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合集)

2022-11-07 15:35:3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合集)》。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与主要问题

小武今年读五年级,是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女孩子,她成绩中等,人很聪明,可是她却无法和同学、老师好好相处,在她身上表现出谎话连篇、异性关系混乱以及非常严重的拖延行为导致的生活难以自理等问题。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这个女孩子很小时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小武的父亲平常在外打工,一个月不在家几天,回到家也是喝酒,和孩子接触比较少,照顾较少,而且脾气比较暴躁,常用过激的语言责骂小武,父亲与孩子关系非常紧张,小武曾用刀将父亲的房门刺了一个大洞。小武的父亲在其三年级时再婚,几个月后又在离婚。继母与小武关系尚好,但父亲家的亲戚根本不承认小武是自家的孩子。孩子与生母联系较少,其生母虽然会在电话里稍微安慰孩子,但并不真正为她解决问题,来关心她。

2、本人情况:

该生和同学相处时总觉得自己受到欺侮,爱记恨,和同学关系紧张,于是在校外寻求认同。本学期该生和外校小混混来往更加频繁,经常以自己在外校的男朋友来威胁同学,并多次在和外校男生约会时被搬上同学看见,更被同学们排斥。老师们也感到该生常以谎言来博取老师们的同情,往往当面答应老师好好生活、好好学习,但行为上却没有改变,使老师对她一再失望,该生在学校更加孤立。

三、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家庭中的关怀、榜样:

从和该生的会谈中,我感到她非常渴望被人接受关爱。

该生的家庭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该生在家庭中长期缺乏关怀和爱,自卑感非常深。弗洛伊德曾说过:“得到母亲的爱的孩子将会终生自信。”母爱被认为是无条件的、最坚强的,是孩子生存的基础,缺乏母爱使孩子对自己的存在缺乏认同和自信,无法从容的接纳自己。

其次,在会谈中,我发现该生会将想象中父亲对自己的重视、慈爱当做现实的告诉我,这虽然是谎言,但却可以看出她心中对良好家庭关系的渴望。女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需要通过认识父亲而了解异性,并习得和异性交往的方式。而其父亲对她缺乏关心和尊重,经常粗暴责骂,使其在异性面前不会表现出自尊自爱的品质。

另外,该生的生活存在经济上的困难,使她在生活中无助感更强。

最后,她缺乏学校中老师、朋友的支持。

小武四年级转学到我校,由于自卑的心理,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他,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因此她在和同学交往时非常强烈的`想要表现优越感,同学们不乐意和她相处。由于说谎的行为,班级老师对她印象不好,虽然没有对她特殊对待,但老师的态度也影响了小武在班级中的地位,使同学们对她更加疏远。在学校她很难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怀。

(二)诊断:

对于该生而言,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目标:认识真正的自我和学会用适合而灵活的方式和人交往,这个目标不是短时期内能实现的,仅凭学校心理辅导较难实现,还需要她的家长共同配合,并进行长期的努力。现在已经五年级,临头的问题是必须通过毕业考试,顺利进入初中,因此对于小武而言,当务之急是改变其非常不能被社会接受的行为,例如到异性家外宿、逃学以及参与校外斗殴行为。

四、辅导过程

根据小武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进行直接辅导,倾听她的心声和需求,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与她坦诚相见,对她积极关注。从而使之产生老师是可信、可靠的观念,与她建立起心灵互动的关系。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这个女孩子一开始几乎没有办法完整的说完一件事情,往往说上一两句,就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把现实用大量的幻想混淆,在我和她的老师采集资料时,她的老师对她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一点,觉得是一种不诚实。但是,经过分析,我发现这是由于孩子强烈的自卑感造成的,而且几乎所有撒谎成性的孩子都可能有这个问题。孩子需要生长在一个充满接纳、包容的环境,那么她才会接受、喜欢真实的自己,所思所言生活中的现实。而小武的情况,与其说是“说谎”不如说是在“扮演”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孩子的内心中,母亲遗弃了她,父亲也很可能不再关怀她,她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认可,可是现实中的自己,有那么多的缺点错误,(来自家庭长期的忽视和挑剔斥责让孩子这样看待自己)怎么可能得到爱呢?除非我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困境,但在关爱接纳的环境中,他能接受这就是现实,而付出努力,去改善它们,最终真正获得成长。在小武的内心中在她的心理此基础上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小谢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小谢的相关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父母以及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对学生的辅导

(1)首先,我采用了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因为我觉得"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师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感到被他人理解了,才会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才会对你吐露心声,才会对心理辅导丝毫不产生抗拒。自从担任了小谢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后,我就在他补做完作业后,表扬他作业中的闪光之处,然后再询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同时问他是否能帮助他。如果他愿意交流,再与他讨论以后如何来按时完成作业。如果他不愿意回答,也不强迫。有时,我还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充分考虑他的感受。比如,前一天的作业没补好,可是当天的功课较多,我就会让他以后再补。

也许小谢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他慢慢对我产生了信任,愿意向我倾吐内心的渴望、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2)其次,我采用了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与小谢沟通的过程中,作为辅导者,我尽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与他谈话。例如,"我能理解"、"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有个建议"等。他们小队要布置宣传栏,我建议他也去参与。开始他不肯去,说小队同学不会欢迎他。我再三说明只要他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不会拒绝的。在布置工作中,他边学边做,表现积极,一会儿给别人出主意,一会儿帮同学涂色,忙得不亦乐乎。在回家的路上,我与他边走边谈,他说他很累,但不愿让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愿意和他相处了。我就马上表扬他,并希望他将这种精神用到期末复习中去,争取考出好成绩。

我还和他一起研究制定了改进计划,我负责帮他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他听讲,课后帮他辅导、检查作业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小谢很努力,在不久以后的期末考试中终于及格了。

每当他有些许进步,我就及时加以表扬,有时再给他一些奖励。但由于他坏习惯已养成,再加上自控能力差,所以反复性较强,一个暑假过去,他又故态复萌。

2、与其他老师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经常了解小谢的情况,希望他们多给他关心,多给机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心。

(2)与小谢的同班同学经常沟通。有意识地找到素质较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带小谢参加活动,与他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一同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小谢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我主动与小谢的父母沟通。了解他在家情况,对他家庭的情况表示同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小谢的方法,同时也把学校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五、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师生反映:小谢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半节课,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大有好转。

母亲反映: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母亲做点家务,母亲不在家时,常常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小谢自己: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有时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考试也能基本及格了。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因为由于年龄关系,反复性较强。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转变一个后进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因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如果缺乏主动精神,缺乏受辅动机,我们强行对他进行辅导,则这种辅导必定会由于学生的抗拒、冷漠和敌意而毫无效果。心理辅导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自主地把握个人命运与独立地应付生活挑战的主体精神。只有当学生以主体的身分积极加入心理辅助活动时,这一目标才有可能达到。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张涛,男孩,13岁。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情绪偏激,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

二、案例分析

1、观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询问他问题时,总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有时甚至表露出敌视的神情。

据张涛爷爷说:张涛同学在家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我从与张涛爷爷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二、父亲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龙心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三、,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2、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主要因素: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

社会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学生自身成长中的个性修养存在问题。

3、评估与诊断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书籍,认真揣摩。我认为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逆反心理问题的个案。

逆反是指孩子对父母的意愿做出相反反应的行为和态度。父母让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追其缘由,往往是由于孩子看待事物较为极端和片面,对父母的很多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父母的教育方式跟不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要求,亲子间缺乏沟通造成的。

案例中父亲的专横、不尊重、期望值过高等都引起张涛的极大不满,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时,便在感情上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此对他更加严格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复出现,终于使得张涛的不满情绪逐渐外化为敌对行动,最终造成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论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他都只有一种态度――与之对着干。因此,要做好张涛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张涛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三、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张涛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张涛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为张涛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张涛提供学习帮助。

辅导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用技巧说话、众志成城、激励机制。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张涛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

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爷爷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2)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

在对家长的几次家访中,我告知张涛已经表示愿意改善与他们的关系,

并婉转地指出他们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他们找时间与张涛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向张涛检讨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我协助共同教育。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辅导措施。(约6周)

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关键所在,共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家庭会谈。

会谈有我、张涛及其父母参加。我安排张涛首先发言。他谈到了对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检讨。然后我安排其父母向张涛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尽管张涛一时间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整个过程气氛较好,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第二步、布置家庭作业。

事后,我分别对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给父母的建议:

给孩子的建议:

第三步、为张涛提供学习帮助。

测验、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完成作业等问题是父子俩冲突的导火线,所以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张涛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张涛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

刚开始的时候张涛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张涛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张涛的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张涛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张涛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四、辅导效果

学期快结束时,对张涛的心理和行为辅导已经进行十周了。据父母反映,张涛顶撞父母的情况基本消失,与父亲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于家庭关系的改善,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较大进步,所有的课程都由原来的不及格变为及格,基本上符合预定的目标。父母也兑现承诺,买了MP4。家庭关系进一步改善,张涛也终于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

点滴的进步让我欣喜,但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张涛短期的良好表现能否持久并伴随一生,仍需观察、追踪、指导。我坚信在持之以恒的正确引导帮助下张涛同学一定会成为品行皆优的好少年。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案例

俞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情绪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期望她承认现实,应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最后使他们理解了我的推荐。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决定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带给物质帮忙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就应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能够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必须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必须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能够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明白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明白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十分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务必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群众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明白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期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群众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明白这种状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此刻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向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必须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带给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群众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用心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务必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资料。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期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四篇:自卑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与主要问题

于婷婷今年读四年级,是个长得一般的小女孩儿,她上课不专心,经常做小动作,还要和别人讲闲话打扰别人学习,几乎每天不写作业,总爱画些乱七八糟的 东西,而且对老师批评也总是置若罔闻。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该生在农村,家庭环境较差,家庭成员文化程度都较低,因此对孩子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教育方法,再加上父亲母亲又常去外地打工,因此该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个真空状态。

2、本人情况:

入学以来,于婷婷的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批评。由于家长不督促,所以作业也不怎么完成。她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无所谓,老师教育也无动于衷,经常被同学嘲笑,是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三、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家庭教育

父母不关心。父母教育程度低,且对孩子没有要求。父亲母亲只有小学水平,再加上经常要去外地打工,所以对孩子也管得较少。难得回来,又对孩子百般宠爱,相互缺乏沟通。

2、孤立无助,自尊心过多地受到伤害,变得麻木。

于婷婷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指责、批评,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一起玩。而得到的表扬很少,几乎没有。因此,她对批评之类已经习惯了。

3、自卑感强烈,助长了虚荣心

由于经常受到批评,在于婷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使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他,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4、厌学,无上进心

因为学习习惯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上课多动,老师和同学提醒作用也不大,再加上贪玩,回家作业几乎都是第二天在老师督促下补好的。

5、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前途无信心

现今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经济上有求必应,零花钱随心所欲的花。而她因家庭、经济的特殊性,再加上贪玩,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教育方式单一,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该生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卑、虚荣、叛逆、脆弱等心理偏差。

四、辅导过程

根据于婷婷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进行直接辅导,倾听他的心声和需求,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与她坦诚相见,从而使之产生老师是可信、可靠的观念,与他建立起心灵互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小谢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于婷婷的相关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父母以及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对学生的辅导

(1)首先,我采用了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因为我觉得“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她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师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感到被他人理解了,才会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才会对你吐露心声,才会对心理辅导丝毫不产生抗拒。自从担任了于婷的班主任后,我就在他补做完作业后,表扬他作业中的闪光之处,然后再询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同时问她是否能帮助他。如果她愿意交流,再与她讨论以后如何来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她不愿意回答,也不强迫。有时,我还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充分考虑他的感受。比如,前一天的作业没补好,可是当天的功课较多,我就会让他以后再补。

也许于婷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理解,她慢慢对我产生了信任,愿意向我倾吐内心的渴望、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2)其次,我采用了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与于婷婷沟通的过程中,作为辅导者,我尽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与她谈话。例如,“我能理解”、“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有个建议”等。他们小队要布置宣传栏,我建议她也去参与。开始她不肯去,说小队同学不会欢迎她。我再三说明只要她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不会拒绝的。在布置工作中,她边学边做,表现积极,一会儿给别人出主意,一会儿帮同学涂色,忙得不亦乐乎。在回家的路上,我与他边走边谈,她说她很累,但不愿让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愿意和他相处了。我就马上表扬她,并希望她将这种精神用到期末复习中去,争取考出好成绩。

我还和她一起研究制定了改进计划,我负责帮她找一个好学生帮助她,包括上课提醒她听讲,课后帮她辅导、检查作业等等,她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她真的很努力,在不久以后的期末考试中终于及格了。

每当她有些许进步,我就及时加以表扬,有时再给她一些奖励。但由于她坏习惯已养成,再加上自控能力差,所以反复性较强,一个暑假过去,她又故态复萌。

2、与其他老师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经常了解于婷的情况,希望他们多给她关心,多给机会,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心。

(2)与她的同班同学经常沟通。有意识地找到素质较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带于婷参加活动,与她交心,主动关心她,帮助她一同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于婷婷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我主动与于婷婷的父母沟通。了解她在家情况,对她家庭的情况表示同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于婷婷的方法,同时也把学校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五、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师生反映:于婷婷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半节课,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大有好转。

母亲反映: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母亲做点家务,母亲不在家时,常常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她自己: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有时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考试也能基本及格了。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因为由于年龄关系,反复性较强。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转变一个后进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因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如果缺乏主动精神,缺乏受辅动机,我们强行对他进行辅导,则这种辅导必定会由于学生的抗拒、冷漠和敌意而毫无效果。心理辅导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自主地把握个人命运与独立地应付生活挑战的主体精神。只有当学生以主体的身分积极加入心理辅助活动时,这一目标才有可能达到。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个案基本状况

婷婷,女,13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潜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一天乘接送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二、原因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忙,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三、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忙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状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状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推荐他们综合思考李某的实际状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到达的目标,并帮忙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婷婷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推荐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推荐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婷婷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婷婷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群众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忙她,帮忙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婷婷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忙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忙婷婷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四、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婷婷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此刻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忙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五、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构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构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推荐专题: 一位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