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依据。那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有哪些?鉴于教案的重要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因此,正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学生,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三角函数,特别是在一些特殊三角形中,而学生们在解决任意三角形的边与角问题,就比较困难。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目标分析:@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能力目标:探索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推导得出正弦定理,让学生感受数学公式的整洁对称美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
学法: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动手尝试相结合,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如右图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学生帮助别人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今天的学习课题。
(二)探寻特例,提出猜想
1.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发现正弦定理。
2.那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分小组用刻度尺、量角器、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3.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
这为下一步证明树立信心,不断的使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逻辑推理,证明猜想
1.强调将猜想转化为定理,需要严格的理论证明。
2.鼓励学生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
3.提示学生思考哪些知识能把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继而思考向量分析层面,用数量积作为工具证明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布置课后练习,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圆构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坐标法来证明。
(四)归纳总结,简单应用
1.让学生用文字叙述正弦定理,引导学生发现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提升对数学美的享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2.正弦定理的内容,讨论可以解决哪几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3.运用正弦定理求解本节课引入的三角形零件边长的问题。自己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知识后用于实际的价值观。
(五)讲解例题,巩固定理
1.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简单,结果为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角两角所夹的边,以及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都可利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2.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例2较难,使学生明确,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两种可能。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完了把时间交给学生。
(六)课堂练习,提高巩固
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45°,C=30°,c=10cm(2)A=60°,B=45°,c=20cm
2.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20cm,b=11cm,B=30°(2)c=54cm,b=39cm,C=115°
学生板演,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
(七)小结反思,提高认识
通过以上的研究过程,同学们主要学到了那些知识和方法?你对此有何体会?
1.用向量证明了正弦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它表述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正弦值的关系。
3.定理证明分别从直角、锐角、钝角出发,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猜想、实验、归纳等思维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导出正弦定理。我们研究问题的突出特点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不仅收获着结论,而且整个探索过程我们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八)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要求第三边,怎么办?发现正弦定理不适用了,那么自然过渡到下一节内容,余弦定理。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1.熟悉教材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将教材内容放在教材体系之中,研究它在一章中、一个学习阶段中、初中或高中学段中甚至整个中学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就是要弄清楚教材内容主要包含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何内在的逻辑关系。
2.分析出核心内容以及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分析教材不仅要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更要分析出对数学学科具有重要影响且处于主干地位、对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的核心内容以及核心内容的内容核心,还要分析出内容本身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3.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内容中主要的、基本的、中心的内容。针对课时(一堂课),除了主要的、基本的、中心的知识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外,诸如概念形成与定义过程;公式、定理、法则的探究过程;应用题的审题和分析等也可确定为不同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或是学生易于混淆或出错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相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复杂,离生活实际较远。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工作。
2.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
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形象思维能力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分析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问题探究法和情境教学法等。
五、教案的撰写
高中数学《数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情景抽象出数轴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投影1)问题: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思考: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 (方向、距离)?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注意讲解思路和方法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教师示范画数轴,边说边画):
(1)画直线,取原点
(2)标正方向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强调:负数从0向左写起)。
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强化概念,深入理解
1、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相互纠正,理解数轴三要素,巩固数轴概念。
2、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教师在黑板上画
(四)动手练习,归纳总结
1、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自己所画数轴上完成。
明确“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2.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师愿教育
3、通过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观察类比温度计回答问题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 ) 边的数总比 ( 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例1、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1.5 , 0.6, -3, -2
巩固所学知识
(五)、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师生总结本课内容。
1、数轴的概念,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
3、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师:你感到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五、作业。习题2.2 1、2、3
选作第4题
猜你喜欢:
1.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记录
2.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3篇
3.高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
4.高一数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
推荐专题: 小学数学教师述职报告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