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优秀范文六篇)》。
近年来,命题改革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特别是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的新题不仅在各级各类的命题改革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对数学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从人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角度思考,也需要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理解题成了中考数学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阅读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广大师生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理解
数学教科书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阅读是“人——本”对话的数学交流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学生能通过教科书的标准语言来规范自己的数学用语,能有效地促进数学阅读水平的发展,准确叙述解题过程中有关的观点和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因此,数学阅读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另外,每年一度的中考试题中都设置了数学应用题,阅读理解题,而学生每遇到应用题的问答便觉得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数学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有必要重视数学阅读。
二、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如下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从根本上承认和尊重受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中来,将自己进行的阅读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规划阅读进程,独自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资料;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习惯,逐步学会探索地进行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
2.差异性原则。学生在个体发展区、学习方式、知识基础、思维品质等多种因素上的差异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对不同层面学生给以不同的关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课堂巡视时间,使教师能够将统一学习变成个别指导,重点对个别阅读能力较差进行指导。
3.内化性原则。内化的基本条件是对数学语言的感知水平,不仅包括对数学学科本身的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等的理解,而且包括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的控制和调节。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使学生充分实践监控的各种具体策略和技能,进而逐步内化为自我监控能力,使其能在新的条件下,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技能进行自我监控。
4.反馈性原则。个体的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及时、准确、适当地对学生的自我监控做出评价,指导他们逐步学会对学习方法,策略运用及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同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自己的阅读监控过程,所用的策略及结果进行调控和改进,不断提高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从而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5.建构性原则。阅读过程是数学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对数学材料进行部分与整体的交替感知去构建数学结构,领悟形式化运动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数学内容的结构特点,不断在课文的适当地方由上文做出猜想、估计,再通过与已知相对照,加以修正,从而获得新知识。
三、实施数学阅读教学的具体途径
1.预习的阅读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认为,没有预习的必要,反正教师都要讲,上课认真听就是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预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选择好预习的时间,指导学生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教材,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详细阅读第二遍,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预习笔记,以便于接下来学生能有目的地听课。
2.数学教材的阅读指导
(1)阅读目录标题。目录标题是课本的纲目,是每一章节的精华。阅读目录标题就等于了解了全文的框架结构。阅读了课本内容就使目录标题具体化了。逐步养成“标题联想”的习惯。
(2)阅读概念
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指导效果是:让学生在阅读概念时能够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并能注意到联系实际找出反例或实物;学生能弄清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代数式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代数式时,只是按照代数式的顺序去读。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同一个代数式,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式子本身的特点及其普遍性。
(4)阅读例题
对于初中学生例题阅读的指导,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其次,要让学生比较例题和教材解法的优劣,对一组相关联的例题要相互比较,着力寻找,领悟解题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格式。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即简洁又符合书写格式;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5)阅读公式
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关键是要让他们看清教材是怎样把公式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要提醒学生注意认真阅读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设法记住,另外还要让他们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通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6)阅读数学定理。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7)阅读提示与说明
教材中相关知识及许多习题的后面都附有说明或小括号式的提示语。例如,代数式概念中的“运算符号”,教材特指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要告诉学生对于这些说明或提示语,千万不可忽视,往往解题的某一条件或关键正隐藏在这里,同时对选学内容,教师也应在自习课上给出相关的阅读材料。
(8)阅读章头图和小结
章头图让学生对本章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明确要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而认真阅读小结,则能教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这是一个归纳、总结、提升的过程。
3.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
近年来应用题的考试情况告诉我们,数学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应用题让学生阅读,不一定要求他们全会做,但必须弄清题意,对于当今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名词有所了解,如“低炭”、“环保”、“利息税”、“利润”、“毛利润”等。
四、数学阅读教学的价值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强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将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形成一种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风气,同时有利于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过程,提高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教师的视野及知识结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 概念课---“七环节” 教学模式
2.2.1.基本程序
知识链接,提出课题→创设情境,感受概念→自主学习,理解概念→例题示范,应用概念→变式训练,强化概念→自主归纳,升华概念→自我诊断,落实概念 2.1.2.环节阐述
⑴知识链接,提出课题
数学概念的引入,通常应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好铺垫,并结合学习实际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要复习已有知识,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以吸引学生高度注意。
⑵创设情境,感受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要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概念。教师应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或为学生准备好生成概念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进而转化为数学模型。
⑶自主学习,理解概念
在对概念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存在的疑惑先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认识,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补充升华。最后学生自己给要学习的概念写出一个定义,并不断地修改、完善,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修正完善,最终形成概念。
⑷例题示范,应用概念
学生运用概念自主完成本节课典型例题,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并各自整理出来。教师说明要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⑸变式训练,强化概念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概念。⑹自主归纳,升华概念
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及应注意的问题,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时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对概念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
⑺自我诊断,落实概念
最后用一组习题对本节课所学的概念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在小组内批阅、修改,以达到强化落实对概念的理解、应用的目的。
2.定理推导课---“探究式”教学模式
2.3.1.基本程序:
激情导入,提出问题→设疑猜想,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升华,拓展思维→反思评价,课外练习2.3.2.环节阐述
(1)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此环节属于感知阶段。这里所创设的问题是指实际问题或数学内部的问题。数学的许多定义、定理等都是人们经过大量的特殊事例的观察、实验、比较、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来,然后经过严密的论证形成的严谨的数学理论。但是这种严谨性往往掩盖了数学生动形象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把凝炼的知识“活化”,创设生动性、形象性、创造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通过思维过程来理解知识。
(2)设疑猜想、主动探究
此环节属于求知阶段,是本教学模式的主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需要学生运用合理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来实现。从而获得新知识。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此环节属于巩固阶段,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刚通过分析、探究得到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应用型或巩固型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归纳等,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加强,认知的任务也得以完成。
(4)巩固升华、拓展思维
此环节属于应用阶段,升华是指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之后及时点拨和延伸,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原知识深化、拓宽,帮助学生从感知、感受到感悟,从掌握知识、促进思考、培养能力走向模塑人格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在学到知识、获得能力提高的同时模塑人格。
(5)反思评价、课外练习
此环节属于延伸阶段,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话题,鼓励学生自己述说,可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介绍自己在本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收获、困惑等。设计一些具有拔高效果的延伸问题,这样,既使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主人意识,又能帮助学生确定数学学习的努力方向,为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3.习题课 教学模式
习题课是新授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系列基本训练的教学活动。习题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从而使所学知识整体化、具体化,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抽象、判断、决策等一系列技能和能力,给学生以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
上好习题课的关键是达到“精”、“练”,“精”:精心讲解,精心选练,精心设计和安排全过程;“练”:做到勤练与精练相结合,练习要考虑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2.1.基本程序
自主回顾,梳理知识→例题剖析,尝试练习→变式训练,拓展提高→自主整理,归纳总结→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2.2.环节阐述
⑴自主回顾,梳理知识
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⑵例题剖析,尝试练习
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⑶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本环节仍然是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拨强调。
⑷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归纳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当强调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
⑸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最后用一组题目对本专题知识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当堂进行小组内批阅、修改,以此来强化落实对本专题知识、方法的理解、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复习课“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
数学复习课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章结束或期中、期末以及学段的知识回顾与概括。它的作用是系统归纳整理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合乎逻辑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没有这种类型的课,教学过程将是不完整的,而学生的知识也将是片面的和杂乱的。
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达到“清”,即知识系统应理清,数学思想要弄清,解题思路与解题规律要搞清。3.1.基本程序
出示提纲,确认目标→自主复习,构建网络→组内交流,研讨“三点” →展示质疑,反思点拨→典题引导,巩固拓展→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3.2.环节阐述
(1)引学——出示提纲,确认目标
教师要早编拟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的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照顾学生学习水平,立足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目标的表述要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等笼统的字眼。提纲的形式最好是问题式,表述时要把问题说具体,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求干什么。要注意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复习,不引导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
(2)自主——自主复习,构建网络
下发复习提纲后,学生照提纲看书、看笔记,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完成对本部分知识的梳理,写出知识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在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逐步引导学生熟练完成知识的梳理。对于基础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尽量把知识构建的机会留给学生,不取代学生网络知识结构。(3)合作——组内交流,研讨“三点”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自己对本节或本单元知识的把握,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研讨。
组内研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交流知识构建的情况;二是对自主复习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三是教师在“学案”中应该依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准备展示。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同学共同研究,从而了解学情。研讨过程以学生合作交流形式为主,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4)展示——展示质疑,反思点拨
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在“学案”上预设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过程中或展示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质疑释疑。问题的提出,不但要依据教师的预设,还要注意采集学生中新生成的疑难。展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应遵循“有疑则教”,“先自主、后合作、再展示”的原则,将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复习内容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实际,一般一节课重点研讨2~4个问题为宜。
(5)训练——典题引导,巩固拓展
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例题可以分为基础性的和能力性的。点拨的重点是回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答题规范的指导。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变式训练、多解多变、多题归一。一般基础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中档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讲要讲透、指导到位。(6)检测——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针对本节课复习目标,进行当堂测试。试题的命制原则是依据复习目标、针对复习内容,复习什么就测试什么,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疑点。测试题的容量要适中,最好控制在5分钟能够完成,2分钟批阅,并搞好反馈评价。
5、试卷讲评课
考试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评价方法。在考试之后,需要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这就需要有讲评课。讲评课是学生继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加油站”,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讲评课中,对学生的成功,特别是有创新的解答,应给以展示,以利鼓励和强化;对普遍存在的失误和不足,可通过课堂讨论或由教师作重点的评析,以利纠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增加写出学习心得或对试题作变式研究的要求。
上好讲评课的关键在于既要“评”,也要“讲”。“评”——要评“不足”、评“偏差”与“误解”、评“优秀”,评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调控手段,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以利于学生继续学习。“讲”——要讲清错在哪里,产生错误的原因,克服错误的方法以及预防的措施。4.1.“三段六步式”试卷讲评课模式
环节阐述
第一阶段:课前阶段(1准备数据材料:
教师依据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认真阅卷,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学生得失分、及各个题目错的人数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对学生中典型错误及优秀解法进行分析整理;准备好跟踪练习题,对每名学生的成绩、各小组成绩进行分析,确定表扬促进的对象及个别谈话的对象。第二阶段:课内阶段
(2)概述测试成绩
用3-5分钟时间概述测试效果:简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公布各小组成绩,表扬进步小组。(3)小组合作研讨
试题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已经过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学生对一些题目已有了新的认识,拿出一定时间,由学生自行改错,小组内交流,一些较简单的错误可纠正过来。教师也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以期发现学生思维的盲点与分歧点。(4)典型错误剖析
可由学生将典型错误进行公开公开展示,或自我剖析,由教师进行评价;也可由学生之间进行争辩,对错误问题进行纠正。(5)新颖思路展示
让学生到讲台前把自己的新颖思路当众展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使每一位学生欣赏到同一问题的多种解题策略,由教师进行点拨。(6)重组知识结构
教师对本节典型错误、新颖思路进行系统总结,并给予针对性补充练习,以求学生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第三阶段:课后阶段
进行变式作业巩固,有针对地对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改造,使旧题变新题;也可整理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充分体会、内化;也可以在《集锦本》上整理错题剖析;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考试情况进行自我分析,定出下次考试目标等等。
4.2.“开放发散式”试卷讲评课模式 4.2.1.课前准备: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严格按标准评阅试卷,并做好以下4项工作: ①对学生的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②统计各题错误人数及错误类型,对典型的、带有倾向性的错误应特别关注,重点讲评。③对学生试卷中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便讲评时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提高。④分析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设计好针对性练习题。4.2.2.环节阐述
(1)发放试卷、概述成绩
讲评课开始,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概述测试成绩情况:⑴简述测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达标率。⑵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同学。特别是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应多鼓励,可通过一些进步快的同学为实例,教育他们不要泄气,要奋力直追。
(2)自查自纠、交流疑难
对于一道错题,既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如果教师仅仅把答案讲解一遍,学生似乎听懂了,学会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或更多次。自查自纠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先对错因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订正。对自查不能自纠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交流,使每位同学都能深刻认识错因,吸取教训。
以四人为一组,指定一名优生任组长。以讨论自查不能自纠的问题为主,从怎样分析题意开始,探讨解题策略,讨论解决问题。对于较难题,组内解决不了,再提出请老师帮助,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拨解疑,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这样集中集体的智慧,更有助于问题的转化,方法的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教师点拨、针对训练
试卷讲评课中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应重点讲评若干问题,应透现象看实质,应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特别应注意“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一题多联”和“一题多变”。具体来讲,学生错误集中,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应重点讲评;能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的重点讲评;能体现“一题多变”、“一题多测”、“一题多拓”的问题重点讲评。每讲一多变题,教师给出同样类型题来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得出一题多变中的联系与区别,来完成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转变,明白“以不变应万变”的真正含义。
(4)典例集锦
在专用的《集锦本》记录下本次试卷的特色题、新颖题及代表性的问题,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写出对本次考试的体会,并定出下次目标。
五、说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提倡百花齐放,广大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适合于新理念的、适合于学情和个人特点的新的模式。另外,从教学改革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运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20条建议
【按语】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范畴: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完善自己的专业行为,适应新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等。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教育专家提出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20条建议》推荐给广大数学教师,供学习、借鉴、应用。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20条建议 1.每年拟订一份专业发展的计划,确定两三个要提高的领域,它可以是课堂管理技能或是业务知识进修等,以使你的专业发展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坚持不断地学习,因为它能保持你的先进性,也是使你的知识得以不断更新的源头。3.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记下你酝酿已久或突然产生灵感的教学思考。4.加强集体备课,共享智力资源。
5.不要害怕其他教师走进你的课堂,你应该充分把握这个机会。6.加强备课组建设,定期进行教学研究,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7.发展你自己的独立研究能力。深入课堂了解学生,阅读书籍和杂志,访谈专家或者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升你的专业技能。
8.选择一位导师,让他成为你的良师益友。对于他的帮助,要及时地通过言语的感谢、象征性的礼物、花费时间帮助他处理特殊事务来表达你的感激。9.在同事中确定一个你要追赶的对手,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来学习。
10.如果有一个机会去参与学习,就抓住它——即使它需要一些财力的付出。
11.每年至少参与一次与你教学领域有关的省级或国家级的会议,带回经验和思想与感兴趣的教师分享。
12.至少订阅与你的教学领域有关的两三种刊物,及时更新你的教学思想。
13.教学凭的是一种热情,你有必要奉献业余时间去提高教学水平、发展新的技能以及对每日的课堂挑战进行反思。
14.带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参加在职培训,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专业技能,拓展视野。15.开发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如果你只有一种方式来教一个概念或处理不良行为,那么,当你的手段不能发挥作用时,你将做什么?如果你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法的话,你就能不断地试验,直到你找出一个成功的方法。
16.重视学生对你教学的评价。要仔细而客观地阅读评估结果,看看学生怎样评价你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学生评估有一些局限性,但是,他们能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来源,不要忽视他们的观点。
17.充分利用考试结果,辩证地分析学生成绩,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
18.不要为学生成绩差进行没意义的解释。比如“如果我有最好的学生我将是一个最好的老师”。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承诺,用技能和资源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可能。
19.不要轻视他人对你教学行为的批评性反馈。监督者或者领导者的观察评价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来源,虽然这不是唯一的来源。客观地倾听,不要防卫。如果你对他们的一些结论不同意,可以理性地出示一些资料和证据来说明你的观点。记住,避免以争论或讥讽来保护自我。
20.要勇于创新。不要年复一年地按照习惯重复相同的浅薄的讲授。要试验、尝试新事物,不要害怕犯错误。解除完美主义的枷锁,为最优化努力而不是保持完美。
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在上课前,要进行集体备课,编制预习案和导学案。集体备课要集中研究以下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预习最有效?
2、共同研究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3、确定学生预习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目标;
4、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提醒学生如何思考?
5、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6、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
7、如何设计课后作业,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得更好?
8、怎样设计周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在集体备课结束后,备课组要确定编制预习案和导学案的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结果,制定出预习案和导学案。预先案和导学案要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注意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的“教”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一、复习预习
(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精要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方法,设计相应的知识链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比如,我们在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学习等比数列时,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相应的概念、性质、方法。
(二)情景导引,体验概念
在预习案中,教师结合将要学习的内容,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我们在让学生预习椭圆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椭圆的图片,星球运行的轨迹;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自己动手画出椭圆。
(三)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学生通过复习以前的内容,在理解生活实例的基础上,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结合预习案的要求,逐一检查,看看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没有。对自己理解不清楚的内容,甚至是不能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交流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分组一定要做到分组平衡,每个小组都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这样学生之间才可以相互帮助,达到共同进步。
(四)收集问题,研究学情
教师在上课前,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和改作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也可以找学生谈心,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都有助于教师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上课前,可以让小组长或者是课代表汇报预习情况,关键是让他们汇报哪些懂了,哪些不懂,哪些需要老师简单讲解,哪些还需要老师详细讲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可以仔细考量,学生对于知识点是表面上懂了,还是理解了知识点的本质。如果只是表面上懂了,那么教师还需要进行讲解。
二、课堂探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预习案中的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给出实物展示,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可以另外构造问题情境,或者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提醒的是,举出的例子一定是学生常见的,现实生活中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比如说,我们将线性规划的时候,可以举出生活中的求运输费用的最优解等常用问题,既让学生感兴趣,又有实际价值,也能够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
(二)小组展示,达成共识
在预习案中,每个小组已经对预习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相应的小组意见。这个环节是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小组复习的内容和预习案中每个问题的解答,从中体现相应的方法和思想,也可以让每个小组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疑问。然后,我们请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点评,点出该小组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展示和点评进行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大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概念
在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中重要的字、词、句、公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理解概念和知识的本质属性。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念的互相干扰。对于定理,我们要分析定理,理解定理证明的方法、步骤。但是,这些内容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对复习知识的引申,对现实问题的抽象,让学生逐步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形成对新的概念的理解。
(四)巩固知识,分析例题
我们要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要把刚才学习的知识,在这些例题中体现出来,尤其是注意这些知识与其他相近、相似、相反的知识,找到每个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采用辨析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多种方式进行巩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回归教材,回归基本方法、思路,回归情境引入。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看看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分析自己知识点掌握不好的症结在哪里。该环节应注意,例题的设计应注意层次性,要层层递进;例题解答结束,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培养主动梳理规律和方法的意识,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五)变式探究,深化知识
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变换例题的数据,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公式,我们要在例题基础上,对公式形式进行改变,让学生适应公式的变式。我们还可以适当改变例题的条件,结论,问题,进行有必要的提醒,让学生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熟练程度,做到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知识。
(六)分享成果,练习巩固
我们在学习完新知识后,小组要进行讨论,探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每个小组要写出知识结构,找到所学知识与复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及时点评学生总结的知识结构,点评相关学生的表现。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关键,归纳出例题中的题型,总结规律,方法,步骤。然后教师给出学习较为典型的题型,让学生能够及时、独立的完成练习。
(七)课堂检测,评价效果
教师对刚才的练习进行点评,进一步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问题。教师要对没有掌握好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方便每个学生进行改正。然后,教师在学生所暴露的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一组题,进行课堂检测,检测本节课的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测学生对于学习问题的改正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纠正,注意控制题目的难度,数量和做题时间。通过以上的总结、练习、检测,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面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提供了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点评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一定要让她们感觉到自己有收获,有学习的热情。
三、课后巩固
(一)作业反馈,训练巩固
从课堂中的练习和检测,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布置作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课堂中暴露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完成的作业。这个作业中,不一定要求选择、填空、解答面面俱到,要结合知识点可能考查的题型,进行作业练习。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甚至可以面批面改,并及时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二)自主选择,深化提高
结合学生的基础,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编制有层次,有梯度的周练练习。教师可以让他们选择性的完成相关作业,一定做到因材施教,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重视基础,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重视能力。部分尖子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其他相关的课外作业,深化提高所学知识。
四、课后反思
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以及测试、作业中反馈的情况写出教学反思。要包含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建议,也应该包括自己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的改进措施,在反思中,要写出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矫正补救,挖掘较好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
初中数学课改下新的教学模式
——王艳
摘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
关键字;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现在的课堂模式都是 “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为此,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一、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总体上都要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数学活动过程来设计。
二、不同课型教学模式 1.新授课
上好新授课的关键是突出“新”,即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会很好的过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获取新知,当堂解决新问题。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如基础课的有:代数式,二次函数、还有有理数的乘法等等。定理推导课有:勾股定律、射影定律等。
1.1.基础知识课---“五环节”教学模式 1.1.1.基本程序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自主探究,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提高能力→自我反思,纳入系统→教学诊断,拓展提高 1.1.2.环节阐述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情境教学是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学的运用,达到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如:我在讲《代数式》一节就这样情境创设:
1.小明去买苹果,苹果每千克1.5元,他买了a 千克,一共用去多少钱? 2.请学生模仿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其他学生给以解答(2)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我在讲《代数式》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环节:
①薯片每袋a 元,9折优惠,虾条每袋b 元8折优惠,两种食品各买一袋共需几元? ②一个长方形的宽是a m,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③小明的爸爸携带了35kg的行李乘飞机,他的机票价是m 元,需付多少元行李费? ④环形花坛铺草坪,大圆半径为Rm,小圆半径为rm,需要草皮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先观察:30a、9b、...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3)合作交流,提高能力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⑷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如:我在讲《代数式》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小组合作
(1)某超市8月份营业额为m万元,9月份营业额比8月份增加了,该超市9月份营业额为多少万元?
(2)林老师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购买汽车:首期付款a元,以后每月付款1500元,直至付清欠款,x个月后,林老师共付款多少元?
(3)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x,10(单位:cm)1)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斜边上的高是多少? 2)P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P从A到C以2cm/s运动,t秒后,AP的长为多少?PC长为多少?
此时,三角形PBC面积是多少?我在此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既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4)自我反思,纳入系统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通过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通过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在教学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反思与小结,以便更好的接受知识。(5)教学诊断,拓展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堂堂清,周周清。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2.定理推导课---“探究式”教学模式 2.2.1.基本程序:
激情导入,提出问题→设疑猜想,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升华,拓展思维→反思评价,课外练习2.2.2.环节阐述
(1)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此环节属于感知阶段。这里所创设的问题是指实际问题或数学内部的问题。数学的许多定义、定理等都是人们经过大量的特殊事例的观察、实验、比较、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来,然后经过严密的论证形成的严谨的数学理论。但是这种严谨
性往往掩盖了数学生动形象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创造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通过思维过程来理解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这就是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设疑猜想、主动探究
教师就要把凝炼的知识“活化”,创设生动性、形象性、如:我在讲解《勾股定理》一节我是通过观察法:
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它象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
此环节属于求知阶段,是本教学模式的主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需要学生运用合理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来实现。从而获得新知识如:定理》一节我是通过 活动2 故事场景→发现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通过该环节的设计,学生有欲望的去探究。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此环节属于巩固阶段,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得到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我在讲解《勾股定理》一节我是通活动3 深入探究→网络信息
等腰Rt△有上述性质其它的Rt△是否也具有这个性质呢?
你是如何计算那个建立在Rt△斜边上的正方形面积的?
活动4 规律猜想→直达快车
由上面探究我们可以得到命题1在Rt△中,两直角边的平房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把注意力从地面图案转移到书桌上,让学生感知正方形网格图的实用性与便捷性。
关于斜边上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除了突出斜放正方形的水平外框,还可以(运用图形中存在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展开探索性的联想,以获得算法多样性体验。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联想到用字母表示数字的方法,贯彻代数的基本应用思想。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应用型或巩固型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归纳等,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加强,认知的任务也得以完成。
(4)巩固升华、拓展思维
此环节属于应用阶段,升华是指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之后及时点拨和延伸,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原知识深化、拓宽,帮助学生从感知、感受到感悟,从掌握知识、促进思考、培养能力走向模塑人格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在学到知识、获得能力提高的同时模塑人格。
运用刚通过分析、过
时,发现朋友家的逻辑思维、直我在讲解《勾股
(5)反思评价、课外练习
此环节属于延伸阶段,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话题,鼓励学生自己述说,可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介绍自己在本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收获、困惑等。设计一些具有拔高效果的延伸问题,这样,既使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主人意识,又能帮助学生确定数学学习的努力方向,为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3.2.“开放发散式”试卷讲评课模式 3.2.1.课前准备: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严格按标准评阅试卷,并做好以下4项工作: ①对学生的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②统计各题错误人数及错误类型,对典型的、带有倾向性的错误应特别关注,重点讲评。③对学生试卷中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便讲评时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提高。④分析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设计好针对性练习题。3.2.2.环节阐述
(1)发放试卷、概述成绩
讲评课开始,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概述测试成绩情况:⑴简述测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达标率。⑵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同学。特别是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应多鼓励,可通过一些进步快的同学为实例,教育他们不要泄气,要奋力直追。激励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2)自查自纠、交流疑难
对于一道错题,既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如果教师仅仅把答案讲解一遍,学生似乎听懂了,学会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或更多次。自查自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先对错因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订正。对自查不能自纠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交流,使每位同学都能深刻认识错因,吸取教训。
以四人为一组,指定一名优生任组长。以讨论自查不能自纠的问题为主,从怎样分析题意开始,探讨解题策略,讨论解决问题。对于较难题,组内解决不了,再提出请老师帮助,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拨解疑,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这样集中集体的智慧,更有助于问题的转化,方法的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教师点拨、针对训练
试卷讲评课中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应重点讲评若干问题,应透现象看实质,应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特别应注意“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一题多联”和“一题多变”。具体来讲,学生错误集中,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应重点讲评;能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的重点讲评;能体现“一题多变”、“一题多测”、“一题多拓”的问题重点讲评。每讲一多变题,教师给出同样类型题来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得出一题多变中的联系与区别,来完成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转变,明白“以不变应万变”的真正含义。
(4)错题本
在专用的《错题本》记录下本次试卷的暴露的问题,知识漏洞。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写出对本次考试的体会,并定出下次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 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 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 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参考文献】
1、徐学福.探究学习就是创新学习.人民教育, 2002
2、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曹一鸣,当代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八期
课型:新授课
一年级
课题:《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重、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5个圆片、5根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演示把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铅笔与2只铅笔放到一块儿。合起来能不能用一种简便方法表示出来呢?试一试
二、探索交流,解决。
1、自主探索
同桌相互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铅笔和2只铅笔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师提问:
合起来能不能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把它记下来?怎么记?
你是怎样得到3个的呢?(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学生说不上的话,教师和学生一起算)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一共有3个。B、还能怎样数?1后面添上2个是3个。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中合的方法算出结果吗?(1和2合成3)你会读这个算式吗?(生试读)
+
=
加号
等号
加
等于3 师板书: 读作: 1加2等于3。跟老师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
看了算式谁能说一说:
这里的“1”表示什么?(表示1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2”表示什么?(2表示2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1+2”呢?(1+2表示将1只铅笔和2只铅笔合起来)“3”呢?(3表示一共有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
“1+2=3”表示什么?(表示将1只铅笔和2只铅笔合起来一共是3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
找多名同学多说几遍明白式子中的数各表示什么。3.掌握方法
1、出示例1的两幅图。
①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气球吗?这里有一个小丑,他的左手拿了几个气球?右手拿了几个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加法,你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左手拿了三个红气球和右手拿了一个蓝气球,一共有四个气球)
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生答)② 师板书:3 + 1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3 + 1= 4 怎么读?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读一读。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4个气球;3添上1,也就是从3往后接着数1个数,是4;因为3和1合成4,所以3+1=4)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刚才掌握的加法基础上,迁移到4的组成和加法算式,学生以理解和接受。】 2.合作学习:学习5的组成
教师先出示一个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很多,在都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算?”学生回答后,老师写出算式4+1=5。再问:“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巡视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几种不同的算法,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在全班展示。展示学生算法有3种:一种是用“点数”法算出得数;一种是从第一个加数起接着数的方法算出得数;还有一种是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算出得数的。
【设计意图: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P24-25
做一做
2、猜一猜,☆是几。
2+3=☆
1+3=☆
4+1=☆
3+2=☆
3+1=☆
1+4=☆
2+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加
法
+
=
加号
等号
加
等于
课型:
练习课
三年级
课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记忆长度单位及其他长度的方法。
2、体会并掌握“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意识到粗心的严重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
推荐专题: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