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新能源与现代生活论文

2022-11-26 21:41:2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能源与现代生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能源与现代生活论文》。

第一篇:新能源论文1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化学专业论文

题 目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学 生 姓 名 宫庆玲 专 业 年 级 2010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职称) 朱宇君 日 期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发展替代能源, 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将积极开发水电、核电, 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悉, 到2020 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 2035~2040 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在寻求能源与经济均衡点的进程中,新能源具有清洁、污染排放少、可再生等一系列优点,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目前国内的主要新能源种类及利用方式,分析了国家政策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和导向,阐述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的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新能源,减排,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向; 正文: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日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

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特点: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继续供能不利;

6)目前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一、能源形势和任务

我国传统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据统计,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和54%。相对而言, 煤炭略多, 注定了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只能以煤为主。从2002~2006 年的5 年内, 依靠以煤为主、煤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所占七成左右的比例, 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2002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超过10 万亿人民币,达到102398 亿人民币; 2006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人民币。在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同时,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02 年为15.18 万亿吨标准煤,2006 年为24.567 万亿吨标准煤。5 年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的能源总量的比例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仍然维持在七成左右,以传统燃煤为主的中国能源结构并没有重大改变。而且2006 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了23.25 亿吨,现有产能加在建产能和新批准发证形成的生产能力已经突破了28 亿吨, 巨大的煤炭产能和燃煤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有别于同等水平国家的经济特色。与此同时,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0% , 2020 年预计将超过60%; 能源运输方式90%依靠海运, 存在导致油路中断的众多不安全因素; 油价一路走高, 对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量废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等等。中国“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 到2010 年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 这意味着我国发展模式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是我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重要措施, 更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为此, 我国必须在能源结构上进行天翻地覆的换代转型, 加快发展新能源。

我国能源分布如下:

图1.我国核电厂分布图 图2.我国煤炭分布图

图4.我国大中型水电站分布图 图3.我国油田分布

图5.我国境内天然气分布及管道分布图

二、新能源建设项目规定

2002 年, 我国发布的《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 新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经转化或加工后的电力或洁净燃料。凡新建的新能源设施的项目( 转化或加工电力或洁净燃料)

为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的经济规模为: 风力发电装机3000 干瓦及其以上, 太阳能发电装机100干瓦、地热能发电装机1500 千瓦及其以上、潮汐发电装机2000 千瓦及其以上、垃圾发电装机1000千瓦及其以上、沼气工程日产气5000 立方米及其以上及投资3000 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他新能源项目。达到经济规模的为大中型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 达不到的为小型项目。2005 年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 可再生能源, 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2005 年11 月29 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在《目录》中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六个领域的88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系统设备/ 装备制造项目。其中部分产业已经成熟并基本实现商业化; 有些产业、技术、产品、设备、装备虽然还处于项目示范或技术研发阶段, 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和能源产业发展方向,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或在特殊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丰富、开发潜力大。太阳能的理论资源储量为每年23000 亿tce ( 吨标准煤) , 2/3 的陆地年日照小时超过2200, 每平方米年接受太阳辐射5000 兆焦; 风能的资源量为3.23TW ( 太瓦=10 亿千瓦) , 可开发潜力陆地为250GW( 吉瓦= 百万千瓦) , 近海为750GW; 小水电资源量为180GW, 可开发潜力为1.28GW;海洋能的资源量为2500GW, 可开发潜力为50GW, 其中潮汐能的资源量为1100GW, 可开发潜力为22GW; 生物质能的可开发潜力目前为3.18 亿tce, 2050 年为9.76亿tce; 地热资源量为2000 亿tce,高温6GW。

1.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目前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目前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目前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 风力发电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重视风能的发展,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

上最大的发电风车。该风车高150米,每个浆叶长40米,重18吨,用玻璃钢制成。

积极开发风能资源, 加快风电发展步伐, 是调整我国能源结构, 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环境, 解决能源短缺的科学发展之路、战略选择。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 但目前的开发程度很低。近10 年来世界风电发展很快, 过去3 年全球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2%。在世界装机前10 名中, 中国装机容量增长速度仅为17.5%。我国风力发电起步并不晚, 但发展迟缓, 国家规划目标多次没有完成。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造成巨大反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少专家认为: 风电发展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存在着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发电成本高、专业化人才稀缺、研发力量薄弱、核心技术落后、市场发育不良等问题, 风电运营企业内外部环境不佳等。根据世界风力发电发展的经验, 风电的发展速度除了技术因素外, 它在很多国家的发展中都得到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 只靠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或者社会商业资本的推动, 发展速度是很缓慢的。因此, 要加快我国风电发展步伐, 需要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建议: 一是国家加大风力发电项目贴息贷款的力度。二是应降低风电税收, 风电增值税征收应在5%以下, 以提高风电的还贷能力。三是重点支持风电设备研发的投资。风力发电设备的技术研发, 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一般的企业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研发投入, 特别是兆瓦级变浆变速风力发电机, 国家应列入科技攻关项目, 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四是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出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并且, 做到风力发电机容量大小都一律适用。这样做有利于不发达的省份发展风电, 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风电资源, 解决农村、牧区生活用能的需要,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五是目前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发展风电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力度与德、美、印度等国相比还不够。目前鼓励发展风电的配套政策还不具体到位。比如风电入网价格,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 由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促进其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同时要采取保护电价加鼓励电价的模式政策。但这一措施尚未落实到位。目前风电装机总量所占比例很小, 不足1%, 即使到2020 年我国风电发展规划的3000 万千瓦, 所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例也只有3%左右, 因此, 为了促进这一清洁能源的发展, 给予风电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2.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 太阳能电池) 发电系统, 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太阳能聚热系统, 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 被动式太阳房; 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取暖和制冷。按照中国电力科学院的预测, 到2050 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 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自2003~2005 年, 由于欧洲光伏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拉动, 中国的光伏生产能力迅速增长, 截止到2005 年底, 中国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400MW( 兆瓦= 千千瓦) , 当年产量达到150MW。国内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光伏发电市场的需求。目前, 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信和工业应用, 大约占到35.7%;农村和边远地区应用, 大约占42.9%;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大约占4.3%; 太阳能商品及其他, 大约占到17.1%。所有这些应用领域中, 大约有52.8%是属于商业化的市场( 通信工业应用和太阳能光伏产品) , 而另外的47.2%则属于需要政府和政策支持的市场( 包括农村和并网光伏发

电) 。预计, 在2010 年以前将会有2~3 座荒漠电站建成, 装机容量20MW; 到2020 年荒漠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将达到200MW。我国有着大片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 总计约105 万平方公里。1 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装100MWp 太阳电池, 如果只用1%的荒漠面积来安装太阳电池,则可以安装1000GWp, 是我国现有电力装机的两倍。

3.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 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 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有的已被人类利用, 有的已列入开发利用计划, 但人们对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程度至今仍十分低。

海洋能特点:1.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

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

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

2.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

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

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

盐度差能和海流能。不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

律两种。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汐能与潮流能。人

们根据潮汐潮流变化规律,编制出各地逐日逐时的潮汐与潮

流预报,预测未来各个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潮汐电

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报表安排发电运行。既不稳定又无规

律的是波浪能。

4.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

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波浪发电

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中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将来的世界,每一个海洋里都会有属于我们中国的波能发电厂。波能将会为中国的电业作出很大贡献。

潮汐发电

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中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尽管这些海洋能资源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 但是也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每种海洋能资源都具有相当大的能量通量: 潮汐能和盐度梯度能大约为2TW; 波浪能也在此量级上; 而海洋热能至少要比此大两个数量级。但是这些能量分散在广阔的地理区域, 实际上它们的能流密度相当低, 而且这些资源中的大部分均蕴

藏在远离用电中心区的海域。因此只能有一小部分海洋能资源能够得以开发利用。全球海洋能的可再生量很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年出版物的估计数字, 五种海洋能理论上可再生的总量为766 亿千瓦。其中温差能为400 亿千瓦,盐差能为300 亿千瓦, 潮汐和波浪能各为30 亿千瓦, 海流能为6亿千瓦。但如上所述是难以实现把全部能量取出的, 设想只能利用较强的海流、潮汐和波浪, 利用大降雨量地域的盐度差, 而温差利用则受热机卡诺效率的限制。因此, 估计技术上允许利用功率为64 亿千瓦, 其中盐差能30 亿千瓦, 温差能20 亿千瓦, 波浪能10 亿千瓦, 海流能3 亿千瓦, 潮汐能1 亿千( 估计数字) 。

4.核燃料

核能的利用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看, 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重元素的裂变, 如铀;二是轻元素的聚变, 如氘、氚。重元素的裂变技术, 己得到实际应用; 轻元素聚变技术, 正在积极研制之中。不论是在核裂变反应的重元素铀, 还是核聚变反应的轻元素氘、氚, 在世界大洋中的储藏量都是巨大的。核聚变比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效应要高达600 倍, 比煤高1000万倍。核聚变研究是当今世界科技界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而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与不可再生能源和常规清洁能源不同, 聚变能具有资源无限、不污染环境、不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等优点, 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之一, 也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06 年5 月24 日, 国家科技部代表我国政府与其他六方一起,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草签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联合实施协定》。这标志着ITER 计划实质上进入了正式执行阶段, 即将开始工程建设, 也标志着我国实质上参加了ITER计划。尽管就规模和水平来说, 我国核聚变能的研究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还须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才能接近“实验堆” 建设和研究阶段。而参加ITER 计划, 参与ITER 的建设和实验, 从而全面掌握ITER 的知识和技术, 培养一批聚变工程和科研人才, 使其成为我国聚变研究的一部分。再配合国内安排必要的基础研究、聚变反应堆材料的研究、聚变堆某些必要技术的研究等, 则有可能在较短时间、用较小投资使我国核聚变能研究在整体上进入世界前沿, 为我国自主地开展核聚变示范电站的研发奠定基础。国际聚变界普遍认为, 今后实现聚变能的应用将历经三个战略阶段, 即: 建设ITER 装置并在其上开展科学与工程研究; 在ITER 计划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与运行聚变能示范电站; 最后, 将在本世纪中叶( 如果不出现意外) 建造商用聚变堆。我国将力争跟上这一进程, 尽快建造商用聚变堆, 使得核聚变能有可能在本世纪末在我国能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5.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又名生物能源)是利用有机物质(例如植物等)作为燃料,通过气体收集、气化(化固体为气体)、燃烧和消化作用(只限湿润废物)等技术产生能源。只要适当地执行,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质能燃料是如何产生出来。

目前全球范围正在炒做用玉米、小麦、食糖等粮食来制造汽油等能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过高成本带来的过高价格。当前主要是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2006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870万口,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4万处,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2,000多处,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为近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生活燃料。

中国已经开发出多种固定床和流化床气化炉,以秸秆、木屑、稻壳、树枝为原料生产燃气。2006年用于木材和农副产品烘干的有800多台,村镇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近600处,年生产生物质燃气2,000万立方米。生物质主要包括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残余物和各类有机垃圾等。我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 资源总量不低于30 亿吨干物质/ 年,相当于10 亿多吨油当量, 约为我国目前石油消耗量的3 倍。世界各国在调整能源发展战略时, 都把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摆在优先地位, 列为能源利用中的重要课题。生物质能源产业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 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等为原料, 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产业。经专家测算的数据为: 如能利用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一半, 就相当于建设一个年产

5000 万吨“绿色油田”; 可节省能源进口外汇150 亿美元; 年产值将达万亿元。与此同时, 可提高能源安全度、减排1.6亿吨一氧化碳, 还可从源头上治理白色污染。为推动我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生物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国家发改委决定,2006~2007 年两年实施生物质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其主要目的是加速我国生物质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促进生物质开发工业化成套技术的集成和应用, 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示范。据悉, 生物质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领域包括三类:一是生物能源。开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成型燃料、工业化沼气等生物能源产品的产业化。主要包括以木薯、甘蔗、甜高粱、甜菜、秸秆等非粮食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 以棉籽、油菜籽、废弃油及其他木本油料植物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 以秸秆、农林业废弃物等为原料压缩成型生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以及利用有机废弃物开展大型工业化沼气的生产和利用。二是生物材料。开展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替代石油基产品的基础化工材料产业化。主要包括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塑料、淀粉与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共混得到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单体及聚合物、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新型炭质吸附材料等。三是生物质原料的高效生产。重点支持边际性土地(如沙荒地、盐碱地、山坡地等)高产作物、植物的育种及新品种产业化, 基因工程高产淀粉质、纤维质、油料作物等的品种改造与新品种产业化等。国家发改委要求, 通过专项的实施, 促使非粮原料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实现10 万吨以上的规模化工业生产, 形成我国生物质产业的工业技术基础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框架, 为我国生物质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据专家预测估计, 到2010 年,我国年生产生物燃油约为600 万吨, 其中生物乙醇500 万吨, 生物柴油100 万吨; 到2020 年, 年生产生物燃油将达到1900 万吨, 其中生物乙醇1000 万吨, 生物柴油900 万吨。

(1)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是指植物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造的脂肪酸甲酯, 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 也称之为“ 再生燃油”。目前我国已有数十

家生物柴油企业, 总设计能力超过300 万吨/ 年。但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如原料供应、标准建设、市场混乱等问题。为了保证生物柴油产业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辨证分析与论述, 使企业家、政府官员及学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2007 年5 月1 日, 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B100 生物柴油国家标准( 简称国标) 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生物柴油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虽然只是推荐使用而非强制, 但作为生物柴油产业正规化的第一个标准, 意味着这种替代能源将在官方认可下正式

开始。近两年,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开始介入, 国家林业局、发改委资源司、国家环保局可以有选择地重点支持这些大公司, 大规模种植油料作物, 大规模收集废弃油脂, 大规模生产生物柴油。这个路子如果走得顺,可以使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向前迈一大步。

(2) 燃料乙醇

目前, 燃料乙醇的生产和应用在国际上已呈高速发展趋势,燃料乙醇产业已成为各国政府调控农产品供需矛盾, 解决石油资源短缺问题, 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面对能源短缺、油价日益高涨的世界性问题,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 在我国无疑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到“ 十一五”末期, 中国燃料乙醇的年产能将从目前的102 万吨达到500 万吨, 成为仅次于巴西、美国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国。从世界各国车用乙醇汽油使用情况来看, 在美国、巴西早已成功推广, 近年来欧盟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积极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然而, 这项工作在中国还仅处于推广试验阶段。目前中国汽车新能源正遭遇困局: 一方面是耕地日趋减少、玉米原料紧张、粮食涨价; 另一方面是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纷纷上马、燃料乙醇对粮食原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车与人“ 争口粮”, 燃料乙醇进退两难。2006 年9 月,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税务总局、林业局印发《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将“坚持不与粮争地, 促进能源与粮食‘双赢’”放在首位。同时, 12月14 日,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明确指出: 目前, 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要求因地制宜, 非粮为主。重点支持以薯类、甜高粱及纤维资源等非粮原料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12 月18 日下发的《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 我国将“坚持非粮为主, 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并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 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在相关部委紧急叫停玉米加工乙醇后, 政府仍会继续“适度”发展燃料乙醇行业, 坚持能源与粮食双赢,“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国家会采取一些财税扶持政策, 支持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

四、未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前景

发展替代能源, 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真正实现经济“ 又好又快”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 中国政府正在抓紧研究广泛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以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 并准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立法, 采取税收、政策倾斜等措施, 促进其开发和推广, 准备到2050 年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50%, 届时, 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 减轻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 也将更有利于保护生态和环境。从理论上说, 替代能源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高度依赖, 但是替代能源的技术、性能、安全、环保、成本等指标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 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 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可以预计,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中国发展替代能源将实行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战略, 煤制油、煤制甲醇、二甲醚、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能源均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家将积极开发水电、核电; 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悉, 到2020 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 2035 ~2040 年, 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1、环境意义和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中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

11

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

2、未来的几种新能源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104TW。近年来,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的进展已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发电厂已运行8年,电厂的发电成本虽高于其它发电方式,但对于边远岛屿来说,可节省电力传输等投资费用。目前,美、英、印度等国家已建成几十座波能发电站,且均运行良好。

可燃冰:这是一种甲烷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型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高压下呈稳定状态,冰融化所释放的可燃气体相当于原来固体化合物体积的100倍。据测算,可燃冰的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

可燃冰

煤层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从泥炭到褐煤,每吨煤产生68m3气;从泥炭到肥煤,每吨煤产生130m3气;从泥炭到无烟煤每吨煤产生400m3气。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煤层气可达2000Tm3。

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轻了大气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制取氢气,以开辟能源的新途径。

第四代核能源:当今,世界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正反物质的核聚变,来制造出无任何污染的新型核能源。正反物质的原子在相遇的瞬间,灰飞烟灭,此时,会产生高当量的冲击波以及光辐射能。这种强大的光辐射能可转化为热能,如果能够控制正反物质的核反应强度,来作为人类的新型能源,那将是人类能源史上的一场伟大的能源革命。

12

参考文献:《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年版,

第213 ~ 214 页。

《2050 年可再生能源完全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载于《经济参考报》

2011 年2 月28 日。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一次能源统计口径包括煤炭、石油、

天然气、水电、

核电和其他能发电。

鲍健强, 朱逢佳. 从创建低碳经济到应对能源挑战[ J] 浙江工业大学学

报, 2009, ( 06)

王利.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经济之路[ J] 生态环境与保护,2010,

( 03 )

13

第二篇:论文现代生活与化学

开发农村能源为小康工程服务

摘 要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面广量大。黄土高原和沙漠化地区是我国贫困地域的重点。形成根源,有历史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农村能源匮乏,“三料”俱缺,却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合理开发农村能源对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小康工程的意义、成就、发展展望和对策作如下探讨。关键词:能源;小康;成就;对策 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

农村能源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发展庭院经济的纽带,是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需条件。开发农村能源对西部经济振兴,实施小康工程有四大功能:(1)环境保护,恢复生态功能;(2)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功能;(3)深度开发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功能;(4)农民自养,加快脱贫致富功能。

1.1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

生态农业是一种多元的能量投入和产出过程,特点是遵循生物良性循环规律,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依靠生物之间的多种物质循环,在良性循环中保持平衡。系统内部的多种物质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从而降低能量消耗,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产品品质。形成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从现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分析,勿论是所谓:“综合治理型、农牧结合型、林业先导型、节水农业型、沙漠绿洲型、立体农业型、物质循环利用型等等。农村能源在其中起着多方面、勿可质疑与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分析有:一保、二养、三深的作用。

第一,保护植被,恢复生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首先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逐步建立林-草-粮-果-畜-加工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复合结构系统。为此,必须积极开发农村能源,遏止因“三料”俱缺,继续破坏生态,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先决条件。第二,增肥养地。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是生态农业提高生物能利用率,保持系统生产力永续不衰的重要内容。开发农村能源,可以节省大量秸秆还田或用于饲料。并且由于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的实施,还可为农田提供大量的沼液、沼渣等优质有机肥料。为生态农业实现辩证施肥,有机和无机投入比例的合理化创造条件。

第三,深层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协调农业生物同环境的关系。加大物流能流强度,实现多层次增值。推广以粪便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能源——环境工程,沿着“食物链”和“生产链”进行多层次循环利用,既收到多级生产,多层次增值的目的;也优化美化了环境。

1.2,发展庭院经济的突破口。

庭院是农民意识中属于“自己”的领地。同时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重要集结点。在庭院里搞集约经营有:方便性、集约性、开发性、商品性、积累性,以及小规模、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威力和投资少、见效快、家家户户都能干等特点。因此,庭院经济是农村扶贫攻坚,实现小康工程的有效举措。而发展庭院经济却与开发农村能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庭院经济开发要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利用资源优势,以种植、养殖业为基础,以沼气、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为纽带,庭院为依托,形成一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系统,以使生产持续增长,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只有开发农村能源,解决农村用能问题,才能解脱出来大量的砍柴误工劳动力,从事庭院经济生产。并杜绝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现象,有利于庭院经济的发展。

1.3,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动力。

改变西部地区资源封闭状态,提高开放程度,增加外部投入,引进资金和科学技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改变以往生产初级产品的生产方式,实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商品化程度,是振兴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推进小康工程的关键。深度开发自然资源,发展二、三产业,首先要解决能源动力问题。尤其交通不便,商品能源缺口大的偏远地区,必将更加依赖当地可再生能源。如在有水资源地区建设一座小型或微型水电站,便能有力地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开发度,为民造福。

还应特别指出,开发农村资源,推广综合利用,对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发展农村产业必须植根于当地自然与经济资源之上,才能有牢固的基础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开展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精心安排综合利用农、林、牧业的主副产品,及其加工后的废弃物,寻求物质流动的最佳轨迹,争取每个环节都有新的丰富产出,必将带动一大批农村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工业、食品工业、能源产业、以及交通运输、建材建筑业、各种各样的服务业等等的发展。并且能够把各类农村产业纳入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完整体系之内,形成一个产业环流。任何产业都是作为环流中的一道“工序”,既向社会提供产品,又以自己的废料向后一道“工序”提供原料。如此,便可使它们植根于当地资源之上,为产品创优,为充分吸收外资与利用本地分散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村产业化,并进而促进大中城市和乡镇小城市相互协调发展。

1.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需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是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农民,必然要求精神文明生活趋向充实,对能源需求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新农村的村镇建设,需要进行林、路、房的合理规划与布局;解决人畜粪便生活垃圾以及农、工、牧业对环境污染的科学处理;水源的供应和保护;庭院或经济系统的合理布局与发展;居民炊事和取暖用能的科学设计等等,无一不与农村能源建设有互相推进,相得益彰的紧密联系。这些对实现农村小康的总体目标,逐步消灭城乡差别,有重要意义。综上分析,开发农村能源对西部经济振兴,实施小康工程,可归纳为以下四项功能:(1)环境保护,恢复生态功能;(2)生态农业发展功能;(3)深度开发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功能;(4)农民自养,加快实现小康功能。

2、建设成就和重要经验。

2.1,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村能源,是陕西省农村能源工作的一条突出经验,它为农村能源建设明确了方向目标,开拓了有利于工作的外部环境,直接为服务于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贡献。

陕西省的生态农业建设,自1984年起步以来,不断扩大试点范围,通过全省“十乡一县”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总结出适合全省不同区域生态类型特点的六种生态农业建设的结构模式和十二种配套技术,开发农村能源在不同结构模式与配套技术中,均占有重要位置(详见附表)。

上述六种不同结构模式的区、乡,基本上均属贫困地区。由于生态农业建设和农村能源工作的方向明,路子对,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平均林草覆盖率达4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7.9%,粮食总产量增长34%,人均粮食492公斤,人均纯收入887.5元,肉、蛋、果、茶、油的商品率达50%-90%。大大加快了实施小康工程的步伐。

2.2,以农村能源综合利用为导向,庭院经济初步形成。居不完全统计,陕西省庭院经济户已有20余万户,庭院利用面积占全省耕面积的2%左右,庭院经济创造价值约占耕地创造价值的20%。庭院经济发展起步早,措施得力的安康、汉中地区,已将庭院经济建设纳入农村正体发展规划,进行分类指导,综合发展,成为城乡生活副食品的主要产地。经营方式也由自营自销,向定型营销与统一销售型发展,以适应市场需要。

安康地区有99%的庭院经济户,从贫困型发展成小康型,人均占有粮食566-120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上。有40%的户人均年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汉中市汉台区(县级区)已发展庭院经济户1.2万户,占总农户的13.5%。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以上的4000户;5000元以上的3000余户,万元以上的500户,均提前步入小康。

2.3,以县为单元开展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提高了综合规模效益,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自“七五”以来,陕西省已有7个县列入国家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它们结合本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目标要求,统筹规划,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能源,建立起相互协调的供能和用能体系,较大的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户县在实施项目中,建成四个小型发电厂,年发电126万KWH,形成年开发能源50.4万吨标煤。有力地支援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并打地热水井2眼,建太阳能日光温室66栋,面积2.61万m2,形成了沐浴、游泳、医疗多用的高级 小康娱乐疗养服务企业。地处巴山山大沟深,条件艰苦的白河县,实施农村能源综合项目以来,除大大促进粮食、畜牧业和林特产基地建设的发展以外,同时发展了乡镇企业。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最强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发展也快,仅改省柴灶一项,全年节省进山砍柴误工2136万个,相当于解放了百万个壮劳动力。目前全县劳务输出2.3万人,年增收4000余万元。199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54元,增长一倍。农民生活正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3、发展展望和对策。3.1,展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农村脱贫致富的形势,开发农村能源工作责任重大,需要迫切。即使到本世纪末,农村实现小康以后,农村能源建设仍然是前景广阔,任务艰钜。

据有关方面计算,目前我国煤、油、汽、水电等商品能源的生产能力为13亿吨标煤,到2000年能源需求量约19吨标煤,届时可供能源总量为15亿吨标煤,缺口很大。目前全国农村总能耗为6.47亿吨标煤,其中,商品能源3.8亿吨,再生能源2.6亿吨。到2000年,农村能源需要量约为6.7-7.2亿吨标煤,其中商品能源5.7-5.9亿吨标煤,供需缺口很大。供需矛盾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提高商品能源总量来解决,必须加强农村新能源开发,及大力开展农村节能工作。

西部地区农村能源的供求形势,更加严峻、突出,挑战和机遇并存。首先,从供需要来看,西部地区受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开发农村能源的需求更为突出、迫切。一方面是经济建设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大;一方面是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状况,还急待继续扭转、治理。因此,加剧了农村能源供需矛盾的尖锐性,与解决的紧迫性。据陕西省有关方面预测,到2000年和2010年,全省农村能源消费量将分别达到2883万吨和4870万吨标煤,分别比1993年增长39.1%和13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然西部地区的煤、油、汽藏量丰富,但是,受地域分布,交通条件,和群众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广大农村,尤其偏远的农牧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还只能主要依靠开发农村能源解决。农村能源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同时也要看到,西部地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很大。本地区的西北广大牧、农区,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条件较好。东部和南部有较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和一定的小水电、地热能源可供开发利用。加之,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振兴的倾斜政策,应很好的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3.2,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更好的为实施小康工程服务。农村能源的建设对策应是:三结合,两加强,一提高。

3.2.1,三结合是:农村能源建设要结合农村主导产业,结合市场经济,结合环境保护与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农村能源建设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与农业主导产业结合,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能源发展之路。是农村能源建设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贡献。要把开发农村能源为农村产业发展,为小康工程和扶贫攻坚服务,作为指导思想,采取有力措施,把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省、地、县、乡、村逐级按照这个思路,依据当地情况,分别制订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的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层层落实到村、到组、到人,脚踏实地,取得成效。

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农村能源既是事业,也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随着农村能源建设内涵的扩展,规模的扩大和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需要商品化、系列化、标准化的农村能源产品,畅通的销售网络,和专业化服务队伍。农村能源产业便成为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善于培育和把握农村能源市场,做到产品质优价廉,设备供应稳定,技术服务良好。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敢于善于参与市场竞争。以逐步实现农村能源产业的企业化、市场化。同时也要看到,农村能源产业本身有微利性、公益性和弱质性的特点,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政府要从财政、信贷、税收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政策支持。这也是国际上惯用的做法。

第三,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环境问题,会日益突出。农民由贫困到温饱与小康,文明生活能耗的要求提高。农村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来自城市的污染;另一方面是来自农村自身的污染。像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乡镇污染企业发展,及不正当能源开发资源引起的生态破坏等等。成为对农村能源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农村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以发挥其良好作用。

3.2.2,两加强是:加强对农村能源工作的领导力度,与加强农村能源的法制建设。第一,加强领导力度是开发农村能源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从“生活琐事”和“就标准煤意义上的能源效益”的框框中跳出来,开阔视野,充分认识农村能源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尤其在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小康工程中发挥的多方面的作用,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健全行政和管理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前要抓住两头:一头是向贫困地区倾斜,扶助它们加快奔小康步伐;一头是注意总结研究富裕地区,像小康村、小康户对农村能源新的愿望和要求,为今后做好工作积累经验。第二,加强农村能源的法制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农意识。进行农村能源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是培育和规范农村能源市场的一项根本性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应增强紧迫感,把政策法规建设作为大事来抓。省、地、县应依照国家的能源、农业、环保等大法,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能源工作条例、规定等,把农村能源工作健康有序的向前推进。

3.2.3,一提高是:大力提高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一要组织运用科研教学部门的科技力量,总结研究新课题,不断求得科技进步;二要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培训科技人才,注重科技推广,扩大规模效益;三要在广泛研究推广实用技术的同时,做好高新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工作。为科学进步,为适应和赶超21世纪世界能源的新发展,努力前进。

第三篇:化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化学与生活

姓名:班级:学号:日期:

2011年12月12日

化学与生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生活离不开化学,遍观周围,几乎每件事物都与化学有关。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

例如:与我们日日相伴的化学品——食盐、碘化合物

我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它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与K+、Ca²+、Mg²+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适当浓度的Na+、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碘化钾、碘化钠、碘酸盐等含碘化合物,在实验室中是重要试剂;在食品和医疗上,它们又是重要的养分和药剂,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共含碘15 mg~20 mg,其中70%~80%浓集在甲状腺内。人体内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生理作用通过形成甲状腺激素而发生。因此,甲状腺素所具有的生理作用和重要机能,均与碘有直接关系。人体缺乏碘可导致一系列生化紊乱及生理功能异常,如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

其次,“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还有,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治疗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化学还是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1、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污渍简易的除去方法: ① 汗渍:方法一:将有汗渍的衣服在10%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涤。方法二: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汗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

② 油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待汽油(或酒精)挥发完后油渍也会随之消失。③ 蓝墨水污渍:方法一: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搅拌溶解后,将有蓝墨水污渍的衣服放在里面浸泡一会,然后反复揉搓。方法二:将有蓝墨水污渍部位放在2%的草酸溶液中浸泡几分钟,然后用洗涤剂洗除。

④ 血渍: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热则不易溶解,因此,洗血渍不能用热水。方法一:将有血渍的部位用双氧水或者漂白粉水浸泡一会,然后搓洗。方法二:将萝卜切碎,撒上食盐搅拌均匀,10min之后挤出萝卜汁,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萝卜汁浸泡一会,然后搓洗。

2、水壶巧除垢

将空水壶放在火上,烧干水垢的水分,看到壶底水垢有裂纹时,将壶迅速取下放到冷水中,壶底水垢因热胀冷缩而脱落下来。在烧水的壶中放一团口罩布,水垢会被口罩布吸附,壶上就不易结水垢了。烧水的壶中有了水垢,可放入一些醋,再加水,烧开一会儿,水垢可除去。用铝壶烧水时,放一小勺小苏打,烧沸10min,水垢可除去。

3、快速膨胀馒头

在面粉中加入适当的白醋(CH3COOH)和苏打(Na2CO3)使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膨胀,松软可口。

此外,通过高中化学理论中,还可鉴别“真丝”与“人造丝”,鉴别真假金银、食品中的防腐剂、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等。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第四篇:现代生活与身心健康论文范文模版

对于自我身心健康的思考

时间飞逝,转眼间这学期的选修课已经接近尾声,一切如白驹过隙。说实话,最开始我对选修课并不是很重视,在潜意识里总是认为选修课根本就不重要。它就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让我修够学分而已。所以在这学期选修课之初,我总是抱着一种可听可不听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程。几乎每次上选修课的时候,我都拿出其他专业课本来看,自己当时想的就是选修课嘛,不过就是来上一下午自习而已。可是后来,随着姚老师对课程的进一步讲解,我才开始发现我以前对选修课的认识是多么的浅薄可笑,多么的愚昧无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门课程不仅改变了我对选修课的认识,更改变了我对身体健康的态度,对心理健康的态度,对性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我今后对学习的态度。所以,我不得不说能够在大学时期,在自己身体以及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选修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必将对我的人生有很大影响,让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受益终生。在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目前的身体以及心理状况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一个规划。

一、身体状况

在饮食上,我一般都会按时吃饭,早中晚三顿饭基本上各种食物我都会摄取。不过我也有些轻微的挑食,也有一些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例如豆角、胡萝卜等。我一般吃饭吃的比较饱,每次几乎都有涨的感觉。但是晚上睡觉前也不太吃东西,因为我知道不加节制的饮食会对胃造成很大的负担,长此下去胃必然会出现问题。

目前我身高173cm,体重63公斤。这个体重相对于自己的现有身高来说并不是很胖,不过我觉得我的肚子有点大,我经常会有这种感觉,那就是弯腰比如系鞋带老是觉得肚子很大,弯下去非常费力。其实自己以前的体重大概就在60公斤左右,感觉自己肚子有点大的时候是在大三开学那会,可是自己并没太注意这个问题,我估计自己之所以会这样,跟自己吃饭没有节制有关系。

在新校区的时候,由于那边田径场比较方便,自己没事去跑跑步,经常和同学去打打篮球。那时候觉得自己的身体非常轻快,整个人也精神焕发。可是自从由新校区搬到南区,由于南区的地方比较拮据,而且那个操场不仅小而且还是土地。跑起步来感觉很不好再加上学习也比较忙,所以自己几乎从来也没有跑过步。只是偶尔和同学每周打上两次球,大部分时间不是待在宿舍就是到教室去上自习。

我平时身体挺健康的,一般不经常生病。一年也就生上一两次病,我家里人体质都也可以,所以我觉得我的体质也有一部分遗传因素。上大三了,我的生活并不是很规,周内一般都能早起早睡,感觉身体还不错。可是要是到了周末的话,自己的作息时间一点也不规律,由于晚上宿舍熄灯时间延长了半个小时,自己便没有了限制,一般睡觉就到了十二点多。早上因为没有课,一下就睡到了九点多,起床之后觉得自己昏昏沉沉的,一整天也没有精神,总是觉得很困。

以上便是我目前的身体状况,大体来说,可以算是良好吧。不过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及时加以解决,毕竟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的一生最大的财富,所以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习惯做出了如下几点改变:

1.合理的饮食习惯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处在一个不断完善成长的阶段。体内新陈代谢非常快,整个机体对各种营养元素以及能量的供应要求都比较高,只有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和丰富的营养元素补充,身体才能进行各种生物反应,保证机体健康茁壮的成长。所以,在今后,我要不断补充各种营养元素,不挑食厌食并且制定一个合理的营养搭配方案,保证每一种营养元素的摄取都以身体实际所需为主,否则就会产生一些相反的功效,对身体造成不利。

2.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选择了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之后。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才能在充足的营养以及能量供应的前提下顺利健康的运行,完成身体成长所需的各种生物反应。所以我要改掉以前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每天早起早睡,不睡懒觉,并且坚持午休,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一整天的生活。

3、适量的体育运动

实践证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使人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且也可以使人思维敏捷,大脑灵活运转。但是体育运动也应保持一个度,只有合理的、适量的体育运动才会对身体产生积极的效应。所以我决定今后每天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只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是今后生活、工作、学习的坚强后盾。

二、心理状态

身体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大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它是其它素质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

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和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其次,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他的人格发展。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地发

推荐专题: 新能源与现代生活论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