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供电公司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大全)

2022-11-07 12:15:3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电公司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供电公司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大全)》。

第一篇: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摘 要】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用电量及负荷日益增长,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突出。文章深入分析“低电压”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列出综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低电压”;供电半径;综合治理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量大幅度上升,家用电器的普及、农业加工业的发展也对供电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电网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日益突出。文章结合农网低电压台区调研情况,深入剖析低电压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低电压治理方案建议,有助于提升农网供电质量。低电压成因分析

1.1 低压线径小

由于农村地区大部分低压线路为“一二期农网改造”时期建设的,存在低压主干线及分支线、用户接户线线径偏小,导线老化严重的现象。

根据压降公式 可知,在电阻率ρ及导线长度

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 与导线截面 成反比,线径偏小,将导致电压损耗偏大,致使用户端电压偏低。

1.2 中压供电距离长

由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负荷密度低,用电负荷小且分布分散,导致供电的10kV线路铺设较长。按照《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原则上农村地区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km。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一部分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不满足上述要求。

根据压降公式 可知,在电阻率ρ与导线截面S

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 与线路长度 成正比,线路长度过长,将导致10kV末端电压偏低。

1.3 低压供电距离长

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原则上农村地区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m。实际在农村地区,配变布点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由于农村建房整体规划不足,农

村居民杂乱无章的不断向外扩建大量“小产权”房,导致配变无法深入到负荷中心,只能沿村边架设,使得低压供电距离过长,引起末端电压偏低。

1.4 配变容量不足

由于早期农网改造时期建设的配变容量逐渐无法满足农村居民迅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农村地区户均配变容量偏低,造成用户端电压偏低。

根据公式(β为负载率,为变压器阻抗电压有功分量,为变压器阻抗电压无功分量)可知,在一定条件下配变首端电压损耗值ΔU与配变容量S成反比,当配变容量S越小时,首端电压损耗越大,末端电压越低。

1.5 无功补偿不足

由于农网用电季节性强,电力负荷分散,配变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造成无功严重不足;农村配电网中有大量异步电动机,平时负载不高,无功负荷相对比较高,导致电网无功不足,引起电压偏低。

根据 可知,当线路无功补偿 不足时,无功损耗增加,导致电压损耗ΔU增大,末端输出电压降低。

1.6 三相不平衡

农村电网存在一定的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主要由于农网建设时疏于对三相负荷的分析考虑,同时单相农用电动机的使用也加剧了电压降低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

根据公式 可知,在线路电阻 及用电器额定电压 不变的情况下,线路上负载P越大,则压降ΔU越大。三相不平衡的情况下,某一相的负载P特别大,导致相电压压降远比其它两相大,由此导致低电压。“低电压”治理措施

针对“低电压”产生的原因,主要技术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缩短中压线路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更换大截面导线,提高线路输送能力;新增配变布点,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增加无功补偿,降低无功损耗,提高线路电压;合理布置三相负荷,平衡分配负载,避免单相电压偏低。在具体治理“低电压”问题时需对以上各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立不同方案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2.1 供电半径优化

中压长线路多存在于农村偏远地区,在缺少110kV及以上电源点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低电压”的问题。根据农村地区负荷分布特点,可考虑利用35kV配电化技术,在局部区域增加35kV配电化站,缩短10kV线路供电半径,提升线路

末端供电电压。

2.2 低压线路改造

对于因低压线径小而导致“低电压”的线路实施整体改造,将小截面导线更换为大截面导线,增加低压线路输送能力,降低线路损耗,提升线路末端电压质量。

2.3 缩短低压供电半径

对于低压供电半径过长而导致“低电压”的台区,应考虑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新增配变布点,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满足末端电压质量要求。

2.4 增加无功补偿

对于缺乏无功补偿而存在“低电压”问题的台区,可通过增加无功补偿,改善电压质量,主要方式有:加装公用配变无功集中补偿装置;加装10kV线路补偿装置;增设变电站无功补偿。

2.5 调整三相负荷

针对台区的三相不平衡,建议改造低压线路用户合同容量安装位置,减少接户线线损,接户线应三相平衡搭接,对三表位及以上的单相表箱应采用三相供电,以平均分配负荷,并在日常维护管理中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三相负荷平衡。“低电压”综合治理案例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下坝乡露冕下村配变容量160kVA,配变最高负载率为79%,平均负载率为14%,供电户数73户,其中“低电压”用户数达到21户,发生时段为早中晚用电高峰期。调查分析该配变台区供电情况,分析其用户端低电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低压供电距离长,最长达到1600m,远远大于农村低压台区500m供电距离标准;其次是低压导线线径采用LGJ-25mm2,小于农村地区低压线路50mm2的标准。

综合以上分析原因,对下坝乡露冕下村配变台区进行“低电压”治理改造。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增设配变、缩短低压供电距离,结合台区负荷,对“卡脖子”线路实施改造。改造后,配变台区供电距离下降至500m,低压导线更换为50mm2,21户“低电压”全部解决。结论

“低电压”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加大投资和改造力度。对当前农村电网出现的“低电压”问题,应持续开展相关排查、跟踪监测和梳理工作,深层次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一台区一方案”原则,逐个详细制定“低电压”台区治理方

案并具体落实改造,科学合理地解决“低电压”问题。

参考文献:

[1]孔宪举,孔庆泽.35kV配电化解决“低电压”[J].农村电气化,2014(01).[2]路洪岐.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综合治理[J].农电技术,2014(2).[3]刘海霞.低电压治理阻力新农村建设[J].新农村电气化,2014(4).[4]潘朝毅.针对如何解决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24).

第二篇: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摘 要】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用电量及负荷日益增长,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突出。文章深入分析“低电压”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列出综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低电压”;供电半径;综合治理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量大幅度上升,家用电器的普及、农业加工业的发展也对供电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电网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日益突出。文章结合农网低电压台区调研情况,深入剖析低电压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低电压治理方案建议,有助于提升农网供电质量。低电压成因分析

1.1 低压线径小

由于农村地区大部分低压线路为“一二期农网改造”时期建设的,存在低压主干线及分支线、用户接户线线径偏小,导线老化严重的现象。

根据压降公式 可知,在电阻率ρ及导线长度

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 与导线截面 成反比,线径偏小,将导致电压损耗偏大,致使用户端电压偏低。

1.2 中压供电距离长

由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负荷密度低,用电负荷小且分布分散,导致供电的10kV线路铺设较长。按照《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原则上农村地区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km。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一部分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不满足上述要求。

根据压降公式 可知,在电阻率ρ与导线截面S

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 与线路长度 成正比,线路长度过长,将导致10kV末端电压偏低。

1.3 低压供电距离长

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原则上农村地区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m。实际在农村地区,配变布点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由于农村建房整体规划不足,农

村居民杂乱无章的不断向外扩建大量“小产权”房,导致配变无法深入到负荷中心,只能沿村边架设,使得低压供电距离过长,引起末端电压偏低。

1.4 配变容量不足

由于早期农网改造时期建设的配变容量逐渐无法满足农村居民迅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农村地区户均配变容量偏低,造成用户端电压偏低。

根据公式(β为负载率,为变压器阻抗电压有功分量,为变压器阻抗电压无功分量)可知,在一定条件下配变首端电压损耗值ΔU与配变容量S成反比,当配变容量S越小时,首端电压损耗越大,末端电压越低。

1.5 无功补偿不足

由于农网用电季节性强,电力负荷分散,配变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造成无功严重不足;农村配电网中有大量异步电动机,平时负载不高,无功负荷相对比较高,导致电网无功不足,引起电压偏低。

根据 可知,当线路无功补偿 不足时,无功损耗增加,导致电压损耗ΔU增大,末端输出电压降低。

1.6 三相不平衡

农村电网存在一定的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主要由于农网建设时疏于对三相负荷的分析考虑,同时单相农用电动机的使用也加剧了电压降低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

根据公式 可知,在线路电阻 及用电器额定电压 不变的情况下,线路上负载P越大,则压降ΔU越大。三相不平衡的情况下,某一相的负载P特别大,导致相电压压降远比其它两相大,由此导致低电压。“低电压”治理措施

针对“低电压”产生的原因,主要技术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缩短中压线路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更换大截面导线,提高线路输送能力;新增配变布点,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增加无功补偿,降低无功损耗,提高线路电压;合理布置三相负荷,平衡分配负载,避免单相电压偏低。在具体治理“低电压”问题时需对以上各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立不同方案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2.1 供电半径优化

中压长线路多存在于农村偏远地区,在缺少110kV及以上电源点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低电压”的问题。根据农村地区负荷分布特点,可考虑利用35kV配电化技术,在局部区域增加35kV配电化站,缩短10kV线路供电半径,提升线路

末端供电电压。

2.2 低压线路改造

对于因低压线径小而导致“低电压”的线路实施整体改造,将小截面导线更换为大截面导线,增加低压线路输送能力,降低线路损耗,提升线路末端电压质量。

2.3 缩短低压供电半径

对于低压供电半径过长而导致“低电压”的台区,应考虑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新增配变布点,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满足末端电压质量要求。

2.4 增加无功补偿

对于缺乏无功补偿而存在“低电压”问题的台区,可通过增加无功补偿,改善电压质量,主要方式有:加装公用配变无功集中补偿装置;加装10kV线路补偿装置;增设变电站无功补偿。

2.5 调整三相负荷

针对台区的三相不平衡,建议改造低压线路用户合同容量安装位置,减少接户线线损,接户线应三相平衡搭接,对三表位及以上的单相表箱应采用三相供电,以平均分配负荷,并在日常维护管理中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三相负荷平衡。“低电压”综合治理案例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下坝乡露冕下村配变容量160kVA,配变最高负载率为79%,平均负载率为14%,供电户数73户,其中“低电压”用户数达到21户,发生时段为早中晚用电高峰期。调查分析该配变台区供电情况,分析其用户端低电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低压供电距离长,最长达到1600m,远远大于农村低压台区500m供电距离标准;其次是低压导线线径采用LGJ-25mm2,小于农村地区低压线路50mm2的标准。

综合以上分析原因,对下坝乡露冕下村配变台区进行“低电压”治理改造。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增设配变、缩短低压供电距离,结合台区负荷,对“卡脖子”线路实施改造。改造后,配变台区供电距离下降至500m,低压导线更换为50mm2,21户“低电压”全部解决。结论

“低电压”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加大投资和改造力度。对当前农村电网出现的“低电压”问题,应持续开展相关排查、跟踪监测和梳理工作,深层次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一台区一方案”原则,逐个详细制定“低电压”台区治理方

案并具体落实改造,科学合理地解决“低电压”问题。

参考文献:

[1]孔宪举,孔庆泽.35kV配电化解决“低电压”[J].农村电气化,2014(01).[2]路洪岐.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综合治理[J].农电技术,2014(2).[3]刘海霞.低电压治理阻力新农村建设[J].新农村电气化,2014(4).[4]潘朝毅.针对如何解决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24).

第三篇: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现状和举措

香河县渠口镇牛济河中心小学马淑青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心理不健康”这个词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受到了波及,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能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甚至出现性格缺陷、精神分裂症、轻生意念等心理疾病,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了不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 发展 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延伸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的行为产生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但是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方面机制不够健全,造成了农村部分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问题,那么作为农村教师怎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结合自己多年在农村任教的实际,从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现状和举措三方面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和社会因素: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小学生生活的环境急剧变化,他们承受着父辈没有过的心理压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对事情满不在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块糖或别的一点奖励就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现在,物质丰裕,家长非常宠爱孩子,对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要什么买什么,有的孩子手上的零花钱成百上千的,学生对表扬、鼓励也习以为常、无所谓了,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了。

2、隔代抚养。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许多小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将教育孩子的责任转 1

移给祖父母辈,形成了“留守学生”。祖辈疼爱第三代,他们只注重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恰恰是这些生活的照顾让孩子们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甚至让孩子出现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经常进出“游戏厅”、网吧,作业不完成的学生,大多数是这些留守的孩子。

3、家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了99分还要受罚。休息娱乐时间少,寒暑假及周六日时间全在各类补习班中,孩子没有任何自由。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一出家门好象是小鸟飞出了樊笼,到了学校就放纵、任性。

4、独生子女的自私、任性。独生子女说成是“中国的小皇帝”一点不为过,他们在家没有玩伴、缺少交往活动,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没有合作的意识和精神。表现欲望有特别的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但是老师如果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得甚至闹得无法上课,形成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

(二)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农村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四)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据调查农村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

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

虽然教育部要求在2000年秋季开学起,就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是到目前为止,在农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只是徒有虚名,大多数学校只是课程表有心理课程,实际上根本没有心理教师,有的学校甚至心理课程教材也没有,向学生调查根本就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程,少数条件好的学校只是配个校医。大多数学校里,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说法,小学生言行出现问题,还是任课老师跟班主任处理。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滞后

在农村小学,一个学生被指认“你心理有问题”,那就等同于被贴上了“精神病、神经病”的标签,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偏差,他们不会承认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文化观念里,家长更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被指为精神有问题。而对于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的眼光几乎还只是投注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学生的言行问题,教师和家长各自针对具体事件作一些简单的惩罚与教育,谁也没有想到要找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心理

3、学习方面问题。父母的希望、教师的期望和同学间的竞争使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厌学、考试焦虑等问题。

4、人际关系问题。其一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其二是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5、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农村的家长大多是农民,知识层次相对较低,也不懂得怎样去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遇到孩子犯错时,总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就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6、挫折适应问题。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小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于参与和活动之中。

2、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结构是多元的,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和人格因素构成的多系统、多侧面、多层次和多级水平的开放性的结构系统,因而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不仅是健康心理辅导课的任务,同时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每一学科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健康心理的辅导作用,即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心理各要素全面和谐地发展。

3、与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接触小学生,通过谈心、交流,深入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体验和烦恼;把握小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队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与辅导,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4、建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案教育。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教师负责,持证上岗。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要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和适合儿童的特点。对辅导的对象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让所取得的资料详实。同时应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学会放松,让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方法调节;学会倾诉。让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找人倾诉,或者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学会行为改变,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良行为进行训练、进行塑造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第四篇:供电公司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管理层面原因分析

1.电压监测手段和方法不足,电压监测点不全面,使得对配变台区的电压分析不到位,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变电站母线、配变分接头和低压用户侧电压,没有建立有效联调管理机制。变电站主变有载调压、无功投切不及时,影响末端电压质量。

3.配变运行管理不到位。不能根据负荷实际情况调整配变容量,在负荷高峰时未能对配变档位及时调整(配变档位大多数都处于二档),使低电压情况时有发生。

4.对“低电压”用户用电性质情况掌握不全面,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负荷发展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时造成配变过负荷,对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称和引导不得力,没能及时转移负荷。

5.供电线路和设备管理不到位,巡视检查不到位,存在隐患缺陷没有及时消除,引起线路损耗大、压降大。

6.对用户报装接电管理不够细致,大量单相负荷无序使用,造成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设备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导致电压质量不稳定。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电压忽高忽低,影响电压质量。

7.需求侧管理协调机制不畅。在家电下乡、农业补贴的政策刺激下,农民需要向富裕的目标迈进,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因需求侧管理复杂性,还缺乏有效跟踪手段,对于农产品等由政府实行补贴农产品加工机械所产生的季节性

负荷没有有效的调峰措施。在如何引导农民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加工措施不够,未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农民增收节支省电的方法不够,还需联合当地政府,扩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二、技术层面原因分析

1.10千伏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半径较长。环县属庆阳市最北端的山区县,处电网末端,线路多为越山跨沟。地理位置特殊,送电距离长,网损偏大,是造成农村客户电压低原因之一。XX县10kV线路63条共3915.01944km,三分之一的线路运行年份逾十五年以上,主干线导线截面在LGJ-35以下的公用线路达38条,占全部线路条数60.32%,线路老化,损耗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负荷迅猛增长,10kV线路主线长度超过80km的有21条,分别为甜水116甜张线189.4434km、耿湾111耿秦线115.384 km、耿湾113耿四线93.09457 km、合道111合何线130.823 km、合道112合吴线133.849 km、合道113合演线161.89 km、合道114合陶线83.126 km、洪德113洪凉线170.3342 km、虎洞111虎凉线156.5287 km、虎洞112虎刘线136.2288 km、虎洞114虎小线185.792 km、环城121环凉线202.1996 km、罗山113罗南线158.43 km、毛井112毛车线175.713 km、毛井113毛芦线126.8 km、毛井114毛陈线119.095 km、木钵112木樊线152.5632 km、木钵114木胡线93.6863 km、山城11

1山吕线95.9007 km、杨旗112杨天线154.2983 km、杨旗113曲许线98.4243 km、占全部63条线路的33%。

2.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的农产品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受“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空调等大容量电器普遍进入农村家庭,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加,一、二期网改的标准已达不到要求,特别是农产品等加工季节性用电负荷大,需对台区进行增容。

3.低压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线径较细,供电半径较长。农网低压线路基本建设于一、二期农网时期,选型标准不高,低压线路经过长期的过载运行,老化现象严重。山区县,多山地,地广人稀,居民分散,供电负荷分散,供电半径较长。发生低电压情况时线路首端电压值211伏,发生低电压情况时线路末端电压值170伏(特殊时段为140伏)。

XXX供电公司生技部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第五篇:供电公司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管理层面原因分析

1.电压监测手段和方法不足,电压监测点不全面,使得对配变台区的电压分析不到位,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变电站母线、配变分接头和低压用户侧电压,没有建立有效联调管理机制。变电站主变有载调压、无功投切不及时,影响末端电压质量。

3.配变运行管理不到位。不能根据负荷实际情况调整配变容量,在负荷高峰时未能对配变档位及时调整(配变档位大多数都处于二档),使低电压情况时有发生。

4.对“低电压”用户用电性质情况掌握不全面,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负荷发展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时造成配变过负荷,对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称和引导不得力,没能及时转移负荷。

5.供电线路和设备管理不到位,巡视检查不到位,存在隐患缺陷没有及时消除,引起线路损耗大、压降大。

6.对用户报装接电管理不够细致,大量单相负荷无序使用,造成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设备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导致电压质量不稳定。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电压忽高忽低,影响电压质量。

7.需求侧管理协调机制不畅。在家电下乡、农业补贴的政策刺激下,农民需要向富裕的目标迈进,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因需求侧管理复杂性,还缺乏有效跟踪手段,对于农产品等由政府实行补贴农产品加工机械所产生的季节性

负荷没有有效的调峰措施。在如何引导农民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加工措施不够,未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农民增收节支省电的方法不够,还需联合当地政府,扩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二、技术层面原因分析

1.10千伏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半径较长。环县属庆阳市最北端的山区县,处电网末端,线路多为越山跨沟。地理位置特殊,送电距离长,网损偏大,是造成农村客户电压低原因之一。XX县10kV线路63条共3915.01944km,三分之一的线路运行年份逾十五年以上,主干线导线截面在LGJ-35以下的公用线路达38条,占全部线路条数60.32%,线路老化,损耗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负荷迅猛增长,10kV线路主线长度超过80km的有21条,分别为甜水116甜张线189.4434km、耿湾111耿秦线115.384 km、耿湾113耿四线93.09457 km、合道111合何线130.823 km、合道112合吴线133.849 km、合道113合演线161.89 km、合道114合陶线83.126 km、洪德113洪凉线170.3342 km、虎洞111虎凉线156.5287 km、虎洞112虎刘线136.2288 km、虎洞114虎小线185.792 km、环城121环凉线202.1996 km、罗山113罗南线158.43 km、毛井112毛车线175.713 km、毛井113毛芦线126.8 km、毛井114毛陈线119.095 km、木钵112木樊线152.5632 km、木钵114木胡线93.6863 km、山城11

1山吕线95.9007 km、杨旗112杨天线154.2983 km、杨旗113曲许线98.4243 km、占全部63条线路的33%。

2.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的农产品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受“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空调等大容量电器普遍进入农村家庭,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加,一、二期网改的标准已达不到要求,特别是农产品等加工季节性用电负荷大,需对台区进行增容。

3.低压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线径较细,供电半径较长。农网低压线路基本建设于一、二期农网时期,选型标准不高,低压线路经过长期的过载运行,老化现象严重。山区县,多山地,地广人稀,居民分散,供电负荷分散,供电半径较长。发生低电压情况时线路首端电压值211伏,发生低电压情况时线路末端电压值170伏(特殊时段为140伏)。

XXX供电公司生技部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推荐专题: 供电公司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