一名或多名老师参加。通过学习,使农村初中历史老师有机会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密切关注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尽可能多的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如科技、经济、信息技术等,主动地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自然交叉和综合,成为复合型教师。对其他专业兼授历史的老师也进行教学指导,让他们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实现由“传承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我们可以用特定的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譬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或者重大的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对它们的历史评价却褒贬不一。我们可以把对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评价作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次,要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深入研究,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培养他们初步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的心理品质。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以问题为契机,认真备课,熟透教材,设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问题,使之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在自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产生质疑。这样学生注意力全部指向并集中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学生注意力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这一飞跃,这有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是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老师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能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过程来理解知识,鼓励每一个学生各抒己见。三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是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有了基本的解答方案,经过师生共同探讨,促使学生自己对本节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使他们的能力和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总结

在农村初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在提高老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前提下,设法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再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一般的学生能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也为学有余力的、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立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的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德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两类。

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四、基本要求:

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研究性学习是完成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3、要面向全体学生。三年级以上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4、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成。

5、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各课题指导小组。李跃明任组长,廖文雄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任小组成员。

四、实施过程管理

1、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始终是主体。指导教师只是适度参与,负责对整个过程的帮助和指导。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方法指导、要随时跟踪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组织学生外出调查的活动项目,要报请校领导的批准,确保学生的安全。

3、成果汇报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小论文、小创作、小发明,可以是操作表演、研讨会,可以是展示专栏、墙报等。

推荐专题: 质量月活动计划及方案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及要求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