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2-12-14 00:39:4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第一篇: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将会先分析什么是翻转课堂,其优势有哪些,再结合职业高中的实际教学状况,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来总结出职业高中要采取此教学模式时的实施要素,进而探索出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条件下有效的构建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院校所采纳,跟传统的课堂不同,翻转课堂重新组建了学习的流程,促进了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有利于职业高中的教学改革。同时网络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为推广翻转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翻转课堂――概念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理念最早是在美国军校出现的,在上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的埃里克?马祖尔教授构建PI 教学法,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理论基础,2007年,美国高中教师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伯尔曼为了帮助缺课学生进行学习把制作的学习视频放到了网站上,却意外的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翻转课堂就是将课堂的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学生拥有学习的决定权,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进行主动的学习,教师不再利用课堂时间讲授一些学习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视频讲座、播客、电子书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去查阅所需要的资料,教师也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1]。

二、翻转课堂――优点

2.1能够更好的应用分层教学

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学习的平台来将网络空间和线下课堂进行合理的整合,促使学生寻求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翻转课堂使得学生们不仅能够将学习难点提前的进行掌握,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可以使得老师根据线上所反馈的信息,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能够依据学生各自不足的方面进行有效的辅导。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加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实施分层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

2.2促进学习网络多维互动的形成

翻转课堂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互动,除了在课堂上的互动以外,还能够通过网络技术为载体进行课外互动,将学生、家长和老师这三者通过网络的学习的平台组建了一个能够相互沟通的群体,进而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之间和老师家长之间在网络上实行多维互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充分将移动互联网运用到翻转课堂

3.1课前阶段

在课前的阶段主要是构建学习资源、学习管理与引导、学习方式,重点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前充分的参与,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来建设学习的平台与学习资源,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移动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具备碎片化、开放性的特点,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对职业高中中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会发现,有98%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每天使用电脑或手机在3个小时及以上的学生有85%,运用电脑或手机来访问学习资源的学生有82%以上,由此可见,职业高中中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愿意接受移动学习。在构建学习资源时要做到“广、易、微”,其资源的分布一定要广泛,老师要将学习的资源与课程信息发布到网络平台上,缩减访问的环节,扩大访问的入口,为学生查询信息提供便捷;网络上的资源一定要容易进行访问,容易学生进行资源的查找;学习资源应是微文章、微视频与微练习的形式,这样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3]。

3.2课中阶段

在翻转课堂上的教学是为了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内化的升华。在职高的计算专业的课堂上,主要是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对知识的内化程度。老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引导是方式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依据课前的学习总结,课上的互动答疑来梳理学生们的学习思路,同时让学生练习布置好的实训任务。

3.3课后阶段

学生们将完成的作业进行上传,老师讲上传的内容和课堂情况进行点评,将实训范例和好的课业进行展示,并且将其收录到资料库中。在课后阶段,教师要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实训点评和课堂场景,同时发布课后将要练习的学习任务,将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及时的输入到资料库中,确保学习资源的全面。

结论: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师生之间进行更好的互动,形式多?樱?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只是实施翻转课堂的载体,关键还是需要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和教学的设计。

参 考 文 献

[1]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228-232.[2]周辉奎,顾牡丹.“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才智,2016,08:45.[3]杨杰.“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5:127-129.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探究教学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探究教学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种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新模式,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认为体验式探究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且有其教育学理论基础。给出了教学课例和操作策略。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验式探究

1.体验式探究:享受美丽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体验中度过的。体验是我们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感受,没有体验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生命的成长。通过体验,我们释放心情,体会成长的快乐和心理历程;通过体验,我们对生活有了最真切的感受和印象。有真切的体验,再加上深入的探究,使我们在知识p技能、情感等诸方面都有所收获。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亲身体验的事物会越来越多,这些所体验到的事情和留下的印象一起构成了我们一生的经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学习需要体验式探究;教学需要构建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

2.什么是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从尝蚯蚓说起

著名语文教师陈钟梁先生在美国听了一节小学的自然常识课,题目“蚯蚓”,按照我们国内的教法,一般是老师先板书“蚯蚓”然后出示“蚯蚓”的图力或投影,再介绍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

美国的老师怎样上这切课呢?

一上课,老师说这节课上“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纷纷上讲台取蚯蚓。比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边冷眼旁观。课后老师对我说,上了一节“蚯蚓”课,课后,假如学生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同学们抓了蚯蚓回到座位后,老师开始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请问学生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征,看谁能把它的牲征最后补充完整。经过片刻的观察,学生们踊跃举手。

生: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但它会爬动。

生:不对,蚯蚓不是爬动而是蠕动。

师:对。

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一圈一圈的。

师:不错。

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师:太好了。我很佩服你。

生:老师,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

此时教师的神情变庄重起来,激昂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还要赞扬你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勇敢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同学,我远不如你!”

整堂课结束了。如果就这堂课把我国和美国老师的教法作一个比较,哪种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对蚯蚓的体验更深,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有了上述教学案例,相信我们不难理解什么是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了。

“体验式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去深入体验、探究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体验、探究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体验、探究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3.体验式探究: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体验式探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切问题都是人们在活动中发现并解决的。体验式探究学习方式不仅要求人体内部活动积极参与,而且人体主要器官的处显活动呈活跃进状态,使口、眼、耳、手有机配合,产生动作的综合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类活动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种种学习感官都有动起来,这有助于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班状态,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问题,比如实行差异教学。

为了使所有的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群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施教,学生则根据自身的基础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做出不同的反映。这样,学生都参与了。由于他们体验的深度不同,因而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质量水平也不一样,然而,他们都在体验中得到愉悦,在探究中得到提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体验式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能力。在知识增长日新月异,试图拥有知识已经完全没有可能的,今天,怎样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无疑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要求学生具有学习的创造性,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以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去体验,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创新折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过程。一切都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生。这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远比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知识实惠得多,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体验式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装勇于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和探险究就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既是具有学习特征的思维活动,也是具有学特征的动手操作的活动。课堂教学法中,教师设计种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装动手动脑,使学生内部和外部感官有机结合,而且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育理论基础

卢梭的感觉论。卢梭认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这是明确地告诉我们:儿童应从经验中学习事物,而经验主要来源于“体验”。

斐斯泰洛齐提出:教学必须依从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展开,强调多官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追究一个事物的性或外表所用的感官愈多,你对事物知道的也愈正确。

杜威同样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参与活动的的过程中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去“体验和探究”。因为经验都是由“做”(体验和探究)得来的。

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论断。

5.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课例

下面是我校青年教师唐正老师采用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课例(片断)。

课题:力的分解。

体验活动一:学生端两张椅子放在水平地面上,中间用轻绳连起来,每把椅子上各坐一名又高又胖的男生,然后请一名小个子女生在绳子中间用力拉绳,这名女生好像没有多大的力就把坐有大质量男生椅子拉动了。观察其他学生的表现,发现这些学生感到很惊讶,认为这名女生没怎么用力,竟然把两名大男生都拉动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体验活动二:不给学生任何限制,同学间可以自由组合,把手中的橡皮绳子一端固定,要求把橡皮绳的另一端拉到某一固定点。通过这一体验活动,学生自已容易就得出了“力的合成是唯一的,力的分解却不是唯一”的结论。

探究活动一: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向上的拉力作用。学用实验探究斜向上的拉力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

探究活动二:物体放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探究物体的重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三个同学一组,学用木块,泡沫,书本等材料,亲自动手操作探究。

课题探究一:从桥梁,建筑工地的塔吊中抽象出力学中模型

课题探究二:石拱桥,拱形城门坚固性探究。

6.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操作策略是活动。从活动的层次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策略。

尝试活动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而尝试教学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装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依靠自已怕努力,自已去初步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体验活动策略。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学习,认知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认知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则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探究活动策略。人的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比解释更重要,激起兴趣比召唤更重要。探究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它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兴趣来调控,从而达到对意义的领悟,最终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其基本过程是:先给学生材料,再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获得发展。

创造活动策略。创造是人类社会以最基本的属性,是人类生存禀性,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活动包括重新发现概念和原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已制作模型和教具,自已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自行开展创造性活动。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对改变学习方式,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选择“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使课堂教学从理念到实施,从内容到形式做出改革,以带动其他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教学方案有效性并作出相应修改的过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因此,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从课程实施、单元教学、课堂教学到每个教学问题的处理都可以看作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在于:

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系统,而传统备课的目的在于完成教学过程;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备课侧重老师的讲授方法;

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准备过程;

4、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备课以如何解决课本问题为基础;

5、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行为发展为导向,而备课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导向。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

第一,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便于深入开展新课改。

第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有利于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各科《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第四,有利于解决中学地理课的突出难题。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就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要从“理论化的课堂”回归到“生活化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设计,这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本课题组根据新旧教材理念、内容、结构的比较总结、我校学生状况以及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别选取了三个角度;高一选取“问题设计”角度、高二选取“情境创设”、高三选取“学案导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从“学”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的能力。通过本项研究提高教师从学习角度设计教学的能力,使教师学会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和课内评价方式,也即能够考虑学生要达到哪些学习目标,将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如何通过学习达到目

标,从而把学习兴趣、能力、习惯、态度等的培养落到实处,积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教师一方面能够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意义建构的机会,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积极调控,对其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给予必要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学习素养,新课程改革倡导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法以丰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新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3、初步形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本校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4、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5、构建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以评价促进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没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

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改和总结性评价)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给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想,是目前教学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最基本方法和技术。

2、新课程的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理念精髓是关注人的发展,倡导要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之乐学为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科课程标准就其学科教学科学地提出了明晰的教学建议。新课程理念、标准及“教学建议”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3、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加涅与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应具备四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为个体而设计;第二,设计应当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阶段;第三,设计应当实质性地影响个体发展;第四,设计必须建立在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不同学习结果或能力的产生提供最佳学习条件。加涅和布时格斯的教学设计原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操作的具体方法。即: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

9.评定学生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11.形成性评价;

12.现场试验及修改;

13.总结性评价;

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理论依据。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5、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理论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意义的讲解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他在代表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扉页上写道:“假如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

第四篇:浅谈基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基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帮助我们把控课堂的节奏,较好的完成课堂的任务,让学生的效率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教学模式

灌输

积极性

简约

课堂

好的课堂的结构一直是每个老师需要探讨的问题,一堂课的成败完全在于课堂的结构是否清晰且富有实效,笔者在通过数次的课堂实践以及多次的听课总结了如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的单一,那就是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只要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能突出出来就可以,课堂效率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至于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没有掌握牢靠所带来的“后遗症”,大多数的教者都是通过默写、多订正,多做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题海战术)来弥补,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比较多且零散,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从头到尾就是灌输新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记忆,不可否认短期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很容易遗忘,笔者认为知识点的记忆固然重要,但是面对零散的知识点的时候一定要理解记忆,学会总结很重要。一味的灌输知识会让学生讨厌某门学科,感觉乏味,长此以往学习效果当然不明显。

二、新型的“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学生为主题,教师辅助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所以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蹲守课堂,通过观察、调查、测量、试验、总结得来的,更深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更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了多次用这种模式所呈现的课堂,学生的活动大大增加,学生始终在课堂上是主体地位,很多的题目都是通过学生自己讨论,查阅资料来解决,课堂的效率非常的高,反馈的效果也很好。教者在整个课堂永远是引导者,真正需要讲授的时间仅为课堂的1/3,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主动的获取知识。但是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课堂的效率固然提高,但是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如果课堂上能搭配好“优等生和学困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毕竟课堂上的学生的能力是有好有差的,如何平衡,也是选择何种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简约课堂”教学模式

简约课堂教学模式源于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许卫兵校长,虽然是小学的教学模式,但是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这里所谓的简约课堂并不是省去了教学环节,而是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用较为巧妙的方式将课堂内容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笔者认为一堂课的好与差并不是在于你让学生做了多少道题目,见识了多少题型,也不在于你在课堂上有多么精彩的教学环节,而在于你这节课虽然只讲了一个简单的知识,但是学生却将未知的10道题目完成了且正确率极高,效果就显而易见。笔者通过数次课堂的实践一堂简约的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要清晰;(2)设置学案上的问题要浅显易懂;(3)设置的巩固练习要有一定的层次感(即难易程度一定要循序渐进;(4)师生的互动非常频繁,老师做好教学引导的工作就好。笔者认为简约的课堂如果设计合理一定会为学生减负增效。

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的教学模式离不开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的PPT演示文稿,白板软件教学、互动课堂系统软件,笔者尝试进行上述几种模式的教学,认为各种应用手段都有其优缺点,比如PPT演示文稿的优点是无论是文本、动画、表格、绘图都可以在PPT中运用自如,但是也有其缺点比如学生长时间面对屏幕难免会视觉疲劳。白板软件教学优点是:只要做好TXT文本,课堂内容可以任意拖动,学生和白板之间的互动明显,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平板互动教学的课堂,用平板电脑做上课时某些试题的正确率、错误率的分析汇总,可及时反映课堂上某一题或某几题的数据统计,以便教者能随时掌握教学过程动态,有选择性的选择相对应的题目进行讲解。

五、结语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有其优缺点的,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何种的课堂教学模式,都需要课堂的巧妙设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典的有层次的习题来巩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的课堂模式

秋河小学 余康俊

新课改是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展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将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改变教材繁难偏旧的现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及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一、只有把握新课改的特点,才能使教师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做到得点突出,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课程在课程理念上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其价值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贯穿于学生整个一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新的课程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第二,“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第三,课程是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

2、新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着眼于“开放、创新”。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积极稳妥地走向综合化。新课程体系强调的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一门学科,向学生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追求彼此联系,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这是体现新课改的“开放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提倡“新、活、宽”

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强调是的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4、新课程在课程学习方式上运用的是“自主、探究与合作” 当前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现象,融学习于活动之中,寓乐于教育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得以实现。

二、全面认识课堂,重新变革课堂

1、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实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和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这种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和生命活力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

2、课堂不应该成为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场所。学校课堂应该变革,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3、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探究知识的场所 课堂有传播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任务,应该还孩子被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泯灭的好奇与探究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和自主地讨论、辩论、让他们自由自主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传统角色,主动地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而同时相应地把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升”起来。其实,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进行探究,与学生共同探讨某些问题,从而使自己也不断进步,使课堂更多地变成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性知识的场所。

第六篇: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摘要:为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并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翻转课堂 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

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是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随着汽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汽车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全国共有185所高职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着力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除了讲授传统汽车的生产装备和性能维护等内容,更多地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针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发展现状,在高职新能源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尽可能多地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直观的实物或形象的多媒体演示,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步提升,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在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尝试了借助互联网思维及信息化技术,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生活更加智能化的同时也为当代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探究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新常态。

翻转课堂也称为“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的,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模仿操作”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也与传统教学有较大的差异。即在课下实现知识的传递,在课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创新性的课堂模式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实施

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围绕着课前、课内、课后三个学习情境展开,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和复习内容,学生在课前学习的疑问可以通过课内与同学交流、协作的方式解决。课前,通过微课和任务单学习新知识;课堂内,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和学生完成工单来传授教学内容;课后,通过小组平台化信息交流和自我评价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果。同时,采用互联网思维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教学准备、教学环节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步骤。

1.教学准备

(1)创建课程公众号

借助微信平台,搭建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公众号。分为课程信息、课前准备、课后复习、课外拓展等四大模块,课程信息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进度计划、实训课表等,课外拓展指供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浏览的内容包括国内外政策、行业发展动态、新能源汽车测评等。学生可根据关键词,将所需学习内容快速检索出来。

(2)制作教学视频

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将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分为新能源汽车概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四大学习模块,根据各个模块的技能点拍摄“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电池原理”“电池充放电”“电机结构”等视频文件,后期剪辑、添加字幕后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根据各个模块的知识点结合PPT等多媒体教学媒介录制成微视频。将微视频与教学知识点技能点相对应,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给学生,以供其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3)制作课前学习工单

课前学习工单是布置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需要收集的资料,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需要收集的资料,并在课前一周将工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给学生。课前学习工单能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学习将采取何种形式,以便学生顺利的进行课前学习,同时为课上学习做准备。

2.教学实施流程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实际教学规律构建了以课前、课内、课后三个学习情境为主体的教学实施流程规划,课前学习主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将教师准备的学习材料发送给学生,学生可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微课,自主收集下次课程所需的拓展资料,从而了解授课内容、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重点关注不理解的知识点技能点。课内教学指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安排,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建设,组内成员既可以独立探索也可以交流合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工单并进行成果展示,各组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做简要的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后总结阶段可设计为根据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后成果并传到微信群里,可采用制作PPT、撰写小论文或录制操作视频等方式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同时,教师在课后也会进行反思与总结,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3.课程评价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改革前采取的考核为期末笔试和实操结合的形式,这种也不利于实时了解学生对某次课的掌握情况,也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要将评价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改革后的课程评价采用教学质量的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每节课后通过问卷星等网络答题平台推送问卷给学生,问卷内容包括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和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通过这种阶段性评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及时考察学生对一次课的掌握程度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三、总结

翻转课堂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中实施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翻转课堂教?W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第一,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化渠道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二,翻转课堂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翻转课堂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然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视频制作技术、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学生素质、课程评价体系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推荐专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