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材料概论论文(大全)

2022-12-03 01:57:5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材料概论论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材料概论论文(大全)》。

第一篇:概论论文

初识建筑

学号:0111431姓名:肖强

班级:大一建筑三班

1.“建筑从我的思想来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东西,但我觉得它的艺术性,是由结构、技术、设备来共同体现的。”齐康教授通过讲建筑艺术表现,表达了对建筑学的深刻见解;通过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展示,展现了自己的设计发展史。从始至终,齐老的话语中都带着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齐老对我们提出了随时测绘、虚心抄图、遍览群书的要求,希望我们能更深一步探索建筑学的殿堂,为中国建筑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讲:建筑的教育及其昨天 俄罗斯大文豪果戈里有句名言:“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 单踊老师便是通过叙述建筑教育及其昨日让我们了解历史,展望未来。从西方建筑教育起源到德国的名校,最后到东南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由远及近,深入浅出,让我产生了对建筑历史浓厚的兴趣。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研究引发教学,三方协作的机制,四层金字塔的培养模式让我顿生兴趣,而美国麻省理工,宾大以及德国的包豪斯高校“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建筑”工厂学工制以及先锋运动则让我向往„„最后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发展历程,从苏专到建筑老八校,再到中央大学的成熟,东南大学以短短90年培养了中国建筑四巨匠,八院士,这让身为东大人的我倍感自豪,激情澎湃。柯布西耶说过“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我相信在古老成功的东大里,我一定能成为一位成功的建筑师。

第二讲:建筑设计导论

气宇非凡的长城与帕台农神庙,与自然结合的流水别墅与英国世博馆,临水城市弗洛门萨„„一开始便是对这些建筑奇迹的展示,当我们从对一个个经典的建筑的震撼中醒来,韩冬青老师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何为建筑,何为建筑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为我们理清了未来学习的大体方向。虽然梁思成教授说过:“中国的房子很多,但是建筑很少”,但是韩冬青老师用他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建筑就是为了适应人类需求而建造的物质空间环境。而建筑设计则是运用有意识的操作进行创作性活动,看似矛盾的叙述却是让我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建筑,敢于进一步了解探索她。最后,韩冬青老师通过讲述设计的基本过程让我们了解做好建筑需要涉略人文、技术等许多专业,然后以对东南大学3+2模式的解释结束了这节课。

第三讲:建筑,城市与规划

以前见过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那时还有点不懂。等到段进老师的课题逐步深入,猛然想起这句话,原来贝老说的就是有关城市规划的意思。除了给城市规划进行了专业的定义,段进老师还逐步解读了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如何运行、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分析了城规的工作前景,让大家顿生兴趣。但是在讲学科交叉时,密密麻麻地相关专业还是把大家刚对城规燃起的兴趣之火扑灭。但是即便如此,段进老师对我们的劝勉之词“体验生活,知识全面,掌握技能”还是让我感触良多,对“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建筑是体现在他自己的世界中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建筑”等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讲:城市设计

看见城市设计,本能以为与城市规划类似;等到开始的天安门、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圣马可广场和悉尼展示,又感觉和建筑设计导论相像„„等到王建国老师的逐步深入,我才渐渐理解城市设计的真正内涵。王老师的话“不懂得城市的建筑师则不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师” 则让我了解城市设计的重要性。随着王老师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景观一个个与城市设计对比,我懂得了城市设计不仅研究了整体与细节,还研究了环境,身为建筑师我们应该掌握的设计概念有环境与整体、功能内外综合和协调文化历史与时空„„虽然内容有些难懂,但是结合那句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当代建筑师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要使自己的作品不与自然环境和历史古迹发生冲突”„„最后王老师以快城慢岛为例进行分析,完整地帮我们理清了这堂城市设计概论课的内容。

第五讲:建筑设计科学学科概论

通过对建造、关联的解释和实例介绍,张宏教授把目光专注于建筑技术科学,更正了我们的观念,建筑是由构件而不是材料构成的,强调了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联,可是教授说像扎哈这样的建筑师世界上也只有一个,学校的体制可能会限制我们创造出所谓酷炫的建筑,但是我们学校培育出的是社会上的需要的有创造性但并不怪异的建筑师。老师的话或许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是确实有道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刻意追求奇特,而应在自己的想法中融合文化认同。

第六讲:景观导论

双语教学的成玉宁老师从英语单词翻译上解释了景观概论的意义,让我们在了解学术词汇的英语翻译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老师从国外景观的发展开始讲到景观设计的趋势,并提及到景观为了和谐的环境的原则;从可居住的环境到和谐的栖息是现代人类的视角,相关地,景观建筑的原则来自人与自然的关系。成老师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景观学的发展,这是比较新兴的学科,起源于美国,然后传入中国。至此,我才大概了解了建筑三个方向:建筑、城规、景观,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七讲:建筑理论导论

葛明教授的建筑理论设计导论,以一个个问题引起话题,主题鲜明而内容纷杂,讨论了建筑的概念、历史与主题。介绍了柯布西耶的多米诺形式及我校建筑教育的来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以及著名的九宫格练习。通过这些高等学府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现代建筑的起源,让我迸发出求学热情。

2.再谈谈对专业课的感受,首先是一周一节的《建筑学概论》,八周不长不短,八位不同的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从建筑的历史讲到当代,从建筑讲到景观,从全球名校讲到东大,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建筑殿堂,了解建筑历史发展,激发我们对建筑学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老师们自己的作品以及各类大师作品展示,为我们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奠定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建筑设计基础》则是我们专业课的重点,虽然上课没有教科书、没有PPT,作业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最完美,但是每次短短几页的任务书却包含了老师对我们的种种要求——需要我们仔细研读;行业设计的规范——要求我们牢记于心。但是一开始,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设计思路全凭感觉,单调乏味,与要求相差甚远,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即使每周每天投入大把时间,即使一遍遍重做模型,即使为了份速写,不停问老师同学,即使自我感觉良好,最后还是只能得到不如意的分数。虽然曾为此烦恼过,为此气馁过,但是逐渐知道,原因在我自己,没能理解设计课的要求,没有抓住设计重点,没能在老师的指导改进中感悟进步。不仅如此,我还没能把握生活,就像林语堂所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我们存在在生活中,生活是最全的教科书——音乐台、紫峰大厦及其裙楼的排布对空间立方体的感悟,中大院线脚纹路、屋顶飞檐对空间操作的触动„„或许平时把握住生活,课中理解透任务书,我才能真正理解设计课的要求,掌握设计课的技能,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成为建筑师的梦想。与建筑设计课相比,《建筑制图》则是一个有教材,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虽然教学一次比一次复杂、任务一次比一次繁琐,只要缺一节课甚至开了会小差就会听不懂,但是只要认真听讲,做作业时有着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做到画图精确准确到位,就一定能做好制图作业。建筑的目标在创造完美,也就是创造最美的效益。当然,作业是其次,制图课首先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制图的技能,让以后的建筑设计更加轻松。

肖强

第二篇:艺术概论的论文

一、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关系

(一)设计基础与源泉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设计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民间美术艺术也是依托于现实生活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源泉。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民间美术艺术都可以称作是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是艺术设计的审美基础。艺术设计要求创作者在思维方面做到新颖独特,拥有纯真的创作意识。从全球来看,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都是通过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从原有民间美术艺术中获得灵感,再结合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才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存在相似性

由于艺术设计的源泉是民间美术艺术,因此,两者存在许多相似性。具体来讲,两者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装饰和表现等方面。就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来讲,往往呈现出浓烈、真挚的特点,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而艺术设计也是注重给人视觉上的感受,通过将字体、色彩、图形等进行结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这与民间美术艺术的艺术特点是一样的,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艺术设计中的丰富情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在视觉方面的表达具有很多相似性。

(三)相互融合

中国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具有复杂、夸张的特点,在色彩的搭配方面,往往比较注重红色、绿色、金色等颜色的搭配,这些颜色比较醒目,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这也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造型中色彩利用的特点。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对于色彩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特征,虽然追求简单,但是也追求醒目的效果,给人以直接的视觉冲击与感受,体现出了浓厚的东方色彩与韵味,让现代艺术设计中饱含东方艺术设计的特点。这都体现出了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艺术的相互融合。[1]

(四)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与灵感所在,但是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讲,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艺术设计通过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创新,让民间美术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更加具有时代感。将民间美术艺术中的精神和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升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新,而是在民间美术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让民间美术艺术呈现出民族文化情感和民间精神的独特做法。这正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而进行的对民间美术艺术的时代性升华。这体现出了民间美术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时代性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了当代艺术设计中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阴阳相济造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阴阳相调,因为只有做到阴阳相调,才能够达到阴阳平和的效果。这是中国人民对艺术造型所追求的和谐之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有许多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的造型特点,在艺术设计中,对于阴阳相济的造型利用也非常的常见。在中国传统的剪纸当中,有阴剪法、阳剪法等,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特点,这是中国人民的审美特点。在艺术设计中,也有对阴阳相济造型的利用,如中国人民银行的logo标志,就使用了阴阳相济的造型,通过巧妙协调空间画面形态,使整个标志显得更加的精炼与完善,其构思显得巧妙而形象。

(二)虚实相扣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既有抽象的,也有实体的表现,其中,通过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实体性的展现,或者将实体性内容进行抽象化的表现,都是民间美术艺术创作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实现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过渡,又要达到和谐自然的效果,就需要强调对线条的利用,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利用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设计意味深长的作品,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在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上,就体现出了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祥云的造型既可以说是一朵飘动的云,又可以说是极具动感的火炬,这是通过抽象与实体的过渡所达到的效果。

(三)应用造型理念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当中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理念。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标准,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作用。对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理念的应用,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和编制艺术等方面,它们在艺术设计中有着很多体现。在现代许多的包装品牌和设计当中,都体现出了民间的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在艺术设计当中,中国联通的标志就应用到了民间传统的中国结的造型,将它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呈现出了现代化的特点,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艺术设计充分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的造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2]

(四)“和谐过渡”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这种艺术造型给人和谐的感觉,体现出了造型的自然统一。其中,在艺术设计中,将绘画采用“和谐过渡”的造型,应用在海报、宣传册上面,实现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利用,同时展现出了当代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此外,根据中国的水墨画中对于“和谐过渡”造型的利用,在虚实之间进行转换,产生了无穷的韵味。现代艺术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影子,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艺术设计的难度,在艺术设计中利用民间美术艺术中的“和谐过渡”造型,将抽象与具体进行紧密的连接,可以在当代进行广泛的利用,如网易标志的设计,就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在平面设计中,就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影子。现代平面设计坚持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利用中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理念,如对于对比色彩的利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非常常见。在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中,对色彩的利用,非常突出其对比性,如通过结合黑与红、红与绿、黄与蓝,能够加强视觉冲击,提高作品的震撼力,加强其艺术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色彩对比的利用,能够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提高其震撼力,增加作品的张力,充分展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和谐美。

(二)包装设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非常注重以色传神,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人们购买商品。如通过绿色包装,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现代化的理念,让民间美术艺术色彩服务于现代生活,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室内装饰设计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使整个室内环境显得和谐自然,需要注重色彩的搭配,才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装饰效果。如在室内设计中,就利用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中的冷暖对比的方法,通过利用暖色调、冷色调的色彩,让消费者产生心理共鸣。在室内设计中,将地板设计成红色或者橘色等暖色调,将窗户设计成蓝色为主的冷色调,两者相互融合,就能够达到冷暖协调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利用以及结合,能够让整个室内富有生气。这是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自然效果。[3]

(四)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也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告设计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利用,用以表达特定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更好地表达广告的主题与意图,通过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起到烘托作用,表达广告的中心思想。如在化妆品类的广告之中,为了表达护肤和追求靓丽容颜的主题,利用淡粉、淡绿、淡蓝等素雅的色彩,给人健康、优雅的感觉。而在儿童服饰宣传的广告之中,通过鲜艳、活泼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等,能够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表达喜庆的广告设计中,大多采用具备中国特色的大红色,用来渲染喜庆的氛围。这是对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合理利用,能够彰显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特色魅力。

参考文献:

[1]完颜严.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08:169-171.

[2]刘一颖.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J].艺海,2016,02:106-107.

[3]王洪业.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83.

第三篇:艺术概论的论文

摘 要:舞蹈与我们的日常行为生活坚持着十分亲密的关联。简而言之,舞蹈是一种特殊的人体动作。但是,这种人体动作必需是树立在提炼组织及加工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并且,能够划分到人体动作范畴中的艺术包含了很多种,例如人体雕塑哑剧等艺术方式。因而,将舞蹈的动作作为艺术展现的主要手段应用动作的组合表现文字及言语难以表现的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是舞蹈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人体动作艺术的最主要的方面。舞蹈能够应用本身的形象性,充沛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思想及情感,从而将生活的审美属性形象而生动的展现出来。

关键词:舞蹈艺术;本质;特征

一、前言

发明者思想及情感活动的过程便是艺术发明的活动,在这一发明过程中,发明者需求一直坚持昂扬的热情。舞蹈扮演是一种综合艺术的表现,并不是简单舞姿动作的罗列,而是在一定的角色情感内,扮演的艺术生命形象,应用音乐节拍与动作的圆满契合,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思想。所以,舞蹈演员不只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更需求具备扮演才能,唯有具备了充足组织要素,才干充沛演绎出扮演角色的情感脉络,从而更好的将技术与技巧发挥到极致,使得舞蹈艺术迸发出绚烂的生命力与发明力。但是由于持久以来,关于舞蹈扮演的探求缺乏科学性及系统性,所以舞蹈扮演理论还相对单薄,从而使得舞蹈艺术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舞蹈艺术的来源与发展同样是由众多历史要素共同促成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的“劳动综合论”其实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论过程才是舞蹈真正的来源,属于生活理论的一种详细需求,详细来讲,舞蹈主要产生于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劳动 健身及性爱等行为活动的重现。

二、舞蹈的本质

人的本身生命活动的深入表现与肯定便是艺术。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进行诠释:艺术均是按照固定的规律及需求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消费活动,为了保证人类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而发明出的精神发明物便是艺术作品。换而言之,艺术便是将生动详细的形象思想转变为思想方式来对整个世界做出形象认知,并将其作为人的自我确认的有效的思想存在物。所以,这就很容易了解,人类社会照旧存在那么多的舞蹈文化的场面,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缘由形成的,其一是由于在人类生存的范畴内,绝大局部的艺术范畴曾经逐步演化成舞蹈艺术所要表现的真实对象,但是尤为重要的层面是由于人自身所固有的思想认识决议的,需求应用灵魂与精神的完整统一来完成本身生命生机的充沛展现,从而有效的将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及理想志趣表现出来。舞蹈主要是以人体作为扮演工具,应用人体动作作为言语,应用情感作为基本元素的特殊的变现性艺术方式。站在本质角度进行分析,舞蹈属于人的精神衍生品,舞蹈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坚持着亲密的关联。一旦短少了人类的想象力与发明力,舞蹈艺术将荡然无存。

相关于舞蹈自身来讲,自其降生之日起便与人们大众的详细需求一直坚持着亲密的关联,并不是为专业者所独有。但是由于历史上理想缘由的障碍,使得原有的根本理念被人们无视了。以至会呈现超乎寻常的不合逻辑的错觉,在历史上存在诸多实例能够证明这一点。关于舞蹈的呈现与发展,终究是由我们的个人认识决议,还是人民大众的理想需求所把握?这将是我们探求舞蹈本质的工具及手段。所以,站在舞蹈艺术现象的角度进行合理分析,舞蹈是作为社会的某一种认识形态及人文形态存在的,属于人民群众保证自我精神满足的一种潜在的文化认识的自然表现,大致涵盖了舞蹈审美的思想情味及理念等多个层面。因而,我大胆猜想:由人民群众作为参与角色的,具有社会属性的舞蹈艺术活动才是舞蹈最基本的属性。

三、舞蹈艺术的特征

(一)心意性

艺术总会为某一特定的目的效劳,舞蹈所要表现的层面以及表现的方式均遭到人民大众整体认识的左右,同时在一定水平上也反映出人民群众整体的行为思想及审美观念。经过对舞蹈历史进行深化透析探求发现:舞蹈作品的思想及心情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经过作品我们能够明晰地感遭到创作者内心的心情,洞察其心灵。作品今年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论是政治道德还是情感倾向。固然不同作品所强调的偏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均可以明晰而深入地领悟到创作者的思想与信心。特别明显的是作品阐发的精神所折射出的时期烙印。所折射出的内涵总是以人民大众的内心意愿为动身点,汇合了人民大众的意志与情感,从而凸显出最具有时期特征的理想而典型的心境心情。舞蹈作品总会应用其真诚而深入的情感来影响并打动别人,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使之产生激烈共鸣。虚空的世界并不是创作的灵感的来源,从最初的感遭到构思架构,一切环节均选取理想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情感及内涵的载体,使得作品的情感与理想生活坚持最形象地统一性,不再留情于表层,而是具有最深入 最鲜明的时期烙印。

(二)情味性

包括非具象的笼统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作品均需求传达一定的内涵。艺术的传达与艺术的鉴赏坚持着十分亲密的关联。按照美学的论点来讲,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均是在受众参与到改造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位著名的美学家奥斯本曾经说过:艺术作品的发明需求树立在充沛的目的之上,人们之间彼此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艺术作品最具耐久力的作用。我们应该转变关于舞蹈的传统观念,应该将其看作是与观众之间的内心的沟通。

所以,舞蹈作品的创作需求思索到受众的审美情味与心理趋向。舞蹈方式与大众审美情味的吻合,是舞蹈创作者经常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的概论,在过去作品中呈现了很多,在此就不加以叙说。我们需求留意的是:保证方式与表现精神的彼此契合才是创作者驾驭方式的最终的目的,假设希望获取最具魅力的方式,中心在于精确而形象的抓住大众所要突出的内心情感。但是地道的艺术作品不存在,更没有地道内容的艺术作品。所以,洞察大众的整体的审美情味与心理才是有效把握舞蹈根本大众情味性的关键。

(三)愉悦性

人们大众为了最大水平的满足本身的精神需求,并保证自我本质的完成,舞蹈便呈现了,人们能够经过舞蹈艺术形象而生动地将自在的生命运动凸显出来。换而言之,也是扮演着人们大众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方式的角色。舞蹈需求充沛迎兼并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舞蹈本质属性在受制于人民群众的愉悦性,舞蹈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一直贯彻于大众参与的一切过程中。假设站在舞蹈任务与内涵的角度来讲,舞蹈最具普遍社会性的根基之一便是大众总体的愉悦性。主要是由于人民大众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艺术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身心愉悦性的满足。舞蹈艺术最根本的大众愉悦性主要表如今舞蹈艺术大众的普遍性自发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经过上面阐述,我们进一步概括了舞蹈艺术的最本质特征:舞蹈是一种独具方式美的高难度的动作组合,舞蹈创作的终极目的便是特定情感与内涵的表达,在整个扮演过程中需求充沛满足上述一切属性,才干有效而充沛地将舞蹈艺术的内外美严密契合,从而促进舞蹈艺术扮演持续发展,并趋向于成熟。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第四篇:艺术概论的论文

摘 要:女校教育要突出女性特色。在艺术概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类女性心理思维的特点,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机制,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女性修养、艺术修养,增强女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艺术理论论文

高校艺术类专业所开设的《艺术概论》课程,是一门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阐述和研究的理论课程。它涉及到艺术本质、艺术门类、艺术创作、艺术流派、艺术鉴赏、艺术的美育功能等等内容,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艺术理论课程,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艺术概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透过各种艺术现象达到对艺术规律的认识与体悟以及提高自身的艺术理论能力、指导今后的艺术实践、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特征很强,对于平时注重技法的训练且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让他们觉得陌生、复杂而且很难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有的学生认为艺术只需要个体凭感觉去体会和感悟,做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就可以了,所以学太多理论是没有必要的;有的学生则感到教材的内容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有的则认为艺术理论对艺术作品和现象的分析往往过于高深,有牵强附会之嫌等等。所以尽管这门课程内容广泛、内涵深刻,但却不容易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畏难情绪,使学生在审美和交流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提高艺术理论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激发创造潜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是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本课程的教材还欠缺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对艺术本质、艺术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都还在进行之中,因此如果就把现在所普遍使用的省部级艺术类通用教材或其他教材就作为一种金科玉律传授给学生,那将造成误人子弟的后果。事实上,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这些通用教材中所出现的比较明显的错误进行了批驳和指正。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对教材的处理要有轻有重,精泛结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艺术技能水平、智力和心理能力等因素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二是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过去上理论课,多数都是由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形成所谓的“一言堂”或“独角戏”,学生大多不能自觉的专心听课,参与感和被认同感缺失。而从后现代的教育理论中我们得到这样的一些启示,那就是要打破师生间的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壁垒,构建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这样一种学习氛围。而要创设这样一种学习情境,就要多进行集体讨论和师生对话。可使用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主题讨论等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通过恰当的设置问题,将要讲解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探究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或进行争论、各抒己见。通过这样平等的对话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死”的知识能用“活”,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把深奥的艺术理论化为能够指导自己进行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有利工具。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来进行教学也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内容跨越古今、贯通中西,各种主要艺术门类都囊括其中,因此它需要大量的艺术资料来支撑。而枯燥的理论如果失去了鲜活的载体,也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难以理解,所以将多媒体引入《艺术概论》的教学是势在必行的。当教师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利用声、光、色、影像等对学生的感官和大脑进行全方位的刺激的时候,学生就比较容易受到艺术的感染和审美的熏陶。而当看到每一条理论的分析都有大量的艺术作品作为实例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大大提升学生对理论的信服感。网络教学我们现在还运用较少,这和目前现有的教学条件有关,但是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当然这首先需要建立强大的课程资源库,将本课程的课件、影像图片资料、参考书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随时获得学习的机会,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还应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画廊、音乐工作室等或其他有丰富艺术资源的场所,去身临其境的体验艺术,感受艺术,将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习环境从教室扩大到艺术场所和生活中,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艺术感觉,促动他们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来分析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进行艺术创造。

第五篇:艺术概论的论文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思维;高职教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的《艺术导论》一书指出,狭义的艺术是指凡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并能引发人们共感共鸣、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而“设计”,顾名思义应该是“设想”与“计划”,是指将某种设想用计划执行出来,如此说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位设计大师,他设了许多妙计。不过诸葛亮的设计用行为表达,我们的艺术设计用形象表现,其中之道是相通的。事实上,许多领域中的事理都同艺术设计有相通性,愈多认识这种相通性,设计思考就愈加开阔和有活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和分支,其课程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显著的职业性,基础性强的课程经改革后,更强调应用性。但固本守源,高职教育不能因为要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而轻视基础性和思想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下面,笔者将从高职教学中的艺术设计思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三个方面来分析艺术设计思维在高职教学中的缺失及重要性,从而探讨在高职教学中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1、高职教学中的艺术设计思维

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设计服务于生活,而艺术设计将艺术的美感融合在服务于生活的设计中,使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兼备审美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的日趋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简单的物质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精神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对审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目标”和“发想”,有艺术设计思维的指导和引导,才能将设计在实践中上升到艺术高度,使艺术设计作品散发艺术的魅力,令享受设计作品的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1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

如果把设计比作一个生命的话,艺术设计思维便是设计的灵魂。人类没有灵魂便如行尸走肉,设计没有灵魂便毫无生气和特色。一个奋战在新闻前线多年的记者曾经说过,没有文学的底蕴,新闻的道路又能走多远呢?设计思维与设计的关系,就如文学和新闻的关系。只懂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一篇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消息撰写尚可胜任,但是如果没有文学的底蕴,在深挖新闻的深度和新闻背后的时候便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采写的新闻稿件便没有深度和高度。设计思维之与设计也是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以表象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更以内在的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心灵。设计思维是设计作品的精髓与核心,如果一个设计作品不具备巧妙的创意思维,则会缺乏一种持久的发人深思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感召力,难以激起受众内心的共鸣。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是培养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设计水平的关键。

1.2艺术设计思维是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有:首先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对艺术设计有正确的理解,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设计的结果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所以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表现性也是一个设计师必备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正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设计,我国的艺术设计处在一个由简单模仿到独立设计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设计师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承载引领中华民族设计界走向世界的步伐,开创世界先河上中国的艺术设计天地。在高职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一名机械的设计工人,而应该是具备高素养和高水准的优秀设计师。

1.3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设计师顾群业在接受访谈中说道:“我认为文化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的。我们做设计,经常需要挖掘区域文化,找别人还不熟悉的文化。为什么国外的纪念品买回来大家会觉得比较新奇?因为你没见过。设计师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创造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当然我以前说过,真正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师就会挖掘一些你还没见过的东西。走向一名成功设计师的道理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顾群业谈到设计,认为在生活中通过对外界的感受产生艺术灵感,然后再将这种灵感转化成作品。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然后用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高职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灵感、设计思维对设计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着重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并将这些运用到设计学习和实践中。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但真正因为热爱艺术,热爱设计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并不占多数。从高中走向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并不明确。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不过是人云亦云,胡乱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成绩不如人意,想走捷径,通过选择艺术专业课以较低分数迈入高校大门。这类学生由于本身专业选择的错位和盲目,往往造成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更是缺失严重,因此,造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基于此理论,目前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浅层操作技能层面,强调设计技术,而忽视了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和艺术审美教育,学生也倾向于学习一些设计技术和手法,对于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薄弱,既没有必要的了解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艺术设计构思相脱节现象严重。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以及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是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设计师数量不能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的特色,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既要拓宽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更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3、高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式不同,但具有相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型、技能型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占据了一片广阔的领地。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投入的设施和师资,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高职教学要重视基础课程,为设计思维培养奠定全面基础

现代艺术设计学是一个结构大、涉及面广、多学科关联互动的开放的学科体系,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修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才能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形成理性和感性、逻辑和意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这样,在高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文学、经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将这些学科融入到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对艺术进行合理的理解和优化的处理,掌握与设计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不断启发创造力与灵感,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内涵。

3.2高职教学应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修养和技能。专业知识素养包含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基础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一个设计师是否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观念和审美观念,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传统、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开阔眼界,汲取精华学到新知。专业技能是设计的实际制作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概括能力等,是设计师技能的最直观体现。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3.3高职教学应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出发,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加强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整体水平;(2)要切实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加大设施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3)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注入参观实践法、案例教学法、设计项目实战法、教育实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4)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尽快让现代教学手段走进艺术设计课堂,要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之,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逐渐多元的今天,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需求,它逐渐脱离物质的层面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需求。因此,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比以前更加合理、科学,更加重视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适应新时代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优秀设计师。

参考文献:

[1]欧阳周,黄柏青.艺术导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夫也.设计概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J].2012(13).

[4]湛红艳.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探索与交流,2006(69).

[5]赵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J].2009(88).

第六篇:艺术概论的论文

摘要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传统文化之于我们今天的现代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可离开。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现代的服装、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 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传统文化;现代设计;文化延伸

[正文]

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 “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传统文化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凝练与积淀。凡是生命力旺盛而又持久的文化――不论是外来侵略,还是自然延续――都是对原有历史文化取积极传承和阐扬态度的文化而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并渗透于一切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

由于人类发展是在不停的进行着文化沉淀,设计作为文化的一个门类也是一样。脱离传统来谈现代设计无疑是片面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内涵,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正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传统艺术的多样性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每一种不同的传统艺术都是一种特定的符号因素,既反映了人文意识又体现其人文精神。

一、设计在艺术中的体现和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影响之巨大,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服饰的设计。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直到近现代,中国各阶段各民族的服饰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为世界瞩目,在今天的时装设计中,各种元素被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虽然因为时代的变迁,新材料的更替,工艺的进步,使设计手法有很多变化,但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传承关系,不仅为中国的服饰文化所独有,也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所常见。譬如一向以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的欧洲服饰文化,在现代时装设计上,就常常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风格、拜占庭艺术风格、哥特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波普艺术风格、欧普艺术风格和极限主义艺术风格等的深刻影响。这些相互影响的艺术风格,虽然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数千年间积淀的文化,但时至今日,仍然被现代服装设计师交替使用着,而且也常常被人们视为最摩登最时尚的流行服饰。

其次、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中的建筑也存在着深远的影响。.陈汉民先生在设计王府井饭店的标志时,把传统的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我们看到这个标志时,既有中国的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贝聿铭先生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在做中国的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

在欧洲,我们看到,积淀了数千年的欧洲文化,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它的标志性参照物就是伦敦的水晶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香榭里舍”,即“乐园”的意思,是从上古的爱琴文明引申出来的,曾经为爱琴文明做出过贡献,创造了克里特文化(Crete)的克里特岛人,把自己的生命视作一次快乐的机会,把埋葬自己的墓地,或死亡时举行的超生仪式叫做“香榭里舍”。巴黎人直接把它当作自己城市的街名,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再次、传统文化对现在的绘画设计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中,吴昌硕的作品浑厚博大,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平民精神的体现,对于现代绘画影响巨大;齐白石继承了其平民精神“胆敢独造”,却将水墨画引向形式构成的极致,突破了传统绘画“不激不励,风规自远”的“中和”艺术精神;吴冠中在中国画中加入了充满变化的浓郁斑斓的丰富色彩以及现代绘画中的构成观念,将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化合为一。

《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壁画《创世纪》中的重要部分。《创世纪》是画在西斯廷礼拜堂500平方米顶棚上的巨型壁画。壁画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上帝区分黑暗与光明》、《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鱼与海中动物》、《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堕落与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诺亚筑祭坛》、《洪水》、《诺亚醉酒》等。这幅巨型壁画的魅力,不仅仅是它表现了人体的美,更是因为它把一个古老而又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神话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站在壁画面前,联想起“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联想起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这幅巨型的壁画得益于画家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得益于创造了古老神话的传统文化和创造这文化的古代先民。

最后,传统文化最现代的雕塑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胥建国雕塑《旭日东升》,设计了一个城墙底座,寓意是厚重的历史;设计了叠式的七彩浪花,寓意是黄河流域的多元文化;设计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上托起一轮喷薄而出的红太阳,寓意是一个古老城镇在新世纪生机勃发、光芒四射。这是一件既有现代艺术精神,又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中国著名雕塑家、香港美协主席文楼先生的《银梢压春风》,展示了他继承中国文人画的神韵和现代雕塑艺术诗意的美。作品中具象与抽象的融合,浑然一体达到了炉火纯表的艺术境界。荷兰女雕塑家玛丽安娜赞扬雕塑展为操着同样一种“雕塑语言”的人进行交流,并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了解整个世界的机会。

她的作品《和平》以一个简洁形象征了世界可缺少的完整性,雕塑表面精致的放射线条象征了人类的理解和交流。刚果(金)的著名雕塑家里耀娄.利姆.穆卜安加的作品《爱之花》,继承了非洲雕刻艺术的传统,又有艺术的风采,造型优美,简洁精致。欧洲派艺术家理查德・亨特《斯芬克斯》的雕塑作品作品直接取材于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更能使人联想起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埃及的悠久而古老的文化。同时也自然联想起人类为了争取自由、平等、博爱,进行了千百万年的斗争,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延伸。

此外,传统艺术对现代设计中的陶器、装饰、家具室内、工业设计等等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二、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首先、现代设计要符合时代潮流。现代设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是现代设计随着新生事物的出现溶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如飞机、汽车的、电话等新发现的不断推陈出新,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科学技术对艺术与设计的推动力,也是对人类思想解放的反作用。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要创新,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传统文化一概加以否定。

创新,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而言,是扬弃,不是否定!如果割裂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那么,现代艺术与设计也将黯然失色,甚至会自我窒息而亡。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庸人自扰,而是历史教训。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动,其结果使欧洲文化自我窒息而亡。最后,只能掀起一场广泛深刻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文化死而后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其次、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现代设计进行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着紧密的关系。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应该汲取精华,然后溶入个性化和民族化。第一,个性化。个性化的设计追求,一是体现在视觉效果的“个性”上。二是体现在“个性”化的需求上。第二,民族化。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民族思维模式,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带来审美、语言沟通上的差异。美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指出:“一个强大的文化几乎是美国企业持续成功的驱动力。”的确,美国许多企业的崛起和成功,都根基于民族文化。所以独物的民族特色的设计也是推陈出新的设计思想源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源泉,有许多我们值得吸引的精华。曾经有位日本友人很尖锐地评价说;中国没有设计。尽管说得有些片面,但这也是给众多设计师敲的一个警钟,设计师必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必须有民族的特色。

结论:

对于新的设计元素,我们要很好的把握。而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被很好的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作为现代的设计者,我们既能从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又能创造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文化价值。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材料概论论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