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共青团论文

2022-12-14 00:39:0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论文》。

第一篇:共青团论文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共青团工作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摘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共青团也是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形成浓厚文化氛围,能更有效地促进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又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共青团建设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关键词:共青团 校园文化建设 途径

学校是青少年高度集中的地方,青年教师基本都是团员,高中生学生中团员也占绝大多数,除具备广大青年的普遍特征外,还能体现的时代精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对未来的社会价值取向产生重大影响。

而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在知识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学校广大教师员工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而青年教师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学生更是广大参与者和受益者。共青团组织则是青年参与组织活动的有效平台,作为这一载体,应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团员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组织的服务和助手职能,通过有效地参与途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一、共青团组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地。广义上的学校文化,是指具有学校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上的学校文化则是特指学校的精神文化、文化建设及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各种文化活动等。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学校特征的群体意识,是全体教职员工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它对于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建设和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精神风貌和风俗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某种程度的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2、学校文化建设与共青团工作相适应

学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一个群团组织,是联系青年教师和广大团员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从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对象来看,学校共青团组织联系着学校绝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最大范围地涵盖了全体青年,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极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共青团作为学校的团队工作部门,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共青团作为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的引导和服务性组织,对学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学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从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内容来看: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既包括团组织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团员的日常管理、团的组织发展、团的作风建设等,也包括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科技娱乐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青年文明号创建、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工作都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实际上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阵地。共青团工作涵盖面广、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而文化工作也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提升共青团工作深度和高度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共青团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学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校园文化建设处在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青年职工思想活跃,思维超前,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视野,因而能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的创新和竞争等理念的发扬起到积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青年人群也容易成为学校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团队活动更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有机载体,架起广大青年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之间的桥梁,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注满生机和活力。在此基础之上,共青团建设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引导学校文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

1、重视团组织自身素质建设,以青年团组织良好形象带动学校文化建设

青年团队的形象,也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和广大团员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未来,为了能将这一股散落力量的源泉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就需要具有一支甘愿奉献、独具慧眼的高素质团干队伍,才能为学校的文化建设起到强有力的保障。

因而共青团应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真正将具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青年选拔到团组织中担任团干,培养他们全方位领导和执行能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地开展培养力量骨干,宣传渗透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精髓,形成富有学校文化特色新风尚,从而树立起学校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2、加强共青团思想建设, 塑造青年教工精神风貌引导广大学生团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共青团作为学校的青年组织应重视和加强对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倡导先进的价值观体系,尊重青年的价值,注重发挥青年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公责任感。通过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的凝聚力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行之有效的新时期的荣辱观教育,培养青年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通过开展向优秀、典型人物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的奉献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等这一特有的导向作用,以身为教,带动学生确立基本价值观念。

同时学校团的工作要加强对广大团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学校教师团干工作者要研究新形势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牢牢把握引导学生的主动权,面向社会、着眼育人,通过开展活动,强化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抓好学生团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学生骨干分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广大团员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致力于引导、促进学生确立新形势下健康发展客观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观。

3、以共青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营造以良好的文化氛围

团组织活动对于引导青年教师和广大团员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转化、闲暇生活的丰富以及组织和活动能力的培养锻炼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围绕学校的工作特点和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文化建设活动,如组织主题鲜明的节日纪念活动,如“雷锋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学英语活动、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演讲活动、书法、征文、结合学校的读书节进行的说故事比赛、体育文化节上的师生互动等等。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团队活动成为青年教师和广大团员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舞台,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甚至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同时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宣传阵地,通过报刊宣传、板报、宣传橱窗和广播台的积极报道,营造出活泼、健康、团结、创新的青年文化氛围。以活动为载体的共青团组织生活是学校文化积淀和缩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以共青团特色活动为范例,推动学校文化的全面发展

通过树立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的志愿者服务理念,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抓重点、促深化、抓声势、促影响、抓机制、促发展、充分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主人翁思想。通过展示职业文明窗口的青年文明号活动,既能锻炼青年教师的岗位技能,又是培养青年走向成熟重要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示范性、辐射性。涵盖了青年工作的方方面面。

通过针对学期特点开展学校文化专题讲座,建立党校、团校,开设党课、团课的学习,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论坛等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并配合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学生特长展示等等。这一系列富有共青团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充分体现了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并丰富了校园文化。

总之,学校共青团工作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应该充分结合起来,发挥互相提高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团的工作要适应时代要求,树立新形势下的新观念,积极探索,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建设校园文化,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潘伟强.《共青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南方论刊》2006年第九期

[2]宁继红.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工作探讨.[J]2004年5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期

[3]康贵田.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师专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夯实组织基础,强化职能建设,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日期:2005-03-31]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新时期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保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扬敬业奉献、诚信廉洁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有效开展工作的保障。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需要是我们的工作理念。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尤其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以创新的工作模式,先进的文化载体,引导学生成长、成材和成功。使我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完成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加强职能建设,明确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学分制的推行、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共青团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我校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对团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大学生作为团的工作对象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过去相比,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选择的机会增多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也更趋多元化。因此加强团的职能建设,创新工作实践,在服务、教育大学生健康发展中体现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构建新的工作格局,是新形势下我们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1、始终将自身的工作与学校育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校团委在加强职能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着眼于育人目标的实现,探索、完善和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工作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大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年学生的服务工作、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文化育人、基础文明育人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职能。这些工作项目的深化和相应工作职能的形成启示我们:必须将自身的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党政的中心工作,加强工作的融合,在学校党政的中心工作中体现工作成效,团组织的作用才能够在服务党政中得到认同,团组织的地位才能够在服务大学生的实践中得到巩固。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拓展工作体系,服务于团员青年素质的全面培养。

2、科目化、规范化推进团的职能建设,充当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在推进团的职能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将一些常规、松散的活动规范化、科目化。体现在工作内容上,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作项目并在项目内部形成结构合理的活动系列,不断丰富团组织主体活动的内涵。如在创新团日活动中,从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良好素质出发,服务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让团员自己确定团日主题、设计活动方案、选择活动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团日活动的引导功能,赋予传统而有效的团组织活动形式以崭新的内涵,使其完全贴近青年学生的需要。体现在工作机制上,就是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常规活动规范化、机制化。逐步强化品牌意识,整和一些琐碎、零散的工作项目,使其发挥单兵作战所不具有的聚合效应,对于一些成型的工作项目,及时地总结、提炼、完善,并通过制度、文件等,以一定的形式及时明确下来。校团委着眼于新时期学校对育人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举办“人才标准”论坛,邀请校内外名师、名友、名人,通过报告、座谈、对话等形式在全校学生中发起关于现代社会人才标准的大讨论。举办“阳光沙龙——共享空间”校园文化版块,通过“同龄人的足迹——讲述大连大学人自己的故事”展示大学生中的成功典范;通过“博士论坛——知识人生”为同学们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形成团组织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活动品牌。

二、更新工作理念,改造工作模式,在创新中提升共青团的影响力

紧密结合新形势和学生思想实际,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共青团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的思想。构建“培养教育、管理服务、咨询指导”相结合的新型工作模式。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模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逐渐提升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1、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做到理论学习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家个别指导相结合,创设新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使我校广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入持久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端正入党动机,校团委经过认真的筹备,创建了“网上共产主义青年学校”,她的开通为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尤其是想要加入党组织的党外积极分子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和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升华文明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崇尚文明,真正懂得真善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学生自发组织的公益类社团近十个,如天使基金,小红帽志愿者协会等;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每年千余人次。信息工程学院的孙健同学虽家境拮据,却把拾到的十八万元巨款返还失主的事迹;未来教师协会的同学每周义务为农村小学生补课;扶贫帮困,爱心助学已蔚然成风。

2、创设活动载体,扶植学生社团,重视学生社会实践

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举措,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实行“建立社团有自主、发展社团有指导、优秀社团有奖励”等一整套引导、激励办法。规范社团管理,配备指导教师,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完善社团评比条例,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从2000年的规模小、数量少、影响力不大的十多个社团,目前已经发展到涵盖科技、文学、艺术、公益类等各方面的56个社团,涌现出了“大学生科协”、“鸿泽剧社”、“大黑山诗社”、“外语俱乐部”等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空间和平台。开展系列情景实践:运用“模拟报社”、“模拟实验室”、“模拟法庭”等载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新鲜的活动形式,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学长制”、试行“学生助理学校制度”。正视个性发展,倡导个人成功,已有多名学生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举办专题讲座、个人书法展、个人绘画展。结合专业学习,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师范学院的“假日学校”、医学院的“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受好评。

3、努力创造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载体

充分利用纪念园、素质教育基地等丰富、生动、积极向上的文化载体开展素质教育。每年举办近百场次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生讲坛。不断丰富现有的实物环境内涵,发挥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导向作用。通过一系列活动载体,强化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组织开展团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制度建设、实物建设、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4、畅通渠道,架构桥梁,丰富工作内涵

健全机制,创新工作模式,真正成为连接党和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关心学校的发展,关注身边的热点,为了给广大同学提供更多与学校领导直接对话的机会,真正形成学校、学生间的互动,更好地为同学服务,举办“校园热点发布会”,并形成制度,也使之成为学校全员育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分别以“十五年校庆、学分制、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硕士点申办”等为主题召开了数期发布会。反映学校的发展理念,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监督职能,以平等、公开的方式向学校反馈学生的心声;加强校方与广大学生的沟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统一思想,促进学校的发展。

我校在日前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上明确了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主线,以文化建设为灵魂和保障,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先进的大学文化,提高综合办学效益,实现到2005年在主要的基本指标方面进入国内普通高校前列的发展目标。”我校团组织将紧紧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结合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出人才、出成果”为目标,从“树立先进思想”和“强化综合素质”两方面入手,通过利用第二课堂,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推进大学生素质的拓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身心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树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切为了每个学生全面成长”的现代教育思想

第二篇:共青团论文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 让“阳光” 照射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

随着油田幼教改革不断的深入,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显得的越来越为重要。从管理角度说,更多是从理性的视角,关注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忽略了她们职业生活的状态。我队身边近5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研,她们普遍感到幼儿难于教育、对幼儿不能理想发展有交强的内疚感、社会对幼儿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成就感较弱等等。国内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六成以上的幼儿教师感到很大或极大的压力,五成以上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而约四成以上幼儿教师存在着心理问题。时间进入2000年以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本体生存能力和工作压力约束了她们的自我发展,同时也成为幼儿园发展的瓶颈。

我从事幼儿园工作十六年,共青团工作4年,接触到许多幼儿教师,从与她们的交流和我的亲身感受,年轻教师的压力大于中年以上教师,反映如下:

1、目前,油田幼儿教师更多的是来源与社会招聘和油田子女招工,由于受到福利、待遇、岗位、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的困扰,使得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

2、进入幼儿园工作一段时期,部分青年教师会感到缺乏前进的动力,原因是她们对园里一些骨干教师在业务及能力上感到遥不可及,压力带来的表现是停滞不前,安于现状。

3、年轻教师更期待自己有良好的职业前景,但由于幼儿教师因个人原因,如家庭、婚姻等还不十分明确,而且日常工作量大,事情烦杂,人际关系微妙,不容易协调好各种角色间的关系,容易产生焦虑紧张。

4、另外,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是三人一班,再加上各自倒班,几乎是各自为政,缺少互相交流沟通和磨合的机会,因此,人际交往也成为了压力之一。

在这种大背景下,传统的“单打独斗”已经不在符合发展需要,幼儿园要想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一直稳定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根基,那么,如何让身在幼儿园工作的青年教师化解激烈竞争的工作压力和负荷,能身心愉悦的快乐工作?方法有许多,其中依靠共青团组织的力量和集体的温暖,帮助她们解决思想压力,卸下包袱轻松前行,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方法。

共青团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一个职能组织,更是园领导与教师心灵交流的一座平台。通过发挥“纽带”作用,营造一种和谐、团结的集体氛围,增进园长与青年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了解。注重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心里、情感体验,为不同特点的教师搭建不同的平台,更好的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最终形成与幼儿园发展相匹配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幼儿园管理充满活力。

我园共青团在减轻教师的负性压力的做法上,大致开展了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工作思路

1、真情互动----管理的核心是人,成功的管理并是靠领导的权力来完成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给予每一位教师以尊重、理解,给她们真切的关怀,使他们怀抱感恩之心工作。

2、满足需要---了解身边每一位教师的需要,开发每一位教师的潜能,用人之长,形成合力,以“真诚、宽容、理解”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培养每一位教师,以满足不同层面教师的需求。

3、真情互动----让阳光照射带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及转变管理理念,确立起“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管理理念,让教师各尽其职,舒心的开展各项工作。

4、阳光活动----以新颖、富有特色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幼儿园团组织“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合力团队。

二、解决教师工作压力的组织策略

(一)教师进行自我管理策略

1、通过座谈、谈话等形式进行自我调理

一是科学认识,面对压力。面对改革浪潮,部分老师如临大敌,如果能把挑战看作是机遇,把压力转化为迎接挑战的动力,就会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

二是转变固有观念,轻松工作。部分教师对幼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感到“很内疚”,把主要责任归咎于自己,误认为“幼儿是一张白纸”,可任教师去描绘,而忽视了幼儿自身作为发展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尝试主动放弃。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如“我应该让家长和同事都认同我”、“我必须完美地做好每件事”等,一旦不能如愿,加上不正确的认知,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压力。因此,帮助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水平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

四是改变不良的行为特征。幼儿园里的事情千头万绪,更需要有序地安排好各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克服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的不良行为习惯。拓宽思维,合理安排,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工作时全情投入,生活中休闲放松扮演好教师、母亲、妻子、女儿的各种角色。

五是优化时间管理。“时间紧张、不够用”,很多的幼儿教师因此导致自己象个“陀螺”。这固然与工作负荷有关,但可能也与个人是否能有效管理、支配时间有关。认真计划和准备重要的事情,相对不重要、无意义、的事要延后处理,花少量的时间。学会善用时间片段,努力增加可支配的个人时间,保证有充沛的体力来应付繁重的工作。

(二)共青团组织管理策略

组织开展系列“快乐活动”,紧密围绕教工实际需要而开展,确保不走过场。

1、“非常好搭档”活动。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幼儿园班级都是三人一班,工作上的压力对于个人来说是百分之百的,但是对于集体来说,就化解为是百分三十了。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教师、保育员三位一体组成好搭档,工作中相互关心、生活中相互照顾,确立班级发展目标,形成合力,分解压力,最终实现各自的价值。

2、“真情传递”。此活动是根据年轻教师闷得生日和不同节日开展的。掌握了解每位教师的生日,在生日当天利用手机送上生日祝福,在新年、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等来临之机,也不忘利用网络、手机等方式进行发帖互动。简单的几句问候可以换来意想不到的情感拉近。今年刚开学不久,我接到一条短信,是一位年轻教师发来的,她说,“我的同学工作比我轻松,工资比我多拿两倍,真想换个工作。”我给他回了一条“人生的道路靠自己走,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挫折、压力、不快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你不要做逃兵噢”。现在,他不仅成长为一名好教师,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3、“心灵互动”。利用业余时间以拉家常是的方式进行心对心的沟通与交流,和他们谈话时,平等、民主的态度,通过随意坐坐聊聊,使双方没有拘束感,从而敢说“知心话”“心里话”,以心交心才能换来心灵相同。一次,我园有个年轻教师在个人恋爱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她很痛苦,工作时情绪极不稳定,作为团支部书记,我深知他的性格特点,没有领导的身份谴责她,而是利用各种时机近距离的和他进行沟通谈话,让她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通过疏导,他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4、“欢乐你、我、她”。结合节假日开展各项娱乐活动,使她们各自的特长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歌善舞的教师使其在单位演出中大展风姿;能写会画的老师组织她们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绘画比赛;心灵手巧的教师在玩教具制作中成绩斐然。自身需要得到满足而带来的良好情绪,使教师们工作的快乐指数得到了提升。

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深入每个教师的心灵,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已成为我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最大限度的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让他们在集体的温暖中放下包袱,轻松前行,快乐工作,与之成正比的是幼儿园也得以健康、长远发展。

第三篇:共青团论文

浅谈学校共青团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太原煤气化培训中心团委 张晓颖

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群,是一种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反映青年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状态。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共青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学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共青团也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精神。而校园文化正是校风和学风的体现,是学校精神的部分内涵和表现形式。学校共青团组织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力量,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因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共青团的育人工作的开展又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无论是校园文化的表层形态(如物化形态、组织形态、活动形态)还是深层形态(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无一不与共青团工作相联系并渗透在工作的全过程。这些形态甚至包 1 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实质内容,蕴涵着一种校园精神,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由全体学生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由我们全体学生所共同创造,同时又塑造了学生本身这个群体。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没有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作用

共青团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在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成熟和全面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加速了学生在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进程。

(二)导向作用

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和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校园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体系,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学校组织中的环境设施、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共同形成了一种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氛 2 围,陶冶、感染、规范着每一个学生,为个体行为提供了价值参考,使个体自觉地把组织目标视为自己的行为目标。

(三)凝聚作用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进步。而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凝聚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为解决矛盾冲突提供了正确准则和良好氛围,为学校成员提供了多方面的心理满足,从而构成了学校所独有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对校园目标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宿感,形成必然的内聚力和群体意识,从而使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的总体目标。

(四)激励作用

调动和发挥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创造力是共青团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工作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精神,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学校活力。

(五)锻炼作用

校园文化是我们学生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文化,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创造,既可以丰富学校生活,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使其有机会了解社会,接触社 3 会,发挥个性,进而启迪思想,净化心灵,开阔视野,增强实践锻炼能力。

校园文化以上各种功能的挖掘与发挥都是通过非强制性力量得以实现,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使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共青团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共青团工作能够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共青团工作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初步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行为,因此我们结合“五四”、建党、建国等重大纪念日,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观看爱国影片、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开展以提高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内容的美育活动。一方面我们邀请高水平的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来演出高 4 雅健康的节目,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校内艺术活动,通过举办美术绘画、书法、卡拉OK大赛、诗歌朗诵、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三)开展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多方面技能为目的社团活动。加强社团建设,使学生社团成为团学组织的有益助手,成为培养学生骨干、锻炼提高素质能力的学校。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锻炼、表现、提高、发展自己的舞台,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可以学以致用,扩大视野,提高其各方面的技能。

总之,我认为只有通过共青团工作才能有效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质量,因此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使共青团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培育一代高素质的社会成员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

第四篇:共青团论文

共 青 团 群 众 工 作 理 论 研 究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

关于共青团转型发展的探索

罗 卫 星

2012年4月,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关于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推动共青团转型的报告》中表示,“使团真正成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竞争的‘探路者’和‘先行军’”,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报告上作出批示:思路正确,措施可行,积极稳妥,探索前行,争取走出一条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和带动青年工作的新路子。【本文摘要】以广东省为例在当前社会新形势下,从共青团组织形式存在的意义立足点,探讨当前社会背景下共青团发展所面临困境,提出和谐社会建设与共青团工作转型和创新的发展模式。探讨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推动共青团转型,实现“再组织化”覆盖。使得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发挥支撑作用,在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继续做好党的助手、政府的帮手。

关键字:共青团组织;社会化;转型;组织化

目 录

言............................................................................................................................2 【本文摘要】................................................................................................................3

一、共青团存在的社会意义与作用............................................................................5

(一)共青团组织集结了我国社会的优质人力资源............................................5

(二)共青团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动员能力........................................................5

(三)共青团组织具有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5

二、新时期共青团面临的发展困境..........................................................................6

(一)“体制困境”,共青团代表青年参政的日常工作渠道偃旗息鼓............6

(二)利益格局下的“人才困境”和“价值困境”............................................7

(三)缺少行政赋权下的“动员困境”................................................................7

三、转型发展的探索....................................................................................................8

(一)当前推动共青团组织转型的方法路径........................................................8 1.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先进性..........................................................................8 2.结合需求与服务................................................................................................8 3.拓展网络渠道....................................................................................................9 4.基层试点先行....................................................................................................9

(二)实现“再组织化”覆盖共青团转型的思路举措........................................9 1.建设枢纽型组织探索....................................................................................10 2.建设“服务型共青团”探索........................................................................10 3.拓展共青团的社会性....................................................................................10 4.建设新的组织体系探索..................................................................................10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一、共青团存在的社会意义与作用

共青团组织自建立以来,历经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砺炼,一直以来,特殊的政治地位、充分的体制资源供给、严密的组织体系、强大的动员能力以及独特的组织文化,构成了这个青年政治组织的巨大优势,使之在当代青年群体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一)共青团组织集结了我国社会的优质人力资源

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8990.6万名。特殊的年龄要求是共青团组织集结了全国总人口的38.5%的青少年。当代青少年就整体教育水平、综合科技素养而言,已远远超过中华民族历史上任何一代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它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最宝贵的优质人力资源,同时也为未来中国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生力量。

1(二)共青团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动员能力

共青团组织,从自己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身上最早的学到“看家本领”就是宣传、组织、动员青年。92年风雨共青路,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艰苦卓绝的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共青团良好的社会动员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战争年代的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建国初期培养大批的青年劳动能手,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等,为新中国建设提供基石;新世纪以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学生西部志愿活动”等行动的蓬勃发展,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动员作用。

(三)共青团组织具有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

共青团是带领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这 1 张华.和谐社会视野下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J]中国青年研究。2008-04-05 所学校不仅停留在一技之长的教导,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引导青少年,使得青少年成为“四有新人”,为社会进步发展奉献出一己之力。共青团作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比较比较优势。许多优秀的团员青年,被推荐加入党组织;许多优秀共青团干部,被推荐进入各级领导管理岗位。共青团作为人力资源的“人才储备库”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时共青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对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样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期共青团面临的发展困境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职能,社会各界早有共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共青团组织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行的组织架构存在着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制困境”,共青团代表青年参政的日常工作渠道偃旗息鼓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使共青团发展面临“体制困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动,“二元化”结构逐步取代了“一元化”结构。作为一个官方性的青年政治组织,共青团一直以来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跨阶层、跨群体的“纵向整合”组织方式和动员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层级化的组织体系和严密的组织程序。进入社会结构转型期之后,随着党和国家对社会资源和社会流动的高度控制性逐步减弱,“单位制”在中国逐步消亡,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青年群体流动性迅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原有的组织方式的动员方式必然越来越难以适应。人口流动性的变化,在涉及到共青团组织日常参与政务的渠道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按照现有的渠道能够列席同级行政办公的共青团干部越发的少了起来,共青团作为人民团体参政的能力和成效也大大折扣。

(二)利益格局下的“人才困境”和“价值困境”

2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使共青团发展面临“人才困境”。进入转型期之后,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利益结构的调整,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日益突出。当前,在中国的青年企业家群体、青年个体工商户群体、城市白领群体、IT青年群体和自由职业青年群体,很少能够见到共青团的组织和干部,而在农村青年群体和外出务工青年群体中,也面临着严重的团组织流失和团员流失的问题。同时,社会利益结构调整的另一个直接结果是造成了共青团组织“人才断层”危机,一些团干部大龄化、团干部兼职化和团干部转岗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使共青团组织面临“价值困境”。在生存的现实压力和发展的强烈冲动的双重逼迫下,当代青年群体价值观更加趋于多元化、现实化和人本化。加入共青团能给我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什么意义?做一个共青团员,或者说做一个团干对我个人究竟有什么好处?如何重新诠释、更新和重构共青团组织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何使共青团的理想与目标与当代青年的现实生存与发展的实际诉求相契合,使一个政治型青年组织的政治追求建立在现代人类最本质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关怀之上,无疑是共青团面临的最重大课题。

(三)缺少行政赋权下的“动员困境”

政府在青年发展中具有主导性作用,在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中没有专设处理青年事务机构的情况下,共青团承担着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务的责任,并未得到政府的赋权。由此便产生了非常尴尬的现象,作为执政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青年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却找不到自己位置。在所有涉及青少年的问题上,共青团都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当解决问题涉及到人、财、物或动用到行政手段时,共青团自身却变得无能为力,只能是八方求援。本来,管理青少年事务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变为,为青少年事业出钱出力是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听起来莫名其妙,事实上是本末倒置了。23 魏文俊.关于共青团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马太•多甘,黄照静.政治合法性:新范畴与过时理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03)

三、转型发展的探索

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共青团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站在新的起点,共青团组织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转型发展,助推社会体制改革,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对于2012年4月,共青团广东省委在《关于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推动共青团转型的报告》中表示要使共青团实现“再组织化”覆盖,需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一)当前推动共青团组织转型的方法路径

4推动共青团转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围绕青年、服务青年,坚持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坚持循序渐进、稳妥推进。方法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先进性

这是共青团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青年核心组织作用、坚持青年运动正确方向的前提条件。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团、引导青年,始终保持党团的血肉联系,永远坚定地跟党走;坚持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发挥团员、团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坚持用优良的传统鼓舞青年,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团结带领全体青年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全面复兴奉献青春。

2.结合需求与服务

共青团需要由单一的政治型青年组织向多功能的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变。面对社会发展多元化,需要共青团组织成为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枢纽型社会组织。引领青年必须了解青年身心发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特殊的需求,善于把教 4

55郑长忠,袁罡.社会转型期共青团职能定位与实现途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涂敏霞,吴冬华,魏雁滨,张炳富,杨卫国.构建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有效模式——从香港青年服务模式谈起[J].中国青年研究.2010(09)育融入满足青年成长需求的服务之中。要把教育同服务相结合,在教育中有服务,在服务中有引导。一是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集聚的新方式,大胆探索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二是把发现和培养青年能人作为基层团建的前提性战略任务,选拔各领域的青年能人到团的岗位。三是先帮助青年成立交流性组织,再在具备条件的青年组织当中探索成立团组织。

3.拓展网络渠道

由内向型系统内活动向外向型参与社会管理转变,由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向上下结合的多元化管理转变。形成功能手段完备和富有成效的社会化互动体系。面对“网络新生代”,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难适应,但又为开拓新共青团工作的方式方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在青年思想引领中的作用,要把思想教育领地拓展到网络世界,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要探索通过网络建设,设置思想调查、热点问题对话、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活时尚等栏目,及时掌握新的思想动向,及时作出新的疏导。

64.基层试点先行

打破传统划分模式,把工作重心向基层村(社区)转移,构建以“属地化”为特色的组织网络,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让不同层级的团组织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广大青年,注重运用和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团的工作和活动。探索和创新的活力在基层。这些年来我们探索一些重大举措,都源于基层的实践创造,走的是一条先有基层创造、局部探索,再到制度规范、推而广之的路子。当前,越是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越是需要基层的探索和创造。一方面,要鼓励各地勇于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寻求破解之策。另一方面,对基层的创新实践,特别是一些不足应持包容态度,多帮助指导,不求全责备。

(二)实现“再组织化”覆盖共青团转型的思路举措

7以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方向,以推动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67 高芸.网络场域中的青年动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8)冯兰瑞.青年团的建立、改造与重建[J].炎黄春秋.2010(10)为重要中心,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以下是几点推进新时期共青团转型的探索:

1.建设枢纽型组织探索

加快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在社会组织中加强建团,实现对社会领域青年的“再组织化”覆盖,推动共青团组织从传统的层级化向非层级化拓展和延伸。指导社会组织组建,动态管理青年社会组织日常运行。以解决共青团的基层组织设置与青年群体分布结构不适应的矛盾。

2.建设“服务型共青团”探索

重点打造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平台,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提高青年职工岗位技能素质,激发青年创造活力。围绕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青年精英吸收团的队伍中来,构建广泛的智力支运用网络化信息手段,建立新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正面引导作用。服务性化的建设有利于解决青年的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能力薄弱和工作方式陈旧的矛盾,3.拓展共青团的社会性

进一步明确团组织的社会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在公共性社会中赢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着眼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着眼于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公共事务,找准着力点、形成聚焦点,促进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给功能互补、政府主导力量同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青年事务社会管理网络。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团体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

4.建设新的组织体系探索

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构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构建区域网格化的组织格局。建立以各种青字号工作机构和外围组织为纽带,覆盖社 区青年群体的组织架构,形成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社区团组织网络。,建立完善“上下互动、左右协同、内外结合”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完善“上下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建立下级团组织对上级团组织的工作监督建议制度。二是建立完善“左右协同”的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团组织整合资源的优势的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共享共用社会资源,实现活动成效最大化。三是建立完善“内外结合”的工作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外部评价制度,加强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资源力量加强合作交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全面提升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水平。并以此解决共青团事业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结束语

从中央到广东,都在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和政府购买服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时代背景,怎样使共青团组织回归原本群众属性的一条路径,实现“再组织化”覆盖这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申欣旺.闵杰.李洋.广东共青团的转型实验[D].中国新闻周刊.2012-08-31(6).[2] 魏文俊.关于共青团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3] 吕福春.论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4(11).[4] 艾理生.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机制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01).[5] 谭建光.广东共青团: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03).[6] 刘举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04).[7] 陈微.城市共青团的社区化工作方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9(04).[8]梁晋波。国企工作的思考[J ] 科技资讯.2008(28).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共青团论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