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奥赛罗观后感(推荐5篇)

2024-02-11 11:53:3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奥赛罗观后感(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奥赛罗观后感(推荐5篇)》。

第一篇:奥赛罗读后感

《奥赛罗》描绘了奸人挑唆下发生的一出家庭悲剧,一个让人荡气回肠、哀婉不已的爱情悲剧。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忠贞的爱情使苔丝狄梦娜不顾一切和奥赛罗私下成婚。婚后两人如胶似漆,卿卿我我。但好景不长,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由于怀疑他的妻子与奥赛罗的副将凯西奥交好,一心想除掉凯西奥。他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苔丝狄梦娜与凯西奥关系不同寻常,并编造一些细节,伪造了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万分,拔剑自刎,长眠于苔丝狄梦娜身边。

奥赛罗的悲剧在于轻信他人。如果不是如此,当听到伊阿古的陷害时,能多方调查,多方观察,如此祸事自可避免。

奥赛罗的悲剧在于怀疑自己。他明明能感觉到妻子对他的浓浓深情,款款蜜意。但他不信,宁愿相信一个旗手。

奥赛罗的悲剧还在于认人不清。明明是个君子,他却觉得是小人;明明是小人,他却认为是君子。分不清盗趾颜渊。

也许,这一切源于他的昏惑,情商不高;也许,源于他的黑人的自卑……

但,稍稍令人欣慰的是,伊阿古终究被揭穿、被严惩。助纣为虐的罗德里戈,也被毁灭。

戏剧毕竟是戏剧,尽管,美好被谗陷,好人遭毁灭,但终究大白天下,罪恶得惩。而现实世界,好人不得好报,坏人飞黄腾达,安享富贵,不受严惩、不遭报应,甚至拥有美艳的光环……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第二篇:奥德赛读后感

奥德赛读后感(一)

《奥德赛》叙述希腊半岛一些部落联合进攻特洛伊。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刚得贵子,便别妻远征。战争进入第十年,攻陷敌城,赢了特洛伊战争。希腊军在回家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冬而遇到海难,全军覆灭,是奥德修斯凭借机智和勇敢,终于逃过一劫。可是因为波塞冬的愤怒未息,导致他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在历经十年漂泊后终于返回家园的故事。与气势磅礴的《伊利亚特》不同,在《奥德赛》中荷马以继续的方式描写了奥德修斯与他的儿子特勒马科斯的传奇。奥德修斯象征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中的虔诚、智慧、机警、勇敢。《奥德赛》着重描写了希腊主要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亚城堡之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乡的故事。奥德修斯在回归过程中历尽艰险。故事以众神决定让奥德修斯返回家园为起点,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在奥德修斯的家里,向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人们每天宴饮,耗费他的家财,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愤恨求婚人的恶行,在宙斯的女儿雅典娜的感召下外出探寻父亲的消息。他先去了皮洛斯询问涅斯托尔,然后又去斯巴达拜访墨涅拉奥斯。另一条线索是奥德修斯被女神卡吕普索放回家以及在回家途中的遭遇风暴被雅典娜所救到达费埃克斯,在国王阿尔基诺奥斯的帮助下最终返回故乡。特勒马科斯探寻父亲的消息归来,两条线索汇合,父子终于在仆人家见面。然后在雅典娜女神的帮助下化奥德修斯化装为乞丐,设计比武射杀了聚集在他宫中向他妻子逼婚的众多贵族,并与忠贞不渝的妻子佩涅洛佩和勇敢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团圆。

《奥德赛》以海上冒险和家庭生活为中心,描写奥德修斯的不畏艰险和他的妻子佩涅洛佩的坚贞以及他的儿子的勇气,歌颂了智慧、忠诚和勇敢。看完这部小说,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1、做事要有奥德修斯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特别是当我们身处困境,看起来觉得任何事都对我们不利或者完全找不到事情的突破口时,我们不应该向困难低头甚至畏惧它。有句话说的好,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所以不管是面对生活中还是学习上的困难,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克服它,战胜它。

2、做人要有佩涅洛佩那样在感情方面有自己的坚持。一个人对待自己另一半的感情必须忠诚,不要摘了芝麻掉了西瓜,受不住外界的诱惑。在感情方面要果断而不要优柔寡断。

3、做事同样要有特勒马科斯的那种勇气。他东奔西走几经周折,突破自己的局限,带着十足的勇气去寻找自己父亲的下落。在生活中,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应该鼓足勇气,勇敢地跨出去。虽然不踏出第一步就不会有失败,但是站在原地不动也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所以我们要以这种积极地心态和足够的勇气去做一些我们想去做的事,我们才会获得成功!

奥德赛读后感(二)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希腊神话里着名的大英雄尤利西斯,他使用木马计,取得了特洛伊之战的胜利。

他在回家的路途中走进了食莲人的国土,好不容易把同伙们救。他又到了海神儿子的山洞里,弄瞎了敌人的眼睛,逃出了山洞。他们接着又到了风神的家里,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宴会。遇到过巨人袭击,来到了女巫的小岛,看到了死去的人,最让他激动的是里面还有他过世的母亲。他们在海上航行时,又听到了海妖的歌声,为了保住性命,他想出一个计策,他把一块蜡融化了,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放在耳朵里,才避免海妖歌声的迷惑,紧接着又遇到了海怪的袭击,他的船沉了,他抓住一块木板,漂到了海上仙女的岛上。又到了谢利岛,国王送给他一组船,送他回家。

回到家,他发现有少数人还忠于他,大多数人拿着他的财产来享乐,他用了比武的方法夺回了他的家。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有智慧、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得到幸福的生活,到达自己最终的目的地。

奥德赛读后感(三)

近来,我忙着删改小说,闲暇之余,读了荷马史诗《奥德赛》,觉得其中的奇幻成分比《伊里亚特》更胜,且可读性也较强。

《伊里亚特》叙述了在特洛伊战争第十年的51天里,双方英雄惊心动魄的战斗情节,而《奥德赛》接着描写了战争之后,希腊英雄归程的故事。其主要叙述了,奥德修斯历经艰险,最后在雅典娜的帮助下,得以重返家园,和妻儿团聚。相比《伊里亚特》英雄之间惨烈的厮杀,勇士壮烈牺牲的惨剧,《奥德赛》的结局有了一些喜剧的色彩。

在阅读《伊里亚特》时,或许读者还感觉不到古希腊式的命运,但在《奥德赛》中,读者却能深刻体会到命运的力量。书中的那个时代,无论英雄,还是神明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束缚,甚至有时在强大的司命神之前,连高高在上的宙斯也不得擅改凡人的命运。可见,古希腊人对命运的认识,带有强烈的悲观色彩。他们似乎认为人从娘胎里生出来的那一天,司掌命运的三女神就已经为人们编织好了一张命运的罗网,无论人们如何躲避,都逃脱不了那张罗网。

奥德修斯就是,他命中注定要在归返途中受尽磨难,可是他并不知道命运之神已为他策划了一系列的灾难。首先,奥德修斯返程之际,开罪了海神波塞冬,无意中又刺瞎了他儿子独眼巨人的眼睛。于是,海神被激怒了,降下了可怕的诅咒,让他全军覆没,十年漂泊在外。

奥德修斯受到了神明的惩罚,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返家的希望,相反一次次的挫折增添了他返程的决心和勇气。他面对海神的惩罚,一次次的阻扰责难,毫无畏惧。气急败坏的波塞冬试图改变奥德修斯的命运,不惜违背宙斯的意旨,可惜功亏一篑,最终还是未能得逞如愿。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是十分执着的,但他们决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们相信命运,深知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却又敢于反抗无情的命运,甚至为了更好的生存,他们不惜和命运作斗争,哪怕换来的是惨痛的代价。就这样,盲诗人也怀着矛盾的心情,面对面运的非难,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史诗。

那一系列看似巧合的故事情节,事实上是奥德修斯的宿命。比如第十二卷食牛群冒犯日神受惩伴侣尽丧生这一幕,奥德修斯几经落难,来到特里那基亚海岛。这座海岛牧放着太阳神赫利奥斯的牛羊,魔女基尔克曾经警告过奥德修斯,叫他们千万不要猎杀太阳神宠爱的牛羊,否则他的同伴无一幸免,而且他也不能早日返回家园。结果他的伙伴们由于饥饿难耐,还是宰杀了太阳神岛上的牛羊,这一切不都是命运的安排吗?奥德修斯千方百计地想去改变命运,却一次次地惨遭命运的戏弄。

如此,《奥德赛》为日后的希腊式的命运悲剧开创了先河,同样也为欧洲的奇幻文学开启了大门。

第三篇:奥赛罗读后感

英国莎士比亚着悲剧《奥瑟罗》。奥瑟罗,将军,英勇,坦诚,爽直,善良,得到元老爱女苔斯狄梦娜钟爱;旗手依阿古伪善,奸诈,挑拨,无中生有,说苔斯狄梦娜有,致使奥瑟罗刺死妻子。

是依阿古的妻子艾米利亚,揭穿了依阿古的阴谋。苔斯狄梦娜临死时对艾米利亚说:谁也没有干,一切都怪我自己,永别了,我最亲爱的朋友,请代我向仁慈的夫君说声谢谢,啊,永别了!苔斯至死也没有怨恨自己那糊涂的丈夫,这应该是她信奉上帝的信念所致吧,有信仰的人,不会产生恨。

奥瑟罗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在爱情上头脑愚蠢而又过于深情的人,他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悲剧,今天仍在上演,以后还会不断被复制。人们啊,当心身边人给你说话人的意图哟,不要掉进别人的陷阱,即使是某人的确说过或做过对不起你的话或事,那么,被另一个人向你提及,也必定是心怀鬼胎的,警言、慎言奥。

在小说中,元老不满自己女儿私奔一事,有一段公爵劝慰元老的话,值得一提:为了即成的灾祸而痛苦,徒然招惹出更多的灾祸。既不能和命运争强好胜,不如还是安心忍耐,付之一笑,那些聪明人遭盗窃时毫不介意,而如果你痛苦流涕反而伤害自己。

后来,元老为此事郁闷而死。儿大不由娘,是亘古不变,中外不变的事实。

第四篇:奥赛罗读后感

奥赛罗最后终于悔悟了,就像古今千万个马失前蹄的英雄那样,被奸人戏弄,被情爱牵绊,直到最无力、最落魄的时候才懂得回首。他犯下的错太多,他纯洁的内心再也不能容忍他所背负的沉重罪孽。

玳思狄莫娜,他挚爱的妻子,竟然会冤死在了自己手下。在悲痛与悔恨之中,他选择了自刎。而伊耶戈,这个十恶不赦的奸滑小人终于在整个事件水落石出之时遭来了报应。他无疑最应该为整一连串的悲剧背负罪责,可惜他却已无力去承担什么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也许只是剧作家对于观者脆弱心灵所能给予的一点安慰罢了。

我以为悲剧之中只有反派而没有英雄。

当所有代表正义与道德的力量都被摧残,都没有勇气与智慧去改变悲剧时,即便是垂死挣扎的英雄也再无颜面被称之为英雄。同时,痛彻心扉的悲剧中也没有赢家,每一个剧中人都在宏大的悲剧中走向没落。

孛拉朋丘、洛窦列谷、玳思狄莫娜、奥赛罗,一个个出场时意气风发的人物都陆陆续续地失去了生命,伊耶戈丢弃了所有德行,凯昔欧失去了健康,他们的妻子也必定会禁受痛楚。在他们各自跌宕起伏的命运之中,也许都曾经有些那么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如今却皆化作灰烬,归于梦境。

悲剧,就是毁灭一切美好的事物,用彻底的悲凉去唤醒世人。而观者当从这悲凉中领悟出作者的深意,从而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我们的身体是一座花园,我们的意志是个园丁。(第一幕,第三景)

但凡古今悲剧皆是缘起于人。人世间的恩怨纠葛、勾心斗角最是引人生悲。我看到《奥赛罗》这部剧作中尤其鞭挞了人性中的两项污点:愚妄,奸邪。奥赛罗和洛窦列谷,他们的悲哀皆起于愚妄。

“我一身的优长,我光荣的称号,我有备无患的心神,会将我正当地显示。(第一幕,第二景,奥赛罗说)”这种过度的自信总是会使人迷茫,甚至屏蔽人的双眼以至于酿成大错。

多数愚妄的人都是小有成就而自命不凡的人。他们凭借着优良的生活条件或是偶然得来的机遇轻松地便占尽了人生优势。玳思狄莫娜恐怕仅仅是(据奥赛罗陈述)由于对奥赛罗年轻时无畏而伟大的战场经历的崇拜便委身于他,不免显出玳思狄莫娜和奥赛罗这对夫妇过分的单纯。

他们之间确实发生过真正的爱情。然而,他们在结婚之前是否有过真正了解过对方呢?如果玳思狄莫娜早早察觉到了奥赛罗作为一介莽夫的那种武断与愚顽,她是否还会那样毅然决然地与亲人分离,远赴塞浦路斯?

而奥赛罗又是否曾细致地观察过妻子的品行,妻子生活中处处体现出的忠贞不移难道还不能打消他的疑虑?

“名誉是个无聊而且最奸诈不可靠的骗子。(第二幕,第三景)”年长有为,又抱得美人归,奥赛罗的愚妄被愈发放大。

一方面是对于爱人疯狂的占有欲,另一方面更是由于自己精神上的洁癖:“即令是全军上下,工兵们也包括在内,都尝到她那可爱的肉体,只要我不知道!但如今,永远告别了,那安静的心情;告别了,那满足!

(第三幕,第三景)”主人公奥赛罗最终杀妻的行为是其愚妄性格的结下的恶果,他的自杀一样是如此。

作为观者,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有时当我们自己觉得愚妄者可笑时,自己却也恰恰正变得愈发愚妄。当我们把一件事物看得过于简单,过于绝对,就已经是在堕入愚妄的深渊。

奸邪,则是本剧批判的又一种品格。在莎士比亚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对于圣经与基督教精神的崇拜实际上是深入人心的,但凡是违背其基本宗旨的行为皆被视为恶。

而我认为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激进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在批判上帝与基督教,而是在以基督教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观,即追求真善美,来批判中世纪以来固步自封的封建神学与虚伪、奸诈的教会传教者,藉以重新树立基督教本身的权威。

圣经中所倡导的真、善、美实际上是人类所普遍追求的,而由其衍生的道德、法律、仁义则成为了一直以来评判人之言行的依据。而剧中最大反派伊耶戈,他的奸诈多计,他对于名利虚荣的追求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其思想独白之中,但他的语言又每时每刻体现着对于上帝的尊崇与对于身边人的敬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同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被批判的教士修女、教会骗子一样,是当时人民所普遍仇视的一类人。

人的所作所为取决于人的意志。我想《奥赛罗》这部剧作更偏向于对于每个人(而非某一个特定时代)的意义,其深意在于引导人去成为一个明智理性合乎道德的人。当我们去反思这桩悲剧,最大的冲突便是伊耶戈对于奥赛罗的仇恨与陷害。

仇恨所产生的缘由无非是一些名利上的纠纷。缘由虽然简单,同样的故事却始终在一个个时代中循环上演。当我们对于诱惑趋之若鹜,对于爱人满腹狐疑,对于朋友将信将疑时,一个错误的抉择或许就会将我们引入《奥赛罗》的悲剧情节之中。

啊,无聊的夸耀!谁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第五幕,第二景)”

悲剧的欣赏总是带着些许的无奈。当你已经明知结局已是无可挽回的,却还要眼睁睁地注视这最终悲惨落幕的到来,这对于观众即是一段痛苦的历练。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著有《悲剧心理学》一书,其中深刻而理性地分析了观者在观看悲剧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并从这个角度分析了促使一部悲剧成功的必要元素。从这个层面分析《奥赛罗》这部悲剧,我们亦可以发现一些不同的精彩之处。

对于戏剧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需要为读者在阅读(观赏)中提供情节发展所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与两种情绪密切相关:恶意与同情。阅读《奥赛罗》,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两种情绪的并存――对于奥赛罗悲剧的恶意与对于玳思狄莫娜悲剧的同情。

首先,作者将奥赛罗设定为非洲西北部一黑人摩尔族贵胄。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乃至当今,在欧洲这个白种人的地域对于非洲黑人是存在“未开化、鲁莽”这样的成见的。

因此,当奥赛罗对奸人伊耶戈高度信任并一步步落入其圈套时,实际上对于观者是存在一种幸灾乐祸的所谓恶意在内心作祟的。反观玳思狄莫娜,她被设定为欧洲贵族的千金,文章中反复赞扬了其美貌之动人。

这样一位美少女嫁与非洲蛮族,在短暂的幸福过后却要面对丈夫的怀疑,不免令读者心生同情。

《悲剧心理学》中这样解释恶意与同情在悲剧中所分别发挥的作用。

一方面,再崇高的人性中总会残留着些许人作为动物的那种好强、残忍、自私的秉性。观众看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面目可憎的摩尔人被戏弄,或许会不同程度地被唤起优越感和安全感,从而满足对于悲剧的欣赏兴趣。

另一方面,当我们去欣赏悲剧时往往会将自己与剧中的一位主要人物等同起来,设身处地地为他(她)着想,为他担忧。我们会生发出一种道德上的同情,即希望由自己作为道德与正义的代表来干预剧情的发展,来挽救主角的命运。这又是另外一种观剧的兴趣所在。

我们在这里对于《奥赛罗》的成功之处做出了另一番解读。实际上《悲剧心理学》是一种归纳众多悲剧所得来的理论,我们并不能由它来演绎并创作悲剧。

不过我们确可以从观剧的心理来寻找一部作品成功的原因。文学的精妙之处即在于后人总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阅读同一篇作品以获得不同的见解。每一种解读都必有其道理所在,也有其侧重与偏倚。

您不能知道我的思想,即令我的心在您手掌中,更何况那不会,当它还为我所保有(第三幕,第三景)

当我们去琢磨《奥赛罗》这段悲剧,我们才恍然发现,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思考并挣扎着,而作为看台上的观众只能静静欣赏剧中人的一举一动。或许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相互理解的,人生如戏,我们都只不过是彼此戏剧的看台观众而已

第五篇:奥赛罗观后感

《奥赛罗》观后感

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由著名导演王延松指导,集合沈阳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戏剧学院京剧系学生们主演的“东方扮演”《奥赛罗》(英文版)在星河剧院盛大开幕,在观看过后我有很多的感触。

首先导演向我们介绍了莎士比亚以及他的作品,之后又向我们介绍了英国环球剧院的院长。观看这部《奥赛罗》后,剧中的情节让我为之感叹,王延松导演运用京剧的编剧和呈现方式改编与重构了莎士比亚剧作《奥赛罗》,不仅增添了京剧形式上的热闹,更加突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京剧动作的夸张、演员外化的表演能完全展现人物的情感,增添剧的张力。通过京剧方法来展示故事,也能让莎士比亚文本中隐藏的意象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再加上演员们的逼真的演技,精致的服装以及震撼人心的音乐,让这部剧变得非常的吸引人。

《奥赛罗》是部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奥赛罗》集中表现了奸人挑唆下发生的家庭悲剧。忠贞的爱情和残忍的嫉妒同时强烈地体现于奥赛罗一身。而伊阿古伪装诚实,利用奥赛罗的轻信而极尽损人利己之能事,也是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典型人物。全剧贯串着忌恶与猜疑,巧计连环,将人性中的狡诈与昏愚一面,发挥殆尽。把伊阿古这一人间恶魔的缩影昭然在剧院舞台上。同时苔丝狄蒙娜并不了解奥塞罗,她喜欢奥塞罗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他讲述那些颇具传奇性的经历,而奥塞罗有点明白自己的妻子为什么喜欢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苔丝狄蒙娜又爱又恨又怕。最终,伊阿古只是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将这种虚假的、毫无信任的、不牢固的爱情炸个粉碎,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最后他在得知真相后,悔恨不已,于是选择了自杀,倒在了苔丝狄蒙娜身边。

莎士比亚写的这部悲剧引起了人们哀痛的沉思,其中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在观剧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们的精彩演技和剧组的辛苦,最后才得以呈现出如此完美的一部剧。

外国语学院 英语2班 曾庆颖

篇读后感

爱国篇读后感(共14篇)

白马篇读后感

为政篇读后感

里仁篇读后感(共4篇)

推荐专题: 今日说法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奥赛罗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