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未来规划论文(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未来规划论文(优秀范文六篇)》。
自1996年取消大学毕业生分配、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愈加激烈。中国社会科学网显示,2016年应届毕业生已突破760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问题,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人才与职业进行匹配与再规划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概念,必须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与时俱进的实际效力。自李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备受重视,“双创”不仅表现为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时代精神。面对“双创”的新背景,职业生涯规划在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相关配套措施亟待提出,以助益于个人、社会、时代的发展。基于对江苏省某211高校的调研,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高校组织环境、家庭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缺乏与时代的对接,缺乏“双创”精神的融入,相关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规划意识差,自我认知不准确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虚设,甚至出现严重的旷课现象,指导活动参率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许多学生现有目标不甚明确,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考研、考事业编与进企业之间犹疑不定。很多大一、大二阶段的学生还保持着学生气浓重的思维方式,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关系不大,到了大三、大四阶段,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科学,职业意识、竞争意识的不足,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角色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常因错失良机而造成遗憾。
在自我认知方面,许多同学的自我分析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过MBTI性格类型分析等专业测验,对自身的性格、爱好、能力等情况缺少准确把握,这直接导致自我定位与职业环境衔接的错位,部分学生不能结合自身条件与专业能力作出最合适的职业选择,导致了专业优势的低效发挥或错发挥,这也是“就业难”与“用工荒”两大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
2.规划与行动缺乏转化对接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测定、分析的过程,还包括对既定目标的执行,规划与行动之间的转接效果直接关系到规划的检验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目的是成功就业,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完成阶段性目标是落实规划的根本方法,“沿着一个既定的职业序列进行升迁,才能走出一条顺畅、成功的职业发展之路。”[1]一些同学热衷于用考证来完善“装备”,将时间大量放在考证上,但以考证代替实践能力的做法需要矫正,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着手相关工作之后适应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在前期也会影响到规划中目标的制定。实际行动对规划的现实性转化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经验,增强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及时补齐短板,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进行一次“真刀真枪”的再发现过程,通过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得到的各种工作经历来清晰地认识自我,同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对这些经验的反应,即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避免错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等问题。
3.大学生创新思维有待加强,学校指导措施相对传统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早已有之,但其作为一种现时的行为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双创”、“互联网+”、工业4.0、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都展现了创新思维的生命力,李总理更是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I,万众创新”的号召,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个创新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注重创新思维。“‘双创’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的战略性政策,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一种创新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未实施创业者的一种可被培育的创业潜质。”[2]创业精神既包含“创业”送种行为层面,更包含“精神”这种思维层面。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扎堆现象,考研千军过独木桥,创业者显得寥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思维的欠缺。
从学校层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整体已近完备,但若能更具创新性则可以更上一层楼,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例,主要还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虽然学生的规划能力显著提高,但不免产生“千划一面”的局面。技巧性的讲授是应对择业问题的基石,创新思维的培养则终身受益。
4.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家庭发挥作用有限
社会提供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帮助还有限,由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处在象牙塔之中的大学生缺乏接触社会的途径,校企对接本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当前的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学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冲突,甚至学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企业要求的员工难以在学校里便得到锻炼,加剧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有着重要影响,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的作用却有限。一则当前大学生常年在校,与父母交流有限,二则大学生往往自立意识较强,有部分受访者甚至表示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几乎只是通知父母而已,并没有与父母进行探讨,三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部分学生家长观念上也显得落伍,父母的择业观与孩子的就业观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种种原因使得家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难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提高专业测评系统的使用效率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规划意识。学生自身要广泛涉猎相关讯息,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主动加强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确立适宜的职业目标;家庭应主动提供支持与引导;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适当提前,避免毕业前临时突击,创新相关讲座与活动,推进导师制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专业职业测评系统的利用率,虽然专业测评系统已在学校普及,但其利用实效有待提高。改善并推进网络平台测评服务,提升时效性和便捷度;为学生提供配套的精品化测试,使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就业创业动向,依据自身情况作出判断和选择;以职业测评系统为基础开展深入式疏导。职业测评系统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人职匹配”的基本认识,但完全以数据为行动指南则就违背初衷了,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测评报告与学生实际情况作出分析、进行深入疏导。
2.提高规划与行动的契合度
在大体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要注重规划向行动的转化,脚踏实地努力,避免眼高手低、计划与行动脱节的问题。首先,要学会对目标进行阶段性地拆解、划分,很多同学面对遥远的职业目标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学会将规划细化,从而提高可行度,自然就不会望而却步了。其次,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关注校内外的实践岗位信息,比如校内顶岗实习、勤工助学,各学院校外合作企业等,要密切关注、善于利用这些信息,选择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的实践岗位锻炼自己。另外,要学会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规划,在行动中不断检验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及时作出修正。
3.注重创新思维的培育
创新思维的培育既有赖于个体日积月累的训练,也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引导。
个人要打破对“双创”理解的误区,“双创”的灵魂是一种创新精神,不是创业者的专利。因此必须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自主意识。在认识事物方面,培养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在千军万马的竞技中另辟蹊径;在信息获取方面,把准时代脉搏,培养自己适应时代的素质;在规划方面,树立自主意识,不要人云亦云;在规划的具体内容方面,要敢于对目标、要素、实现方式等方面作出创新。
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也要注意推陈出新,推M知识传导与精神培育双线并行,知识授予不是最终目的,精神熏染才是意义。这种创新体现在指导过程的方方面面,在指导思维方面,突破传统桎梏,注意时代性与个性化;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技能教授,要注意创新性内容的引入;讲座与活动方面,要增强互动性与启发性;尽量多提供一些可塑性强或者挑战性高的实践岗位,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化操作。
4.促进校企对接,发挥家庭作用
社会要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实习岗位,在实践层面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验证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而不是大学生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企业主动走进校园,为大学生开展必要讲座,并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学校则应欢迎企业的到来,允许企业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场地、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使得企业能够在大学里招聘到合适的实习生,大学生也能有优质的实习机会进行实践,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和企业要紧密联系,相互对接,不断创新我国人才培养新机制。”[3]
进一步发挥家庭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加强与父母沟通,主动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父母交流,认真聆听父母的建议,获取其支持与鼓励,合力完善细节,改正不足之处。从父母来说,要改变传统观念,尊重孩子对于自身职业的规划,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代规划,要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角色,帮助孩子完善职业规划,耐心沟通,避免引发孩子逆反心理。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生规划的重要环节,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而大学生作为未来之星与民族希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价值亦不可估量。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当前新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相时而动,探讨与时俱进的新思路、新对策,焕发其新时代下推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新活力。
一、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
我爱好新闻、看书、写作、上网、晨跑、交际……我学的是新闻专业,现就读于08新闻1班,我特爱好新闻。而新闻直接挂钩的新闻记者常常被称为"无冕之王"记者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抨击邪恶、为民请命的职业,有可能的话,我一定会做一个新闻记者。所以,现在我时时都关注新闻类的栏目、书刊、读物……
2、职业能力
我的专业技能虽然现在还不过硬,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定会达到我想要的满意结果。目前我具备敢于写出抨击邪恶的文章、敢于主动对陌生人说话、敢于面对大众,懂得用心倾听他人的心声、懂得一些采访不同人群的方法和技巧,懂得身入新闻发布会要抢座位、强提问、强发稿等,这些都是我所具备的做记者的一些基本能力。
3、个人特质
思想方面:我能够服从上级合理的调动和安排,我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敢于创新,当我发现问题时,我敢于提出意见及建议。我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耐力,在校两年我参加了2次5000米长跑比赛。我总是勤勤恳恳的做事,踏踏实实的做人,因为我坚信"天道酬勤"。身体方面:我总是坚持早期、晨跑,不管一年四季,严冬酷暑。因为我知道身体时革命的本钱。而我选择了新闻这个专业,没有强健的身体毕业后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怎能胜任?大一都过来了,我还怕大二、大三及以后?
4、胜任能力
我的优势是我有一颗永不不服输的上进心和与众不同的亲和力,敢于挑战极限,极力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5、自我分析小结
职业生涯规划让我看见了光明,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我将面临的道路是如何的坎坷。比如我的专业知识不过硬、不善于微笑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使我不断的鼓起勇气,才使我不断地升华,才使我对我的前途愈加充满好奇,便不懈努力去追求。
二、职业探索
1、职业认识
所谓职业就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职业须同时具备下列特征:
(1)目的性,即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
(2)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
(3)稳定性,即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生命周期;
(4)规范性,即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5)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
2、我的职业向往
我想成为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记者。它能让我感到欣慰和成就感,因为我能用我手中的笔记录下社会上的真善美、假丑恶,用先进思想武装我的头脑,从而指导我的行动为社会献出一份微薄的力。
三、职业选择
1、自我情况分析
我的学习成绩虽不理想,特别是英语成绩,但我却似乎不把它当回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单单只是用简单的学习成绩等来评估的。在大学的一年多里我凭我自己的努力,我得到了同学、老师们的肯定,取的了多项荣誉,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我相信只要我付出,我还会得到更多的肯定,得到更多的荣誉。我的生活照样美好,我的人生照样美丽。
2、家庭环境分析
我是来自中国西部美丽的地方,世界自然有产地、国家地质公园武隆。我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虽然父母早已年迈,但我从不气馁。只要通过我的努力,不到几年我会彻底改变我的家境,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的现代化生活。
4、20xx年--20xx年
学历目标:不变
职务目标:若我觉得职位不合自己心愿,公司发展前景不好,就可以选择跳巢和自己创业做老板。创业的话可能是做服装生意。
能力目标:要有持之以恒、坚强、吃苦耐劳、起早贪黑等精神,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及坚定信念。凭自己的努力能感动一批人,他们愿意和我一起干。
经济目标:自己创业,不计较刚开始收入较少,省吃俭用一点,能勉勉强强的过日子就可以。
五、成功标准
1、事业方面:不求平步青云,只求能升高。通过团队的努力和自己的付出,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靠自己能影响一批人。
2、家庭方面: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建立起自己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为全家买好各种保险,让父母、妻女过上好日子。
3、生活方面:在吃好的同时要让全家吃得健康、开心……花个几万块钱(用做首付)在重庆买一套房子,轿车就不必买了(我晕车)。职业规划用一部分钱来生钱,如购买债券、股票、投资等。
六、职业规划与实施
存在的差距:我在某些方面与别人还存在这较大的差距,比如我性格不怎么开朗,不怎么会微笑,不会主动和女生交往,这些可能会影响我的事业发展。另外,我定的目标可能有点大,很难实现。
七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大雨过后才会有美丽的彩虹,成功就在彼岸,离我们并不远,明天的明天就可以到达,现在我们只许划好属于自己的船,做好目前的事情。
3、行业环境分析
近几年,记者这个行业将会在我国越来越吃香,将有不少的人会从事该行业,新闻记者已经成为热门职业。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国家的重视,私人办报也会在我国成为现实,会经历发展、壮大阶段。这必然导致新闻记者人数的快速增长,记者行业会越来越火。这些都可以看出记者行业在我国是很有优势的。
四、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
1、20xx年--20xx年
成果目标:我已经迈入大二,在这段时间里考完所有的考试,如英语三级、计算机一级B、普通话二甲、网络编辑师等。最终拿到各种证书及毕业证。学会为人处世,处理好老师、同学、校友之间的关系,多认识、结交大学同学,生涯设计公益网职业规划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历目标:大学专科
职务目标:做好一名大学生,用"十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尽量取得更多的成绩。
能力目标:学好各种课程,学好与我所学专业有关的应用软件。抽出空余时间
做做兼职,体验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多交朋友。
经济目标:尽量从每月的生活费中攒钱,为以后留有余地,有时候买买个彩票碰碰运气,算为福利做点贡献。
2、20xx年--20xx年
成果目标:20xx年我刚好大学毕业,用3个月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在社会找找一份工作做,务必一年内找到,尽量找与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有关的工作,像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广告公司等就业。
学历目标:对于学历我不怎么看重,打算专科文凭用终身就,因为好多自考含金量太低,我相信凭我的专科文凭照样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职务目标:20xx到2014年,只做好一个员工就行,至于晋级的事下一年在考虑。由于种种原因暂不准备跳槽和创业,但可以看看相关的书籍,做好准备。
能力目标:各种专业知识及技能过硬,能熟练操作各种应用软件,应用于工作中。
经济目标:20xx年刚工作工资有个1500元,解决自己的生活需要就可以,一年后也就是20xx年工资有所增加,有个2000元左右解决自己的生活需要还能略有结余就行,两年后工资有个3000元以上,基本能够养家糊口。
3、20xx年--20xx年
学历目标:还是专科
职务目标:职位有所升迁,在新闻单位做个什么部长,能领导一批人。
能力目标:用己感化他人,用情感化人。做好某一部门的领导者,能指挥动人,全面协调部门工作,把该部门做大做强。
经济目标:收入较上有所增加,年纯收入能过30000元至50000元,有了自己的事业,开始考虑买房和成家。
1、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大学毕业生,重庆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本科毕业生,英语过六级。因为考研,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去年8月,回到重庆找工作。经熟人推荐,进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销售代表,底薪600元。仅仅干了17天,就被“炒鱿鱼”,原因是专业不对口,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产眼科仪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员。可每分钟打三、四十个字的速度还没来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进人一家畜产公司做外销员,月薪800元。不过,可能是与另位外销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没干多久,被公司无故就解聘了。来不及伤心和难过,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园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动“炒”了第四个老板。现在,我拼命学习各种知识,还在考导游证。我只有一个希望:下一个工作能干得长久一些。
据调查,有这样经历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不是个别现象。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不到半年已经有大约20%的人更换过工作。跳槽不是坏事,但盲目而频繁的更换工作,会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在频繁更换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给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损失!这种现象从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欠缺,学生对于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外界的情况掌握的较少,对自身又缺乏足够的分析了解,这就造成学生们进人社会后,极其的盲目和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改进我们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我们的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强化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增强竞争力。
2、职业生涯的定义及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理论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担负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是以自我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下面介绍几个生涯规划的重要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有一个著名的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霍兰德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的重要参数。他基于对职业性向测试的研究,一共发现六种职业性向,然后根据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实用型。倾向于从事包含着体力劳动并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协调性才能承担的职业;这类人通常遵守规则,实际、安定,喜欢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动,如操作工具,各种修理工作等。
(2)研究型。倾向于从事包含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内省,理性,创造,喜欢独立分析与解决抽象问题,如研究数学、物理等工作。
(3)艺术型。宜从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想象丰富,做事凭直觉,冲动、无序,喜欢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如绘画、音乐、表演等。
(4)社会型。宜从事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这类人通常乐于助人,喜欢与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师、医生、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
(5)企业型。宜从事人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喜欢支配、劝导别人,自信,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
(6)常规型。宜从事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则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这类人通常有条理,顺从、有序,喜欢有固定规则的工作,如秘书,会计,出纳等。
霍兰德认为,失业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及岗位相关系数越大,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他还认为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适配性越高,对所做的选择就越满意,对职业认同度也就越高。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与所处的环境类型之间的匹配度,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
3、舒伯职业发展理论
美国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他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成长阶段(出生一14岁),是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
(2)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
(3)确立阶段(25一44岁),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工作,到逐步稳定;
(4)维持阶段(45―64岁),劳动者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维持现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5)衰退阶段(60岁以后),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他还认为,生涯发展可能是循环的而不是直线的,并用生涯彩虹图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一个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间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一阶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过生涯彩虹图,可以帮助我们具体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构建其特有的生涯类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其特有的内容,角色的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达到址佳的自我实现。
4、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被归属于生涯发展理论的一种,主要关注发展理论的发展问题。将心理学观点与社会学观点相结合,以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领域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3个重要纬度。gottfredson指出,职业抱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淘汰和放弃那些不能接受的选择,建立一个自己认可可以接受的社会空间。个体有时会为了那些虽不太喜欢但更可能得到的机会,以妥协方法调整抱负以适应外部世界。妥协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性妥协,即个人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知觉,意识到自己喜欢的选择不可能实现,于是调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种是经验性妥协,即个体在实施自己最喜欢的选择时遇到障碍,不得不放弃先前的选择。因此,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决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几种理想的工作可供选择,我应该选择干什么?”和“如果我不能干我想干的工作,我应该干什么?”我们通过此理论,可以确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职业选择的范围,在选择和妥协中不断的达到内外平衡,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理论和专业测评工具充分分析自我,了解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合自己的价值观、分析自己的人格类型、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我们今后的生涯决策奠定基础,提高对自己未来职业定位的承诺。否则,即使勉强就业,其获得的成绩和乐趣也远低于付出的辛苦。
5、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准确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大学生毕业求职的时候都会遇到定位问题,但是很多学生不会定位,经常出现以下的误区:跟风攀比,盲目追求;被动地把亲人父母的期待,当作职业选择的标准;只了解职业的一小部分,而忽视职业的全貌,草率地作结论;只了解职业可以带来什么,而忽视职业要求自己做些什么,等等。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花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成功应聘了,可做了几个月后发现,每天做的工作我实在没有兴趣。”“上了四年大学,感觉发展方向很多,但又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典型的缺乏职业规划的表现。从描述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困惑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所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确定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会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实现职业的持续发展,还能帮助我们善用资源。有人将职业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则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也就是前进的指南,旅途的航标。因此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
摘要: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以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新时期大学生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深入探索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管理
一、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生活中的一切和工作职业相关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所有阶段及过程。而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特殊的阶段,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说,高校大学生属于职业生涯的培训阶段,主要是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认识、规划和探索,个人通过学校、社会活动及各种工作实践,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自我观念及职业角色,对选定的未来职业进一步的修正和能力提升。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深入的了解社会上各个行业、各种职业、社会环境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经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进行自我修正,从而有效地提升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决策和应变能力,发展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理论,并且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论规划,有效地培养职业知识和职业观念,丰富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意义
根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对自我职业期望的理解等方面,在方法技巧上表现欠佳,因此,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短短几年,显得尤其宝贵,经不起折腾和浪费。因此,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使大学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首先要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发展,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经过对自身的条件、所学专业的特点的优劣势、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确立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升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活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发展,避免和消除了学生在大学时期漫无目标、得过且过的生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
2.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现在在校园网站上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高校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设计出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然后就要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所以说,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具有激励的作用。大学生在自我规划的过程中,分阶段分步骤不断地向规划出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发展,激励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力。
3.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鞭策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高校以生为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找到合适的发展目标并且为之不断地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对学生走入社会、实现个人理想、发展职业生涯具有鞭策作用。
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而且在校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目标不明确。有许多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习的专业,因此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感到迷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在入学前自我认识不足,选专业时缺乏对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的考虑。因此,在大学时期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出现厌学现象,沉迷于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中,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时出现了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不利于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对职业的抉择能力不足。一些高校大学生因升学压力等因素,在大学所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现偏差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未来职业的抉择出现了迷茫和犹豫,既想坚持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想做专业对口的职业,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抉择能力,严重地影响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合理性。
3.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执行能力差。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代人普遍具有依赖性强、过分追求自我、做事目标不明确等特点。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做事情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差,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的执行力差,做事不分主次顺序,没有时间概念,控制力差,是阻碍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实现科学、合理的重要因素。
4.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价值观不合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自身及职业的认识不足,对职业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及择业态度中,大部分学生的职业选择基础是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和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现实出现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和管理
基于当前的时代特征,针对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认识自我是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所认识,性格和爱好也是职业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对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有明确的认识,专业水平的高低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指大学生的生存方式问题,人生价值和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能够影响职业发展的好坏。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确立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在规划中能够扬长避短,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树立目标,把握具体的规划要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主要是由职业理想、发展过程和执行策略等要素组成,其中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核心,它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得出的比较科学的、合理的结论,也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它有效地弥补了大学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质量,是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实践的行动指南针。
3.循序渐进,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不仅要正确地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技能,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社会因素。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环境,以及环境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地、合理地修改和完善,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发展目标。
4.具体实施,实行有效的生涯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在社会上,用人单位往往对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格外青睐,而一些大学生就是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淘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拥有高学历却被工作经验丰富的低学历者打败。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勇于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将职业生涯规划付出行动,实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以增长见识和才干,丰富自己的视野,更加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增强在未来求职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计划,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而建立的职业方向、发展阶段、行动实践的具体方案。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制定适合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规范的职业规划,是学生提高就业力、竞争力的实际需求,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1]沈道海.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38-39
[2]熊艳.论高校学生的自我规划及其管理.教育与职业,2008,9:149-150
[3]杨红艳.关于就业难形势下在校大学生自我规划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
[4]吴萱,董俊.大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5]龙山红,何晓蓉,余绍军.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9,20
[6]王立,张浩玮,曾俊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及改进[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
关键词:计算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培养
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外围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未来发展规划
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大学生不仅需要一个好的知识水平,一个正确的未来发展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过的十分精彩,因此都应该有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规划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未来发展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承认并正确对待我们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切实做好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着手。
进行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个人的需要,兴趣,性格以及个人气质等,以确定什么职业比较适合自己。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为此,我们首先要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以上两点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第一,个体的自我定位。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现在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能大胆接受,尤其是对一些自己向往的高职,高薪的单位缺少竞争的勇气,从而丧失理想的就业机会。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为此,我们首先要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创的职业性向测验,他把个性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任何一种环境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其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通过类似的职业性向测验我们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第二,职业目标的确定。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近几年,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同样,对于那些存有“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理的学生,也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一种表现。盲目的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个体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在现在和将来要做什么。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
第三,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我们知道,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学校在建立职业咨询机构时应该注意到这类机构必须由一批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大学生涯开始之际就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课程,从理论上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应该为什么,并且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
总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给自己的未来制定的规划现详述如下:
1、在大学期间打好基础,为即将踏入多元化的社会做好准备①梦想依据: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管理学、经济学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②重大举措:获得各项大学生应具备的等级证书以及学士学位。③完成期限:大学四年中。
2、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深造,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管理复合型人才。①梦想依据:我个人认为,在掌握了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后,最重要的是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
盲目地继续攻读研究生。社会需要的是能为之服务的人才,在良好的社会实践中深造,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②重大举措: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一专业的针对性,在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以及操作系统、网络工程方面的相关开发和维护,并与此同时进行考研工作。③完成期限:毕业后的三年中。
3、在拥有高学历的同时,充分发挥本专业优势,成为同行中佼佼者。①梦想依据:在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中,在理论与社会实践良好地相结合,要求个人能尽可能的发挥个人潜力。因为这一时期,是人生美丽前景的关键打造时期。只有付出加倍的辛勤努力,才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才能更加有实力、有信心。②重大举措:在熟悉与信息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的同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给自己做一个全方位的定位,以确定自己专业的价值所在。③完成期限:二年左右。
4、做到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前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相融合,出国深造,以掌握权威且先进的专业加技能知识。①梦想依据:充分与国际进行交流与合作,并且在未来的几年中,这种合作会更加普遍与合理。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同时,更有必要到国外学习相关的专业科学,如公共关系学、企业战略管理、薪酬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人事行政学、管理心理学等。从而也更有利于进行中外信息管理的比较,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信息处理维护及理论研究。②重大举措:利用优越的已有条件,出国深造,进一步学习研究。③完成期限:五年左右。
我自认是一个独立的人。无论是在哪个方面,我都没有过多的依赖性。而我也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平分的人,这就决定了我看事物独特的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视角。而在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方面我自问我是有这个能力的。因此我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每个阶段的各种问题。而我制定的这三个方面的规划都是合理的,有依据基础的,无论是从我个人的个性、兴趣还是情感、能力出发,我都有相信自己可能成功的信心。
然而梦想是美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问题和挫折是难免的事。出现问题,首先自然是不能盲目处理,更不能无视它的存在。要从自身上找原因,进行反复地推敲,找到受挫的主客观因素,并找到相应的弥补方法。最重要的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轻言放弃,否则就会功亏一匮。就像那句至理名言一样——Our greatest glory consists not in never falling,but in rising everytime we fall.”所以说,其实每个都有拥有人生最大的荣誉的权力,那就是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今后就业的一个支点,我们都需要利用这个支点作为今后面向社会的一个弹簧,利用它让我们跳的更高,飞的更远!
推荐专题: 大学生未来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