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绘本阅读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绘本阅读心得体会》。
绘本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即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并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更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各大意。西方一位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所有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以后的想象力。”由此可见,绘本教学的重要性、可塑性。鉴于此,教师在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时一定要积极引导,要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关注图画书中的细节,理解绘本内容。此外,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应引导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让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那么,怎样才能在绘本教学中运用画面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呢?下面,笔者就谈谈个人看法: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他们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我爸爸》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而《蚯蚓的日记》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请注意,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询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快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吧!当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这富有动感的画面把读者的视线牢牢地锁住,想不看下去也难。
毋庸质疑,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可绘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应该由教师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笔者认为,还是在教者的引导下指导孩子自己去读书比较好。如:在《逃家小兔》的导读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关注彩图,指导孩子读懂彩图所传达的妈妈的爱的:出示第一幅彩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图,想想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小兔子呢?使孩子从中明白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读第二彩图中,引导孩子想:妈妈为了找到小兔子,面对那么危险的山,已经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从中体会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可到天涯海角。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封底,就没有重复书里的故事,而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去买牛奶的经历:躲闪自行车、摔破了膝盖……故事的结尾,是小女孩的妈妈等在巷子口,然后和她一起朝家里走去的背影。小女孩回到家里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仿佛为了回应读者的期待,画家林明子在封底上又添上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小女孩和婴儿在喝她新买来的牛奶,她的一条腿搁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口贴……可以说,作者一直把这个故事讲到了封底上。
当孩子欣赏画面时,教师应投入感情地朗读故事,并加上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有时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教师在引导孩子阅读正文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急着说教,也不能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应该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知识和智能。
在教师给孩子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听老师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就有孩子一边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因为孩子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
在教学中,孩子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故事中去,那是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到当中呢?笔者认为,一本绘本书读完了,可以合上书,要孩子们自己编续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有绘画的特长。让他们自己动手,他们积极很高。如指导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也来猜猜看,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有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会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要是你,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在阅读完《蚯蚓的日记》之后,教者可以让孩子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以小组为单位再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日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文本,有的负责绘画,完工后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举行一次阅读品评会,让孩子互相交流,评选最佳绘本,从而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也有效地运用画面培养了能力。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衢州学院的继续教育课程,这次选修的是《图画书欣赏及阅读教学研修班》,短短几天的课程,被老师们高度的敬业精神以及优秀的教学素养所感动,而作为学习者,也是感触颇多,收获满满。
郑红梅老师的《图画书概论》首先带我们进入了绚丽多彩的绘本世界,她还阐述了图画书的三要素,图画书的艺术特征等等,她那亲切的语言,和我们之间良好的互动,同学们积极而又热烈的探讨,使平时在我们心中处于碎片状的一些概念和知识渐渐地形成了系统和体系,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和明朗起来。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也应邀前来为我们授课。他围绕着“幼儿教师(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这一主题,让我们懂得了怎样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儿童文学,理解了儿童文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帮我打开儿童教育的另一扇窗户,让我产生了了对儿童文化、儿童文学、儿童精神的自觉关注。
方老师从一堂诗歌教学谈起,让我们深深懂得了如何从生活出发去理解儿童文学,如何从语言本身出发,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美好的解释孩子世界的人文情感和道德情感。在活动中,方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精选出的一些文章,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当他抑扬顿挫的向我们朗诵作家王淑芬的作品《我是白痴》中的节选片段《送给跛脚的》,我被文中那新颖独到,令人拍案叫绝的细节呈现所深深的感动,被文学作品中这细腻情感的表达所震撼。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领悟到:优秀的儿童文学,这不止关乎儿童的语文,更关乎儿童的精神发育和生命的陪伴。童年需要儿童文学的陪伴,不仅是文明的需要,也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需要。相信今天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用文学浇灌它,不是为了明天和未来,而是为了今天和现在;相信教育应当时首先是一种陪伴和滋润,这是基本的文明伦理。现实中的童年危机,需要我们警惕:童年有其独特的、自我的存在价值,失去童年,也就意味着失去未来。
绘本教学是我们这次期中开课的内容。对于绘本我自身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没看过绘本教学,没听到过有关于绘本的讲座。所以我们大班这次绘本开课大家都觉得困难重重,因为大家都在商讨后都一致觉得难度很大。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所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详细进行了研讨。首先通过研讨确定了绘本题目:《鸟窝里的树》。这是一个有关于保护自然,保护树木的主题。然后确定了中心目标。我们这一组是一课四研,第一研的教师比较轻松,可以发挥自己的所有想象和构思,第二研就需要在第一研的基础上进行研讨与改动,再上出更好的课,以此类推,第四研就相当于精品课,是最好的研讨和改动的结果,是所有教师的心血凝聚。
所以我们在第一研教师开课后认真进行了研讨,认为第二研可以采取图片排序的形式让幼儿熟悉绘本内容,进一步感知并且了解故事内容,帮助他们理解。第二步改动的就是在幼儿安静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运用适当性语言给予指导帮助幼儿阅读。显然这两处改动非常有效,这次的绘本教学成果好了很多。绘本教学这样的形式我是第一次接触到,尽管难度很大。但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尝试就连百分之一的成功机率都没有。通过一课四研的方式,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绘本教学的意义与教法。
“亲子阅读”的话题,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孩子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完整知识体系的构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阅读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事,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间更积极的对话,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所以,就算工作再繁忙,父母也应该做到每天抽出十几分钟陪孩子读书。只要能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话我很赞同。
从刚开始一无所知、懵懵懂懂的接触绘本和绘本阅读教学,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实践和操作,我发现绘本所涉及的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绘本所涵盖的哲理会不知不觉的铭刻于心,无论是施教的老师还是受教育的幼儿,都会从中学到许多人生哲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会更好的使用和学习我们的语言。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通过绘本阅读课程,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情境,用开放式的提问,使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让孩子们在听听、看看、说说、画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得到了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在这样幽默诙谐的提问下,心情自然非常舒畅愉悦,活动气氛也显的非常轻松自在。在运用幽默气氛提问时,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尽量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出回答,并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幼儿的原有基础知识提问上还应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运用发散性思维提问,对幼儿别出心裁的思路应给于肯定和引导,让幼儿在不断思考与想象中去理解绘本阅读,从而对绘本产生兴趣。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园领导为了教师能掌握绘本教学,对老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并组织教师进行绘本展示、观摩研究课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教研学习及课堂教学实践,使我我从最初的对“绘本”非常模糊的认识到如今的知道绘本的含义、特点及教育意义,并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以往我们各领域的教学都是分开独立进行的,而绘本阅读中却蕴涵的不同领域的教育因素,是各个领域的整合教学。因此,在绘本教学时,不能只是让幼儿理解它的内容和含义,更要深层挖掘故事里的教育价值,以此为线索进行向其他领域知识的渗透和延伸。绘本与其他读物最大的不同是它以画为生命线,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属品,而是运用画面讲述故事。因此在绘本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画面中的形象,细节猜测绘本内容,以图片引出文字,再用简单的文字来补充图意,给予了孩子自主阅读的机会。并通过提出一些推理性、发散性、层次性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分析。设计一些开放式、猜想式、递进式提问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此外,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
绘本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即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并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更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各大意。西方一位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所有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以后的想象力。”由此可见,绘本教学的重要性、可塑性。鉴于此,教师在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时一定要积极引导,要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关注图画书中的细节,理解绘本内容。此外,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应引导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让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那么,怎样才能在绘本教学中运用画面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呢?下面,笔者就谈谈个人看法: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他们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我爸爸》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而《蚯蚓的日记》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请注意,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询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快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吧!当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这富有动感的画面把读者的视线牢牢地锁住,想不看下去也难。
毋庸质疑,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可绘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应该由教师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自己去读呢?笔者认为,还是在教者的引导下指导孩子自己去读书比较好。如:在《逃家小兔》的导读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关注彩图,指导孩子读懂彩图所传达的妈妈的爱的:出示第一幅彩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图,想想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小兔子呢?使孩子从中明白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读第二彩图中,引导孩子想:妈妈为了找到小兔子,面对那么危险的山,已经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从中体会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可到天涯海角。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封底,就没有重复书里的故事,而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去买牛奶的经历:躲闪自行车、摔破了膝盖……故事的结尾,是小女孩的妈妈等在巷子口,然后和她一起朝家里走去的背影。小女孩回到家里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仿佛为了回应读者的期待,画家林明子在封底上又添上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小女孩和婴儿在喝她新买来的牛奶,她的一条腿搁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口贴……可以说,作者一直把这个故事讲到了封底上。
当孩子欣赏画面时,教师应投入感情地朗读故事,并加上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有时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教师在引导孩子阅读正文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急着说教,也不能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应该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知识和智能。
在教师给孩子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听老师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就有孩子一边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因为孩子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
在教学中,孩子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故事中去,那是教学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到当中呢?笔者认为,一本绘本书读完了,可以合上书,要孩子们自己编续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有绘画的特长。让他们自己动手,他们积极很高。如指导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也来猜猜看,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有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会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要是你,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在阅读完《蚯蚓的日记》之后,教者可以让孩子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以小组为单位再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日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文本,有的负责绘画,完工后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举行一次阅读品评会,让孩子互相交流,评选最佳绘本,从而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也有效地运用画面培养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