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组织行为学论文分析

2022-11-26 21:42:3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组织行为学论文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组织行为学论文分析》。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

————关于提高团队凝聚力

众所周知,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无论是部门,还是生产小组,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团对的形式。不管是规定的,还是潜移默化形成的,但终归而言,那是一个团队,不管人多还是人少。盈利是一个企业时常要去关注的一个点,降低成本往往也是一个企业时常关注的,也是关注度比较高的。可众多的CEO们有没有换个角度考虑下,仅仅关注成本的降低,能行吗?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群体,每一位成员都是企业中的一份子,由几个人组成的团队,可以协作,当然也可以争斗的。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也是可以提高盈利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问题。

那什么是团队?琼·R·.卡扎巴赫、道格拉斯.K.史密斯在《团队的智慧》这本书中要将团队与一般性的集团区分开来:团队不是泛指任何在一起工作的集团。团队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球的价值观念。

而高凝聚力的团队有如下特征:强烈的团队归属感,成员愿意参加团队活动并承担团队工作中的相关责任,维护团队的利益和荣誉。成员之间沟通信息快,相互了解比较深刻,关系和谐,并具有极强的民主气氛。可见,团队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

说了这么多关于团队的东西,那么怎样才可以在一个团队中提高团队凝聚力,使其成为高凝聚力的团队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因素:团队共同目标、团队精神、领导方式、沟通方式、激励方式,如果能够很好地对这些因素运筹帷幄,便能够很好地提高团队凝聚力。

下面我就对这几个方面来就行分析:  团队共同目标

目标是一个团队有意识地选择并能表达出来的方向,它运用团队成员的才能和能力,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团队成员有一种成就感。让团员产生对组织荣誉的自豪感,从而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一个团队没有目标,团队成员就没有奋斗方向,没有奋斗方向,团队就犹如一盘散沙,因此团队要选定一个崇高的目标,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团队成员认同这一目标,这样就可以凝聚团队成员的思想,使共同目标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团队成员为之努力奋斗,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企业的“共同愿景”,意思是说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远大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引导大家共同去追求、去努力。

明确的远大目标是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团队成员越了解团队目标,其归属感就越强,团队就越有向心力、凝聚力。例如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目标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86年摩托罗拉公司获得了美国国家品质奖这一象征着美国企业界最高荣誉的奖项,与之竞争的有IBM、柯达、惠普等竞争强手。这是源于摩托罗拉公司早在1981年就开始竞争这一奖项,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所有摩托罗拉公司的员工都面临着挑战,他们都会受到一张皮甲大小的卡片,上面标示着公司的目标。就移动电话而言,他的目标是:每生产的100万个零件中,仅容许3个不合格。也就是说,要求所生产的移动电话的合格率达到99.9997%.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体现着团队的凝聚力,一个有着团队精神的团队就能不吞地释放团队成员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员工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俗话说的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劳劳抱成团”。只有凝聚在一起才能抵挡住接踵而来的不断的困难与艰辛。

一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若想,在某些方面你可能有高过别人的地方,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别人则会比你做的更好。那么,怎样是每个人有限的能力在团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答案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团队精神能使个人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使个人和团队做到超常水平的发挥,达到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最终实现个人与团体的共同成功。

在团队中,个人可以通过相互学习来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团队工作也可能加强个人的自省,令团队成员充满工作激情。不同背景的成员走在一起,便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日本有一部动漫海贼王,其中一共有着6位成员,他们各自拥有着不同的目标,但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一定要冲向世界海洋,做自己那个领域的世界第一,船长路飞莽撞,剑士卓洛勇敢,厨师山治睿智,航海员娜美冷静,船医乔巴善良,在航海的路上他们优势互补,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径直地想着自己的理想冲去。这就是团队精神的力量,一个让团队凝聚起来共同战斗的力量。所以,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首先必须先建立团队精神。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有着一个坚定不移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使整个组织的战斗力得以数倍的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更大的利益。 领导方式

一般来说,最佳的领导被视为团队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最高领导者决定了他们构成的群体的命运,领导力是一种能够激发团队城公园热情与想象力,一起全力以赴,共同完成明确目标的能力。领导者总是激励人们获取他们自己认为能力之外的目标。

团队的领导者扮演双重角色:一种是作为一个团队成员,另一种角色就是一个领导者了。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讲的是人们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和贡献,而领导者的作用就是要准确定位团队中所有人员的角色,尽量做到使团队成员各尽其才。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呢?

团队的角色一共有8种类型,有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完美者。实干者善于行动,协调者善于寻找合适的人,推进者善于让想法立即变成行动,创新者善于出主意,信心者善于发掘最新“情报”,监督者善于发现问题,凝聚者善于化解矛盾,完美者强调细节。一个好的领导者能够让团队成员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其他团队的成员角色是怎样的?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是团队成员按照自己的定位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最终达到打造高绩效团队的目的。

西汉时期的刘邦,运筹帷幄比不上张良、萧何,带兵打仗比不上项羽、韩信,论阴谋诡计他比不上吕雉,可他却获得了天下,这就是领导能力,他将有着各方面才能的能人志士网罗在一起,大家互帮互助、优势互补,从而获得了成功。因此,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有个最佳的领导者。 沟通方式

持续的沟通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它可以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发扬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唯有从自身做起,坚持对话,有方法、有层次地发扬团队精神,探讨问题,汇集经验和知识,方能凝聚团队意志,激发自身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力量。著名战略管理大事亨利·明茨伯格认为:“团队中的管理人员几乎每一分钟都用来沟通,不是说,就是写,或者听,或者阅读,领导者最重要的管理职能就是使组织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个人力资源增值的职责履行,就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因此,沟通能力和相应技巧成为领导者个人和团队成功的关键。”

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就是倾听,有效的倾听有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帮助接受者理解字面意思,也能理解对方的情感和心灵。有效倾听的领导还向对方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他们关心团队成员。只有组织内上下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才能很快地传递和交流信息,体现和谐气氛。并且只有不断地优化沟通方式,例如电话、会议、面对面交流,才能使团队成员的认同感不断地增加,使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地增强。 激励方式

人的潜力是需要激发的,才能发挥出来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证明,员工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他的个人能力只发挥了20%,而在激励之后,他的潜能能发挥到80%。

现代团队的管理实践表明,物质激励必须同精神激励相结合,IBM公司副总裁巴克·罗杰斯在《IBM之路》一书中提到:“几乎任何意见可以提高自尊心的事都会起积极作用。”

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可以通过员工的培训、有效的赞美以及授权成就来达到我们的激励效应,让员工感觉自己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能给员工力量与权威,它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地提升整个企业的凝聚力。

激励的本质就是根据员工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刺激和目标,诱发员工的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领导者要试着选择适合自己团队的激励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团队成员凝聚力,打造高绩效团队的目标。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善于运用自身的特长,团队内部上下一心,明确团队目标,牢记团队精神,不断沟通,那么,团队凝聚力也将迅速稳步地提高,盈利也会增加的。

工商113 张荣维 学号:1152117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方案

一、考试方式

运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学习的理论,分析、解决组织行为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现状分析,撰写小论文或组织行为管理实践专题报告。

五、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理论阐述正确,10分。

2、结构完整,有论点、论据(包括理论、实践材料)、论证、结论,20分。

3、论证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论据充实、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分。

4、语句通顺,条理清晰,10分。

5、格式规范,10分。

6、分值等级标准:

优秀:选题恰当、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论据充足,结构合理,论述周密,逻辑严谨,内容充实,行文流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良好:论点明确,某些方面有独立见解,论据较多,结构合理,内容较充实,文章层次分明,文字流畅。

中等:基本论点清楚,论据一般,结构基本合理,内容不够充实,缺乏新的见解,但能够较完整地阐述所涉及的问题,论述较合乎逻辑,文字一般。

及格: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足,内容较贫乏,阐述不完整,逻辑性较差,文字也不够流畅,但能基本上说清楚所论述的问题。

不及格:论点含混不清,甚至有某种错误观点,论据较少,论述紊乱,语句不通顺。

二、考试时间及考场安排

6月11日至6月17日期间自行安排时间、地点完成论文,6月18日上交。

三、考试成绩的核定

总分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30分,论文为70分。

四、考题内容

学生选取并运用所学组织行为学理论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所熟悉

或感兴趣的组织行为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或取得的经验进行研究,写出小论文或专题报告。具体要求:

1、论文内容要求:

(1)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包括理论、实践材料)、论证、结论。(2)论文中必须涵盖学生本人对所运用的理论的理解。

(3)论文中应写出所研究的组织行为学的某个方面实践的现状、取得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线

(4)论文或专题报告要针对组织行为管理的现状、取得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2、字数要求:2500-3500字。

3、格式要求:A4纸打印,论文题目小二号字、黑体,正文小

四、宋体、1.5倍行距,默认页边距,一级标题三号字,二级标题四号字。封面要求有课程名称、班级、姓名等信息。

第 1 页(共 1 页)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生产与发展综述报告

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组织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生产组织、互利组织、强制组织、小型组织、营利组织、公有组织等。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的个体、群体或组织本身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或者可以定义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组织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现象,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了组织学家的重视。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学科体系还在不断的扩张之中。美国学者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其理论主要依据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学科。因此在组织行为学中从不同的方面最人格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在社会学中,人格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在哲学里,人格是指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个体。在心理学中,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侧重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最为综合性的定义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具有两种层面上的含义,机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在此,人格取了社会学和心理学上的两个定义的总和。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在十九世纪以前,管理科学被称作早期管理,那时主要是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阶段,其管理特点是管理简单,工作专业化水平低,劳动效率低。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研究中,开组织行为研究先河的是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19世纪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的罗伯特欧文。19世纪后半叶是管理研究的黄金时期,50---60年代,丹尼尔,汤姆森,亨利普尔等人对美国铁路企业管理的研究是管理运动的先声,对以后的管理实践和理论有重大影响。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是泰勒(F.W.Taylor),泰勒的管理制度:一般事务下属处理,重要事务、未完成的计划由主管处理。管理原则为:给每个人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出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学地挑选、培训、教育、培养工人;与工人热忱合作,确保所做的工作符合已提出的科学原理;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基本实现工作与责任的对等分工,管理者承担那些比工人更具有适应性的工作。二十世纪初,管理科学迅速发展,先后涌现了许多管理理念,比如法约尔(H.Fayol)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韦伯(M.Weber)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厄威克(L.Urwick)的组织的科学管理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科学发展到现代管理时期,这时的管理科学已经相当成熟,运筹学、数量分析、系统

论决策科学等都已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人际

关系理论以及行为科学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组织行为学是

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组织的行为学作为一门

学科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组织行为的探索研究贯穿于管理学尤其是组织

管理学的发展的始终,因此,从广义上讲,组织行为学发展过程实质上是

组织行为的探索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

有序发展组织行为学书籍的推动力。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

初。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诞生。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

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

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严格

的讲,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组织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学派、全变学

派和组织文化理论不断融合的结果。

组织行为学现今已有了新的发展:(1)由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有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为如下几

个方面:第一,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重组、战略管理、跨国公司或国

际合资企业管理的研究呈现强劲势头,由复杂性增加而导致研究的注意力全面转

向整个组织层面。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行为学更

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素质,更加关注

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在跨

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的行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

力多元化、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四,

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组织行

为学认为强调生产率与强调工作生活质量并非相互排斥的。(2)积极组织行为学

的兴起。积极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怎样引导和激励消极、懒惰的员工;研究更有

效地解决冲突、压力和工作倦怠;改进不良的态度和对组织变革的抵制。积极组

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 Behavior)的理论基础源于积极心理学的研

究成果。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

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塞利格曼和席克珍特米哈依

(Seligman&Csikszentmihalyi,2000)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受积极心理

学理论的影响,鲁森斯(Luthans,2002)提出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积极组

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

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

发和绩效相关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着发生悄

悄的变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甚至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等等的现象

层出不穷。在组织中,不乏发生领导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所有这些

事件的发生,究其深层次的原因,都在于人格问题。企业家的道德人格直接反映

了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企业成长与社会发展,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完善。人格不仅仅关系到工作绩效,经研究发现人格与人际关系和社

会地位等也存在相关。进而言之,人格激励将关系到社会风气和组织文化。而这

对组织来说又将进一步关系工作绩效。因此,只有进行人格激励,才能更好地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建设企业伦理,完善企业文化,

构建现代管理逻辑,并最终促进提高社会、企业或组织的完善和发展。

从上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说明,正是组织的演变、管理实践的需要、管

理理论的发展,推动者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理论体系不断完备。

参考文献:

[1] [美] 斯蒂芬·P·罗宾汉. 《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 陈国权. 《组织行为学[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李满红.《管理中组织行为学运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4]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5]阿吉雷斯.《个性与组织》

工商管理10—2班

刘琪莉20105504

第四篇: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企业管理策略论文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企业管理策略论文

引言

从组织行为学视角出发,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可以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本文就对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

一、组织行为学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一)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的财务核算、预算以及管理所需的数据与企业产品的定额、生产定额以及物料、材料的计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基础数据的记录和整合,以及对这些数据内在规律的研究都是矿业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这些计量的趋势和峰态,可以加强矿业公司的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的整体管理。所以说,必须要加强和完善计量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的检测精准度,为计量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在加强数据记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在记录和整合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以及对资金的整合、配置,以及利润目标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其次,要完善定额管理体系。企业定额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参与数据,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核算和财务预算指标的制定。要将公司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确保定额指标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深化财务预算管理

深化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财务预算管理可以从资产、技能、企业运行机制多方面组合的角度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这样围绕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控制、管理,进行优化组合。可以有效提升矿业公司财务管理和整体运营的科学性、先进性。首先,公司的领导必须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深刻认识到全方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突破传统的职能管理界限,会打破矿业公司固有的狭义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其次,公司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预算管理策略。应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以目标利润为出发点,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组织行为学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做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为中心主旨,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员工一致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愿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企业的目标,进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各项机制也在发生变化,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水平也随之变化、提高,认识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也会凸显出来,但由于企业员工不同的生活环境、知识水平、性格意识等问题的差异,要想真正实现对员工的思想认识进行教育和统一,就要扎实做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为企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实现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加强企业管理团队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企业政工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企业的管理团队,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管理知识水平,还要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包括管理人员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思想政治素养,宣传教育能力,模范带头作用等等。其次,管理人员还应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企业精神、文化进行宣传活动等,这都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要使宣传方式趋向多元化,可通过举行相关活动、开展竞赛的形式,让员工通过合作交流来体会企业的精神内涵。

同时,企业要加强管理团队和员工的学习力度。对企业管理团队要加强他们的学习力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定期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拓展。然后培养并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从根本上将自己的思想与企业思想相融合。在加强企业职工学习力度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通过定期向员工发送邮件,让他们了解企I政工管理工作的内容、方向和模式等,改变传统的会议宣讲等形式,避免企业员工的抵触心理。

(三)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扎实以后,要建立健全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完善薪酬奖励机制,对奖金、薪资计算以及奖励惩罚制度的分配都要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可以激发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可以体现员工自身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公司的长远、稳步发展。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稳定人心和维持用人关系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人才资源流动性大造成的一系列难以管理的现象发生。在管理和激励制度的制定方面,公司一定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人员工有归属感,对公司以及公司文化有认同感,切实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家,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适宜工作和奋斗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出发,来制定企业管理策略,并对战略方针进行调整和修改,可以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各项资源的价值。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企业管理策略,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学习和体会组织行为学的内涵,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庆.论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人为因素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108-108.

[2]覃大嘉.我国企业“和谐组织”内容结构的实证研究――从国家文化视角探讨易学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J].战略决策研究,2012,3(5):42-50.

[3]何欣梅.把握组织行为学理论实践于企业管理――浅谈组织行为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2):193-194.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

摘要:大学是青年学生跨入社会的“学前班”阶段,本文是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现状的某些方面,运用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原理来讨论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通过合理规划,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权衡,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

青春

理想

现实

规划

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行为学及其原理

1.1 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1.2 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1.2.1 激励机制

在企业管理方面,运用此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从而形成一种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报酬,强化自己行为。

适当而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还处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来说,适当的对自己采取“激励机制”,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引导我们充分发挥自己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从而使个人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拉近与理想的距离。

通过对在校园生活时间的合理安排,规划出长短期目标,并针对性的制定可行的实施措施。期间,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阶段里的各个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再根据此评价,对后期的规划作出相应适宜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2.2 竞争意识

古语有云:“居安思危”。那又如何才能够做到呢?那就得引入《进化论》里的“优胜劣汰”啦,也就是竞争!无论是在企业管理方面,还是在日常生活方面,竞争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一个企业里面,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竞争制度和规范,员工将很难做到工作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企业也将很难对出现的紧急情况作出“迅速”响应,从而使团体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和财产流失。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竞争机制很有必要。

而对于大学阶段的我们,年轻气盛、心浮不定,容易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于是,就需要有一个所谓的强者来让我们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使我们更加理智的去观察现实状况,从而更加理性 的去考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至于作出合理、正确、可行的规划。

二.大学生活与社会现状

2.1 大学生活

当我们还在为了那盛夏里两天的苦战而挑灯夜读时,就已经开始勾勒着大学生活的某些细节。而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或是新奇,或是失落。毕竟现实中的与理想里的,多少有些差距。

初来乍到,或许还保留着那份中学时的拼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浓的茶也被冲淡了。于是乎,我们随了“大流”。虽谈不上堕落,但也算不上小有成就,就滞在那个地方啦!

曾有一书店老板和我闲聊到:“我们书店就需要你们来啊,不然都维持不下去啦!”“现在大学生,不考试,有多少看书?”大脑迅速搜索一番,似乎一些人的青春已经糜烂啦!

2.2 社会,只对事,不认人

快毕业啦,他们慌了手脚!回首过去了的一千多个日子,他们才垒出一个事实:只是用这四年,报复了一下过去了的中学时光!可摆出摊位的公司对我们四年里的丰富故事却不感兴趣,他们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于是,怨声连天!怪只能怪自己没好好规划一下这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却让它自行糜烂了那么久„„其实,公司就是那样——能者胜之,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优胜劣汰!三.理想与现实在建立激励机制上的联系和意义

3.1 理想与现实在建立激励机制上的联系

理想是人们自我的一种意识形态和对未来状况的一种期待目标,为了达到那个目标,人们会不断努力,采取自我激励的措施,以达到无限接近状态。但在为了实现理想的同时却不能抛开现实情况,而闭门造车。理想是由各个小目标组成,在规划设计各个小目标的同时,就得考虑到现实的一些情况。根据现实状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但也难免预测不周全,方案实施中出现卡壳现象,那就得再回基准,核对、重置,再实施。所以理想中的小目标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去确定,但现实实施时又得拿理想中的小目标作为基准来检验实施情况。

3.2 合理规划,把握未来

大学,对我们来说是最宝贵的青春资源,但对于社会来说它却很不值钱。所以我们就得好好利用,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将其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知识层面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要得到加强!那如何才能做到?就得靠自我的不断激励和竞争意识的不断强化,只有时刻提及,才不会疲于现状,而无暇顾及其根本。同时,在时间上面的合理安排才是衔接好每一步的根本,所以在时间上做好规划。通过以上研究,不难发现只有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时间上的合理规划,才能将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拉近。

第六篇:组织行为学论文

结课论文

公共关系学

学学专

生生业

姓学班

名 号 级

赵庆江 09590210 09市场营销2班

管理工程系 2011年12月15日

目录

引言..................................................................................................................................................1 1 微薄的发展现状...........................................................................................................................1 2 微博与公共领域...........................................................................................................................1 3 微博打拐.......................................................................................................................................2 4 微博让公关更具挑战...................................................................................................................3 5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析...................................................................................................4 6 结论和建议...................................................................................................................................5 参考文献...........................................................................................................................................6 附录..................................................................................................................................................7

微博与公共关系

摘要

微博作为一种以发现和分享为基本特征、极具互动性的网络传播手段,大大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话语力量,加速了社会话语权的分流倾向。本文以杭州图书馆“微博事件”、2011年春节的热点事件“微博打拐”和公关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剖析微薄的特性,以思考其对于公民意识和公共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公共领域;打拐;公关;教育微博

引言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是继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之后又一基于 web2.0 技术的产物,是一个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即时通讯功能于一体的用于即时发布消息的新型博客系统。文章认为,微博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弊端,其未来发展应该走向多元化方向。微薄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2007年5月由王兴创立的饭否是大陆地区第一个微博客网站,此后,各种微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腾讯微薄的上线则标志着内地门户网站开始入驻微博市场。2009年8月,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国内网民的视野 微博与公共领域

微博即“围脖”,源于“micro-blog”一词,意译为“微型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与获取平台。如果深究“微博”的性质,它应当属于“自媒体”的一种——“微博大大降低了一般民众的表达门槛,随着微薄的流行,话语权分流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原本单纯的资讯受众摇身一变就成了传播者——这种新型的“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中心化”结构,打破了经济社会不平衡所造成的信息垄断壁垒,使普通民众获得了社会话语权,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公共领域的话语结构。

“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具备两大要件,一为“私人性”,二为“公开批判性”,首先,“私人性”即于公共权力之外的独立性,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要求摆脱传统权力结构的束缚以“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其次,“公开批判性”指的是满足私人性的公众集合仍然就“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其讨论的方式即“公开批判”的方式。

就微博而言,其强大的趣味性以及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吸引了大批用户,形成了一组庞大的网络集群,其内部交流、观点交换等信息活动频繁。

类比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我们可以将微博类比为准“公共领域”,之所以这么称谓,是因为微博既包纳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又集合了普通民众的声音,成为表达民意、反抗社会不公道的有效渠道。但是由于诸多现实性的限制,微博又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这种客观限制一方面体现在中国较低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因为不够成熟、欠缺理性的网民心态。

即使着眼于各种局限性,微博对于促进公共领域的巨大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微博,信息的当事人、观察者、传播者、接受者之间的界限才得以被完全打破;因为微博,信息发布不再是社会精英的特权,“发现”和“分享”成为了人人都能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正是有了微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并且必然要在公共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微博打拐

2011年春节期间,在各大微博上传的沸沸扬扬的“打拐”成为热点事件。这起事件起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在网络上引起强烈讨论和关注。

根据此次事件,人民网发布了《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微博打拐”事件舆情研究》对于此社会热点的媒体关注度进行了量化分析,根据其研究结果,我们能够发现:时间自2011年1月25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发布以来,该事件在网友的持续关注中不断发展,从最初转发于建峥教授的微博到网友自觉行动,再到1月27日引发各种纸媒、电视电台的不断跟进,此过程微博话题的火热度一直在升温。

在此次事件中,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交流媒体,实际上起到了“公共领域”的作用:一方面,它作为表达民意的平台,成为了社会公众维护社会正义和弱势群体利益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媒体形式,它独立于社会公器而存在,成为社会公众独立表达自我见解的有效渠道。表达民意方面,微博借助了网络的强大力量而实现了自身存在的目的。网络,作为国际公认的“第四媒体”,在诉诸草根需求积极反映民意,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爆炸性的威力。微博依靠其获得的简易性、使用的便利性、传播效果的爆炸性,将普通民众、政府机构及社会名人拉到同一发言平台上,同时集合了普通民众的声音,成为表达民意、反抗社会不公的有效渠道。实现舆论监督方面,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尤其是“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正在有效而便利地发挥着自己的网络舆论监督功能。微博发挥新闻媒体所拥有的引导和控制舆论的独特力量,能够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进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形成,最终促进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4 微博让公关更具挑战

微博共振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为营销带来事半功倍的效能,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可测,对公关的影响其巨大。公共是为了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突出产品优势,促进尤产品销售;弱化并扭转可能危机,在内外部之间建立一种良好关系的手段,公关是一种有意识的管理活动。最终就是要在组织或目标用户中建立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建立关系是公关的核心,过去公关面对的是少量的媒体,可以引导舆论甚至操控。在微博时代公关面对的是一对一繁杂的个体关联,微博的行为逻辑里,内容仅是诱因,人才是全部。微博用户的多样性决定了公关行为不可能再有控制,而是转变为对不同特征人群的适配。

传统的公关操作在危机出现后使用强大的媒体力量实现扭转的不在少数,但这种操作方式在微博面前仿佛停留在石器时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微博时代,任何一点火星,都有可能引爆一个事件。对公关而言,微博一个个负面信息就像潜藏的火星,绝大多数的信息是由普通用户发出,缺乏足够的传播与关注,这个火星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永不熄灭,始终存在被激发的可能。这给网络公关带来极大挑战,危机已经存在,需要去发现并缓和。

或许有人会说,微博中能够被大规模传播的信息不一定都是负面,也有可能是企业或产品的的正面信息,这难道不是为公共带来无成本的效益么?从心理学上看,人们只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在网络上迅速、广泛传播的信息,都是围绕公共话题或娱乐话题进行的。至于行业话题,负面信息更容易引发围观和共鸣,一般的正面话题只有在利益激励或热点借靠的时候才能带来大量参与。昨天维嘉发了一个微博,“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全名是《修高铁何用!难怪铁道部长被双规,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全程仅需8小时》 后面跟帖都在骂铁道部,有几个微弱的声音在质疑……直到一位大神淡定的说了一句:民国时候的京是“南京”。网友的反应就是典型的先有了情绪,再为情绪找依据的例证,这也为微博公关指引了一个方向,照顾情绪比理性说服要来的重要。

要照顾微博中的情绪就意味着要关注所有潜在的用户和可能产生关联的人。人是不可控变量,虽然在用户在微博中的行为可以比较合理的将其数学化,主要是因为在群体行为,人,毕竟具有一些特定的倾向性,比如羊群效应等。公关事件的操作可以通过对领袖用户的获取,来赢得大多数普遍用户的附和。随着微博平台的成熟、微博用户形象的真实化与微博用户自主意识的觉醒,将会有更多的人独立发布信息并热衷推广自己发布的信息,另一方面,微博大量的信息生成,在没有有效的管理平台能实现不间断的系统检查,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全面的舆情反馈的情况下,微博公关的挑战才刚刚开始。5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析

素质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开放、分享、平等、互惠、共生等理念应该替代过去集中化、等级化、权威化的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5]。微博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群聚性、及时性、自由性等特点使得将它应用在素质教育上有着浑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型的师生交流工具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班级,并拥有管理员的权限,可以随时随地的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通过微博上传发表,学生加入班级之后,也可以把自己突发的灵感、学习的困惑和教师及其他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兴趣群组平台

通过加入和创建兴趣群组就可以锁定某个领域的动态,如:可以创建“数模竞赛群”、“工大考研群”、“英语天地”等各种群组。群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信息的发布和接收更具有针对性,组员的积极性更高,交流互动更频繁,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更好。班级管理平台

微博还可以用来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由教师创建,教师是超级管理员,班长是管理员,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发布班级通知、发起班级投票、添加更改班级日历行程、添加班级课程表,添加班级通讯录,建立班级信息档案,上传和管理班级各种电子资源,普通班级用户只有浏览和下载的权限。学校信息发布平台

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得它在信息发布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务处可以发布各种教学通知、教学文件;教室运行部可以发布自习室开放楼层及教室的空余座位信息等等。图书馆可以借助微博平台发布新书信息、学术交流和讲座、借阅提示、信息咨询、图书检阅等各种个性化的服务[6];就业部门发布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由于微博“背对脸”的交互方式,学生和教师可以选择性的跟随相关部门的信息。比如,大四的学生可能只关注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而有些教授则更关注国家基金申报和科研项目进展之类的信息。

除此之外,针对学校改革、规章制度建设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投票和话题会的方式进行舆论监测和民意调查,从而得出师生的真实想法并采纳师生合理的提议,从而可以为学校的建设做出更好的决策。结论和建议

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是我们并不能避免某些用户散播一些不良的、恶意的、与学习正相关不大的信息,一个良好氛围的学习交流平台除了主要依赖于用户的自觉性之外,系统还应该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来确保平台的良性运转。

用户的注册必须实名。用户可以绑定校园一卡通账号、网络实名账号、学号,每个用户的手机号码也只能唯一绑定。采用实名制后,不仅促使交流的真实性,而且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网络马甲和不负责任的言论。

添加非法关键词自动过滤。学校部门自定义非法关键词列表,涉及非法关键词的微博就会自动屏蔽,并且给用户一个警告,扣除用户的信誉度积分,当用户的信誉度低于一定积分后便禁止用户发布微博。

添加人工审核功能。虽然自动过滤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可是关键词库无法定义完整,而且词库越大,执行效率就会越低,因此添加人工审核功能配合自动过滤双管齐下就可以达到很少的效果。例如:在发布通知、投票、链接以及建立群组时,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出版,此举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信息的可靠性。添加不良信息举报功能,“全民”参与信息监督。任何人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对某个用户或者某个微内容进行举报,审核人员对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并对于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新闻记者》,2011年1月,“视窗声音”,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培教授

[2]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32页,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 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 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 [5] 李华,赵文伟.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4):78-82 [6] 刘芹妹,孟琦.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107-110 附录

微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网络时代人们的互动方式,标志着个人互 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的广泛使用,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但是微博呈现诸多特点的同时,它在传播方面的某些缺陷也日益凸显。

微博传播注重即时互动,速度是它的最大优势。但是内容微小给 互联网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微博使用门槛低和字数的限制使得大量信息未经加工就进入传播过程,从而影响信息传达的完整性。此外,内容精悍在某些时候加剧了人们的表达欲,写作更为频繁。这有可能导致信息泛滥、信息超载和信息浪费等。

微博尽管在一线城市和高端人群中影响力很好,在北、上、广已经路人皆知。但是微博更需要做的是下沉,目前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用户,但如何在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打开局面,仍需努力。伴随着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互联网下沉、营销下沉、微博下沉,基正闪耀着耀眼的光辉。目前,国内外对教育微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交流、管理平台,教育微博的研究前景一片光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以及移动上网资费的下调,教育微博的发展必将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专题: 组织行为学论文分析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