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优秀范文三篇)

2024-03-10 21:39:0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方案

班会目的:

通过学生考试紧张心理自测,使学生懂得对待考试会有适度紧张心理,但要注意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初步体验

⑴师述: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过平地独木桥”的游戏(学生过独木桥)

⑵述:让独木桥升高些。我们再过一次桥。(学生过升高的独木桥)

⑶让同学们谈体会,述: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桥心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⑷小结

第一次过桥,大家很顺利地过了,第二次过桥,独木桥升高了,有的同学紧张得心乱跳,还有的同学的脚也在发抖,因为大家都害怕掉进河里,越紧张,越容易掉进河里。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引导学生:

师述:其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就是现在我也有些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

⑴问: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

⑵问:你们在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

⑶让同学们讨论:(4人一组)

出示: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

⑷交流,你会有哪些紧张的表现?(自由谈)

三、 我们怎样克服这些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两种途径:

一是自我调节

⑴ 老师介绍:有三种减轻紧张情绪的简便技术。

二是什么?

⑵ 那么,我们怎样在考试期间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呢?

A、注意学习生活节奏。

B、学会自我调节。

C、考试增加自信心。

四、小结: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做到自我调节考前做好准备,考试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克服紧张情绪。

五、实践:“做个小记者”

用学到的方法,采访身边老师,并谈谈体会。

六、总结:

对考试漠不关心,抱“无所谓”的态度,也是目前某些小学生对待考试的不正常心理,同样应帮助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克服过度紧张情绪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在学习中进行尝试,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水平和潜能。

第二篇: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案例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张涛,男孩,13岁。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情绪偏激,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

二、案例分析

1、观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询问他问题时,总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有时甚至表露出敌视的神情。

据张涛爷爷说:张涛同学在家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我从与张涛爷爷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二、父亲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龙心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三、,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2、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主要因素: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

社会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学生自身成长中的个性修养存在问题。

3、评估与诊断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书籍,认真揣摩。我认为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逆反心理问题的个案。

逆反是指孩子对父母的意愿做出相反反应的行为和态度。父母让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追其缘由,往往是由于孩子看待事物较为极端和片面,对父母的很多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父母的教育方式跟不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要求,亲子间缺乏沟通造成的。

案例中父亲的专横、不尊重、期望值过高等都引起张涛的极大不满,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时,便在感情上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此对他更加严格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复出现,终于使得张涛的不满情绪逐渐外化为敌对行动,最终造成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论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他都只有一种态度——与之对着干。因此,要做好张涛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张涛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三、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张涛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张涛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为张涛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张涛提供学习帮助。

辅导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用技巧说话、众志成城、激励机制。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张涛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

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爷爷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2)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

在对家长的几次家访中,我告知张涛已经表示愿意改善与他们的关系,

并婉转地指出他们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他们找时间与张涛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向张涛检讨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我协助共同教育。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辅导措施。(约6周)

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关键所在,共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家庭会谈。

会谈有我、张涛及其父母参加。我安排张涛首先发言。他谈到了对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检讨。然后我安排其父母向张涛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尽管张涛一时间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整个过程气氛较好,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第二步、布置家庭作业。

事后,我分别对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给父母的建议:

给孩子的建议:

第三步、为张涛提供学习帮助。

测验、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完成作业等问题是父子俩冲突的导火线,所以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张涛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张涛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

刚开始的时候张涛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张涛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张涛的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张涛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张涛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四、辅导效果

学期快结束时,对张涛的心理和行为辅导已经进行十周了。据父母反映,张涛顶撞父母的情况基本消失,与父亲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于家庭关系的改善,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较大进步,所有的课程都由原来的不及格变为及格,基本上符合预定的目标。父母也兑现承诺,买了MP4。家庭关系进一步改善,张涛也终于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

点滴的进步让我欣喜,但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张涛短期的良好表现能否持久并伴随一生,仍需观察、追踪、指导。我坚信在持之以恒的正确引导帮助下张涛同学一定会成为品行皆优的好少年。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遭遇“百毒不侵”的学生

摘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可对于一些极为顽劣、心理极不健康的学生,如何才能转化?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学生

在担任初一(7)班的班主任时,遇到一个学生叫曹磊,为了这个学生我多少次替他操碎了心,多少次找他谈话,多少次为了怕他惹祸而担心。

学生简介曹磊同学,语文成绩相当不错,尤其擅长写作文,文笔挺优美,而且字迹特别工整。体育非常好,篮球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很棒。歌也唱得挺棒,现在我还记得他唱的那首《奔跑》那首歌曲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刚开学前两个星期,曹磊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不大爱说话,在班里很有号召力。常说:“老师,你把这事交给我吧,我保证完成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曹磊毛遂自荐,获得同学们一致认可,曹磊被选为体育委员。

一个早读,我到教室,发现曹磊和杨伟不在教室,我大惊,问同宿舍的学生,才知这两个同学昨晚竟然跳墙外出被政教处老师抓住,现在在政教处呢。后经我询问,曹磊竟说昨晚是由于半夜太饿了,才外出吃饭。经政教处老师和身为班主任的我的耐心教育,曹磊一段时间里遵规守纪,但好景不长,没有多长时间,曹磊就故伎重演,外出跳墙,后来发展到外出跳墙去电厂偷东西,由于他有带动性,每次或是和本班一个同学去,或是带动外班同学去。由于我对他管理得严,后来听学生讲他在寝室里骂我。

总结一下,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主要有:

1、上课不认真。由于晚上经常在寝室里说话,上课经常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

2、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每当我教育他时,他认错态度很诚恳,写的保证也很诚恳,但不落实行动,往往坚持不了多久。

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4、对老师撒谎。骗人的技术很高,常

对老师讲假话。

5、有早恋倾向,有人说和同年级女孩谈,有同学说是暗恋低年级班同村的女孩。直至有一天我在他的课桌里找到了很多他写的情书,才证实同学们所言不虚。

分析一下原因:

1、家庭因素。由于是农村家庭家长忙于挣钱,整日奔波于生计,疏于对他的管理。造成他我行我素,为我欲为。

2、个性因素。胆子大,霸道,称王称霸,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4、虚荣心的满足。因为好像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围着自己的异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或风度。

5、与社会青年结交过多。与一些不上学的小混混交往过密。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

2、心理疲劳。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做事懒散无力,没有一个青少年应该具有的那种飞扬的神采。

3、消沉。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天浑混噩噩,不关心自己的学业,消极混世,显得异常颓废。把信念、抱负抛在一边,不考虑自己的理想、前途,得过且过。

4、狂热。对新鲜事物特别喜欢,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凡属能出风头的事,不管有没有违反校纪校规,都要去做,不考虑后果,多次经过班主任和学生处的教育都不听规劝,导致最后被学校多次记过。

我的做法:

1、循循善诱:当发现他犯错误时,我马上跟他进行了苦口婆心地谈话,希望他做到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做到遵规守纪。谈话的结果是他满口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因此谈话算是圆满结束。可是没过多久,曹磊又犯类似错误,我耐不住性子了,把他从学校操场上叫到办公室,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这

次谈话还提醒他不要老是沉迷于体育活动而荒废学业,要认真学习,让家长放心。为了不至于接受太多的劝告而产生了逆反心理,我特地为他制定“五不规范”贴在他的座位上。记得大概有这么几条:(1)不准在上课时间内进行体育活动;(体育课除外)(2)上课期间不准睡觉;(3)不准与同学闲聊;(4)遵守作息制度不得迟到、早退;(5)不得撒谎骗老师。

2、争取家庭积极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曹磊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3、关注和关爱。由于他是班级中行为规范性比较差,因此我对他特别关注。我时刻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有了进步及时表扬,犯了错误马上指出。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我还很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他对我的关心也很感动,但自制能力相当差的他,只要他人的一个诱惑,就又把老师的话当作了耳边风。虽然他事后往往也很后悔,一次次地表示要改正,但是每次都是于事无补。

4、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我从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始终相信他会变好的。但最终的事实是因为多次不听规劝,曹磊和他们同村的在假期中去偷本村一个厂的机器,他们几个把机器给卖了。人家报警了,那次看到警车呼啸而进,我的心“咯噔”一下,最后这次事件以后,曹磊家里人也对他彻底失望了,让他退学了。这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最让我头疼的学生了,最后我没能把他成功转化。

后记: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也许我的做法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或者经验没老教师丰富,对学生实施的“怀柔“政策,对学生的一片良苦用心,好象泥牛入海一样毫无作用。我一直在考虑: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学除了批评教育、请家长协助教育,我们老师还能做些什么?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该如何教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我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疼爱,为什么他们会无动于衷?这些孩子怎么了?恳请各位同仁一起出谋划策。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丰台城市园林建设学校代玉玲

一、背景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所以,一切当从“了解”开始。如果老师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或教育氛围,是使德育“入心”、“入脑”的基本前提。而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就要尽力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感受着学生的感受。从教多年以来,我一直努力探索,想打造出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实践告诉我:“心语信箱”是这把金钥匙的重要部件。可以说,没有“心语信箱 ”就没有我的这把“金钥匙”。

所谓“心语信箱”就是在班级建立一个教师和学生的电子信箱,我把我的邮箱地址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心理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写一封信放到信箱中发给我,然后周末老师打开信箱,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通过笔谈、面谈或者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给予解答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的提出基于这样两点考虑:

1、对教育的交互性和对话性的考虑。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交流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才能得以实现。而教育是要有对话的,这种对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两方面。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

2、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渴望长大,渴望友情,渴望探求未知世界。面对复杂的社会、未知的人生、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矛盾、朦胧的情感,他们常常感到困惑、矛盾、甚至苦闷。这时的他们非常需要一个人——既是良师更是诤友,来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但现实中,很多学生或含蓄、或腼腆、或胆怯、或因没有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而羞于开口或失去了开口的机会。这时,书面交往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将“心语信箱”作为我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

二、案例描述

在信箱中,学生们写下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提出了他们的问题和烦恼,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发来的每一封信都能让我发现一些存在于学生身上但表面不易被觉察的问题,这就为我更细致深入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面对每一封信我都以至诚的态度,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认真细致地阅读每一封信,分析其中的内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答指导,或给出建议,或提出我的观点,或写下我的感受。对个别学生比较重要的问题,在进行笔谈之后,再面谈,例如,我班王梦迪在信中写道:“老师,我知道自己平时经常犯错,但这次您真的错怪了我,我没唱歌”,这句话促使我重新去调查了解已经处理过的事件,在澄清事实之后,我立即给予回应:“对不起,是老师错怪了你。原谅我,好吗?谢谢你!”还有一次,我打开信箱杨紫越发来的信,“老师,今天我跟我后妈打骂起来了,我还骂了我爸。因为我后妈欺负我奶奶,我爸不管,他还是男人吗?怕老婆?老师,我想学习又学不好,家里爸妈都不管我。我怎么办?真没意思。。”当我看到这封信时,对我触动很大,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杨紫越很小父母离异,随父生活却又得不到父爱,后来其父又再次成家,又生一子,继母对他不好,他一直同奶奶生活,管爸爸要生活费都很费劲。而母亲再嫁后其丈夫不允许她与前夫家有任何联系包括孩子。因此他真和

一个无人养的野孩子一样,各方面都很差,又任性。易暴躁。教育要从根本上抓起,第二天我找他谈了话,告之他心疼奶奶是对的,但不要和爸爸的关系搞僵,毕竟爸爸要供养他上学和生活,教育他要自己有志气好好学今后有工作挣钱自己养活自己和奶奶,不用再低三下气的管爸爸要钱了。另外我又联系上了杨子越的母亲要求面谈一次。我同她谈了孩子的情况和在校表现。母子都哭了,并答应今后勤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此后在各方面杨子越确实有明显的进步。

三、案例分析

纵观几年来,从学生们“信”的内容中,我发觉学生们其实很不简单。大到地球社会宇宙空间,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他们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虽然很多还很稚嫩,甚至不够正确,却涉及到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职业选择、时事政治、社会风气、环境保护、家庭矛盾、自我评价、男女情感等诸多方面。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没想到我们的学生,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视野,如此的观察力,能有那么多的思考,提出那么多的问题,真不得不让为人师者刮目相看啊!这让我们在更真实地看到学生的多个侧面、更深刻地了解到学生们丰富的情感世界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甚至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促使我们不断地去思索、去学习,不断地去改进、去提高。

四、反思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除了要真诚、细致外,还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应严格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能侵害学生的隐私权。

“心语信箱”是一把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它开启了师生情感交流之桥的两头栅门。听其声,晓之理,方可使之亲其师、信其道

推荐专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