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推荐5篇)

2023-08-01 22:04:0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推荐5篇)》。

第一篇:民族民间舞考级内容

第一级

1、西 瓜

(儿童舞蹈)

2、小熊舞

(儿童舞蹈)

3、球球操 (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

(汉族风格)

5、小蜗牛

(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 (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 (蒙族风格)

第五级

1、小骑手

(蒙古族)

2、彩绸飞舞

(东北秧歌)

3、亮装之舞

(傈僳族)

4、欢腾腰鼓

(东北秧歌)

5、弄钱鼓

(福建地区)

6、天山云步

(哈萨克族)

6、鸭子戏水

(苗族)

7、绕三灵

(白族)

8、舞动的长发

(佤族)

9、采蘑菇的小姑娘 (彝族)

10、放风筝

(河北沧州落子)第九级

1、拾青稞

(藏族)

2、阿细娃娃耍月

(撒尼族)

3、金花遍地开

(白族)

4、茶香飘飘

(江浙地区)

8、数星星

(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 (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

(汉族风格)第二级

1、小红扇

(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 (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 (儿童舞蹈)

4、划船

(客家)

5、捉迷藏

(儿童舞蹈)

6、燕儿飞

(蒙族风格)

7、拔

(儿童舞蹈)

8、老鹰捉小鸡

(汉族风格)

9、蹦蹦兔

(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

(儿童舞蹈)第三级

1、小丫丫

(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

(汉族)

3、跳皮筋

(儿童舞蹈)

4、抓 包

(云南花灯)

5、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6、企鹅

(东北秧歌)

7、小象洗澡

(傣族)

8、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秧歌)

9、小鸭嘎嘎

(苗族)

10、小长辫子

(维吾尔族)第四级

1、剪羊毛

(蒙古族)

2、扭扭

(苗族)

3、花皮球

(东北秧歌)

4、小木偶

(儿童舞蹈)

5、踢毽子

(藏族)

6、踩水乐乐

(水族)

7、小看戏

(山西小花戏)

8、快乐的小鸟 (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吾尔族)

10、渔家欢歌

(客家族)

7、小卜少

(傣族)

5、花儿与少年

8、打歌

(彝族)

6、照镜子

9、狩猎娃娃

(鄂伦春族)

7、摆啊摆

10、尝葡萄

(维吾尔族)

8、大雁

第六级

9、摘苹果

1、打柴舞

(黎族)

10、快乐罗嗦

2、小放牛

(河北井陉拉花)第十级

3、跷跷板

(朝鲜族)1 找朋友

4、小雨滴

(安徽花鼓灯)2.八角鼓

5、新年来到

(东北秧歌)3.敬酒歌

6、挤奶员

(蒙古族)4.小小曼

7、小格格

(满族)5.苗岭早晨

8、铃鼓舞

(维吾尔族)6.凤阳花鼓

9、丢手绢

(东北秧歌)7.彩蝶翩翩

10、渔趣

(傣族)8.皮影娃

9.抛绣球 第七级

10.瑶山情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 (藏族踢踏)第十一级

2、团团扇

(满族)

3、小马蹄

(蒙古族)

1 纳木措弦歌

4、腊梅花开

(河北井陉拉花)2.阿佤姑娘

5、捉泥鳅

(哈尼族)3.哈哈舞

6、戏鼓仔

(广东地区)4.摆手舞

7、花伞

(云南花灯)5.阿拉木汗

8、戏蝶

(东北秧歌)6.偶丫

9、阿美队舞

(高山族)7.红灯笼

10、漓江小阿妹

(壮族)8.云朵中的尔玛

9.对对脚

第八级

10.欢乐泼水节

1、踏踏踏

(藏族踢踏)第十二级

2、花棍飞舞

(东北秧歌)

3、吉祥如意

(畲族)1 吉祥的筷子

4、织呀织

(景颇族)2.侗家咯罗

5、绢花飞

(东北秧歌)

3.银铃沙沙

(回族)

(土家族)(蒙古族)(朝鲜族)

(彝族)

(山东胶州秧歌)

4.欢乐节拍 5.阿里里 6.烟盒声声

7.戴羽毛的小姑娘 8.踩街游

9.年轻人的踢踏 10.金孔雀

民族民间舞《跳皮筋》教案模板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模板

民族舞蹈教案模板

民族教案模板(共13篇)

民间舞教学计划(共7篇)

第二篇: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一)

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东北小曲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2.3.4.5.6.7.8.

一、检查作业(还课)

1.提问: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2.提问: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 3.提问: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 4.提问: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二、导入新授课

1.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2.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 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延伸“线”,动静相宜。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课堂中虽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程。而“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艺彦所说的“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正是由下肢带动重心移动而产生的腰部动态。手巾花是“扭”的延伸与配合。在动律训练中,强调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奠定韵律基础。

3.学习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跨,拔腰;含胸,垂肩;双眼平视。

过程:a.教师示范

b.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纠正)

c.简单介绍双叉腰。

双叉腰:双手背分别插于腰际,双肘略向前,指尖对后斜下方。

d.双叉腰配基本体态完成。4.介绍持巾法。

a.握巾

做法:手握手巾三分之一处,五指松弛,食指顺手巾的圆形方向自然延伸。

b.三指夹巾。

做法:手巾花对折,手心对上,中指于手巾花下面;食指、无名指于手巾花上面,成三指夹巾。

注:作法在缠花时运用。

5.动律训练基本动作介绍。

a.动律

1.上下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下压,另一侧腰上提,交替进行,呈下弧线运动,重心在下,四拍、两拍成一拍完成。

2.前后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前送,另一侧腰回拉,交替进行,重拍在里,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3.划圆动律。

准备:正步,双叉腰。作法:腰部为轴,左右两侧腰围绕腰轴前、后、上、下交替划立圆,重拍在前下,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

b.压脚跟。

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脚跟快起快落,分量沉重,重拍在下,强调稳、艮。6.组合编排:

准备:正步,垂手。

前奏:四拍。

5——6拍 斜下方摊手。

7——8拍 双手里绕腕经体前划半弧线回叉腰。

音乐:1X8 压脚跟四次

2X8 上下动律,压脚跟

3X8 压脚跟

4X8 前后动律,压脚跟

5x8 压脚跟

6X8 压脚跟划圆动律

注:强调“扭”。脚跟下的“艮”(即点)带动腰部的“扭”(即线)压脚跟强调艮,动律强调扭。

7.学上自由讨论,自由练习,教师给予个别纠正。

三.布置作业。

书面:写下东北秧歌基本知识。

课下练习本节课内容,下节课还课。

四.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来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了解基本体态。

学生在完成体态时,肩膀容易耸肩。压脚跟时,艮劲不够,几个基本动律,学生完成的也不够好。上下动律,提肋压肋,学生容易扭胯,前后动律扭的也不够好。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体态的训练。

第三篇:民族民间舞目录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

1、小熊舞 (儿童舞蹈)

2、西 瓜(儿童舞蹈)

3、球球操 (儿童舞蹈)

4、打花巴掌 (汉族风格)

5、小蜗牛 (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 (儿童舞蹈)

7、飞吧小蜜蜂 (蒙族风格)

8、数星星 (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 (儿童舞蹈)

10、小鸡啄米 (汉族风格)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

1、小红扇 (安徽花鼓灯)

2、吐泡泡的小鱼 (傣族)

3、小蝌蚪变青蛙 (儿童舞蹈)

4、划船 (客家)

5、捉迷藏 (儿童舞蹈)

6、老鹰捉小鸡 (汉族风格)

7、燕儿飞 (蒙族风格)

8、拔 河(儿童舞蹈)

9、蹦蹦兔 (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 (儿童舞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

1、小丫丫 (哈尼族)

2、小鼠上灯台 (汉族)

3、跳皮筋 (儿童舞蹈)

4、抓 包(云南花灯)

5、企鹅 (东北)

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

7、小鸭嘎嘎 (苗族)

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

9、小象洗澡 (傣族)

10、长辫子 (维吾尔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

1、剪羊毛 (蒙族)

2、扭扭舞 (苗族)

3、花皮球 (东北秧歌)

4、小木偶 (儿童舞蹈)

5、踢毽子 (藏族)

6、踩水乐乐 (水族)

7、鼓儿咚咚响 (汉族)

8、快乐的小鸟 (达斡尔族)

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

10、渔家欢歌 (客家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

1、小骑手 (蒙族)

2、彩绸飞舞 (东北秧歌)

3、腊梅花开 (河北秧歌)

4、亮装之舞 (傈僳族)

5、弄钱鼓 (闽南地区)

6、打歌 (彝族)

7、天山云步 (哈萨克族)

8、小卜少 (傣族)

9、狩猎娃娃 (鄂伦春族)

10、尝葡萄 (维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

1、池塘里的小青蛙 (汉族)

2、欢腾腰鼓 (河北秧歌)

3、跷跷板 (朝鲜族)

4、打柴舞 (黎族)

5、新年来到 (汉族)

6、挤奶员 (蒙族)

7、抛绣球 (苗族)

8、花伞 (云南花灯)

9、渔趣 (傣族)

10、吉祥如意 (畲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 (藏族踢踏)

2、小雨滴 (安徽花鼓灯)

3、小马蹄 (蒙古族)

4、小格格 (满族)

5、戏鼓仔 (广东地区)

6、鸭子戏水 (苗族)

7、小放牛 (河北拉花)

8、铃鼓舞 (维吾尔族)

9、戏蝶 (东北秧歌)

10、阿美队舞 (高山族)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

1、花棍飞舞 (汉族风格)

2、团团扇 (满族)

3、丢手绢 (东北秧歌)

4、大雁 (蒙族)

5、小小嫚 (山东胶州秧歌)

6、绕三灵 (白族)

7、踏踏踏 (藏族踢踏)

8、漓江小阿妹 (壮族)

9、采蘑菇的小姑娘 (彝族)

10、皮影娃 (河北唐山皮影)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

1、拾青稞 (藏族踢踏)

2、织呀织 (景颇族)

3、花儿与少年 (回族)

4、摆手摆 (土家族)

5、金花遍地开 (白族)

6、茶香飘飘

7、放风筝

8、阿细娃娃耍月

9、摘苹果

10、快乐罗嗦

(浙江地区)(河北沧州落子)(撒尼族)(朝鲜族)(彝族)

第四篇:民族舞东北秧歌

第二章 汉族民间舞蹈训练

本章导语

1.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2.掌握东北秧歌手巾花、各种舞步和上肢动作的正确做法。

3.通过组合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脚下的“艮劲”、上体的“扭”和手腕的“绕花”,并能通过情感表达出东北秧歌俏皮、活泼、刚柔并济的舞蹈特点。

第一节

东北秧歌简介

一.秧歌

秧歌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云南花灯、鼓子秧歌。北方的秧歌质朴热烈,场面壮观;南方的秧歌则显得秀丽精致、婀娜多姿且一般都手持扇子、手巾花、彩绸等道具。

二.东北秧歌起源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关,具有强烈的北方地域色彩,乡土气息浓郁,多表现为广大人民喜爱的群众性歌舞形式,以脚下“艮劲儿的踢步”,带动“上肢的扭”和“手腕的绕花”。

舞蹈贯穿着“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表现出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三.东北秧歌的表现形式:

(1)高跷秧歌(2)二人转(3)地秧歌

四.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

唢呐和小钹

第二节

体态动律练习

一.基本体态

重心前倾,颈部弧线上提,下颚微含,立腰提臀。

二.基本手位

① 叉腰位:双手全把握巾,大拇指叉在腰两侧,肘关节微微向里扣。② 胸前位:双手全把握巾,点在胸上方肩以下位置,肘关节架起来。③ 展翅位:双手全把握巾于体侧45度。

三.基本脚位

正步位双压脚后跟:

动作时膝关节要艮住劲,重拍落,半脚掌不要立太高。四.基本持巾法

① 全把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似握拳,用于做各种手巾花。

② 单指握巾: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握住手巾花的一边,食指直贴在手巾花边沿,用于片花、挽巾、扔巾等。上身动律

① 上下动律:用腰发力,经腰划下弧线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摆动。② 前后动律:发力点在腰,以肘关节带动前后交替转动。③ 划圆动律:发力点在腰,划八字弧线扭动。

五.进入组合

①——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⑨——⑫四拍一次上下动律 ⑬——⑯四拍一次前后动律 ⑰——⑱两拍一次划圆动律

六.训练提示

1.做上下动律时,发力点在腰两侧,注意不要耸肩。

2.做划圆动律时,腰和肘的部分划八字要清楚。

3.当每个动律加上手巾花动作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协调性,注意节拍的准确性。

第三节

鼓相

一.训练目的 了解鼓相的各种名称,掌握鼓相的每种做法。

二.训练方法

1.双插腰

保持基本体态,全把握,大拇指竖起叉在腰侧,肘关节向里扣。2.双扣手

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双手扣在一起沉于小腹前,双掌间距离不能太大。3.木偶式

双臂伸直在身体两侧45度,全把握巾,指关节朝上。4.双扶胸

大臂抬起,小臂回折于胸前,在胸前齐平。5.双护头

大臂在肩两侧抬起,手巾花举过头顶,在头顶两侧绕花。6.双护胸

肘关节自然架起,小臂于胸前绕花,指关节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叉腰位准备 ①——②个八拍双插腰。③——④个八拍双扣手。⑤——⑥个八拍木偶式。⑦——⑧个八拍双扶胸。⑨——⑩个八拍双护头。⑪——⑫个八拍双护胸。四.训练提示

掌握动作的艮劲儿。

第四节

动律组合

一.训练目的

了解动律组合的特点,学会动律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双压脚后跟的复习。2.鼓相动作的复习。3.后踢步动作的训练。

双腿膝关节紧扣,小腿迅速发力后踢,后踢时勾脚,快踢慢收,双腿交替进行。4.叫鼓(一鼓)

准备姿态:双护胸,准备拍第八拍时含胸 ① 脚下不动,胸部前顶,双手从前打开至两侧。

② 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双手从两侧放下,肘关节不弯曲。③ 左脚收至右脚右后方,前脚掌落地,双手从前向上抬起。④ 双脚不动,左手抬至头顶绕花,右手抬至体侧绕花。

三.训练组合

(1)——(2)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3)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4)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

(5)——(6)个八拍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最后两拍朝右下方俯身。(7)个八拍四拍一次上下扭。(8)个八拍二拍一次上下扭。Ⅱ

(1)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2)四拍一次前后扭。(3)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4)四拍一次前后扭。(5)——(6)两拍一次前后扭。(7)——(8)四拍一次划圆扭。Ⅲ

(1)两拍一次划圆扭。

(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

⑤划圆扭停住。Ⅳ

(1)①——②左脚向左踏出一步,双手摊花打开。

③——④右脚继续上前一步,重心落在右脚,双手绕花在双护头。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先左后右交替律动。(2)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身体交替律动。

(3)①——④左脚转身对二点,同时双手双扶胸。

⑤——⑧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同时下蹲。(4)两拍一次继续下蹲。Ⅴ(1)①——④左脚并上右脚直立,双手到双扣手。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2)①——④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身体做上下律动。

⑤——⑥低头。

⑦——⑧双手送至右下方。

(3)左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下蹲。(4)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立直。Ⅵ

(1)①——④左脚并回右脚,双手向上打开至双护胸。

⑤——⑧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2)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3)四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双手下沉肘部,第八拍右脚做后踢。(4)两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

(5)①——④向左迈出一步,右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6)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

(7)①——④向右迈出一步,左脚并上,双手做木偶式。

⑤——⑧两拍一次上下扭。(8)①——④两拍一次上下扭。

⑤——⑧一拍一次上下扭。Ⅶ(1)①——②右脚后踢,同时右手挽花至胸前。

③——④左脚后踢,同时左手挽花至胸前,成双护胸。

⑤——⑧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2)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第八拍含胸。结束:叫鼓

四.训练提示

1.在做后踢步时,切记快踢慢收,根据音乐特点,把握东北秧歌脚下艮的风格特点。

2.做组合时,要把握住步伐间的连贯流畅。

第五节

踢步组合

一.训练目的

学习前踢步、后踢步及踢部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前踢步

预备拍双膝微曲,动作时迅速前踢,同时主力腿膝关节和胯部略有控制的上提,出脚用力,过程快,落脚收力,过程慢,脚下步伐和上身的摆向配合。2.后踢步

膝关节屈伸,小腿后踢,主力腿的交换稳而有力,动力腿的后踢动作快而小,整体形成灵活、洒脱、俊俏、活泼的特点。

三.训练组合

(1)——(2)个八拍左腿前踢步,四拍一次。(3)——(4)个八拍右腿前踢步,四拍一次。(5)——(6)两拍一次前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7)——(9)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前踢步。(10)——(11)个八拍左腿后踢步,四拍一次。(12)——(13)个八拍右腿后踢步,四拍一次。(14)——(15)两拍一次后踢步,四拍一次左右交替。(16)——(18)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后踢步。(19)——(20)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右迈出。(21)——(22)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左迈出。(23)——(24)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前迈出。(25)——(26)两拍一次后踢步向后迈出。(27)原地一拍一次后踢步。

四.训练提示

踢部组合动作比较简单,但节奏、节拍比较复杂。

第六节

里绕花训练

一.训练目的

1.了解各种里绕花名称。2.学会里绕花组合。

二.训练方法

1.单臂花

左手叉腰,右手掌心朝左上方抬起,快速挽花后向下甩,再向右抬起挽花下甩,交替进行。2.双臂花

双手同时掌心向上抬起,左手在体侧,右手在前,同时挽花向下甩,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3.(小)交替花

双手同时抬起,左手在旁,右手在前挽花下甩,反方向交替进行。4.(大)交替花

在小交替花的基础上,右手向上抬起至头顶挽花,小臂回折落下,再反方向重复交替进行。5.小燕展翅

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成45度,挽花后甩至腿部,重复进行。6.蝴蝶花(十字花)

身体扭至左侧,双手胸前绕花下甩后转身面向右侧,经下弧线至体侧绕花。7.蚌蛤花(盖分花)

双手同时向旁撩起至双扬掌里绕花,再同时盖至胸前,双肘架起,身体向左,再向上分开双手外挽花向上打开至体侧,交替进行。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右边划至左边。

(1)——(2)两拍一次右手单臂花(3)——(4)两拍一次左手单臂花。(5)——(6)两拍一次双臂花。(7)——(8)两拍一次(小)交替花。(9)——(10)两拍一次(大)交替花。(11)——(12)两拍一次木偶式。(13)——(14)两拍一次蝴蝶花(十字花)。(15)——(16)两拍一次蚌蛤花(盖分花)。

四.训练提示

1.做(小)交替花时要和(大)交替花区分开来。2.做动作时头部要配合协调。

第七节

里绕花组合

一.训练目的

学会更多东北秧歌舞蹈组合,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

叫鼓:准备拍第八拍时右手侧抬起,掌心朝上。①左脚前踏屈膝,右手挽花下压,左手同时侧抬起。②重心回落至右脚,左手挽花下压,右手同时侧抬起。③左脚向左踏出,同时倒右腰以肩带动侧翻。

④侧翻时吸右脚,经过侧翻至三点方向,右手上举,左手放于腰侧。⑤面向三点,左脚前踏,右手前落至前平举。

⑥右脚前踏,同时右手收回至腰侧,左手前平举,身体转向五点方向。⑦左脚前点地,收左手于腰间,右手前平举,身体面向一点方向。

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脚下正步位,双手自然下垂,准备拍七、八拍时双手从左边划至右边。(1)第一拍右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左手叉腰,右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2)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左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右手挽花叉腰,倒左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左开始上下扭。

(3)第一拍左脚向七点方向踏出,右手叉腰,左手两拍一次单臂花,脚下两拍一次单压脚后跟。

(4)①——④前两拍继续单臂花,后两拍右脚收回,同时双压脚后跟,左手挽花叉腰,倒右腰。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从右开始上下扭。(5)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先右手在前的双臂花,落下时缓慢放下。(6)①——④脚下不动,双手向左摊花至木偶式。

⑤——⑧ 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由左开始上下扭。(7)两拍一次前踢部,同时两拍一次蚌蛤花。(8)①——④脚下不动,双手落至双扣手。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从右边开始上下扭。

(9)左脚上前一步,重心落于左脚,两拍一次前后倒重心,右手开始做大交替花。

(10)一个八拍小交替花。

(11)脚下小碎步向左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12)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七点,做蚌蛤花。

③——④右脚后撤,左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左手在上,身体转向二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左开始上下扭。(13)脚下小碎步向右移动,手上两拍一次蝴蝶花。(14)①——②屈膝,身体转向三点,做蚌蛤花。

③——④左脚后撤,右点地,双手由上推起至右手在上,身体转向八点。

⑤——⑧单压脚后跟,身体向右开始上下扭。

(15)左脚上前一步,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小交替花。

(16)脚下重心前后移动,手上两拍一次大交替花,重心向后时身体下压。结束:叫鼓。

四.训练提示

1.蚌蛤花与前踢部动作要配合协调。2.叫鼓动作流畅,不能断开。

第八节

表演舞《拾豆豆》

一.训练目的

1.将东北秧歌应用到现实舞蹈中。2.积累舞蹈素材。

二.训练方法

1.学会歌曲,记住歌词。

胖丫丫,嗨,俊妞妞,手牵着手儿过沟沟,过沟沟,拾豆豆,一拾拾了一兜兜,咿呀得儿哟,一拾就拾了一兜兜呀咿儿哟。

金豆豆,嗨,银豆豆,圆不溜溜的红豆豆,一颗颗,拾到手,丰收果实不能丢,咿呀得儿哟,丰收的果实不能丢呀咿儿哟。2.主要动作 ①前奏出场

全把握巾做双扶胸准备,小腿向后踢起跑动,保持上身不动。②踏点步

第一拍左脚向左踏出一步,第二拍右脚脚掌在左脚跟后点地,两腿同时下蹲,做右脚时动作同左脚,方向相反。③十字花

前两拍双压脚后跟,身体对八点方向做十字花,后两拍双压脚后跟身体对一点方向双手打开,左右交替进行。④绕花转圈

动作时前脚掌落地小碎步原地转圈,双手在头顶快速转花。⑤木偶式

动作时两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双手做木偶式,同时身体向二点及八点方向交替转动下俯。⑥前点地

动作前两拍左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点地,右腿弯曲,同时双手由胸前摊花至左手在上,右手在前,后两拍绕花,最后四拍头部快速左右摆动。⑦点地前进

动作前两拍左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点地,右腿弯曲,同时双手由胸前摊花至左手在上,右手在前,后两拍收右脚绕花。三.训练组合

准备动作:舞蹈室左侧准备,正步位站立,双手做双扶胸。Ⅰ

(1)——(2)保持准备动作跑出场。(3)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

(4)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5)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回一点。(6)①——④对二点方向做木偶式。

⑤——⑧对八点方向做木偶式。(7)①——④前点地。

⑤——⑧左右摆头。(8)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

(9)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10)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对五点方向。(11)①——④双扶胸向五点方向跑跳。

⑤——⑧先左后右向上甩花。(12)①——④转身向一点方向跑跳。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左手扶胸,右手对三点、一点、七点各点一次。

(13)①——④双扶胸向五点方向跑跳。

⑤——⑧先左后右向上甩花。(14)①——④转身向一点方向跑跳。

⑤——⑧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左手扶胸,右手对三点、一点、七点各点一次。

间奏四拍:绕花转圈回一点。(15)点地前进两次。(16)①——④前点地。

⑤——⑧左右摆头。(17)①——②向左跳出踏点步。

③——④左右摆头。

⑤——⑥向右跳出踏点步。

⑦——⑧左右摆头。(18)①——②站起,双手在向前摊花打开。

③——④双压脚后跟,同时挽花叉腰。

⑤——⑧做左十字花。(19)①——④做右十字花。

⑤——⑧绕花转圈至七点,左手前平举,右手自然下垂。(20)①——④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进右手掌心向上抬起。

⑤——⑧脚下不变,右手挽花向上落下,身体随手前倾后及后仰。(21)①——④向五点方向跳出,右手挽花叉腰。

⑤——⑧向三点方向跳出,左手挽花叉腰,右手在前。(22)①——④一拍一次双压脚后跟,同时左手掌心向上抬起。

⑤——⑧脚下不变,左手挽花向上落下,身体随手前倾后及后仰。(23)①——④向五点方向跳出,左手挽花叉腰。

⑤——⑧向七点方向跳出,右手挽花叉腰,左手在前。(24)①——⑥绕花转圈回一点。

⑦左脚朝二点方向迈出并下蹲,双手从头顶摊花落下。

⑧身体迅速立直,双手抬起至右手上举,左手侧平举,同时挽花造型。

四.训练提示

1.动作时,应情绪高涨,融入到歌曲中。2.做摆头动作时一定要高频率左右摆动。

第五篇: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

舞蹈表演专业 《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华民族民间舞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授课单位】音舞教研组 【开课学期】六学期 【学时数】324节

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该课程是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必修课程,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舞种来源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课程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四个民族(汉、藏、蒙、维)五个舞种的基本动律、动作,了解其文化成因。技能要求:要求技能上从单一组合训练到综合性的风格组合,循序渐进把握其风格特点。

3、教学目标:掌握单一元素动作训练,逐渐递进至综合组合训练,进一步把握其风格性。 通过不同舞种的学习,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及表现力,以达到外在形体运动的协调和内在精神气韵的和谐。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同舞蹈基训课、古典舞身韵课共同构建了舞蹈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共同承担了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任务。

5、教学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主要课程内容 第一学期 藏族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体态,初步掌握颤膝动律与脚下的打点配合,以及上身被动跟随重心晃动的规律,初步了解屈伸动律的松弛柔和。

2、教学重点:①颤动律 ②屈伸动律

3、教学难点:①膝盖的松弛与脚下动作的配合 ②屈伸动律中抻韧性的把握

③藏族舞蹈“一顺边”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4、教学内容:①屈伸动律训练 ②颤动律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5----8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颤动律和屈伸动律训练基础上,形成步伐的重心移动,带动上身的松弛运动,通过各种步伐的掌握,加强屈伸动律在藏族舞蹈动作中的重要性,下肢的灵活自如运用。

2、教学重点:

①准确把握各种步伐的动作要领。②下肢步伐与上身、手臂的配合运用。

3、教学难点:

①膝部的屈伸与脚下步伐的统一

②不同步伐体现的韵律感,流畅性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规律。

4、教学内容: ①撩步训练 ②踮步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组合(9---12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属于综合提高阶段,学生在把握基本动作基础上更高层次上体会藏族舞蹈的风格,以达到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腿部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层 面。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藏族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 ②熟练掌握不同风格动作的要求

3、教学难点: ①娴熟动作基础上的表现力 ②手和脚、头配合的协调性

4、教学内容: ①“卓 ”风格性组合 ②“依”风格性组合 ③ “牧区”风格性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四单元 综合复习(13—15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复习巩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全面多方位的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消化,练习,强化,对所有单一元素训练的掌握和了解融入风格性组合中,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应用技能,展示更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②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元素

3、教学难点: ①复习所有组合②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③全面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教学内容:复习所有所学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蒙族 东北秧歌: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2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特征,以腰发力的上下、前后、划圆动律。

2、教学重点: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在不同舞姿上的运用

3、教学难点:以腰发力的运动方式

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3---5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东北秧歌特有步伐为主,准确掌握膝部稍屈,身体略前倾的基本体态和出脚急,落脚稳,胯部上提的基本动律,使学生了解到东北秧歌音乐“一拍紧催一拍”的节奏特点,同时将手巾花的运用和步伐的协调配合融为一体,展现东北秧歌的“美劲儿”。

2、教学重点: ①踢步的快出,慢转移重心 ②手巾花的熟练把握 ③培养学生以情带动的表演

3、教学难点:手巾花的运用与步伐的配合4、教学内容: ①踢步组合训练 ②手巾花组合训练 ③顿步组合训练 ④走场组合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贯穿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

2、教学重点: ①复习所有组合 ②提高表现力

3、教学难点:

①熟练掌握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处理 ②以情带动的美感特征

4、教学内容:复习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示范教学、讲述重点、动态纠正和静态纠正、理论结合实践

6、作业形式:整理课堂笔记,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蒙族:

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7---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蒙古族舞蹈的体态、肩部训练、手腕、臂部、步伐的训练,使学生从脚下的灵活敏捷,到膝部的屈伸控制,肩部的松弛自如,臂部与腕部的柔韧优美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要求从有节奏的呼吸到外在的体态动势以展示蒙古族舞蹈典雅、优美、洒脱的舞蹈风格。

2、教学重点:

①了解蒙古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②熟练掌握肩部、腕部、臂部的动作要领 掌握各种步伐,与上身动作协调配合3、教学难点:

①呼吸的运用带动动作的起伏变化

②肩部的松弛自如,展现出其力度、韧性、弹性、灵活性 ③蒙古族舞蹈体态在组合里的运用

4、教学内容: ①体态组合 ②肩部组合 ③腕组合 ④柔臂组合 ⑤胸背组合 ⑥马步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前面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将盅碗

筷子这些风格性组合训练有选择性的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技巧性,将道具的使用与身体韵律融为一体,加强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性把握。

2、教学重点:

①了解筷子、盅碗的使用方法

②熟练的掌握筷子、盅碗在动作韵律中的运用 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难点:综合表演能力

4、教学内容: ①筷子组合 ②盅碗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 第三学期 胶州秧歌、维族 胶州秧歌:

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训练胶州秧歌的“三道弯”体态,及脚下的步伐,以达到抬重、落轻、走飘,行动起来扭断腰的风格特点,脚下的拧碾,促进膝部的粘劲儿,带动腰部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从而体现胶州秧歌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把握“扭”在胶州秧歌中形成的体态和动作发力点 ②体现“抻”、“韧”的身体内在力量控制

3、教学难点:

①小臂8字走势,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②快发力,慢延伸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③手绢、扇子道具的运用与身体的协调配合4、教学内容: ①正丁字拧步组合 ②倒丁字碾步组合 ③提拧步组合 ④走场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综合组合训练(5----8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丁字步伐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组合训练,运用胶州秧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加以变化,学生从节奏、动律、风格全面把握其风格特点,做到静中有动,线条流畅,动作饱满、干净。

2、教学重点:

①脚下的“拧”、“碾”,是自下而上的动作发力点 ②上下身的协调配合3、教学难点:①以脚下的运动为支点,带动腰上的扭,形成“拧”、“碾”的动律 ③手臂动作与脚下的协调配合4、教学内容:综合型组合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维族: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9---10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学生维族舞蹈体态、动律特征为主,以达到“挺拔而不僵”的体态要求,在此训练中,学生要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点颤摇身”动律,要求学生在保持体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运动路线,且膝部有控制、有弹性的动律。

2、教学重点:

①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②把握自下而上的螺旋式的点颤摇身动律

3、教学难点:

①点颤摇身动律两侧发力平均而没有动感。②点颤摇身动律和手的配合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11—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步伐训练,通过维族舞蹈特有的步伐,训练学生脚下灵活,节奏准确,维族舞蹈的节奏与动作多符点,体现在脚下则需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伐灵活善变,两者缺一不可,同时膝部有控制的内在弹性,手臂在舞姿变化中的控制能力和手腕灵活运用能力与步伐配合运用,全面把握维族舞蹈的动作动势。

2、教学重点:

①“微颤而不窜”,步态平稳中带有内含的起伏。

②“脚下不离散”,脚下幅度小,很少离散开,但上身动作幅度要大。

3、教学难点:

①脚下步伐跟膝部的微颤动律的融合 ②在步伐运动过程中体态的保持

4、教学内容:

①三步一抬组合 ②垫步组合 ③进退步组合 ④跺移步组合 ⑤滑冲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综合性的组合训练,强调学生在基础组合训练基础上把握维族舞蹈的风格性,节奏多符点是形成舞蹈风格动律的重要因素,通过赛乃姆和多朗奇克提曼不同节奏型舞蹈训练,已达到学生对维族舞蹈的全面把握。

2、教学重点:

①熟练掌握不同节奏型舞蹈风格 ②综合表演能力

3、教学难点:

①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转换

②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③奇克提曼节奏型的把握

4、教学内容:综合表演性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共开设三个学期 第一学期,15周,每周6学时,共90学时(藏族共15周)

第二学期,16周,每周6学时,共96学时(东北秧歌6周,蒙族10周)

第三学期,16周,每周8学时,共128学时(胶州秧歌8周,维族8周)

三、教材及参考书:

《中华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书及视频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桑姆老师藏族舞蹈教材》

四、教学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舞蹈排练厅,音响,多媒体播放机

推荐专题: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