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领导科学论文

2022-12-03 01:58:1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科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科学论文》。

第一篇:科学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实验”作源头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摘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只有实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形成的途径,也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教师只要坚持让实验走进科学教学课堂,并合理调整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活动小组,善于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组织好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授学生于“渔”,不但节省教学时间,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让探究更有效。

【关键词】巧设悬念 遵循规律改进方法建立评价

【正文】

一、巧设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实验

科学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更是贯彻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去试图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建立假设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收集有关证据用来检验假设,因此如何使学生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展开有效的探究,是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学 3-6 年级课程标准》中,对设计实验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在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实验设计也有如下总要求:需要经过尝试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具体要求有三条: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预测;能设计合理的观察研究方案;能设计较规范的单变量实验方案。由此可见,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举足轻重!如果可行给予肯定,如不可行也应赞许学生认真探索的精神。

例如:四年级第一学期《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光,但光的传播问题是很少思考的,我设计的悬念如下:假如在投影前放一块板,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的结果很多:学生1:屏幕上会有黑影。学生2:不论板移动到哪里,黑影就会移动到哪里。学生3:板前后移动,黑影就会随着移动变大变小,同时板放的越远,黑影也就越淡。学生带着这种种假设和疑问展开了一个个实验去验证。通过这样的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去实

验,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更强烈,兴趣也会更浓。又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我先放录音,请大家听一些有趣的声音,再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过哪些声音,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提各种有关声音的问题。最后确定我们要研究的是“声音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这一问题,学生对后面设计的一个个实验都明确了目的。

二、遵循规律,给予学生有效实验

让学生参与实验改进措施实验目标明确后,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做,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和必要的指导,以便找到探索的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扶放结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验教学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好扶放结合工作,着重为学生搭好实验活动的脚手架,确保实验教学真实有效。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绿豆发芽”的实验设计,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四颗绿豆、一次性杯子、纸巾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绿豆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

三、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凭一时的兴趣来学习,很不稳定,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在《水的凝结》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带有盖的瓷茶杯和玻璃杯,并为学生提供玻璃片,学生选用了不同的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玻璃片做盖的学生目睹了水珠渐变过程,用玻璃杯的同学看到了水蒸气蒸腾到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的全过程,现象反馈的差异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选材与别人选材的优劣。教师适时地对不拘泥于导入实验,创造性地选配实验材料,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让学生逐步学会选材。另外,我还尝试将材料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三、改进方法,让学生亲近大自然

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科学大课堂,教师要激发孩子对生命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都在对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发出声声呼唤。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科学意识的种子,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如在教学《植物的茎》时,我课外布置孩子选择小树的树枝来进行“筛管运输养料”的观察实验。于是孩子从选择实验对象到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把树皮割断,过

了一段时间这个地方就膨大起来,大家都明白这个瘤子一样的东西里面是养分。一次六年级的一位小女孩发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她主动走过去处理了一下,事后发现还在滴水。后来这个女孩在学校里做了大胆的猜想:若学校里的教学楼所有洗手间的水龙头都没有关紧,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经她调查研究,得出了一组惊人地数据。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生活中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的是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求证的过程,懂得了方法,这是老师仅利用课堂无数次的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生活才是教育第一课堂。

四、建立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新的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答案也许与正确的有些差距,但我们应积极鼓励这种探索精神,更应帮助学生对各种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必要时可以再观察、再实验。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学生在“我的探究足迹”和“我运用的科学方法”中十分看重小组的给予红花 和红星,希望得到同伴、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在足够的时间里,最终得出学生自己能够接受的结论。在这种实验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实验的信心,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作铺垫。只有通过每一节课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验证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学生认知的基础,实验中的探究活动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也是能力形成的桥梁。切实重视科学课堂演示实验,通过教师规范的操作,学生能否有所发展依赖于是否能充分探究,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者要抓住在实验教学中的“探究”这一主线,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大胆设计实验方案,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我想学生经历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科学素养及实验动手、动脑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实验”作源头》

东 庄 后 江 小 学

张丽梅

第二篇:领导科学论文要求

江西中医学院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领导科学》考试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范围

1、西方领导理论的述评(摘取其中一个领导理论研究)

2、被领导者与领导者关系研究

3、当前我国卫生领域领导环境分析

4、儒家(或道家,或法家,或兵家)领导思想述评(任选其一,或任选其中一代表人物分析)

5、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改革研究

6、参照香港公务员制度分析:如何构建制度或流程,有效遏制职权滥用?

7、如何构建组织的人才识别制度?

8、加强我国领导监督机制改革的研究

9、构建适应新时期、新环境的领导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0、我国古代帝王将相领导行为研究(以某个帝王将相为例,不能笼统介绍所有帝王)

11、群体领导素质优化的方法研究

二、论文要求

1.每人1篇;从以上题目中任选一题,具体题目自拟,但内容不能超出标题范围。

2.要有自己的观点,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

3.不得抄袭(超过1/3内容来自别人即为抄袭;抄袭者成绩记为0分)。

4.必须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基本格式要求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

5.正文字数2000字左右,不得少于1500字;摘要和关键词可以不写。

6.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1)题目:四号黑体,加粗,居中

2)作者班级、姓名、学号:五号,楷体,居中,加粗

3)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4)二级标题:五号黑体

5)正文:五号,宋体;首行缩进两个字

6)图、表标题用五号仿宋体,居中,表格、插图注意序号

7)页眉、页脚:小五号,加注放页脚

8)参考文献:五号,楷体

9)未明确说明的不需要加粗

7.论文打印版式要求

1)论文用Word编辑,版面按A4(210×297)纸设定;

2)论文格式为:

第一行题目【必写】

第二行作者班级、姓名、学号【必写】

第三行开始正文,可以不加摘要和关键词

最后部分写参考文献【必写】

3)装订论文装订要求:A4白纸打印,左侧两针装订。

论文上交时间:

2011年11月20日之前,学习委员收齐后统一交到经管学院管理学科组

第三篇:领导科学论文doc

领导科学论文

领导是影响力而不是权力,经理人应当努力得到下属的信赖、爱戴和追随,而不是玩

弄权术得到的敬畏。领导是教练,是如何让团队学会工作,不同的下属需要不同的领导

风格,同一下属在不同发展阶段也需要不同的领导风格。

一、领 导

领导技能主要包括深思熟虑的技能、专业技能、关系技能和行动技能。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领导者,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充满热情和感染力,遵守诺言言行一致,拥有坚定

不移的信念,敢于承担责任,有磊落开阔的胸怀、保持廉洁和谦恭,有承担风险的魄力,保持自己的权威,善于化解、避免危机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以及能获得部下的信任的素质。

领导的关键工作是决策,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具备全局观念、可持续发展、充分准确地

了解情 况、澄清每一项决策的意义,把握存在哪些利益冲 突、具有系统思考、考虑决策实

施的可行性、可控性和考虑下达命令的方法和时机的基本理性。优秀的领导从优秀的决策开

始,优秀的领导者在于不犯决策性错误,敢对自己参与的每一项决策负责,跟风型、急功型、豪赌型、矛盾型的决策都是不理性的,无益于企业的发展,一招不慎,全局皆输。

二、权力与影响力

权力是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是将意愿

施加于他人身上的支配力量,其特点具有强制性、潜在性,表现为职权,是实施领导的基础、地位的象征。影响力是一种不运用权力就使他人或下属做事的能力,其特点是一种追随、自

觉和认同、是非制度化的。权力来源于法定职位,由组织带来和规定,受时空、权限的限制,不因人而异,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是一种外在的作用,而影响力完全依靠个人的素质、品德、业绩和魅力而来,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超越权限,甚至超越组织的局限,因人而异,是一种内在的影响力,是一种追随、信赖和爱戴。

三、领导风格

指挥型的领导风格为高指挥、低支持,下属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步骤都是由领导所决定的,下属只是执行领导的决策。教练型的领导风格为高指挥、高支持,行为包括为下属制订明确的工作目标,提

供建议并给予辅导,咨询且倾听,给予示范但不替代。支持型的领导风格为低指挥、高支持,特征有对下属的努力予以鼓励、支持、引导下属拓展思路,找到解决的方法,让下属参与到

做决策的过程中。授权型的领导风格为低指挥、低支持,授权型领导将做决策和解决问

题的权责都授予下属,采用完全不干预下属工作的方式,让下属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目标,并且独立实现目标。

四、领导下属的艺术

1.了解下属的三个层次部门经理要想带领好下属,首先要了解下属,要了解下属背景、简历、知识结构、经验、工作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等基本情况,根据对下属的了解预测

其可能的行动,进行及时地指导和帮助,或者在其困难时给予适时的支持,能够深入到下属的内心世界中,知道其工作的热诚、待人的诚意、是否具有正义感等。真正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下属工作上最大的潜力,列出下属各自的五项最突出能力,明确为了提高工作业绩最需

要做的三件事,确定下属在团队中的定位,知道下属对自己的工作最有帮助的三个方面。

2.管理下属的四个原则

以身作则的原则,部门经理要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待人处事的原则去影响员

工,在实际行动中教育员工;担当责任的原则,适时的为员工担当一部分责任,能够表现出

对员工的爱护,激发其工作热情和潜力;支持员工的原则,根据员工各自的特点发挥其特长,做到人尽其才,对新任职的员工或者是有潜力的员工,给其犯错误的机会,使其从错误中学习更多的内容;纠正错误的原则,不要怕员工犯错误,在员工犯错误的时候要及时地 指出

来并纠正错误,纠正错误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既要让员工认识到产生错误的原因,确保不

会再犯,又不能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提高下属的工作成效

作为领导,必须致力于提高下属的工作成效,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成效。员工需

要的是自我表现的价值感和受尊重感,用语言鼓励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切忌对员工视

而不见,要寻找机会

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成效,创造愉快的工作气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个性得以发挥,对资历比较老、经验比较丰富的员工,让其指导新人,既可以让其有一种优越感,又让新人尽快熟悉工作,同时能很好的培养老员工的责任感。表扬进步,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被人欣赏,领导要留意员工的每一个进步,当员工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地表扬、鼓励其继续前

进。调整员工的工作情绪,尽可能地帮助员工解决困难。为员工提供培训是提高工作成效的一个有效方法,让员工尝试新的或者重要的工作,让其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产

生自豪感,在适当的时候让员工尝试新工作,且一定要在公开的场合将工作交给下属,因为这样对下属来说既是

一种荣耀,同时又是一个很大的动力。

4.有效地分配工作

前期准备很重要,要做好明确什么事情要分配、分配给谁、怎样来做。通常领导的工作可以分为只能由自己做不能分配出去的工作、可以马上分配的工作、下属经过训练之后能够接应的工作、应该分派但没有合适人选的工作。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只能由自己来做,领导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分配工作方面过于禁锢;如果是因为没有合适人选,那么就要对部门的人员进行调整了。

分配工作是以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为基础分派工作,设立衡量工作的标准,进行必要的控制,掌握工作的进度。分配工作时应清楚地说明所需要的工作结果是什么,制定评估的标准并达成一致,提供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分派给素质好、能力强的人,在质量及时间上

进行必要的控制。

5.严明纪律

纪律是一套标准和规范,是 为了鼓励员工达到工作的预定标准,纪律不是部门经理显示权威 和权力的工具,可以训练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个人修养。多数人违反纪律的原因并不是知法犯法,而是不能调整和适应这种方式。用纪律去惩罚员工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通过建设性的 批评或者讨论,让员工按照要求和希望去做,纪律就变成积极的因素。

6.评价下属

评价的原则要相对稳定,不能毫无道理地经常变更,要达到让下属知道上级对其的工作期望,暴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面对面地沟通,消除下属疑问的 目的。评价的技巧要对事不对人,针对工作中需要改变的一些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用事实说话,评价结束时,要让下属清楚自己有改进的责任,并且知道应该怎样改进工作;使下属接受评价,通过沟通消除其对评价的疑问,从而理解评价的结果,批评要适度,在批评的时候只是针对下属的某一个错误,而不要涉及旁人和旁事。在批评中要先肯定下属的成绩,再具体地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评价中应注意不要图省事,给下属过高的评价,在评价

之前先确定谈话范围,在评价过程中,让下属习惯于归咎于客观原因。

第四篇:军队领导科学论文(2)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法理性分析

【内容提要】 胡锦涛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领导制度和建军治军的根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中国共产党直接执掌军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不断受到质疑。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军队院校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党对军对绝对领导 法理性 分析

【作者简介】 李博平,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田枫,空军航空大学社科系第二政工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建军治军的根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在历史的不断选择、考验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科学分析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法理性,充分认清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显得尤为重要。

一、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具有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唯一执政党,作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直接执掌军权,对军队实行绝对的领导,既符合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实际,符合现代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符合政权与军权相统一的政治规律,也得到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赞同、认可、支持,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1. 从执政基础看中国共产党执掌军权的合法性。执政基础即依靠谁、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是一个政党执政的前提和条件,构成执政合法性的依据。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不渝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忠实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高行为准则。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具有最深厚、最广泛的人民性,因而具有充分的执政合法性依据。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人民性决定了她执掌军权、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合法性。从根本上说,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领导的绝对性的深刻根源。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问题是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人民利益的实现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所争取到的一切也必将不复存在。而没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就不可能拥有和建设一支保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军队绝对领导,正是出于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

2. 从执政价值看中国共产党执掌军权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最进步的阶级,才有领导权。无产阶级是时代最进步的阶级,社会主义制度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邓小平指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①在今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坚持这一执政价值的政党执掌军权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更重要的是为了坚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坚守人类社会进步的正确方向。

3. 从执政的理论基础看中国共产党执掌军权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无产者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整个运动及其根本和主要目的的代表。而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创立和掌握自己的军队。因此,无产阶级的军队只能由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建立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和特点也决定了它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军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及执掌军权合法性的理论基础。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只能而且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从执掌军权的法律授权看中国共产党执掌军权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执掌军权授权于《宪法》和《国防法》。如《宪法》序言所明确指出的:“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②这些规定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法定的执政党。《国防法》第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活动。”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执掌军权有着充分的法律授权依据。

5. 从执政的效能看中国共产党执掌军权的合法性。从历史和现实看,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民的利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都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逻辑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现实逻辑,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效能,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拥有这样坚实的执政基础,决定了她执掌军权的合法性。

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具有合理性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着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如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等。同时,因军队内部政党系统与军事行政系统高度融合,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合理性集中表现为内生性、统一性和长期稳定性。

1. 内生性。所谓内生性,是指党对军队所实施的领导不是从外部强加或间接地施加影响的,而是通过军队内部政党领导系统发挥作用的。

一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最高决策指示通过军队内部党的组织系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在军队内部建立的严密完整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党的意志在军队中顺利贯彻执行,保证了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有效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总体运行机制大体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掌握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负责对军队建设和军队行动的一切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指示,下达命令;这些决策、指示、命令,不是从外部传达或灌输给军队的,而是直接通过军队内部党的组织系统领导和负责贯彻执行的,并保证传达到每一个士兵;党的政治思想、理论、价值观也通过军队内部党的组织系统对官兵进行宣传教育。

二是部队中各级党组织是各单位的领导核心。部队中的党组织是拥有本级最高决策权、领导指挥权的权力系统,以对本单位的一切重大问题行使决策权的方式,对本单位实施直接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部队中的一切重大问题,除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的决策、指示、命令外,大量的是本单位自身,特别是与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换言之,部队党委需要决策的很多问题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决策的运行方式基本上是采取民主的方式,是在充分听取和尊重官兵意见和反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军队内发扬民主,是我军的一大特色。

三是政治委员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军在部队中设置与各级军事主官有同等权限的政治主官,与军事主官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实现对军队的全面控制。我军政治委员是党的委员会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其基本任务和职责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部队在任何艰难险阻的条件下胜利完成党所交给的各项任务。从运行机制角度看,政治委员在党内担任部队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对部队建设和军事行动拥有把关定向、制定政策、组织领导、整合力量、协调关系的权力与责任。部队建设和军事行动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均需政治委员与军事主官共同拍板、签署命令,而不能由一人专断、独行。

四是军队中的党员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影响官兵完成各项任务。这种带领和影响不是间接的,而是直接的。党的形象的树立和维护,党的声音、党的意志在部队、在官兵中得以贯彻执行,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着很强的、直接的关联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不完全是政治意志的强力作用的结果,而更多地是党员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的人格魅力等“软”权威作用的结果。

2. 统一性。所谓统一性, 中央军委和部队党委统一集中领导下运行的,而非各行其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运行机制的这一特点完全符合军队组织高度集中统一的性质特点。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运行机制。它是一种经过艰苦战争和各种风险考验的精干、高效的领导运行机制,是委员会制和首长制相结合的优化机制,显示出了优于个人负责的巨大优势。其有效运转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威信,保证党委在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和统一行动,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规定,军队各级党委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对所属单位的一切组织、人员和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可直接就部队一切重要问题作出决定、规定,由行政首长分工负责实施,对各该部队的全体成员都具有强制力和支配力,要求其部属无条件地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决不允许闹独立性。在平时,党委统一领导部队的全面工作和建设;在战时,党委就变成了指挥中枢,统一指挥部队的作战行动。

统一性还表现为党的领导与行政领导的统一。在军队层面上,党的组织系统与军事指挥和行政组织系统同时存在,而且军事指挥和行政组织系统在党的组织系统的统一集中的领导之下,与党的组织系统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党的组织系统的优势,又可以充分发挥军事指挥和行政组织系统的优势,产生一种加和效应。而这种加和效应不仅源于组织系统的统一,而且也源于军队成员双重身份的统一。我军绝大部分官兵既是军人,同时又是党团员,具有双重责任和义务,因而使军队在履行职能使命中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在国家层面上,党领导军队与国家领导军队的高度统一,使党能够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既可以高效使用党对军队的至上权威性资源,实施对军队的绝对、直接的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确保军队始终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之下,又可以通过党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的领导,高效使用国家行政性权力的强制权威性资源,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全国性的战争动员,从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了一种加和效应。这两个层面上的统一,达成了军事领导体制所要求的政治价值与军事价值的有机统一,凸显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运行机制的科学价值,充分体现了相对于西方国家军事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的比较优势。

统一性也表现在决策的制订与执行的统一。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既保证了决策质量,又明确了领导职责,实现了决策和执行的科学高效。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将党委决策与首长分工执行决策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集委员会制与首长制的长处于一身。党委对重大问题通过集体讨论作出决议,决策质量有了充分的保障。党委决定的工作由军政首长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军政首长同为部队首长,只是分工不同,共同对党委负责。这样,执行决策的职责十分明确。国外一些研究管理学专家学者,曾对世界上企业管理比较成功的美日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管理模式是个人决策、个人负责,而日本是集体决策、集体负责,这两种模式都有优长,也都有局限性。他们认为最佳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应该是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结合和统一。而这个结合和统一,恰恰是我军党委制的突出特点。   3. 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指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运行机制上始终保持了同一的领导主体、同一的领导制度、同一的运行模式。这种稳定性,既跟我军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系密切相关,也跟我国政党制度密切相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运行机制始终坚持着同一领导主体——中国共产党,使军队有一个恒久性的忠诚对象和组织控制核心;同一的领导制度和运行模式——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改变,以及形势和政策的变化而变动不居。

三、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经受了战争和建设实践的检验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长期的战争和建设实践中诞生和发展完善起来的,经受了战争和建设实践的反复考验、检验。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是合理和合法的。主要表现在它有效地保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职能、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1.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我军是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从1927年到1949年,22年战争,消灭了上千万敌军,仅战役就打了400多个;抗美援朝战争,迫使世界头号强敌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创造了许多军事史上以劣胜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战争锻造了人民军队,战争也锻造和检验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进行的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在这种情况下,正规化的、高度规范的军事领导机构显然难以适应战争的实际需要,也与各级指挥员的素质、能力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建立既满足相对独立作战(在相当长时间内表现为游击战)需要,又能保证对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军事领导机构。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由各地起义部队组编而成。各地起义部队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统一成一个整体,没有山头、派系。在武装割据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分散、独立作战的各部队都在党的统一意志、命令下行动。之所以能如此,很大程度上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严密高效直接相关。人民军队以弱胜强,取得了革命战争胜利,有力地证明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2.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保证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和军队步入了正规化建设时期,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发挥了应有的职能,充分保证了军事领导的职能和目标任务的实现。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军队,是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承载的重要职能使命。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基础上起步的,落后的经济难以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需要;国防和军队自身起点较低,既要实现正规化,又要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建设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更需要统一国防科研、军工建设、武装力量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完善了武装力量的编制体制,形成了三军合成指挥体制,提高了部队的联合程度;形成了本土化常规武备体系,拥有了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前沿的高精尖“撒手锏”,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武器装备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有利于实现军事领导职能,提升军事领导效能。

3.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从发展历程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组织机构是在借鉴当时世界特别是苏联红军领导机构的基础上初步创立,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在适合战争的情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从中央最高战略决策机构到前委、军区、分局等战役决策机构,从总部最高领率机关到军区、分区、团队等领导机构,从作战指挥机构到政治工作和后勤装备工作指挥机构等在内的高度集中统一、精干高效、富有适应力和开放性的严密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组织机构按照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设置的原则,设置和规范各级领导机构,逐步建立起了完备的体系。在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上,主要有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党和国家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党和国家最高国防领导机构、党和国家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在军队领导机构上,形成了严整的、系统的组织机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和军队领导机构相互联接,上下贯通,协调一致,形成了功能齐备的严密体系。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170页。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看了“军队领导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部队领导科学论文

2.军校领导科学论文

3.部队通信专业科技论文

4.有关部队人员管理论文

第五篇: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适度改进实验设计

山西省武乡县教学仪器站王华

山西省武乡县五一小学暴丽丽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但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巨变的今天,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学生配套实验包先天不足不可操作;实验设计复杂难以实施;实验抽象难以直观等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就须应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现就对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改进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先天不足的后天来完善

科学来自实践,科学知识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科学的感性认识,现如的科学教科书都今配套有学生实验材料包,但这材料包却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学生实验时可操作性有缺陷,这既浪费了教师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更主要的是挫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如在《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中有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金属片中的传递。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课文中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1

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段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尝试,学生花了不少的时间,可一上课学生向我抱怨的却很多都说粘不牢,成功的很少,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的又掉落了几根。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后来,通过了解和自己亲自动手才明白。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但由于蜡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再往上粘火柴。蜡的凝固时间快,且熔化后粘性不大,所以很难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想了一想,什么东西粘性大呢?修自行车时抹的“黄油”!就赶忙跑到校门口修自行车的摊上要了一些交给学生去尝试,经过一番忙碌,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二、化复杂为简单

当下社会,我们总是奉行着加法和乘法,其实,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化粗为精。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在科学的实验里如果我们尝试一下哲学减法,又会怎样呢?

如《空气的性质》一课中,要求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浸湿吗?

可课前我自己动手的时候就发现实验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一是纸巾容易浸湿,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后续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的现象不够直观,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三是一堂课下来桌上堆满了纸巾,浪费严重。

怎么改进呢?用大号漏斗和小块塑料泡沫(涂上红色)代替纸团和杯子做实验。实验时,先用手按住漏斗上的小孔,再用漏

斗把泡沫垂直扣入水中,泡沫球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气占据了漏斗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然后放开按住漏斗的小孔,空气从小孔中逃出,泡沫球就浮上来,表明水就进来占据了原先空气占据的空间。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即可以重复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实验的缺陷,还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水被替换的现象更加明显。

三、化抽象为形象直观

“任何思维,不论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材料开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法则,但在这过程中必须提供丰富具体的物质载体,作为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例证。小学儿童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提供足够的有结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植物怎样生存》,有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气孔,但对叶的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很简单、抽象,大都由教师的讲解来认识的。

教师再怎么生动形象的讲,语言的表达,总归让学生对叶的光合作用认识不足、理解不易。

于是,我就开始思考,想办法,怎么样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呢?先取两个1000毫升的玻璃烧杯,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草,再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适量同样多的水。取两个口径稍小于烧杯口径的短柄玻璃漏斗,分别倒置在两个烧杯中,再将两支大号口径玻璃试管装满水,分别倒过来扣在两个盛满水的水槽中,连接好导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一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另

一个放在光线很暗的地方。过些时候,阳光下的水草就会不断地冒泡,而暗处的水草却不易冒泡,再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套在阳光下水草上的试管内的空气比套在光线较暗的水草上的试管内的空气要多得多,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强度是不同的。最后盖住试管口,把试管轻轻拿出来,将一根带有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木条就会猛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证明水草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材料容易准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是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有效手段。

“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是要培养学生们对实验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欲望,而好的实验设计思想、设计办法便是其中的捷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摸索前行。

第六篇:领导科学论文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辩证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干部都面临着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准确认识领导与被领导的辨证关系,对于我们做好工作,实现领导效应,全面推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企业组织以及行政组织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是两个重要组合。他们一起构成了在社会活动和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领导活动主体。如果没有有效的领导活动社会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就无法进行。而没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合理的分工合作和互相配合,领导活动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领导活动在社会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就必须首先透彻理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关系,从而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共同促进领导活动的有效进行。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总体来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主体,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具有一些相似特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与被领导具有矛盾的统一性。

按照唯物辨证法的观点,领导与被领导本身就是一对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同时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在社会分工的关系结构中,没有领导,就不存在被领导,没有被领导,领导也同样不存在等等,矛盾的双方总是相伴而生的,所以我们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有矛盾的统一性。领导与被领导,只是一种矛盾的现象,而本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怎样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搞好工作的协调,思想的统一,达到工作目标的一致,并在矛盾的发展中推动工作、推动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被领导者,是领导者工作的延伸,是领导意志的体现,是把具体工作付诸实践的具体操作者和落实者;作为领导者,是同被领导的合作,是被领导者智慧的集中,是把主观能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决策。这就是我们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目标的一致性和矛盾统一性的本质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领导与被领导,不管是否自觉,每时每刻都在做着两者的调整与适应工作。我们的领导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使自己的思想、意志首先适应于干部和群众、适应于环境、适应于工作,团结干部和群众把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优秀的领导者和优秀的被领导者在素质要求上的统一性。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工作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领导者主要是处于主导地位,发挥指挥协调的作用,而被领导者处于从属地位,其工作主要是配合领导者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支持领导者的工作。但是领导者要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要成为优秀的被领导者在素质要求上却具有很大的统一性。

首先,优秀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不仅是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也是每个优秀人才都应该具备的本质所在。要做事先做人,只有具有良好素质修养的人才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才能从宏观的角度观摩所有的事物,从而从最好的方位着手,圆满地完成所有的工作和任务。其次,优秀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每个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优秀的工作者更应该掌握必要的甚至杰出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唯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才有了成为优秀工作者的先决条件。最后,优秀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工作者是否能够胜任一份工作的关键要素之一。作为优秀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都必不可少。只有具备良好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在社

会发展的潮流中跟上时代的脚步,带领被领导者高效地有创造性地完成计划的工作和任务。只有具备良好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的被领导者才能在优秀领导者的带领下圆满出色地完成各自的工作。

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有可变的动态性。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直处于可变的动态状。因此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是被领导者,明天可能就是领导者;今天是领导者,由于事业的需要,明天可能成为更高级的领导或退居二线,或成为被领导者,或因个人主观不努力,被事业所淘汰。我们平常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作也是这样,任何一个领导,不思进取,在思想、工作、学习上就会“滑坡”,就会从领导位置上掉下去,成为被领导者;而被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只要努力进取,执著的对待事业,也将会成为不同的领导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变化的、是绝对的,而不变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时也取决于参照系,这是自然规律所在。我们每一个领导者或被领导者都不应违背这个规律,而应从这一规律中找到适应自己的发展点。作为领导者,要竭诚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把工作做好做实的同时,还要勇于欢迎别人超过自己,切不可以为这次换届中自己当选为领导者,就可以认为达到主观愿望了,可以歇息一阵子了,或以位置炫耀自己,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就要犯错误。作为被领导者,尤其是那些原有很大希望成为领导者的同志,客观发展未以主观意志而转移,在换届中未成为领导者,就更应端正对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可变的动态性的认识。自己处于被领导的位置虽未变化,但随着今后的实践,工作水平、政策水平、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预测未来市场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却一直在向着领导者的方向变化,只要自己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在组织的作用下,自己的位置就会出现跨越,就会由被领导者变为领导者。

四、领导与被领导具有角色的多样性。

为什么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是具有角色多样性呢?因为,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实践中,无论领导者或被领导者,在社会结构的整体框架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岗位,对上是被领导者,对下是领导者,对外身份是国家干部,对人民是服务公仆,就如同在家庭空间里,在父母面前,充当着儿女的角色;在夫妻面前,充当着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在同胞面前,充当着哥弟姐妹的角色,在孩子面前充当着父亲或母亲的角色。这就是我们每一个领导者或被领导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对象面前所扮角色多样性的根据。然而,了解“多样性”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为了引导我们每一个领导和被领导者在社会实践的空间里要找准自己工作、学习的位置,“唱”好自己所演绎的角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作为领导者的角色,自己的位置就是要站在本单位全盘工作的高度,按照党委的分工,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处事公道,率先垂范,体谅下级,为人师表,团结被领导者,共同搞好经济建设,有力地担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作为被领导者的角色,自己的位置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尊重领导,多一些换位思考,团结同志,多一些互相理解和帮助;特别是要在关系自己前途升迁等问题上更要胸怀宽广。只有这样,才能安心于自己的位置,留恋自己的位置。只有安心于自己的位置,周围的一切就会以我们为中心,或是离我们而去,或是冲我们而来,或是绕我们旋转,或是对我们静默。当我们的被领导者如果为了上升为领导者而惶惶不可终日,就会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就得跑前跑后地伺候,忽左忽右地奉承、上窜下跳地迎合、内揣外度地恭维。这样,就很难使自己在领导、同级、下级的心目中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因此,我们说,无论领导者或是被领导者,在角色的多样性中,处在什么位置,就得在什么位置上寻找自己的意义。只有这样找准位置,搞好调适,以已变应万变,才能使自己在“多样性”中唱好自己的角色。

五、领导与领导关系具有先后的顺序性。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党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干部来接班,谁来接班,只

要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同志都有这个可能,只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这个先后顺序问题,并不是论资排辈,不是工龄的长短或年龄的大小来排交椅,而是依据党的干部路线和选拔领导干部原则及不同的领导岗位而应具备的不同素质来确定领导干部选配的梯次。当然,客观上也常常存在一个领导岗位,而有诸个适用人选的情况,这就需要每个适用人选正确对待问题,只能由组织来挑,而不能把自己作为唯一的人选,不能齐步走、同上一条船、同赶一趟车;不能认为用了他人而没有用自己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我们试想:若用了自己没用他人,对他人也未必就是公平、公正的。公平、公正,只是相对的,是一个历史和空间的概念,老的问题公平、公正了,又会出现新的不公平、不公正,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六、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有一定的机遇性。

机遇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关键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是在一定的时空区域内广泛存在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能被我们认识与把握的哲学范畴,是人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外在因素。能准确地抓住机遇,原因在于智慧者遇平凡物象,就能触类旁通。正所谓常言所说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待机遇除了个人基础条件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机遇,只要主观努力,全面提高素质,一旦机遇来临,是不会让机遇从身边轻易地溜掉;甚至会出现没有机遇也会创造机遇。刘备对于诸葛亮,通常被认为“知遇之恩”,然而,如果诸葛亮不在茅庐中苦读数载,精研学术,积累准备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和学问,即便请他出山,也成不了气候。对于许多学有所成,创造了辉煌业绩的人来说,机遇既是外在环境的产物,更是数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奋斗追求的结果。这就是机遇对我们的原则和我们对机遇的态度。

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向往“高处”,是人生的共同心理,也是进取精神的体现。但对“高处”人们往往理解不一样,有的人以为由被领导荣升为领导为“高处”。我以为这种认识和追求是片面的,只是一种“高”的现象,若是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党和人民给予褒奖而推向领导位置的“高处”自然值得可喜可贺,若一味地去追求“领导”的“高处”,尚不如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已任,给社会奉献的愈多,其品格愈高,人生价值愈高。只有这样才能明志明理,才能在宝贵时间里。正确定位、尽职尽责,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013年6月12日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领导科学论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