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2022-12-05 01:23:5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近年来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口太多,而且高校招生每年都在扩招中,就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1.中国人口太多,竞争压力过大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4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

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眼高手低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3.家庭期望过高 学生心理压力增大

家庭背景”可以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至于许多学生家庭在低年级时就开始发动所有资源来为之寻找就业可能。家长也往往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有一种较强烈的投资回报预期,使得大学生产生一种较强的对家庭的负疚感。由此导致毕业生在求职时的心理压力增大。

4.高校不断扩招 企业招人专盯文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扩招导致大学生总量逐年增加,201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31万人,这便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用人单位在筛选大学生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学校的社会地位、综合实力的排名等进行。相对来说,重点院校,比如211和985院校的师资比较雄厚,办学资金较充足,教学质量比较高,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学生就业有相对优势,这样也导致这些院校之外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学校资源及专业设置等的限制,处于岗位竞争的劣势,导致产生就业压力。

5.社会竞争激烈 学生社会经验太少

由于当前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会从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工作经历和获得奖项中设置许多“门槛”。而这些能力的高低会很直接的对毕业生产生就业压力。同时如何正确面对被挑选、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已,发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也成为大学生能否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大学生应进行职业辅导,调整择业心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017年大学生就业趋势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3、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4、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这就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目前毕业生中间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甚至离家比较近等等。

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非常希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叫做“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这样造成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不少毕业生错过择业良机。

5、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看重“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越看越淡。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接收毕业生持“宁缺毋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应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党和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

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势,国家每年都出台了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为引导、协调、安排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经济的突起,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广大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更为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用武之地。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就业项目有“预征入伍”、“部队士官招聘”、“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另外,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形势,我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准商机,挥一技之长,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励志语录

1. 在人生舞台上,从不给落伍者颁发奖牌。

2. 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长相,因为能力不会写在脸上。

3. 一个人只有亲眼看到自己伤疤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痛,什么是对与错。

4. 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5.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6. 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摘自:

7. 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8.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9.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10. 要无条件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

11. 命运,你残忍的诉说着我的悲痛。

12. 望着别人幸福的笑容.心里总觉得不安!

13.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14.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15. 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份出息。

猜你感兴趣:

1.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章

2.大学生就业励志语录

3.大学生就业心得体会

第二篇:大学专业结构性失业分析

大学专业结构性失业分析

据《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撰写方,就业专业调查公司麦可思对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研究发现,大学生专业结构性失业突出,个别专业严重供大于求持续性造成了大学生失业的主要部分,2007、2008届本科半年后失业率最高10名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学、法学、医学和教育学等专业大类中。其中中医学和运动训练连续两年都是失业率最高的十个专业。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可较快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据麦可思计算,法学、中医学、运动训练等10个专业为红牌调控专业;临床医学、旅游管

理等5个专业为黄牌警告专业;石油工程、材料物理等5个专业为绿牌发展专业。

红牌专业是连续两年落在全国失业率前10名或失业量前10名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除红牌专业外同时落在全国应届毕业生失业率和失业量上升最快的前25名的专业;绿牌专业是就业率高居全国专业前50名、且就业率或薪资增长最快(或金融危机时下降最慢)的前10名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麦可思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性失业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失业量最多的专业具有很强的持续性。二是失业量最多的前10名专业在全国大学生总失业人数中的比例偏大,且最近两年失业集中在少数专业的.趋势加强。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就业问题研究专家王伯庆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解决此失业类型的核心是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

推荐专题: 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