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合集)》。
《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主题方案
一、活动主题:
体会友谊,感受合作
二、活动背景:
现在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发展情况有待改善,部分学生不能考虑到其他同学的感受,同时当一个团队或集体由于某个人或多个人发生失误时,其他的人就会指责他们,这时,大家不会得到任何快乐和成功而且会陷入不良情绪中,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对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的提高也有好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和身理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合作方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随机应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树立同学之间主动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陌生环境中也能尽快熟悉,消除陌生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愉快体验和感受他人情感。
四、活动重点:
1.学生体验与合作相关的感受,了解合作的意义。 2.学生学会接纳、理解、包容他人。
五、活动难点:
1.团队失误时,学生被不良情绪困扰,易指责别人,忘记合作的意义。 2.学生过于注重胜利、成功,(害怕失败)难以顾及他人感受。
六、适用对象:
小学生:四年级到五年级
七、活动设计者:
小学教育(数学与英语方向)2012班
王**
八、计划用时:
一节课(40分钟)
九、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设计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和场地。
2.活动道具:音乐播放器,小礼品,医药箱(防止发生意外受伤)。 3.对学生做思想教育准备,学习团队合作的理论知识,强调活动注意事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热身游戏:爱的抱抱
游戏规则: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圈,主持人播放音乐《快乐的时光》。学生伴随音乐舞动起来,同时围着圈跑动。当主持人喊:“爱的抱抱,爱的抱抱,X(随便说一个数字,如2。)。”学生要以最快的速度两两抱在一起,剩下一个或者不是两两抱在一起的学生,需接受惩罚,即一分钟才艺表演。然后游戏继续,不同轮次,可更换新歌曲。
(二)学生分享游戏中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要抓住学生发言的重点“只有放开身心体会友谊,才能取得共赢”。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感受合作的温暖,并能延续到学习中和生活中。
(三)主题游戏:情有千千结
游戏规则:将所有学生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手和右手两边的人。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并负责播放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大家闭上眼睛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主持人会控制音乐停止播放,大家都得停止运动并张开眼睛。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左手和右手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胜利的小组获得小奖品。)注意:学生闭眼睛运动时,只能缓慢走动。偷偷睁开眼睛或者猛撞,属于犯规。犯规者取消获奖资格。活动中,主持人要关注学生的安全。
奖品:本环节中,每轮游戏中胜利的小组,每人可获得一个棒棒糖。
(四)最快的小组,分享取胜的原因。
学生分享取胜的秘诀,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愉快体验。第三阶段:交流阶段
1.主持人为学生拍照留念,记录学生快乐的瞬间。这些照片可以张贴在教室 2的展板上,便于学生回味团队合作的温馨与快乐。
2.每一位学生可获得一张明信片,在明信片上写一下本次活动的感受。 3.围绕活动主题“体会友谊,感受合作”,自由发言,谈谈收获。或者说说活动中的存在的优缺点和相关应对方法。
4.教师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
十、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很重要,因此对小学生而言更应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较多。学生对活动中的收获分享交流很积极、很深刻。很多学生说出自己很感受和体会,让我很欣慰。因为这些分享对学生起到的是积极的暗示作用和正向的鼓励作用!我的设计意图达到了。
通过总结交流大家知道的什么样的认知是合理的,什么样的认识是不合理的,并且能在同学的帮助下把不合理的认知变成合理的认知。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我设立了小小的奖励和让学生写明信片的环节。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小小的奖励是很有必要的。既是对学生一种肯定的表现,又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收获一份喜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潜力。
整个的主题辅导活动,我想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个人都会收获很多!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小祥,男,9岁,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个子小小的、瘦瘦的。他是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种聪明伶俐的,但是却又透着一股子的调皮劲的小男孩。因为父母都在上班,所以,上学时,中午都在食堂吃饭。只有晚上和父母待在一起。妈妈比较会和小祥进行沟通和教育。爸爸对他则较为严厉,当他犯错时,一般会采取“暴力”政策。
二、主要问题阐述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表现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上课偶尔和邻桌的同学说几句悄悄话,有时听课的时候走走神。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就发现之前的表现皆是因为还不熟悉学校的环境以及老师同学。接着,他的行为开始让人头痛起来了。上课不再是小声的说话了,一节课下来没有5分钟是在凳子上安安静静的坐着的,基本上头都是在左右前后的转着。提醒了几次之后,便完全不理会老师说的任何话,而是依旧我行我素的干着自己的事情。最后,更意想不到的是,开始因为同学的一句话或者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就和同学大打出手。由于和他一起的同桌是一位个子很小而且比较内向的男孩。他的座位靠墙,下课后需要同桌让座才能出去,就因为同桌没有及时起身,他便踩在同桌的背上出去了。
三、评估与诊断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
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小祥的情况基本属于行为障碍中的不良习惯和攻击行为。
四、心理健康辅导和措施
对于小祥现在的情况,其中父母在他心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是一切辅导和措施实施的前提。因此,我首先就与家长进行联系,交换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因为小祥的爸爸容易不问事情的缘由,就直接对小祥进行惩罚,于是和小祥的爸爸的沟通是必不可少,让他尽快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和潜移默化的,而且当自我得到满足与关爱时,自身就会不知不觉的发生改变。接着,我就进行了各种评比活动,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感受到同学的关爱和老师的关心。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让他与父母合作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小祥就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感受到关爱;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而有了父母的一起纠错与分享让他开始逐渐的意识的自己不好的行为,让他产生我要改正的想法。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因此,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我都积极的找到他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我发挥了表扬的魅力。那天课间,他主动的将桌子底下的纸片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我看见了,在课上及时的表扬了他一番。在放学时,他给了我一个惊喜,竟然主动的留下
来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一起打扫教室。
五.辅导结果
小祥依旧是一位个子小小的、瘦瘦的,一看上去就是聪明伶俐的,依旧透着一股调皮劲。可他的表现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刮目相看: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甚至经常主动为班级、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调查目的
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校于2010年10月对三~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表略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
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
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E同学间好玩
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心理
题目3: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C无所谓D有信心E不紧张
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面对考试,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冷漠
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D非常激动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四)胆怯、羞涩
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爱心的流失
题目8: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C捉弄D喜欢弄死
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的关爱。
(七)竞争意识不强。
题目9:竞选干部时
A我能行B努力争取C当干部要多做事D无所谓E不愿当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表明,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
(八)不良情绪:
题目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C有时烦D不愉快
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在校情绪不良现象,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20%,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学校原因: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社会原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成年人的健身观念增强,却缺乏对孩子们“健心”的观念。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1、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家庭:很多家长的外出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连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农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3、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城镇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佳克小学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开展小学生“健康心理”系列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未成年人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通过德育载体的不断创新、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性、同伴之间的互育性、学生的自我教育性,不断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推动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小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领导小组
组长:邹进学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三、活动主题
真诚交往、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四、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5月):宣传发动阶段
制定活动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有关心理健康工作宣传。
第二阶段(5月至6月):实施阶段,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1、学校将在5月上旬开展以“真诚交往、和谐相处、共同成长”为主题班会、黑板报等教育活动。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
2、学校将在5月中旬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学校德育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健康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心理咨询室隐蔽处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3、学校将在5月下旬让学生观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影片。现代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学校将在6月上旬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学习,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5、学校将在6月中和下旬开展预防校园暴力教育活动。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第三阶段(7月):总结阶段,作好活动总结,资料和图片的收集整理。
兴义市乌沙镇佳克小学
2017年5月
案例介绍
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教师、同学们交谈,教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我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
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我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梦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期望看得十分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辅导方法
1、经常会谈。不定期地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教师愿意帮忙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2、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经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一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经过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
4、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团体活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蓝某与大家一齐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完美,友谊可贵。
5、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的机会,对蓝某所取得的点滴提高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蓝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6、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她学得简便,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7、坚持书信联系。与蓝某通信,让她把自我忧伤的事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教会她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进取的方面着想,坚持开朗的情怀。鼓励蓝某把自我高兴的事向知心朋友、教师、家长诉说,让别人共享欢乐。经过通信,拉近与蓝某的距离感,给她营造一个简便、愉快、平等的扭转。
8、开发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力量。与家长坚持联系,争取得到家长配合,让家长对蓝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辅导效果:
经过一系列活动设计,蓝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找她来谈话,已经有问必答。她也有了自我的好朋友,并经常与她们一齐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喜的是,她会主动向教师问好,同学们还能常常看见她那盈盈的微笑。
推荐专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