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对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情况进行调研,总体感到,近年来红色旅游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很好地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
1.红色旅游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红色旅游开展4年多来,始终保持蓬勃发展势头。即便在2008年先后经受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影响下,在我国入境旅游下降和国内旅游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红色旅游仍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接待人数达2.72亿人次,同比增长18.26%;其中,境外游客增幅较大,同比增长超过30%;综合收入达1239.35亿元,同比增长35.15%。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43.7万,同比增长17.59%;间接就业人数达207万,同比增长40%。天津、辽宁、广东、云南、宁夏等省份接待人数增长超过50%;韶山、长沙、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广安和临沂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仍然保持20%左右的增长。
2.红色旅游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一是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家安排专项经费5.36亿元,维护修缮了一大批红色遗存,保护了一大批红色文物;国家和地方还筹资近68亿元,建设红色旅游重点区域3300多公里公路,新建、改扩建边远地区21个支线机场,现在延安、井冈山、百色等12个机场已建成通航,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有106个设立了铁路停靠站,使红色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得到大大提高。二是红色旅游精品体系建设逐步形成。2005年以来,国家为加快建设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排专项资金20多亿元,新建和改造了200多个红色旅游项目,提高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点)的质量。此外,上海、重庆、长沙、南昌、遵义、延安等红色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中心城市党委、政府,将发展红色旅游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对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的投入,提高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点)的质量,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实施行政区划内或跨区域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增强
红色旅游调研报告
姓名:陈红波班级:陶工一班 学号20091016010
2[摘要] 枣庄市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这里是铁道游击队的故
乡,是台儿庄大战的主战场和八路军115师的驻地。在红色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枣庄市和各区市都已进行了红色旅游规划,已经或正在建设一批新景点,但如何利用枣庄红色旅游资源搞好营销策划,尚无成熟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营销策划枣庄地区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煤矿工运高潮迭起;台儿庄大战举世闻名;铁道游击队名震中外;八路军115师威震抱犊;鲁南战役决胜千里。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根据不完全统计红色旅游景点(区)有70余处。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枣庄被规划在“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之中。30条精品线路中,枣庄被规划在“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线上。100个红色经典景区,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地和台儿庄大战遗址 名列其中。最近,国家旅游局又把枣庄市列为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重点调度观察报告城市,是山东省惟——个红色旅游报告城市,与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并列其中。在《山东省红色旅游规划》的“一个核心,三个区域,一条主线,六条精品线”中,以枣庄和微山湖为中心的铁道游击队活动区为一个区;6条精品线路中枣庄有2条,即“北京——济南——枣庄——临沂——青岛——上海”线和“济南——济宁——曲阜——滕州——微山湖——枣庄——徐州”线。国家和省如此重视枣庄红色旅游资源,这给枣庄红色旅游事业带来了发展良机。
一、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现状(免费论文
网)
枣庄最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莫属,随之连线的景点有:李宗仁史料馆、清真寺、中正门、台儿庄战史馆即将开发建设的运河风光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经累计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年接待游客及接受爱国教育的学生30万人次。台儿庄重视红色旅游开发利用,近期即将动工扩建纪念馆,整合资源。台儿庄大战遗址作为我省的红色旅游项目,今年被列为全国首批扶持的12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争取到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国家预算内补助投资1400万元。建成后,可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年综合收入2.4亿元。
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的另一红色旅游资源是铁道游击队,然而由于开发较晚,甚至有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利用,其资源开发利用收益较小。随着2005年电视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和上映及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的开发建设,以铁道游击队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开始升温。薛城区抓住契机,打造“铁道游击队”品牌,将原临山公园更名为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招商引资5500万元兴建“红色旅游”风景区。纪念园包括影视城、纪念广场、纪念碑三大部分。
枣庄地区红色旅游的第三个资源是八路军115师在抱犊崮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故事和旧址。
运河支队和鲁南战役也是枣庄有待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之一。
与红色旅游相呼应的的文化、山水、生态、民俗等已经相对成熟的景点有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万亩石榴园、微山湖红荷湿地、省级地质公园——龟山等。
二、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议及整体思路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枣庄的红色旅游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如下:
1.利用3年~5年的时间,完善以“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强力打造以“台儿庄大战”和“铁道游击队”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品牌,逐步探讨开发利用以“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中兴风云”及“鲁南战役”为主线的红色旅游资源。
2.台儿庄区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源整合工作,成立以“台儿庄大战”为主打品牌的合作制“红色旅游协作委员会”,将“台儿庄战史馆”、“李宗仁史料馆”及“清真寺”等红色旅游景点纳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范畴。
3.市中区与薛城区联合成立以“铁道游击队”为主打品牌的“红色旅游协作委员会”,将“薛城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和即将建设的“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纳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4.市中区应联合枣庄矿业集团及所属新中兴公司开发利用以“中兴风云”为主体的,围绕枣庄煤矿发展为主线的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借助于原枣庄矿务局展览馆的历史文物和藏品及新中兴公司收藏的矿史资料和文物,在新中兴公司所在地规划建设《鲁南矿史馆》。
5.山亭区、市旅游局及抱犊崮风景区加强以“八路军115师”在抱犊崮山区组建抗日根据地为主线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借助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成熟客源加紧开发建设“革命纪念馆”或“罗荣桓纪念馆”。
6.台儿庄及峄城区做好开发利用的前期调研和挖掘整理工作,着重保护遗址、收集史料。争取立项开发“鲁南战役”、“运河支队”红色旅游资源,规划建设《鲁南战役纪念馆》。
7.滕州搞好“善堌抗日训练班遗址”、“王铭章纪念碑”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挖掘台儿庄大战外围战场“滕县阻击战”史料及其他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可以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经营,谁投资,谁受益。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TOT、TOB或以土地,旅游资源入股方式联合经营或组建股份制红色旅游开发公司。
三、枣庄地区红色旅游营销策划建议
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在重视规划、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搞好营削策划研究工作,注重形象和管理行为。
1.宣传定位: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的宣传理念口号为:抗战热土——红色枣庄。
2.客源定位:枣庄地区的客源定位应为江、浙、沪及北京。
3.在上述地区的主要城市举办以“抗战热土——红色枣庄”的红色旅游展览。
4.在枣庄市主要外环入口设立大型POP红色旅游宣传牌。
5.在全国主要媒体(电视、报纸和杂志)广泛宣传枣庄的红色旅游资源。
6.组织以“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抱犊崮革命根据地”、“中兴风云”、“运河支队”及“鲁南战役”为主题的全国红色旅游学术研讨会。
7.组织“全国旅游社——枣庄红色旅游大联展”活动,组织专人到全国各地巡展或参加全国各地旅游博览会,举办“枣庄红色旅游”专场展览,同时创办《枣庄红色旅游网站》。
8.印制“枣庄红色旅游一票通”门票,作为市委、市政府及机关事业单位招待客人和赠送客人的礼物。一票通可以底价或廉价委托全国旅游社代销。一票通可以设定有效期两年。
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事业方兴未艾,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开发利用,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灵活促销,相信不久的将来,枣庄的红色旅游事业一定会在全国打出一个响亮的品牌。
四、枣庄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不足,旅游产品类型不够丰富,客源市场不够稳定等问题,下一步,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努力。
一是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将旅游业的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制定地方性引导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力度。
二是加快发展高端旅游产品。打造参与型旅游项目,增强游客参与度,丰富旅游购物和娱乐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综合消费。真正将枣庄打造成集自然山川,生态园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城市。
三是合理处理旅游发展和煤化工基地建设的协调问题。尽快实现煤化工等高污染企业的区域布局调整和园区集聚式发展。迁建位于市区的污染企业,将企业布局在远离城市建成区和旅游区的工业园区。
五、枣庄市旅游业发展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借鉴意义 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第三产业欠发达、就业压力较大和城市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因地制宜的发展旅游业,并将旅游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切入点,将对城市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中,枣庄市的以下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建立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多部门共同参与,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有清晰的战略谋划。充分考虑地方特色,明确发展旅游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把旅游业纳入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范围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中。
三是加强宣传促销。重视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在主要客源地组织专题促销活动,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四是加大旅游开发和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专职管理机构,理顺各类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推进旅游资源转让、拍卖、租赁等多种旅游经营方式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开发旅游资源。
五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特色商品的开发和建设。加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标识牌、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重点景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六是将资源型城市地质灾害修复工程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将过去发展工业造成的矿坑、沉陷区和排土场等,改造成水库、湖泊、森林、草原和花园等景点,在改造城市环境的同时,发展城市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
七是注重服务质量。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旅游从业者整体素质,推进旅游企业品牌化建设。提高游客的满意度,维护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报告说,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枣庄城市转型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台儿庄是享誉中外的抗日战争故地。但2006年以前,台儿庄遗址住宅破旧杂乱、市政设施不完善,成为城市低端居住区。经过深入研究,枣庄市决定将台儿庄古城打造成枣庄旅游的“核心”,按照“大战故地”的定位,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以“运河文化、鲁南文化、大战文化”为核心,聘请规划机构高起点编制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规划,多方筹资高规格恢复重建台儿庄古城。2009年,台儿庄古城共接待中外游客600多万人,有效扩大了枣庄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2009年,枣庄旅游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机遇,针对“如何从全国旅游业发展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结合“建立渠道、完善功能、规范市场”三大重点,围绕“提高游客过夜率、拉动综合消费”关键点,在全国率先策划了“全方位宣传、全社会参与、全领域监督、全过程管理”独具枣庄特色的“枣庄二日游活动”。活动把微山湖湿地公园、台儿庄古城、冠世榴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13个景区打包销售,推向全国市场,同时组织全市36个责任单位,对口承包全国36个城市,宣传推介枣庄二日游。活动自2009年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全市共接待过夜市外游客15.3万人,每周来枣二日游游客平均达到3000余人次,推动枣庄旅游市场初步实现了由输出型向输入型的转变。报告强调,精品旅游线路的精准开发成为枣庄这座城市转型的先锋队。除了台儿庄古城复建,枣庄市近两年还着力抓好微山湖湿地公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温泉休闲旅游等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了台儿庄大古城旅游景区--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景区--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等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使其真正成为枣庄城市转型的开路先锋。同时,枣庄还结合各精品线路推出“温泉度假基地、生态湿地之乡”,“微山湖畔、千年古城”、“大战故地、江南水乡”等特色品牌,使枣庄在短短的时间内家喻户晓。
报告认为,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成为枣庄城市转型的最重要因素。2009年起,枣庄市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销“枣庄二日游”。在全国选择了66个主要客源城市,安排对口宣传推介。高频率的对口客源城市宣传促销、对口宣传推介使枣庄赢得了众多的游客青睐。
最后我觉得这次调研很有价值,很有趣味。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光山是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是大别山革命的重要发祥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红25军长征的决策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我县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红色景区有: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徐畈革命旧址群,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花山寨会议旧址,殷区起义纪念地,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2010年河南省将我县邓颖超祖居推荐到全国二期红色景区名录之中。开发利用好光山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光山红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光山红色旅游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光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业,紧紧抓住“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理念,围绕“千里跃进、红色摇篮”的红色品牌主题,准确定位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战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红色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拓宽红色旅游产业市场,加强红色景区旅游业服务管理,使光山红色旅游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呈现出良性增长的发展态势。光山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思维超前,善于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接头续尾”完整展现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进程,把红色旅游的文章做的很深、很细,实现了做大做精做旺红色旅游业的目的。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多次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掌握和澄清了全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底子,为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筹资征收了徐畈革命旧址群房屋50余间,邓颖超祖居房屋30余间,王大湾会议会址房屋150余间。
近几年,利用上级文物保护经费和多方筹集资金维修了王大湾会议会址、徐畈革命旧址群、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等,并征集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分别进行了陈列布展。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保护。
(二)争取了国家红色旅游政策和项目的支持
自2005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不懈努力将王大湾会议会址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确定的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争取到国家、省配套资金和老区转移支付资金800多万元进行红色旅游开发。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打造,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新的展馆和停车场。于2009年4月27日成功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2013年由光山县委组织部牵头,文旅局具体负责筹资近100万元,在原来“鱼水村”展示馆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大别山根据地群众工作馆”,充分展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而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场景,将在为我省重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场所之一。现为国家3A级景区,并己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我县红色旅游的龙头品牌。
2008年,将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纳入红色旅游开发项目,近几年利用老区建设转移支付资金、民政零散烈士墓地项目资金、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彩票公益金及农田改造项目资金等共计450万共同打造、共同做大的红色景点。在原址上兴建了由主馆(刘伯承在光山记事馆)、附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列馆)、五虎岔羊烈士纪念碑、五虎岔羊革命烈士殉难墓地以及配套设施景区大门、管理房、围墙、道路、停车场、景区绿化等组成。总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已竣工并布展对外开放。命名“五虎岔羊战斗纪念地”纪念馆。
(三)扶持和建成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红色旅游景区
一是大力整修邓颖超祖居。光山是伟人邓颖超的故乡;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整修了邓颖超祖居。通过项目的实施,让游客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享受祖居古朴典雅的清代徽派建筑艺术风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2009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青少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二是改造尤太忠将军故居。2013年,文物旅游局依照将军故里的现有布局和景点参观的基本要求,会同县有关部门共同打造,投入资金180万元,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对尤太忠将军故居进行升级改造。以将军故居为中心,修建了景点大门、休闲小广场、到后山步行道等,还对景点整体环境进行了统一规划,从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新布置展览,对外开放。
三是建设白雀园镇殉难烈士纪念地。白雀园镇殉难烈士纪念地红色旅游建设项目,是白雀园镇“两景一带”重要建设工程,也是全县“双十”工程之一。按照3A级景区标准设计建造,与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馆连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县东南片红色文化旅游重要景点之一。
四是维修和保护花山寨会议会址。“花山寨会议会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红军25军长征的决策地,花山寨壮烈的革命斗争史积淀了光山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优势,我们以红色为根本,以基础为平台,加强对会址的维修保护。利用国家防洪除险项目资金600万元,硬化景区道路,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搜索整理“花山寨会议会址”史志材料,顺利出版《红色花山寨》一书;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向上申报,力争得到省以上政策倾斜,将“花山寨会议会址”纳入红色精品线路之中;加强对会议旧址房屋的维修保护和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制定长期建设规划,筹备建造红军广场、“花山寨会议会址”纪念碑、纪念馆等。同时带动了徐畈革命旧址群、万海峰将军旧居、吉鸿昌旧居、“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带动了人文、绿色旅游的开发建设
在立足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坚持以“红色”带动“民俗”,以“民俗”拉动“红色”。先后在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旧址等景区开辟民俗展示,使民俗展示与红色旅游相互映衬,增加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同时以“红”带“绿”,已开工兴建投资1.2亿元的光山中国茶具博物馆以及光山佛教博物馆、大苏山森林公园、龙山湖风景游览区、泼河豫南民俗文化生态智慧园等绿色旅游项目,千年古刹大苏山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灵魂家园,素有“福乡宁境”、“诗城乐地”之誉;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重建紫云塔、石刻博物馆(石来运转园)、抗日干部培训学校、东西大门、民俗村等十大建设工程正稳步向前推进。通过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形式的统筹发展达到了“红绿相映”的效果。
目前我县红色旅游在全市乃至省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红色旅游资源独有的魅力得到彰显,掀起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旅游高潮。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期间,己接信阳市直、八县两区和其它省内外党员群众参观红色景点达5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红色旅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游资源的宣传教育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一)红色旅游起步晚、产品单一
我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都较晚,尚处于初步阶段,整体开发程度低,旅游产品结构单
一、档次不高。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不够突出,“红色”特征不明显,且红色旅游开发多为柜式和图片展示、静态观光内容诸多,参与性少,缺乏新奇感受,这对新时期的年轻人吸引力不足。
(二)宣传手段单一,知名度不高
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
一、滞后,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宣传趋势。
(三)景区综合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问题突显出来。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是制约我县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保护不够,缺乏整体规划
缺乏对全县红色旅游资源的详细规划,一方面是开发缺乏立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足于全国、立足于全省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另一方面是产品单
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当前,许多的革命遗址、旧居、故居等,由于还没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进行很好的保护,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如徐畈革命旧址群、花山寨会议会址、殷区起义纪念地等重要红色文物都面临毁坏的危险。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与建议(一)科学合理定位,搞好红色旅游规划
在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前瞻的红色旅游开发策划与修建性的规划,是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制定红色旅游规划时,一定要高起点、高品质、广开视野、兼容古今,与全国红色旅游网络相融合,合理编制红色旅游线路。一定要符合景区发展实际,符合地域文化,符合历史事实。规划要合理解决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解决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突出景区的整体定位,围绕景区主题编制,为长远发展留空间。要为陈列展览,旅游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规划留有余地。
(二)加大投入保护力度,完善景点配套功能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红色旅游是否能火热起来,关键是看红色景点是否吸引人,是否有价值,是否服务优质,功能完善。目前我县开发的红色景点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配套,内容单调,形不成气候。所以,加大景区投入力度,开发新景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势在必行。一是建设新的经典景观。围绕景区主题,恢复一批历史景观,新建一些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特色景观,进一步丰富景点内容,增加红色旅游的看点和亮点。如有待开发的徐畈革命旧址群、花山寨会议会址、殷区起义战斗纪念地等景区。鉴于大多红色景点没有现代化的陈列展馆,应该把建设陈列展馆作为景区建设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新建陈列馆、纪念地全面反映红色景点的历史与精神内涵。二是搞好配套工程建设。健全红色旅游辅助设施,扩大和完善红色旅游接待功能,全面提升景区的档次和品位,比如改造星级厕所,新建旅游服务中心等。三是整治环境。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营造一个整洁、干净、舒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的生态环境。
(三)开展内外协作,实现“红、绿、古、俗”结合
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同时,也要看到我县丰富的绿色资源,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让这些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视“红、绿、古、俗”四大旅游资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源的设计和整体开发、力求做到以“红”感人,以“绿”留人,以“古”诱人,以“民俗”引人。旅游市场的纵横联合,有利于资源共享,互利互用,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最大值的实现。具体是:一是红红结合,在打好本区域红色品牌的同时,主动与周边的红色景区相联接,共同构造红色旅游专线,实现友情连接,互动发展。二是红绿结合经典线路,让游客充分领略我县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的魅力。三是红古结合,就是把历史古迹与红色景点串连起来,交相辉映,共同推介。让广大游客参观完红色景点再探古访旧,置身在历史的足迹中感受历史。四是红俗结合。“俗”就是指民俗民情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独特风土人情,这是也是游客非常感兴趣和好奇的,建立一些民俗展示馆,开发民俗风情游、乡村游,使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典故,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等。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民俗文化,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旅游大市场的良性建立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成立机构,综合协调合力发展红色旅游
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单位很多,单靠旅游部门是无法做好的,必须高位推动,整合协调各方力量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应成立红色文化及旅游开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旅游规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划、开发利用和景区项目建设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政务等方面加强统筹保障,切实落实发展红色旅游的各项工作。
(五)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突出基地红色主题教育功能,注重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真正把红色教育基地办成党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二是强化红色旅游资源、党史和红色旅游政策科学研究,把光山革命斗争史与全国革命发展史进行有机衔接,找准发展区域红色旅游灵魂与红色文化的切入点,系统地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红色景点、教育基地的展示和旅游形式传输给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不断完善红色旅游相关政策,“以红为主、以绿为辅”的发展思路,促进红色景区的科学发展。
三是提高讲解员的服务水平。景区讲解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县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他们不仅要具有端庄大方的仪表,清晰的讲解技巧,更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需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才能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党史生动地“回放”于片刻之间,使广大旅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解放思想,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立足于今天的旅游市场,在坚持红色旅游资源正确政治方向基础上,解放思想,将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普遍价值点与现代旅游消费热点进行碰撞对接,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充分利用司马光、邓颖超等名人的影响力,面向全国推广光山文化,大力开发具有广泛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产业。
(二)争取立项,促进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继续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立项申报红色旅游项目,积极争取1个以上的红色旅游项目纳入省以上红色旅游项目库。下一步我们将及时了解吃透国家红色旅游项目政策,投资方面,抓紧组织项目论证申报,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沟通,积极争跑、争取项目早日获得批复,促进我县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营销,扩大红色旅游知名度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网络以及宣传版面,彩册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大向外推介光山红色旅游频率,加入河南省“盟盟游网络营销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以提高光山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创新服务,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现有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规范景区管理制度。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实行饭店评星、农家乐评星、景区评A工作提前介入制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从细节入手,不断优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结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景区管理人员、讲解员业务素质和接待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五)区域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我县红色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光山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我们将始终坚持“念红色旅游经,唱特色经济戏”,努力打造融入鄂豫皖全线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将我县融入全市、全省、全国大旅游行列,做大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我县红色旅游业的竞争力。继续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光山旅游的整体形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县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光 山 县 政 协 光山县文物旅游局 2014年8月6日
红色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开发利用好我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市政协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列入今年重点提案,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全面了解掌握红色资源分布情况,赴外地考察学习发展红色旅游的先进经验,对我市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文化传播等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广泛征求县(区)及有关专家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
调研组认为,**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自身独特优势。
一是红色旅游“资源多”。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达400多个,其中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的有205处;被认定为文物的有100处,包括77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23个、县级42个)和2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二是民主党派“人物显”。
**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活动所形成的革命历史和大量革命遗址,还拥有其他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历史资源,如八大民主党派中有民革、农工党、致公党等三个党派的创始人与**渊源深厚。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祖籍**陈江幸福村,其夫人何香凝是民革主要创始人、民革中央第四届主席;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大革命失败后,为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创建了农工民主党;陈炯明是致公党第一、二届总理。三是统战文化“底蕴厚”。
**统战资源尤为丰富,在统战历史事件方面,既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武装起义,又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纵队营救美军飞行员、抢救滞港文化人士;既有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华侨农场安置南洋归侨,也有改革开放后争取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回国返乡参与经济建设。1942年由廖承志负责的抢救滞港文化人士这一重大统战事件,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数百名知名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通过**中转到内地。此外,还有“一公两名将”(廖承志和**、邓仲元)等丰富的统战名人资源。在华侨历史文化方面,**作为广东著名侨乡,侨眷侨属超过100万人,海外**籍侨胞就达300万人。四是红色景区“基础好”。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打造了一批红色景区,目前全市红色旅游景区(点)中,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5处(5A级2处、4A、3A、2A各1处),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2处,**已成为**流域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五是研学旅游“人气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网红打卡地,带旺了**红色旅游。2019年,**纪念馆位列全国5000多家纪念馆、博物馆参观量100强第79位;**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开馆后迅速“走红”,全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近10万人次;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接待人次及综合收入有所下滑)。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借助**干部学院、市委党校及大中专院校师资,形成党校、高校、党性教育基地等各类教学资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研学体系,为我市乃至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二、当前红色旅游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研发现,我市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红色资源保护缺乏长效性。
全市**多个革命遗址中灭失的多达*个,现状评估“较差”和“差”的也多达*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处,占比仅。当前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仍存在保护资金难保障、产权权属难集中、管护人员难落实等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长效保护管理机制。二是红色景区建设缺乏创新性。
景区建设水平和运营效益普遍不高,存在场馆建设同质化、展陈设计一般化、景区功能单一化、景区产品低端化等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当前红色景区建设理念缺乏创新、建设手段较为传统。三是红色旅游开发缺乏系统性。
当前红色旅游开发大多局限于革命遗址开发利用,普遍存在红色资源利用率低、红色线路关联度低、红色产业融合度低等“三低”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红色旅游开发缺乏系统谋划、系统开发,未形成“大旅游、大发展”格局。三、加快我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四个一工程”,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一是制定一部红色资源保护法规。
建议市人大尽快出台《**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明确红色资源的认定标准、保护责任、维护管理、传承利用的具体举措及法律责任,为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一个革命历史资料数据库。建议以现存史料文献为主,收集有关**革命历史的文物、文献、档案、人物传记等,并同步推进革命历史文献档案电子化,形成全面、真实、生动展现**革命历史的数据库。三是编制一个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建议以**全域旅游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为依托,以红色景区、美丽乡村为节点,谋划建设覆盖全域的“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并将各示范带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区)和相关部门,力争用2~3年时间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带。四是打响一批**红色文化品牌。
建议以**红色文化发掘项目形式组建专业团队,持续深入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学术研究,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全面梳理**红色文化脉络,提炼**红色文化主题,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二)打造“四个精品”,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一是打造精品景区。
以现有红色景区为基础,按照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布局,建议各县(区)每年创建一个3A级红色旅游景区,迅速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红色景区。二是创建精品线路。
建议结合编制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启动精品线路示范工程建设,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以红色精品景区、风景名胜景区、美丽乡村为节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主题突出、宜学宜游的旅游研学路线。三是讲好精品故事。
建议深挖**革命故事,以革命人物为主角,以感人细节挖掘为重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故事、一件件厚重的革命文物,充分展现革命人物的高尚情怀、牺牲精神,见微知著、因小见大,真实感人地展现**革命的历史脉络。四是打磨精品文创。
建议研究制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配套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引育一批高水平文创设计人才和机构,培育一批文物文创、非遗文创、消费文创、乡村文创等示范基地和产品开发基地,着力打造一批文创品牌,不断提升文创消费在文化旅游收入中的比重。(三)创建“三个基地”,做强做大特色培训产业
一是做大做强**干部学院,建设面向全国的干部培训基地。
在加快推进**干部学院提升工程建设的同时,将新计划建设的**区委党校、**县委党校设为**干部学院的**分校区、**分校区,并与市委党校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体。二是整合优化市委党校,建设**革命历史的研学基地。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党史研究室、市委宣讲团合并整合为契机,强化其革命历史研究、红色培育课程编撰、教师和讲解队伍培训等功能,努力将市委党校打造成为研究**革命历史的主要机构。三是独立创办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全国统战系统的南方培训基地。(四)健全“四个机制”,合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建立红色资源开发跨部门领导机制。
建议成立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革命遗址保护、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谋划部署**革命历史研究、革命精神提炼、革命文化传承和红色培训基地、红色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重大事项。二是明确镇村保护职责,健全革命遗址遗迹属地化管护机制。
在尽快研究制定《**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的同时,加强对革命遗址的管护,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能保尽保”。三是组建文旅投资集团,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当前红色资源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各类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道路、食宿、停车等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周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红色产业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革命老区发展,开创我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推荐专题: 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