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劳动教育特色 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劳动教育特色 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优秀范文六篇)》。
打造劳动实践教育特色 促进学校素质教育
宁乡县七里山中学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由七里山中学主办,于2000年由镇联校将原七里山农校房屋、田土等划拨给七里山中学。生产劳动基地6867.5平方米,其中水田、旱土、山塘共21亩;生产劳动基地用房556.32平方米,其中办公区162平方米,生活区158平方米,养殖区205.32平方米,厕所31平方米。近三年来,基地建设已投入资金近10多万元,接纳学生1000多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三年的艰苦创业,基地已初步建成以劳技教育为主,科普教育、环境教育、法纪教育等并重的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是青少年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接受教育、探索科学的好去处。2004年被宁乡县教育授予“勤工俭学示范点”光荣称号,2005年被宁乡县教育评为“学生劳动实习场所示范基地”,2007年,被长沙市教育局评为”长沙市农村学校劳动实践示范场所”。
一、坚持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基地
在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前,学生劳动意识淡薄,不珍惜粮食,不知劳动艰辛,个别学生五谷不分,缺乏生物种养殖观念。我们在面临经费紧张、工作人员紧缺、教学教育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坚持本土化,因地制宜抓基地建设,坚持走区域性特色之路,一年一个重点,不断开展和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建成了目前的“三带五种二养”局面。“三带”即:有占地3亩、种植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花卉苗木作物的花木绿化带;有占地7亩、实行立体种植的作物带;开挖出一个水塘放养鱼类、圈地套养鸡兔的养殖带,“五种”即:校园内荒地清理后,种香芋、板栗,租赁校外田地套种油菜、生姜,校内零碎地种花木,“二养”即:养鸡、兔、鱼。通过三年的努力,一个充满活力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已初步建成。如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已充满了勃勃生机,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必要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活化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掌握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更能使学生在亲近自然中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根据我们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中的反馈,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普遍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三年来,劳动基地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从建立初每批只能接纳一个班、只能进行简单传统劳动的规模,发展到现在能同时接待全校9个班级进行多种具有科技含量的活动的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素质教育效益。
二、不断拓展基地的教育功能
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技术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技术教育,而应该是德育、技术教育、创新教育与文明教育的相互统一,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与技术更新相互融合的现代教育形式。我们认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不仅仅要实现劳动实践教育的功能,为教育服务,同时更应该整合基地的教育资源,大力发挥基地的综合教育作用,拓展教育功能,实现以劳辅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促美的功能,使学生在基地有限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在基地建立之初就把建设目标确立为:通过努力,建成一个以劳动实践教育为主,集科普教育、环保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基地这一建设目标。在大力开发和挖掘劳技教学内容的同时,还筹资7万元建成“三带五种二养”格局。我们在建设绿色基地的同时,一是通过开垦荒地、香芋高畦犁底层育苗、祼露种植、倒立下种、薄土分层覆盖、薄肥勤施、不同生长期磷钾肥搭配和苗木嫁接、修剪及动物防疫,使学生领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科技的力量;二是通过在学生中开展种植作物、养殖动物种养知识培训、环境考察、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向学生们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并积极开展创建青少年环保无公害教育基地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对地球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三是积极探索,把德育、美育、人文教育融合于劳动实践教学之中,组织了一系列以增强集体主义为目的的种养竞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基地各项活动的开展紧扣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许多同学表示,在基地实践中为他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三、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地建设机制
2004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后,我们积极探索和尝试在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劳动基地做为该企业一个点,由他们负责技术指导,回收产品,从而减少风险,初步建立了一套基地运行管理的规范机制。实行自主经营创收为主,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补助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基本解决了经费紧张的问题置办了喷溉等设施,基地建设逐年增加,大大加快了基地的发展。运作机制建立以来,随着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基地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据统计,基地每亩收入达3000元,年收入3万元。对出产的产品进行包装美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基地的建设已开始步入良性运行和发展的轨道,作为宁乡县教育发展的一个品牌和新的亮点,已开始显露出其特有的风采。
四、科研成果再造基地发展活力
教科研是先导,是基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实现课题化研究,是引领基地发展方向,开展基地资源优势,拓展基地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基地三年的发展历程一直坚持与教科研相伴,以教科研促进劳技实践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位,以实践教学促进科研课题深化,指导基地的建设发展。
基地发展的三年,也是教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成绩的三年。
几年来,我们大力推广使用教科研成果,用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研究和探索劳技教育新路子,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开展和实践课程设置上,主动探索适应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学生需求,创建教育特色上下功夫。我们先后自编了教案《黄牛养殖技术》、《板栗无公害种植》、《牲猪、鱼类养殖技术》,不仅推进了基地教学活动的规范开展,同时在教学中大力推进了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开展。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真正服务于教学的教科研才有生命力,只有真正发挥教科研的作用,基地建设才有不竭的活力。
几年来,宁乡七里山中学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在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点成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办好素质教育基地必须坚持基地的教育性,坚持基地功能的综合性,坚持基地的社会性、技术和课程的实践性,坚持基地建设发展的独特性,坚持基地发展方向的公益性。我们在基地建设中,深知距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去完成。在素质教育仍然在我国艰难前行的今天,我们必将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不断完善,努力把宁乡七里山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真正建成全市有影响的素质教育示范基地。
打造劳动教育特色
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创建劳动教育特色校汇报
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为农服务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农业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渠道。我校因地制宜,始终把劳动教育课和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教育为“三农”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从学生和地方双重实际出发,挖掘资源,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气息,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劳动教育特色,有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介绍一下我校的具体认识和做法。
一、明确任务,提高认识。
陶行知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的生活教育理论早已指出在劳动中加大科技含量的必要性,“现代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以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教育任务。
1.通过劳动和劳动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和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
2.以劳动教育为手段,整合各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3.以劳动实践操作为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实践常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4.在科学探究方面,力求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有效地劳动方法,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懂得劳动者最光荣。
二、加强领导,完善管理。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周锦忠校长为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劳动教育实践工作。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加以落实。劳动教育教研组紧密结合学校计划,制定劳动教育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对管理教师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我们做到“七有”,即有工作计划,有教育进度、有负责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学生活动资料、有对学生的考核记录。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劳动教育领导组工作会议,总结上阶段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研究和部署下阶段劳动教育措施,各项工作开展扎实地有效。
三、注重方式,协同推进。
1.坚持劳动教育特色创建与办学观念相结合。无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是学校的育人目标都与劳动教育向吻合。
2.坚持劳动教育特色创建与与学校教育教学环节相结合。新课程要求培养新型的劳动人才,劳动教育特色也弥补了教育教学环节的缺失。3.坚持劳动教育特色创建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我校校本课程有许多与劳动实践相关的内容,通过劳动实践,既可完成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又可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4.坚持劳动教育特色创建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劳动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力,纯洁学生思想,提升学校品质。
四、整合资源,加强实践。
我校在面临经费紧张、工作人员紧缺、教学教育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不断开展和整合教育资源,坚持走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因地制宜特色创建之路。
1.教师配备充裕。劳动技术课程教研组专任教师5人,老师学历均为大学本科;学校还配备了信息技术、生物、地理、历史等6位兼职教师;还积极联系邻近的惠安职业中专学校培训处,定期邀请或者聘请他们学校专业的老师来充实劳动教育辅导员队伍,能充分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
2.劳动课程多样。初高中均按要求开设劳动技术课,课程除了技术与设计一、二,还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选科要求,开设校本课程,开设了惠安旅游、家政、电子电工、简易机器人、园艺、惠安旅游等选修课程,全面提升劳动知识与技术的教育水平。
3.实践活动丰富。(1)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文明卫生和劳动习惯意识。坚持做到“三个一” 即一次国旗下讲话、一节主题班会、一期黑板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劳动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确立燕京(惠安)啤酒厂和大明石材厂为学生课外实训基地,不断开发适合学生劳动体验的活动项目,使实践课程跟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3)定期邀请校外专业的老师来开设劳动和科技讲座。如本学期邀请惠安一中曾国阳老师到校开设“人脑的潜能和开发”专题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并树立奋斗前进的信心;邀请福建省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泉州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陈雪莹教授作了“青少年科技创新”讲座,促使学生们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4)认真落实每学年不少于7天参加社会实践基地的要求,以泉州市国防教育基地为主要联络点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4)定期组织团员、少先队员或者青年志愿者开展“走进养老院,献爱心活动”和参加北关社区服务活动,做好公益劳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劳动,锻炼了学生的服务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了“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培养了自觉奉献的精神。(5)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学期都开展“携起绿色之手,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带头组织高一和初一年段学生开展两次校园卫生死角及杂草清除活动。(6)学校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每年开展“循环书本利用,传承爱心文化”活动,这个活动不仅传递了宝贵的复习资料,又用循环利用的方式做到了低碳环保。它是高三学子对母校的回馈,也是对高一高二学弟学妹的祝福,校友情谊在这里得到传递和演绎。既体现学生对建设绿色校园的热情,又展现了莘莘学子对知识的传承精神,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形成。(7)因地制宜在校园的操场南边和宿舍区的围墙边的空地开辟了几个“小菜园”作为初中部学生的小实践基地。(8)高三毕业班每年种植毕业纪念树,即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发挥榜样的作用,同时又以自身的行动表达对母校的感恩。还为高
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参与养护劳动的机会。(9)学校重视家校联系和家长教育培训。定期通过家校联系,特别是各班的微信平台指导或者提醒家长在周末和假期安排适量的家务让孩子们独立完成,既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成果丰硕、贡献突出。
1.我校黄泉忠老师独立研发了用于高楼逃生的自发电型缓降器、环保而且节能的可调温冷风机、可以多人多处同时逃生的逃生器。其发明获得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国际发明展银奖。他曾被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社授予“2012优秀发明家”;应邀参加第六至十届“中国发明家论坛”,受到国家及部委领导的接见。
2.曾艺红和胡颖乾两位老师分别荣获2014年和2015年福建省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
3.我校高一年405班陈一溶同学,发明了一种可折扣成帽子的衣服,主要在解决旅游时的保暖与衣服携带不方便的矛盾。这个实用新型专利申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发明专利申请也初审合格。
4.劳动技术组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中佳绩频传。先后指导36位学生荣获福建省机器人比赛十项三等奖,六项二等奖。陈夏阳和曾艺红两位老师指导王漳伟和吴志艺同学参加第十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高中组FLL比赛中荣获福建省一等奖。总之,在学校创建劳动教育特色校过程中,学生在开展劳动科技体验教育活动中,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认真负责行动习惯,渐而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质。学生在科技体验活动开阔科技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劳动能力得到增强。劳动教育特色校的创建使素质教育得到深入的推进。
推荐专题: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教育工作总结 打造劳动教育特色推进素质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