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课制作说明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微课制作说明学习心得》。
在此以前对微课很陌生,参加了网络研修学习后,终于了解了微课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观看了微课制作的视频,对我很有帮助。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
看完视频后,报着好奇的心态拍了一个简短的微课,看了一遍觉得不好,又拍了好几遍,也看了几遍,总觉得还不够完美。总结了一下,要拍好微课,首先要对课件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把要展示的内容很连贯的复述,微课内容不能太多,5分钟左右,语言一定要精炼。
总结方法要到位,使人听过之后印象深刻,才能算是一个较好的微课。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我会继续努力,去做出一些好的微课,把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七月下旬,我非常荣幸去北京市旧宫小学参加微课培训。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教授就《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建议》给我们分析了微课制作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钟教授指出微课是指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所完成的学习活动。能否通过微课方式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微视频资源,此外,还需要如何使用这些微视频资源和配套学习资源的知道资料。 完整的微课资源还需包括任务单、学习资源、设计说明、作业、拓展资料等。微课在应用上根据课堂节奏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其次王梦雪讲师结合钟教授的研究分类别向我们介绍了不同课型的微课资源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并以优秀案例为基础为我们讲授微课设计的思路,及微视频制作工具Camtasia Studio 8的操作与使用。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3-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可以是课堂难点,可以是易错点,易考点。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
二、微课虽小,但它强调环节的完整性。微课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切忌虎头蛇尾。
三、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我又掌握了一个实用软件的操作技巧。Camtasia Studio 8是集录屏与视频编辑于一体,操作又简洁方便的实用软件,他能满足教师在微视频制作上所有需求。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的高度信息化、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各高职院校把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入了课堂教学,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从微课的本质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微课的“三个三”,即“三小”“三问”和“三精”。
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开始,微课引起了全国各省市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潮,微课逐步成了各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微课的教学比拼。国内教育界也对微课的概念、表现形式、意义和重要性及实现微课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着重从高职高专微课的本质和特性分析,提出了“三个三”,即“三小”“三问”和“三精”。
一、微课的本质
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要包含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也顺应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即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活动场所的变化。
微课应符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色。教师可选择一门高职高专课程,精心备课,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二维、三维动画、经济生活及生产企业一线实拍视频、HTML页面,以及PPT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设备、仪器设计课程。微课视频时长在15分钟以内为宜,体现出简明易懂、短小精悍,并应有相关的配套资料,提供教学设计文本、演示文稿(PPT),以及微课中使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辅助材料。
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类型。而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学到微课的“外表”(短、小)而没有掌握其“精华”(一种支持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从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或者是“浓缩课”(把一节45分钟的传统课压缩15分钟内的微课,内容和环节一个不少,只是去掉思考、自学和互动时间);更有甚者,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利用昂贵的设备,请专业技术人员录制和剪辑,强调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微课实践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了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微课究竟有哪些特性和内涵,本文从以下内容展开探讨。
二、微课体现出“三个小”特征
(一)小而有用
微课能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表现出来,用一种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微课的受众应该是广义的学生,是一切爱好学习、渴望自主学习的学习者。评价一节微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这节微课是否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的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区别于传统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提倡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容量较小,学习者可以流畅的在线观看微课,控制播放,可以随时暂停,多次播放,以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完全掌握,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小而精彩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形式,因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且充满情景感。一段幽默的FLASH,一段生动的场景展示,一幅精美的PPT,皆可传递知识,并让授课者和学习者都享受其中,微课让学习者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乐趣,在场景中完成知识的“积极构建”,而非“强制接收”,这恰恰是人类的认知规律之所在。微课的产生还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我们可能与艺术大师、文坛巨匠跨时空“亲密接触”,也可能共同加入到世界著名实验室,见证奇迹的诞生。
微课,从小平台到大精彩,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一个好的作品,首先应当是生动、有趣、充满创新精神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习者的眼球,从而散发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参与者来看,有知识渊博的中科院院士,也有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都在推动着这一新兴事物的向前发展。微课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注重创意,它不是一堂“大课”的压缩,也不是传统授课的网络化、视频化,而是将一个知识点高度浓缩,富有创意的展现。微课是浓缩的精华,是授课者的精彩亮相。
(三)小而完整
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主题更加鲜明,重难点更加突出,问题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炼。虽然微课只讲授某个知识点和技能点,但它也要注意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整个微课教学过程仍应包括引入知识点和技能点、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基本步骤。
三、微课需解决三个问题
(一)知识点、技能点是什么
微课开发者需对课程有全面的掌控,包括微课开发的内容和可利用性。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应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知识作为微课的开发对象。
(二)为什么掌握该知识或技能
分析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回答为什么该知识点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习后学生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三)如何解决问题
确定微课要讲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后,要分析微课表现什么内容和采用什么形式能更适合学生的微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反复观看微视频,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微课需具备“三精”
(一)精心设计
微课可选取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教学方案: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系、政策性错误;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专业发展。教学组织与编排: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以学生为主题。
PPT设计一定要传情,参照教案设计制作,先设计母板;多用图表、动画等富媒体,尽量少用成段的大量文字;风格与视频保持一致;体现课程特色。
(二)精心准备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对教学情境、教师风采、学生面貌、教学设计以及制作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先教师要熟悉课程内容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课程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其次,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三,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第四,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制。录制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配音,一边录制;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明显。最后,对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三)精彩表演
微课应表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师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简明。教师仪表得当,严守职业规范,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微课教学应有创意,应充分表现教师的教学技能。
一堂好的微课,既要有好的主题和设计,更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去传授知识点和技能。教师在微课讲授总,应启发互动、引导思考、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能形象生动、手段丰富、图文并茂、幽默风趣。
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缓解教师紧张和有助于思考。
五、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已初见成效,但如何能更好的做到资源的共享和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更深入的实证研究与实践来解答这些问题,相信微课将作为一种教学的常态出现在高职课堂。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一、什么是微课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家族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微课。那么,什么是微课呢?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从微课的概念我们知道,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它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渔”。学生用习得的方法去做相应的功课,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做功课的过程中遇到“拦路虎”而询问老师,这个时候老师的讲解,必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教学理论如其一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的意思如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即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急于解决而又解决不了时教师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想说又难以表达时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微课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教育模式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要从两千多年前孔圣人的私塾教育算起。孔圣人一个人要教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资质的学生,所以他研究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叩其两端等等。仔细推敲这些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循循善诱”,说的是老师只是一个诱导者,一个引路人;“因材施教”,说的是老师要分析学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不要“一刀切”等等。这些理论的实施,使得两千多年前私塾“混班制”教育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可惜,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未被我们重视。 “洋学堂”传入后,私塾渐渐销声匿迹,班级授课制成了我国唯一的教学模式。这种班级授课制因为有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限制,所以老师们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一个班级尽管“材质”各异,老师们用的却是一个教案,一个教学进度,“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自然成为空话。
(三)时代呼唤
现代通讯业的发展,使得教育共享成为可能;校校通、班班能,使得革除教育弊端成为可能;家家通、人人通,使得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微课应运而生。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如果各年级各学科都能把知识点做成微课或微课系列放到“班班通”、“家家通”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就像到超市选购商品一样,就像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
这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塾教学何其相似!只不过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面对的是孔子,他们受着时、空的限制,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是各位优秀老师的影像,是微课,时、空无限。但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手段更先进,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三、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
如前所述,微课“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所以,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画皆美的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曾听一老师上《木兰诗》一文,她用电影《木兰》的插曲《木兰情》导入,那哀而不伤的旋律、悲壮的画面、不落俗套的歌词、如泣如诉的歌声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神,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也非常精彩。这节课课前让学生有期待,课中让学生有满足,课后让学生有留恋,真是一堂好课。
(二)示范作用
理化实验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一丝不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理化实验课是有限的,理化实验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那坐在后面的学生是较难看清讲台前做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的。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那就不管坐在哪里的学生都能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了,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信心做实验了。
当然还有语文、英语的朗读示范作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方法传授
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解题的关键还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中。
我有一个微课叫《古诗词中的意象》,它归纳出古人选择意象的三个方法,这就比把上百个意象的分类印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强。
所以,老师要善于总结方法,要将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教给学生一大堆现象,要让学生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教材解读
中学生各学科课本都是按单元内容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这一个个的知识点就可以做成一个个的微课,让学生反复揣摩、领会。学生悟透了,解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比如初中语文阅读这一块,有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方面。古诗文阅读我就做了一个专题。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两个子专题,古诗词欣赏和古文阅读,我各做了六个微课。
子专题一,古诗词欣赏六个微课,分别是古诗词中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和古诗词中的典故。
子专题二古文阅读六个微课,分别是古文的翻译方法、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古汉语虚词的一般用法、古汉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古文的内容与情感和划分古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相信只要仔细观看了这十二个微课,就能掌握古诗文阅读、欣赏的方法,就不会惧怕做古诗文阅读这类题目了。
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还有很多,本人仅以此文抛砖引玉。
四、迎接教育的春天
我国教育现状受到多方诟病,易中天就曾撰文《不原谅中国教育,它最不拿人当人》炮轰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如:
杜郎口中学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10+35” 课改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还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山东兖州一中的“35+10”“循环大课堂”模式,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这种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后段变前段,前置变预习,课后变课前,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
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班级授课制走过百年风雨仍岿然不动,社会、时代却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可怎么改?怎么才能改到让教育不再束缚人的天性、人的精神、人的创造力?
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呢?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为什么不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呢?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给教育带来春天!
4月17、18日两天,我在井冈山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程培训”,该培训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主讲。
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
我带着好奇与迷惑的心态,对微课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感受颇深,提升我对微课程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了“微课”程功能特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
2、解决问题、有独到的优势。
由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