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与管理
一、安全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并且是病人,病人带着痛苦来到我们的服务场所医院,他们希望在解除痛苦的同时保证生命安全。安全是病人基本需要之一,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要求,更是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
(一)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倡导安全是 21 世纪 WHO 在全球的重要举措。中国医院协会为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联盟的号召,启动了患者安全行动,并提出了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3.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5.提高用药安全。
6.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9.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二)病例 1.输液床号错误 某责任护士发现实习学生将 31 床患者的液体错给 +4 床患者输上了。护士要给病人解释、换液。+4 床药物为 5% 葡萄糖 + 骨肽 320mg,31 床的药物为 5% 葡萄糖 + 骨肽 240mg,静脉点滴的药物除了骨肽的剂量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结果赔了对方 1000 块钱。
2.药物剂量错误
医生于下班前开具次日化疗医嘱,书面:“ 0.9% 氯化钠 250ml+ 依托泊苷 0.08,ivgtt 24h 维持泵入”,电脑:“ 0.9% 氯化钠 250ml+ 依托泊苷 0.8,ivgtt ”。药房发药 8 支(0.1/ 支),配药并使用 40ml 后被发现。进行处理,此时已经使用了近两个小时,这个过程经过了电脑班,药房、T 班,次日治疗班,A2 班,A3 班、责任护士等,均未发现。
3.输血血型错误(及时发现)
医嘱输 O 型浓缩红细胞。执行:双人床旁核对并得知患者血型为 B 型,回查过程中,得到血库通知:患者血型鉴定有误,重抽血复查证实为 B 型。
4.压脉带未及时抽离事件 月 13 号,16 点 45 分,患者入院。17 点,责任护士为患者先留置针静脉输液,但输液后,没有及时撤离压脉带。17 点 15 分,输液操作完毕十五分钟后,高年资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输液不畅,右上肢末梢皮肤发红,出现微紫,立即查看,发现患者右上肢还扎着压脉带,即予松下。17 点 30 遵医嘱给予红外线仪照射,并加强肢体运动,经过处理以后,患者右上肢的皮肤渐渐好转。7 月 14 号 8 点,交接班时,患者右上肢无异常。
5.输液方法错误
依照医嘱,奥曲肽 0.1 静推,5% 的葡萄糖 250 ml+ 奥曲肽 0.3,微泵泵入,25mg/h,执行:本应 12h 泵入的奥曲肽于 4 小时内静脉滴完。
二、不良护理事件的定义及分类 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机率对于护理人员可能是1%或1‰或0.1‰,但对于发生的病人将是100%。护理不良事件的危害: 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增加病人痛苦、增加病人费用、影响医院效率、影响医院信誉。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由护理导致的伤害,其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导致了残疾,或者两者皆有。国内: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分两大类,不可预防的是指正确的护理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比如护理人员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下,患者发生的药物过敏性休克。可预防的是指护理过程中由于未能防范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损伤。
(三)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损伤结局分级标准 1.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损伤结局的分级标准,目前多采用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分为 7 级,即 0-6 级。
0 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以上是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损伤结局的分级标准,从该标准可以看出,它的判断依据有四点,首先是事件是否发生,事件发生以后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需要采取措施的种类,事件的结果。
2.病例分析
依据以上四个方面对下面这些情况进行定级,即对照标准,对号入座。
事件 1 :遵医嘱给某患者输血时,血型错误,但是在核对环节被责任护士发生而停止执行。应属于 0 级。
事件 2 :如果医生给患者开 0.9 氯化钠 250 毫升,将头孢替安 2.0 静脉点滴,未做皮试而用上,未过敏。应属于Ⅰ级。
事件 3 :老年患者,跌倒于厕所,导致前额皮肤擦伤,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无异常,应属于Ⅱ级。
事件 4 :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时,速度未按要求调节好,导致血压下降比较快,患者出现血压偏低,脉搏、呼吸在正常范围,神志清楚,予停止滴入,行补液治疗后血压上升至正常。应属于 Ⅲ级。
事件 5 :把青霉素误用在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身上,导致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紧急处理后仍需要转 ICU 继续治疗。应属于Ⅳ级。
事件 6 :因为接错瓶,误把有耳毒性的药物给一患儿使用,导致听力丧失。应属于Ⅴ级。
事件 7 :把青霉素误用在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身上,导致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紧急处理后无好转,抢救无效死亡。应属于Ⅵ级。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
(一)不良事件上报的意义
1.不良事件上报不代表临床结果,但显示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2.有利于揭露无伤害或虚惊事件,及早发现问题,落实预防效果,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3.有助于护理管理者及时了解并掌控不良事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减少恶性事件发生,尽量避免不良后果。
4.有利于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发现和识别复杂的系统问题,改进系统,预防事件发生或将事件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5.有利于提供完整的资讯。6.有利于安全文化的营造。7.有利于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改善。
(二)影响主动报告的因素
影响主动上报的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管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1.管理因素
(1)管理文件不规范,指导性不强,护理人员不知如何报。(2)报告后得不到指导和意见反馈。
(3)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不进行定期讨论,不进行原因的分析,未实施改进措施,一切都照旧进行,不合理的流程或制度依旧进行,报告者看不到希望,自然不再报。
(4)上报流程过于复杂,护士繁忙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上报。填写书面材料太繁琐而不愿意去填写。缺乏保密性措施。管理文件不规范,指导性不强。
2.文化因素
(1)责备文化的制约 管理者在分析不良事件知识,更多的是分析个人在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或个人的责任,很少关注到当事者的心理状态和客观因素。处理的时候多采用责备、处罚为主的手段。这样就使患者安全继续处于种种隐患之中。
(2)传统文化的束缚
科室管理者担心上报后被指责为对同事不真诚,破坏正常的同事关系,或为保全同事的面子,保持和谐的同事关系,不愿主动去报告,认为没有必要去得罪他人。
(3)个人对护理不良事件缺乏认知
如果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度不够,当发生不良事件时,不清楚相关的概念,是否上报,怎么上报,甚至不知道是否发生不良事了,尤其是对患者没有造成任何伤害,或在造成伤害之前,及时纠正的事件,常常被认为不是不良事件,一切归因于日常护理工作中,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的过失行为,自然不会去报。
(4)人口学特征的差异
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护龄的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度不同,职称、学历、护龄越高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度会越高,近几年,护理队伍虽然扩大,但是基础学业低,新入职人员多,短时间内培训难度大,严重的影响着上报。
3.心理压力
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有人担心上报不良事件,要承受来自医院管理层和患者的双重压力,所以选择不报。
4.工作环境因素
工作环境因素首先是人力资源短缺,工作负荷大,是目前大多数医院存在的问题。其次是人际关系紧张,如果团队内部人员之间本身有矛盾,出现错误以后,担心有人拿来作为把柄,对自己不利,则会不主动上报。
(三)促进主动上报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上报制度
护士是否会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其实与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轻重没有很大的关系,主要在于护士对现行不良事件上报策略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以及上报制度的指引性如何。制度建立以后,应给予护理人员明确的指引,使护理人员明白,什么情况下报?什么时候报?由谁报?怎么报?
2.采用匿名、保密原则
采用自愿、匿名、保密的原则,以消除护理人员的种种担心和害怕。3.营造不责备、无惩罚的工作环境
营造不责备、无惩罚的工作环境,对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免予惩罚的原则,要制度化、明确化、条文化。给护士提供更可靠,更令人信任的安全屏障,解除护理人员对管理者、医生批评责备的恐惧。
4.采取激励措施
采取激励措施,激励员工积极上报,提高上报率,可以对在护理不良事件进展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使其止于萌芽状态的人员,或对阻止恶性事件发生的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
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渗透患者安全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尤其是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应作为重点培训的对象,只有风险意识提高了,主动上报的意识才会增强。
6.规范不良事件的报告文件
规范不良事件的报告文件,在制作报告表时,既要避免复杂化、又要涵盖所需要的内容。既要坚持保密原则,又要尽可能多的收集有效的信息。
7.进行管理工具运用方法培训 进行管理工具运用方法的培训,并指导护理人员应用这些工具,使护理人员掌握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如 PPT27 实例分享一,PDCA 循环在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为了保证输血安全,科室的护士长及小组长,对输血的全过程进行督导,从抽血、取血、输血的环节进行现状的分析,找出现成的问题。并且从现成问题分析的角度找出影响因素,采取了针对措施,并自己设计制作输血盒,做到患者独立使用,不同患者血袋放置在不同的输血盒中,并且将输血单夹在输血盒上,有效减少科室多人或一人多袋输血所带来的不便,为输血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在该过程中,设置情景演练,对容易出错的护士,重点督查,并从输血的实际操作中,了解对操作的掌握情况,并与相关科室的人员进行沟通。
实例分享二: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给药剂量错误的案例进行分析,在还原事实以后,从管理因素、工作环境、设备资源因素、团队沟通因素、个人因素、教育训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8.定期进行工具使用情况的分析讲评,分享分析成功的实例。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上报兴趣。如 PPT29-34 实例节段图片。
9.定期进行不良事件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并标准化,使护理人员了解报告的分析结果和干预措施,并从中获得明确的指引,提高他们对不良事件管理的兴趣与积极性。
10.改变管理理念,对事不对人,重视每一件小事,透过小事预防大问题。
(四)我院 2009-2012 年不良事件的分析
2009-2012 年度某院护理不良事件构成,如 PPT36 图示,依次为给药错误、设备或操作不当、跌倒、投诉、意外拔管、受伤、抽错血及其他。
2009-2012 年度某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如 PPT37 图示,查对制度不落实占据首位。能力欠缺第二位,能力包括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前面案例一,输液床号错误。案例
二、药物剂量错误。错误原因均存在查对制度不落实。案例一除了查对制度不到位以外,还有沟通能力与遇事应变的能力不足,如果遇事应变能力强,善于沟通,问题随之解决,不至于在药物相同,无任何伤害的情况下,闹出纠纷。
(五)制定的对策
制定的对策 : 查对制度标准化执行策略。1.以主动沟通方式确认病人
执行反向查对,让病人说出自己的姓名;不能只叫床号;不能只叫称谓;不能擅自移动手腕带。
2.十不执行
医嘱不“三查八对”,不执行;口头医嘱不复述两遍,不执行;转抄或重整医嘱不经两人核对,不执行;服药、输液、注射有疑问不查询,不执行;药物质量、标签、有效期不检查,不执行;药物的作用、配伍禁忌不清楚,不执行;易过敏的药不经过过敏试验,不执行;集中大批摆药不经两人核对,不执行;使用毒、麻、剧药品不反复核对,不执行;输血不经两人核对,不执行。
四、匿名的不良事件报告单的设计与应用
(一)报告表制作应考虑
在报告表制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执行保密制度;要做到独立,一个事件使用一张表单,不要多件事件放在一张表单上,便于分析与统计;要有部门和上级部门讨论记录的空间;要留有上级部门反馈意见的书写处。
如 PPT44 表格,医院的上报表,在表中省去了当事人的姓名,设置了当事人的年龄、职称与工作年限,收集了事件发生的时段,设置了日期的类型,设置了是否自动上报的选项,不良事件的类别,解决的途径,发生的经过,科内讨论分析的情况以及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与审核的意见。
(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使用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使用流程,事件发生以后,首先由当事人填写事情的经过,然后科室进行讨论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最后交护理质量督导组进行讨论,护理质量督导组进行讨论以后,进行意见的反馈,复印一张给科室存档。
在报告表填写中,事件经过十分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采取的措施以及结果,一定要叙述清楚,这是后续分析处理的基础,科室讨论要有针对性,要从深层次去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要泛泛而谈。护理部讨论以后,应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处理讨论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在病人或医务人员身上所造成的伤害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三级。
1、一级:
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以上的伤害;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
⑴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有效投诉或纠纷;
⑵医院感染暴发;
⑶手术病人身份或部位识别错误;
⑷体内遗留手术器械或敷料等; ⑸病人因意外事件死亡; ⑹输错血;
⑺抽错备血及血型鉴定标本; ⑻不做皮试用药; ⑼重要管道意外滑脱; ⑽跌倒有严重后果;
⑾高危药物外渗有不良后果; ⑿院内压疮(难免压疮除外)。
2、二级:
指已发生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但对病人病情及治疗效果无影响的事件。以下10类情况中除8类及9类情况外,其他已发生并涉及病人而还未达到一级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都纳入此级别范围,无伤害、轻度伤害为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3、三级:
指隐患事件,是由于不经意或实时的介入,不良事件未真正发生或事件未涉及病人,或者是非护理行为造成的事件(如公共设施事件、医疗设备器械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
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护患沟通事件:包括护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
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
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10类,供应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漏消器械包影响科室运转等。
不是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三、护理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
根据事件造成的后果,将护理不良事件的伤害分为: ⑴无伤害:事件发生在患者身上,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⑵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⑶ 中度伤害:需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⑷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外,还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⑸ 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永久残障或永久功能障碍。
四、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讨论分析: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配合医师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处理及护理措施。同时报告护士长。
1、一级
24小时内逐级上报,科室24小时内组织讨论,护理部3天内进行讨论分析。
2、二级
24小时内逐级上报,科室3天内组织讨论,护理部1月内进行讨论分析。
3、三级
24小时内逐级上报,科室一周内组织讨论,护理部1季度内进行讨论分析。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根因分析,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系统改进,修订相关制度、流程,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我院医疗质量自查自纠检查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努力提高我科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针对我科室具体情况,根据《宝鸡市康复医院医疗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自查,找出了目前我科存在的问题,为了及时有效的加以改正,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掌握和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热情服务。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组织考核提问,调动了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为每一位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做到了对技术精益求精、潜心向学、积极进取,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今年共撰写论文3篇,已被国家级、省级刊物审核将予以刊登。并且在学习中不忘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关爱、方便、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使每个卫生人员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和职业形象。按照“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十二字公民道德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让每个患者感受到在我门诊就象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感受到现代医院的文明之风。
二、完善和开展医疗技术
xxx门诊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科室,为了全面保证科室工作符合国家或省的基本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技术安全有效。确保医疗安全和药品安全,严防xxx药品的流失,防止xxx药品流向社会,对服药人员严格管理,做到监督服药到位,针对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医疗质量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努力减少并发症。对发热患者严格遵守治疗常规,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实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我们始终抓住不放。健全制度强化责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xxx门诊工作任务重,责任重大,各项工作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大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防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积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确保门诊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积极加强与禁毒支队、卫生局、药监局、社区和派出所的联系,及时上报各项报表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个部门积极沟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门诊工作的正常有序安全的开展。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把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边工作,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门诊工作顺利运行,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xxxx精神病院不良事件管理及处置预案
一、目的:明确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管理范筹,界定不同类别与不同性质的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改进防范措施、更好地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不良事件定义: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伤害、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出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如:跌倒,用药错误,走失,烫伤,压疮等。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与护理活动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纠纷或事故的事件。为了便于不同事件的处理,参照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卫医政发〔2009〕49号),《四川省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精神专科医院的具体工作特点,制定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具体规定。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六类五种性质。根据对病人的损伤程度和不良结果分为五度五级。
(一)、临床常见不良事件分类:
1类:治疗性的不良事件,如: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输液错误、输液液体渗出、注射部位感染,应做皮试的抗生素或换批号后未做皮试,特殊治疗身份识别错误、术前准备不足等。
2类:护理服务不良事件,如:饮食、皮肤护理、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约束损伤、管道滑脱、病人自拔管道输液针等。3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如:病人出走、身份识别错误、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噎食、自残、自杀、烫伤、伤人、被伤等。
4类:医患沟通不良事件,如:病人及家属对精神专科护理特点的不理解,护患争吵、病家不满、投诉等。
5类:意外不良事件,如:无障碍病人跌倒、坠床,烧伤、咽入异物、突发冲动、猝死等。
6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如:医疗设备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要求等。
(二)、不良事件性质:责任、技术、疏忽、意外、其他
1、责任原因:工作人员消极怠慢,无责任心,违反技术操作规程,不按规章制度、规范、护理常规做事。交接班不严格,工作走过场,不履行岗位职责,擅离职守、脱岗离岗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2、技术原因: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不高;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很少涉及的其他专科护理操作,如;特殊穿刺、活检、特殊化验标本采集留取、精神障碍患者的孕期保健等跨专业情况,由于技术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3、工作疏忽:因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粗疏,可预见、能防范的而未采取积极的有力的干预措施。如: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跌倒,医嘱、记录遗漏签字,精神病性症状活跃病人没能及时汇报,保护性约束时对病人保护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4、意外:正常的护理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突然发生的、出乎预料的不可预防事件。如:猝死、康复期病人在康复活动中突然跌倒、病人突发危机行为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5、其他:护理职业行为以外的其他原因。
(三)、根据不良事件的损伤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分为五级:
1、一级(极重度度伤害):造成患者肢体残疾、永久功能障碍或造成死亡。
2、二级(重度伤害):非疾病本身造成病人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功能障碍。除需要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外,还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者。
3、三级(中度伤害):造成伤害,引发不安全隐患,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医疗等处置措施,需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如:外出检查、缝合、冰敷、抽血检查、包扎等治疗手段。
4、四级(轻度伤害):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措施无不良后果。
5、预警级(无伤害):隐患事件,未造成损伤,一旦实施将给患者引发伤害。
四、不良事件管理预案:
(一)、建立院科两级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略(见质量安全管理方案)
(二)、不良事件管理措施:
1、实施非惩罚与问责制相结合,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不断的自我总结,改进工作,预防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1、对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护士长应及时(一周内)调查、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分析、讨论、定性、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上报。
2、各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对科内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平时工作和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风险、隐患等预警事件即时指出,即时改进,并登记记录。
3、不良事件有原因分析,改进措施,事件有追踪,措施落实有效。
4、每月的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对本月出现的差错、缺陷等安全风险(不良事件)做阶段性的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积极的整改。每季度进行汇总总结,针对不良事件、安全隐患、风险汇总结果,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措施。
5、每日护士长利用晨会等时间对发现安全风险、隐患等预警事件提出警示,重点强调,落实防范措施,做好相应的记录。
6、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每半年进行小结,年终总结,并形成资料,年底统一交质控科存档。
7、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根据病区上报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以及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结果等情况,组织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发生的差错认真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对各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平时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阶段性的总结分析,讨论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每半年进行小结,年终总结汇总,根据总结结果,优化改进安全工作方案。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补救处置:
处置: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当班者或责任人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并即刻向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尽量避免和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或向院行政值班汇报(中午、夜间、清晨等工作人员少时),以调配人员参与补救工作。护士长核实情况,根据不良事件的程度即时汇报护理部,以便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参与补救处置工作。护理部核实事件后,根据不良事件的损伤程度指导补救,并将(二度及以上的伤害)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汇报,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事后责任人(或发现人)对事件及时做好详细的记录。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科室主任、护士长应按卫生部《病历管理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指定专人妥善保管相关的原始资料及物品,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应当场封存,保留现场实物,以备检验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1、一级(极重度伤害):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即刻口头(电话)报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24小时内书面报告(不良事件报告表)。
2、二级(重度伤害):根据补救措施处置情况2小时内口头报告相关科室负责人,24小时内书面报告(不良事件报告表)。
3、三级(中度伤害):根据补救措施处置情况及纠纷隐患等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48小时内书面报告(不良事件报告表)。
4、四级、五级(轻度伤害、(预警级)无伤害):当班者或当事人立即汇报科室负责人,采取必要的补救处置。
严重不良事件紧急汇报流程图:(附件一)
(五)、临床常见的不良事件:(附件二)
(六)、不良事件的防范:(附件三)
五、处理
不良事件处理实行非惩罚与问责相结合,鼓励科室工作人员及时汇报不良事件。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以及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结果,调查核实后按院、科两级考核细则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对及时主动汇报者,三、四级中轻度伤害,根据性质及不良后果,免于或减轻处罚,一、二级重度伤害,根据性质减轻处罚;严禁隐瞒不报,若出现隐瞒者,一经查实,除不良事件处罚外,另扣责任科室管理质量分20分,处理结果纳入当事人和责任科室年终考评。有不良后果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广x市精神病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二0一三年一月
精神科临床常见的不良事件:(附件二)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临床工作中常见不良事件:
1、坠床:患者翻身时从一侧坠床,谵妄病人约束不良无床挡等。
2、烫伤:患者喝水、无工作人员监护进入配餐室接水或在消毒柜取碗筷时被烫伤。
3、跌倒: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更换体位过快,服用精神科药物剂量较大患者等。
4、自杀自伤:严重的抑郁、焦虑症患者,明显的妄想、幻觉、行为紊乱等患者。
5、噎食:年老体弱病人,卧床病人,谵妄、服用精神科药物较大、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的病人等。
6、病人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等危机行为未及时汇报、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导致病人或其他人员损伤。
7、给药对象识别错误,(错发药物)剂量或方式错误。
8、特殊治疗术前准备疏忽。如:电疗术前准备遗漏或识别错误。
9、危险物品进入住院环境。长带背包、鞋带、有线充电器、剃须刀等。
10、危机行为干预保护不良造成损伤。
11、设备故障:常常发生在急症抢救时,不会操作医疗设备、错误操作,设备找不到或者维护不良等。
12、查对制度不认真落实,医嘱执行错误,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延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
13、护患沟通交流、知情告知不足(入院、住院告知)。
14、护理记录缺陷(缺项、漏项、字迹不清,与医疗记录不一致)。
15、青霉素、头孢类等应做皮试的药品,无皮试阴、阳性标示或更换配号后不仔细核对,遗漏皮试环节。
16、输液治疗未按医嘱要求控制滴数;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或自行拔出输液针头、静脉液体外渗外漏等未及时发现;病人暂停输液进行其它处置后继续输液无记录显示,致使单位时间补液量与医嘱不一致。
17、褥疮发生。
18、病人出走。
19、交接班清点物品,只签字,不清点。如:插线板等(有登记,无实物)。交接病人不仔细清点人数。
20、服药牌涂改含糊不清,导致剂量有误。
不良事件的防范:(附件三)
1、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岗、脱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各项护理常规。
2、病房管理应用“五常法”(即常自查、常整顿、常反省、常规范、常自律),使各类物品、药品放置有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和当班(值班)医生联系,及时汇报不良隐患。
4、对新入院病人、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进食差、服用精神科药物剂量较大、兴奋躁动、谵妄状态、行为紊乱等病人做到身份识别标识明确,心中有数,置视线范围内,重点观察。
5、电休克等特殊治疗病人,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观察护理落实到位。
6、按要求及时、规范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及巡视、监护等护理记录。
7、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必须落实查对制度。对病人施行危机行为干预时做到尊重病人,以保护病人安全为目的,执业行为规范。
8、在病人床旁、活动厅等场所进行护理操作处置时,所用治疗护理用具清点数量,用后即时如数收回。
9、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每日安全检查、每周两次的安全排查、新病人入院(病人外出反院)的安全检查,以及病人陪护、外来探视人员所带物品必须认真仔细检查,并做好沟通告知工作,杜绝危险物品进入住院环境。
10、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院科两级定期考核。
11、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并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12、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13、按有关规定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裂、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4、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新入患者、年老体弱、特殊治疗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5、按合疗医保有关规定及四川省医疗项目收费价格规定合理收取费用。不得多收、漏收、私自分解项目收费。
16、若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
不良事件紧急补救汇报流程图:(附件一)
发生不良事件
判定不良事件损伤程度
即刻采取补救措施 汇报值班(当班)医生
根据损伤情况及时汇报科主任、护士长,(中午、夜间、清晨
同时汇报院行政值班,二线值班医生)组织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科室护士长根据事件的损伤程度及时汇报护理部,组织采取进一 步的补救措施。
一、医疗质量管理
我院狠抓服务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依法执业,文明行医。医院成立了以张季岳副院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抽查处方、病历,及时反馈相关责任人,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监督。各种单病重质量控制达到市、区标准。
二、医疗文书
严格遵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各项要求,对于病人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书写各项医护文书。
三、规章制度
我院完善并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十三项核心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药事管理制度、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等。对于就诊病患,挂号时要求出示医疗证及身份证,住院病人住院期间需提交两证复印件,认真查对,严防冒名顶替。严格掌握入院标准,遵循门诊能治疗的,坚决不住院,严格按照标准收治住院,不随意降低住院指针,不拖延住院日。
我院严格遵守医保各项相关制度,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反复认真学习医保相关政策,并且进行了考核工作,将考核成绩与个人利益分配挂钩。
四、基本药物制度
对于就诊或住院病人的检查、治疗,我院严格按照《基本药物目录》规定执行。要求每位医师严受执业道德规范,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施治、合理收费,能用价格低的药品则不用价格高的药品,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药库药品备货达到目录规定的90%以上。严格控制了处方用药量,住院病人用药不超过3日量,出院病人带药不超过7日量,严禁开大处方、人情方和滥用药物,且出院带药天数不得超过实际住院天数。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坚决杜绝一人医保,全家用药的现象。
五、医疗费用控制
我院严格按照省、市、区物价、卫生、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狠抓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住院费用。
六、医疗帮扶
今年市、区卫生局加大了医疗帮扶力度,市传染病医院、区一医院均有专家、教授下乡进行医疗帮扶工作,对提高一线医疗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最新专业动态,均有很大的'帮助。
七、目前存在的不足
1、由于经费不足,有些医疗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或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业务的深入开展,专业性发展的后劲不足
2、高年资中医师对于电脑掌握不佳,未能实现全部电子处方,对于完善门诊统筹有一定阻力。
3、发现个别医师存在门诊处方不合格现象,包括处方格式不合格,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列大于20%等等。
八、今后努力方向
我院一定以此次医院等级评审暨年度考核为契机,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强化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
推荐专题: 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