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范文五篇)》。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罗 亚
目 录
目录.............................................................................................................................................I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0.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1.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1 2.情境教学的意义..................................................................................................................2 3.情境创设的方式....................................................................................................................3 3.1利用数学史或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4 3.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4 3.3利用实验和游戏创设情景..........................................................................................5 3.4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创设情景......................................................................................6 3.5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创设情景......................................................................................6 4.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7 5.结束语..................................................................................................................................9 6.参考文献............................................................................................................................10
I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罗 亚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能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教学情境进行研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结构、认知结构及生活经验等方面提出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并相应提出一些在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方式;
The creati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Luo ya Abstract: Based o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active exploration, the student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 of learning and their abilit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o study.According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thinking structure,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life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methods to create situations.And put forward some attention should be cre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inciple of.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II
0引言
一位学者有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情境教学在国外一直很受重视,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并且在他们的实践中留下对很多对情境教学的经验。在国内,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原有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所以情境教学法便应运而生。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并且得到很多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很多优秀的论文:如任飞发表的《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廖附发表的《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栾庆芳、朱家生发表的《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实现了由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态度。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乃至课后都应紧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人人都能乐于学数学,会学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此外,在我半学期的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易,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在此以我在教学实习中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情境教学方面的感受)结合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将要从事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在国内最早是由李吉林所提出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还有各种不同的描述:杜芬在《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 的运用思考》指出:“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为形式,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1】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栾庆芳、朱家生在《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中认为:“情境教学”其本质要包含‘情’ 与‘ 境’ 两个方面.一方面, 要以‘ 情’为经, 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摆放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另一方面, 要以‘ 境’为纬,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2】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 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开辟了新的途径。”
“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理解——深入情景,理解教材,领会感情,教学时,抓住情境于教材相通之处,从情境导入教材,把教材与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深化 ——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情景教学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实验实践、生活实例手段等,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观色、闻香、品味,从而逐步达到知、情、行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2情境教学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马卡连柯也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艺术地设置情境冲突。而且数学情境创设对于数学教学和学生有很多帮助,所以实施情境教学,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证明,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符合他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真正能起到诱导创新的好效果。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良好的发展。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水平,但还需要有具体的形象或经验的直接支持。作为数学思维结果的概念、结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必须强化。在中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育可以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丰富的、真实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与猜想,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情境中、在合作交流中、在互动中,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发展。3情境的创设方式
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方式有很多,很多教育研究者也提出很多可行创设方式,如周发康在《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 》中提出:“创设悬念情境;创设幽默情境、创设质疑情境;创设现实情境;创设美的情境;创设惊诧情境;创设类
【3】比情境;创设欣喜情境”,再如任飞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提出的“创设‘台阶式’情境;创设‘变式’与‘不变式’情境;创设‘有
【4】效性’情境;创设‘直观式’情境”。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创设数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利用数学史或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史和数学故事是数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的数学教师对数学史的掌握更是必要的。数学知识点多,与之相关的故事不少,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作一些数学文化史的讲解,让他们感受一下定理、原理产生的背景,及科学家们付出的艰辛努力。在了解之后,他们对这些数学定理、原理就不会感到头痛、厌恶了。并且许多数学典故都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的还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可以给学生讲诉“勾股定理”在中、西方的来源:在中国,早在2000多年的《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由商代的商高所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简洁优美的证明;在西方“勾股定理”,是由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所以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可谓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再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给学生讲诉《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的“雉兔同笼”的故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前人的智慧,让学生怀着敬仰之情严肃的取追寻数学真理。3.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很多数学的概念或性质都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形成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时,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一个木制窗子(如图1),其外形为不稳定、易变形的平行四边形,但安装前要把它矫正为矩形,如果用一根木条把把它相邻的两边固定,使之成一个矩形。那么木条与平行四边形两边所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短要满足什么条件(即图中固定后,边AM、AN、MN间的关系)?
再有,可以引导学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例如,金融储蓄问题:怎样存钱本息多、买保险和存款哪一个更合算。消费购物:打折问题、打折与返券促销方式的比较。通讯计费:全球通与神州行哪个合算、上网包月卡与储值卡的比较。交通:出租车计价问题、怎样出行省时省钱。最佳方案问题:围栏及花坛的设计、包装盒设计、旅游租车、购票。
如果能够引用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一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说明数学应用之广泛,感受到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要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经验,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3.3利用实验和游戏创设情景
新课程倡导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而实验情境教学是一种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教学,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作好了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而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 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结论的认识和掌握, 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情景创设法。
例如,在讲授“等式的性质”一节时,可以准备天枰和砝码等实验器材,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得到等式的两条性质。再例如,在讲授“随机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做“抛骰子”或“在不透明的盒子中抓取外形一样但颜色不同的乒乓球(即抽奖)”等游戏,同时可以制定一些合适的奖
惩办法,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利用实验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了解数学原理发生过程,使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更深刻。利用实验和游戏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中的快乐。
3.4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创设情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很广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直观、具体、形象的呈现出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概念、性质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并且可以通过转动调整视角来形象呈现一个图形的不同面。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体验和理解“三视图”的性质。再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在讲解“两人在两地之间相向、同向的行程问题”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现具体过程等;很多初中很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形象的情境,在多媒体动态演示下,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感性、直观、具体的认识。更能深刻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3.5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创设情景
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实用性和问题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形象到抽象发展时期,用形象事件承载抽象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概率”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对“中国福利彩票”中的“双色球”或“福彩3D”对中奖规则进行实践调查,并计算单注彩票中奖的概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知道“中奖”和赌博等小概率和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增强学生的防御意识。再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或家人每月的通讯消费情况,再结合通讯公司推出的不同通讯套餐进行月费用测算,为自己或家人选择更便宜的通讯套餐。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为生活所提供的服务,并做到学以致用。
4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对于情境创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快乐自主的学习;更加快速、牢固的掌握知识;更有利的启发思维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不是什么情境都能为教学所用,所以要创设更有利于服务教学的情境,是需要注意很多问题的。在之前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并且得出很多结论。如任飞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中提出:“过程性原则;情
【4】意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再如廖附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中提出:“创设情境教学有以下几个原则:有较强探索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或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直接联系、有趣味和魅力;有不同解法或多种可能答案:具有一定发展余地,可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有一定启示意义,蕴含思【5】想方法。”此外还有很多关于情境创设有效性原则的研究,也都提出很多观点。
对于创设最有利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情境,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所创设情境与知识的联系和最优化:若所创设的情境与知识点没有联系,则情境就不符合特定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就无法为学生有效的理解知识提供支持和帮助。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内容,从而起到负面的教学效果。有些知识点可以创设几个不同的情境,但一个知识点不是什么情境都适合承载的,情境只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手段。在选择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 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并且能很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作为标准。
(2)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情境既然是实际生活中提炼,反映反映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规律,那么情境就务必呈现实际生活的真实面目。在教学中,只有保证情境内容的客观、真实,才能体现所创情境的说服力。而且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尊重生活实际。
(3)所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快乐自主的学习;更加快速、牢固的掌握知识;更有利的启发思维和 7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求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兴趣相投,才能使得学生自愿参与、自主探究;并且要求所创设的情境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所创设情境的难易程度:若所创设的情境难度太低,缺乏调整性和兴趣,没有办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打不到预期效果;若所创设的情境难度过大,使学生感到畏惧,就是化简为繁、适得其反了,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情境的创设必须根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及心理水平相适应,情境中的问题与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及心理水平要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机,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8
5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和半学期的教学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教学,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兴趣。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核心是最好的蕴含和承载所要讲授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水平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和认知的冲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数学与生活等情境的联系,从而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教学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从情境中去领悟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学目的。这样,以情境为起点的数学教学才能有效的展开,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此次的研究,仅以半学期的教学的体会和一些资料、论文作为参考,教学方面缺少经验,所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但我相信它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帮助。9
参考文献
[1]杜芬.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思考[J].现代阅读,2013,01:191 [2]栾庆芳,朱家生.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通讯,2006,(03):1-4 [3]周发康.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73-76.[4]任飞.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J].龙岩师专学报,2002,(06):88-89.[5]廖附现.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18):69-70.[6]胡伟南.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具体实施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1):106.[7]张秋霞.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5):5.[8]张峰.例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112-113.[9]吴成祖.情境教学的体会——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J].学苑教育,2011,(03):52-53.[10]练兴凤,丁小平.数学情境教学的价值取向[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8):11-12.[12]李祎.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2011,(11):2-6.[13]张伟俊.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2,(Z3):29-31+49.[14]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数学通报,2006,(01):18-20.[15]赵菁蕾.中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丽水学院学报,2005,(05):117-119.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金镇淑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朝鲜族学校)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情境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推动学生更积极地了解数学问题,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一、生活化情境构建
学生对于习题中的背景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却是非常熟悉的,教师针对学生进行习题布置的时候,可以采用习题中的数字和思路,然后把这些关键的题干插入到生活情境中。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之中。比如,进行“平行线”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寻找班级中或者是生活之中的平行线的例子,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互相之间交流他们的发现,寻找其中隐含的特点。当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交流结果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诉说找到学生说的对的地方,也要找到学生思维上的弊端。最后在课堂上采取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数学定义。其次,对于一些数学课本上出现的习题,教师可以临时改变其中的'地点或者是人物,尽可能地让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对于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感到亲切,以此来带动起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根据兴趣引导教学
生活变换的很快,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会随之转变,教师对问题进行情境构建的时候,不要局限于生活之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创建。比如,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喜爱的物品假设在一个立体图形的一个点,然后让学生求出到达那个点的最短距离。这种情境创设,开始的时候学生或许会感觉很可笑,但是会慢慢带动他们积极地进行问题的解析,既增加了课堂的乐趣又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把学生带到户外进行教学,让学生找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学生会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点,进而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教师构建合适的情境,把问题带入到其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既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中有一个乐观的学习心态,带动他们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周保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新课程,2012(04)。
一、案例实施背景
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内容――5.3.1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六、案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⑴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③横格纸中的线。
⑵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⑶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⑷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
2.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⑴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填写结果:
第一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二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三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四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
将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学生活动一:画图―剪图―叠合―猜想学生活动二:画图―剪图―叠合―猜想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三:
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⑵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
⑶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四:
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对顶角相等)∠1+∠4=180°(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2=∠3(等量代换)∠2+∠4=180°(等量代换)
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⑴(抢答)课本P21 练一练
1、2及习题5.3
1、3.
⑵(讨论解答)课本P22 习题5.
32、
4、5.
5.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⑴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1、
2、3.⑵教师补充总结:
①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前面将同位角剪下叠合后分析问题)。
②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分析问题)。③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
1、
2、3的表述)。
④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说理过程)
6 .作业。学习与评价: P 2 3 6 ( 选择);P24
7、12(拓展与延伸)。
七、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简单地“学”数学,而是深入地“做”数学。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花园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和谐的场景和明晰的路标,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一、 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三)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 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 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六、 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 分组交流、讨论
(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 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 )① (a-2b)2= a2-2ab+b2
( )② (2m+n)2= 2m2+4mn+n2
( )③ (-n-3m)2= n2-6mn+9m2
( )④ (5a+0.2b)2= 25a2+5ab+0.4b2
( )⑤ (5a-0.2b)2= 5a2-5ab+0.04b2
( )⑥ (-a-2b)2=(a+2b)2
( )⑦ (2a-4b)2=(4a-2b)2
( )⑧ (-5m+n)2=(-n+5m)2
3、小试牛刀
①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③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⑤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⑦ (0.5m+n)2 =___________;⑧ (a-0.6b)2 =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 公式右边共有3项。
(2) 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 P34 随堂练习 P36 习题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整式一章中是个重点。它是多项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种简便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公式两种形式的使用方法,以提高运算速度。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总结公式的等号两边的特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让学生说明运用公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然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形式的应用。为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节课的实际应用和提高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一、“数学情境”障碍化,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能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能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跳起来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二、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有的学生画的是美丽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在理解概念时,学生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有现实感的,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三、创设古典知识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丰富性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方式:《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精典之作,曾经作为古代书院的数学教本,直到今日,书中的一些问题还深深吸引着我们.此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你知道这道题所表达的信息吗?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四、创设形象化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直观性
“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物体的直观形象,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同时能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情感记忆.所以,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创设形象化的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充分利用一些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及图片展示的数学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五、创设美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数学之所以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利用图形的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体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教师应尽量将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中所蕴涵的“美”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推荐专题: 关于初中生的演讲稿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