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辩(大全)

2024-03-10 21:28:5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辩(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辩(大全)》。

第一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某某学校又考试了,这有什么意义呢?哎,应试教育害死人!”这是我在教学之余听到的同行、同事所发的牢骚。我不以为然,但又不知如何辩驳。学了秦伯益老师的《文理交融 多元并举》以后,我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更清晰了。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两件事:第一 如何做人。第二如何发挥个性特长。应试教育应该测试的是学生的素质,而不是应付考试题目。二者的关系是:a 应试教育是必须的,素质教育是根本的。完全没有应试的话,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都没掌握,这样会更糟糕。如果学生平常学习的不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积极有用的素质,步入社会后将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这样既不利于社会又不利于学生自己,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b 应试教育是起码的;素质教育是无限的。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是统一的,不处理好是矛盾的。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对二者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平常的教育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即便是在考试命题中也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辩证关系。

第二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冲突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冲突

曾经搞公民教育的李庆明,因此而从深圳黯然撤退。据凤凰卫视的纪录片,可知一个原因,乃是家长无法面对孩子成绩低迷的状况而联名要求其辞职,公民教育等素质教育搞得再是风生水起,终于抵挡不过应试教育的反击。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值得一线教师思索:要想破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策略可行吗?代价可予付出吗?

我以一个做了十余年相关探索的经验人的资格说,二者可以破局,但代价似乎不值得。先让我说代价。支撑应试教育这个老旧建筑的四根柱子是高考、校方、学生方和教师个体,其中校方包含学校以及相关的更高层的管理部门,学生方包含学生以及家长力量。中国高考是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帮凶这一污点的。前几年,高考做了努力尝试,试图在试题设计上做些素质教育的尝试,但结果是反而加强了应试教育的反应,基础教育将高考中的命题新内容新方向纳入应试教育的领域,通过加法将应试教育疯狂化,这宣告了高层设计的失败。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设计者身上,他们根本没搞懂中国高考和中国应试教育,也没搞懂西方教育。中国的高考是单一性成绩模式,这种笔试具有强大的封闭性,因此可以通过应试教育的途径策应。中国的应试教育在多种势力的共同支持下,已经极其成熟与顽固,它懒于通过别的途径策应新的变化,对任何新的笔试都以应试消化。这是一种扩张者的姿态,可惜它战无不胜。这就不难理解中国应试教育为何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参与者更加嚣张,如邪教一样裹挟更多的力量被动参与。西方的高考与他们自由主义的教育体系有关系,他们的笔试就相对素质化,但他们知道笔试的弊端,所以有社会实践分等笔试以外的考核,突破了封闭性。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开放性,在西方获得了很好的接应,中国的教育设计者当初不明白这一点,迷信笔试,以为在命题上改革就可以瓦解应试教育,这是痴人说梦。

因为高考改革失败,所以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所做的诸多改革实践,基本都没有获得好报,惨败不说,灰溜溜改弦更张者比比皆是。校方想改革,但学生方不买账,教师方达不到改革的相应能力要求,这变成了一个无常鬼判官立在身边,一个注定无力胜任的队伍,将军呐喊有何结果,便不难猜测。教师想改革,两个鬼判官立在左右,随时索命,他们不会给教师任何失败的原谅,零容忍,所以在中国,教师个体的改革实践更为悲惨。教师更加是群体无意识的奴仆化了,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一角。学生方呢?学生欢迎改革的话,父母反对,父母欢迎改革的话,学生受不住多次的应试分数的打击,总之,学生方更是应试的机器,他们的群体无意识更糟糕,这就是改革者往往被他们轰下改革舞台的真相。高考、校方、生方、师方,四者的彼此悖论,决定了中国改革的风险最大化,几乎零容忍,这一现实,让基础教育应试化空前发展,这个领域的改革者无以存活,集体无意识的奴仆化空前发展,宣告中国教育改革彻底失败。对素质教育报以理想主义的追求,对应试教育进行解放主义的实验,无疑于自寻死路。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不乏甘愿自我牺牲而与恶势力做斗争的人类,假如算上笔者的话,我不会害羞。自愿做改革者,往往是一腔热血为民族,满腹英豪为正气的优秀分子,他们有高尚的追求,他们的勤奋与敬意就蓬勃向上,因此他们的德是宽阔型的,他们的才是学者型的,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型的,他们的气质是高雅型的,他们成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别样风景,是中国教育的真的代表。不过,我也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诫诸位改革者,务必渐进改革,将改革的种子买进应试的土壤里,以如此厚重的作风,期待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临。比如研究用素质教育促进应试成绩的策略,进行素质教育实验学生个体标本的培育,做一些改革者素质系统的生态学分析与建构,等等,都属于稳健的作风。

春天已经不远,就浙江来说,特色学校这样的改革思路,为我所欣然赏识。它正是对中国以往高考改革失败的高明超越。当然,我在热烈拥抱的同时,不忘记拥抱应试教育,这不是我堕落了,也不是更加世故,而是一种更加的成熟与圆通。毕竟我依然是一个改革者,骨子里的那种风度,这辈子无法改变。

2013年9月15日星期日

第三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辩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辩

应试教育已被批得一无是处,名声变得越来越差,素质教育已被大众所接受,口号喊得越来越响。我发现,人们在讨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时,往往将两者作为矛盾关系或并列关系来对待,甚至将考试作为两者的区分标准,似乎只要不考试就能实行素质教育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素质教育并非没有考试,考试并非就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以素质为中心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指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考试本身仅是一种手段,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共有的手段。正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市场,市场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一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要考试,考试不是区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标准。不管是实行素质教育,还是实行应试教育,都会有考试。美国是公认的素质教育,也有考试,而且十分严格。

有考试,必然有应试;有应试,不一定就是应试教育。只有当应试成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唯分数录取时,才是我们平常讲的应试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两者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矛盾关系或并列关系。我们目前的教育,由于把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全部,所以不是素质教育。美国有考试,也有应试,但这不是唯一的,美国大学的录取是对平时成绩、sat成绩、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的综合衡量,所以被公认为素质教育。

有应试,必然有技巧。我们如此,美国也如此。据说在美国,有关sat考试的指导用书,也像我们的高考指导用书一样“火爆”。在掌握相同的知识量时,应试技巧确实可以提高分数,若想考高分更是需要掌握应试技巧(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考试高手”)。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应试技巧”并非“洪水猛兽”。但由于应试有很大的技巧性,而技巧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名声确实不太好(比如“雕虫小技”),使得考试的名声也变得不太好,以致等同于应试教育。

考试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任何考试,只能测试一个人的知识(或者叫学术能力),而无法综合衡量一个人的素质,“高分低能”或“高能低分”现象在所难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大学录取除了“参考”平时成绩、sat成绩外,还要“参考”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但这些方面都仅是“参考”,均不能“单独决定”,以致有人说,美国大学录取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推荐专题: 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辩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