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中特论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荐5篇)

2022-11-07 12:28:1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特论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特论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荐5篇)》。

第一篇:中特论文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美丽中国

摘要:十八大提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美丽中国”的理念,备受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能发展紧密相连。本文简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总体目标、怎么做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是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总体布局;执政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党的十八大首次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学设计路径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应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环境优先、生态恢复为主,以环境承载力和主体功能区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人口和经济布局,控制资源消费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能源产出率,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报告,充分彰显我们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攀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行动,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不懈的努力有目共睹。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总体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应当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直观感觉是水变清、地变绿、天变蓝;生态文化和价值观成为共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一方面,我国不能到工业化完成后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那样就会失去先进理念引导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也不宜过分超前,需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总的来看,2010年至2030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既要推动经济的生态转型,又要减少转型过程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既要还清环境污染的历史遗留,实现部分环境指标与经济

增长的良性耦合,又要部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在路径的选择上,我们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造传统的工业经济,寻求实现现代化的最有效路径和最小的时间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用知识、信息和创新来替代一部分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从而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消耗、高产出、环境友好的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迫切需要推动发展理念由注重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向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为主攻方向,努力完成现代化的生态转型,推动发展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能循环、高效率转变;推动消费模式由铺张浪费、比阔气、讲排场向适度消费、精打细算、回归本真转变。

三、怎么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2]。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3]。

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一部署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民群众新期盼所作出的战略部署。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已经到了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行的阶段;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对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我认为首先必须转变生产方式,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与此同时,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此外,应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一些传统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奢侈消费、劣质消费等习惯。

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变化,执政党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只有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战略层面,必将推动全社会形成善待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持续发展,永远树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五、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山要绿起来,民要富起来,家要美起来,国要强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建“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8 [2]生态文明绘就美丽中国,江西日报,中国林业网,2013.3.19 [3]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今日武侯新闻网,2012.6-10.

第二篇:中特论文题目

1.论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2.论中国夜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方向、对外开放等)

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政治制度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

4.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体制改革等)

5.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社会管理创新等)

6.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环球气候问题等)

7.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8.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国际战略,对外方针政策,大国关系,中国周边关系等)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11.论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2.论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途径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5.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依据

16.论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17.民生问题解决的意义和途径

18.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19.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2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21.我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研究

推荐专题: 中特论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