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大全)

2022-10-18 23:41:2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大全)》。

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学习心得 推荐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度: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工作总结 推荐度: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推荐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心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园中,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正所谓生活亦教育,教育亦生活,在孩子迈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习惯就是“简单的动作重复做,重复的动作认真做”,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不断帮助幼儿认真做好每件事情,最终将行为变成习惯。    幼儿刚入园的时候,面对班中那么多一样的物品,往往显得无所适从。虽然我们会为玩具贴上小标识,以便幼儿对照摆放,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在于,这些标识都是老师事先准备好,再指定给幼儿的,幼儿可能不喜欢、不想要,心理上总处于排斥状态,所以记不住。这时我们就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他们选择喜欢的图案,或者索性带领幼儿制作自己的小标识,然后让幼儿自己去水杯架、毛巾架、床、鞋柜等地方进行张贴,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也正是孩子自我服务的习惯意识的开始。    再比如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培养,我们从洗手液的选择上就开始用心。好闻的,去污力强的,不伤小手的,更主要的是泡泡一定要多的,这样孩子们就积极主动地洗手了。老师再教给幼儿们一些与讲卫生有关的儿歌和故事,孩子们喜闻乐见,逐渐地养成了餐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可以说既得到了健康也获得了快乐!    然而幼儿园的教育也不是全能的。家长把孩子一送到园里,就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所有的教养工作全都放心地交给幼儿园,这种信赖感非常可贵,但是家长们要知道,孩子的培养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一些家长不经意间的错误做法能把老师五天的努力都毁于一旦。比如,家长普遍认为,有些事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嫌孩子吃饭动作慢,饭粒掉在地上收拾起来非常麻烦,就抢过碗自己喂;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索性帮孩子洗手;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结果穿反了,需要重穿,家长抱怨耽误了上班时间,从此每天都给孩子穿衣脱衣。家长逞一时之快的后果是造成了通常所说的“星期一综合症”--上个星期刚刚培养出的幼儿好习惯要在这个星期从头开始。    其实,小孩子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好,家长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妨碍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定型的过程,孩子的习惯养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良好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统一认识,这样才不会使幼儿产生困惑。举个很小的例子,我女儿一岁蹒跚学步的时候,针对摔倒要不要成人扶起来的问题,我和我妈有过分歧,以下是我们的不同观点。    我:孩子刚学走路摔倒很正常,不用马上去扶,先给孩子尝试爬起来的机会,如果实在不行,再去给予适当的帮助。    姥姥:孩子摔倒了,成人应该马上去扶,因为她根本就没能力爬起来。    我:孩子摔倒后,不给她尝试的机会的话,成人永远不会知道她什么时候能够自己爬起来,她自己也不了解什么时候能够独立站起来。久而久之,她如果摔倒了就只会趴在地上等着成人来扶。    这种分歧一直延续到这一幕的发生:一次,宝宝摔倒了,她努力地想爬起来,可尝试了很多次还是不行,我妈刚要起身去扶,只见小家伙自己摇摇晃晃地爬了起来,还爬到一把椅子旁边,然后居然扶着椅子,自己站起来了,之后还拍起了小手,为自己鼓掌。我们把那一刻当做她真正学会走路的开始。从那以后,宝宝每次摔倒都自己想办法爬起来。现在她3岁了,依然是摔倒后马上爬起来,并拍干净衣服上的土--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成果。    因此,养成良好习惯需要家园配合,要将习惯转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和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样才算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第二篇:谈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 要:教育家指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而播种性格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处世为人犹如顺水行舟,自己快乐、轻松,别人也愉快,而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却会常常感到别扭,与人难以协调,自信心成就感都缺乏,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幼儿好动好玩,自制能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弱,他们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再改变确非易事。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不良习惯的表现及成因,分析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意义,并尝试归纳出若干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培养措施,重点阐述如何通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良好 行为习惯 培养

良好行为习惯指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末,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不良的卫生习惯

不喜欢刷牙、洗脸,不注意洗手的方法,随便冲冲水就算了;饭前便后不会主动洗手,吃食物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爱挑食,经常把不喜欢吃的食物丢在地面或桌面;打喷嚏时不会捂住嘴巴,喜欢用手指抠鼻子,睡觉时吃被角、吮手指等。

(二)不良的品德习惯

不主动向他人问好,指责大人的批评,对他人提出的建议不及时给予反应;随地丢垃圾,不爱护公共物品;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尊老爱幼,不与他人分享玩具、食品;排队时,不会谦让,见到他人摔倒后不主动帮助反而大声嘲笑等。

(三)不良的学习习惯

不懂得收拾自己的学具,经常丢三落四;不能自己完成简单的任务,喜欢依赖他人,不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述,爱开小差;不按时完成作业,喜欢看电视,或边看边做。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一)“独生时代”造成幼儿形成自我中心行为倾向

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幼儿自我为中心欲望过强,完全不把大人的话当回事。大人因为对孩子的溺爱,舍不得骂,连句大声的话都不对孩子说。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这就滋长了幼儿的“自私心”也就为自我为中心创造了条件基础。

自我中心行为倾向明显的儿童很难进行角色换位,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家庭环境是幼儿产生自我中心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幼儿直接面对的简化的社会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空间,家庭成员的角色,责任感,幼儿父母受教育程度等都对幼儿行为(包括自我中心行为)观念产生影响:幼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往往透过其教育观、教养方式作用于幼儿。幼儿自我中心行为具有性别差异。从总体看,男性幼儿自我中心行为较女性幼儿更明显;就自我中心行为外现的不同行为倾向而言,男性幼儿更多地表现为霸道、任性;女性幼儿更多地表现为自私倾向。

(二)不良的家教方式助长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家长忽视、放任、甚至纵容幼儿不良行为,主要表现:由他去,什么都不管。孩子哪去了、与谁玩、作业完成情况怎么样?是一问三不知。迁就孩子的错误,老师批评他辩护,与同学吵架他反面鼓励,如有的家长说,“儿子你把人家打了不要怕,打伤了我去给你付医药费,只要自己不被人家打了就是了。结果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幼稚、依赖性强、受挫能力差、助长贪欲(精神、物质上都不会轻易满足)及种种恶习。

另外,过分宠爱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最为普遍,占所有不良家教方式的一半以上,造成的心理问题也最多、最严重。爱得过度、没有原则、包办代替,造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倒点开水,怕烫着,孩子想洗个碗,怕摔破;写作业,给削好铅笔,写完了,替他们整理好书包。美国有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爱劳动与不爱劳动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犯罪率为1∶10,失业率为1∶15。对一个什么事都不会干的孩子,将来生存都有困难,我们还怎么希望他有出息?这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例如在幼儿园,还有很多小班的小朋友不能适应自己吃饭,这和孩子在家里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家长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关的。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家园互动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三)家长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切忌自己做的是一套,要求孩子的又是另一套,让孩子感觉无所适从、不知所云。例如,要培养孩子从小对阅读的兴趣,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跟孩子一起逛书店,陪孩子―起读书、看报,把书本上的一些内容读给孩子听。试想,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迷于纸牌、麻将,又该如何去要求孩子呢?因此,家长首先应该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四)不良社会现象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城市的幼儿物质生活都很丰富,同时,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家长普遍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早就让幼儿接受好的教育,不输给别人,培养各方面的才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孩子之间合作氛围的弱化。另一方面,贫富阶级之间距离的拉大,幼儿过早的接触“提前消费”和“自我享受”思想,致使幼儿学会浪费食物、浪费社会资源,相互攀比,同伴有的他也必须要有,好的东西先给自己,从小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大和自卑的潜意识容易在幼儿心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笔者了解到在小学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个班里有很多的同学都玩电脑游戏,并且经常在班里进行讨论,没有接触过的小孩就会觉得是很多的挫折感,便要求父母满足其学玩游戏的需求。有关调查显示:城镇93%、农村75%的小学生身上随时有2-50元的现金;在中学生中,城镇100%、农村90%的随身带有现金,有的还有银行卡,其数额少则几元,多则数百元。与此同时,浪费现象同样惊人:有的小孩花上几百元去办生日宴,有的每逢同学聚会、过生日都要送鲜花、送礼物等。另外,当今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广州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老爷爷上车后,司机播放了三次“请给予有需要的人让座”的提示,都没有人让座。生活即教育,我们迫切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而这需要多方努力。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一)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注重个人衣物的清洁,勤洗手洗澡,注意预防疾病等)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有益于孩子懂得自立建立自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他自己能做的事(穿衣服、整理自己的衣物,帮忙倒垃圾等),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同时,家长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三)有益于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懂得关心、尊敬、爱护、帮助他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如:到他人家做客主动叫人,对于他人给予关心会说“谢谢!”,不随意拿别人的物品。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

(四)有益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的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

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

(一)优化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只有学会了交往才能更好的生存。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是“4对1”的比例,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因此,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我们经常以集体、小组的教育形式,帮助孩子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走进幼儿园的那一步开始,就进入了我们常规教育中,在每一环节的教育,我们怎样更好的使幼儿自觉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总结以下几点要素:

1.教育形式接近于生活游戏。

幼儿年龄较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让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如:在生日会上,通过对同伴的祝福、关心,分享快乐的心情等活动,使幼儿懂得要关心他人,增进同伴之间的感情。又如:在角色游戏“做客”中进行角色表演,让幼儿懂得如何接待客人,知道到别人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统一一日生活目标,利于全园的常规教育。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发现老师接班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幼儿的常规培养。因为,每个老师的教育目标不一致,导致各班的常规教育展现“孔雀开屏――各有千秋”的现象,新老师接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花费一段时间与精力纠正幼儿的常规。为了减少老师接班的顾虑,我园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制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常规要求,让老师有目标的进行教育,使全园的常规教育统一化。

3.持久性的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然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持久性的、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幼儿来说,持久性的教育是尤其重要。我们常会发现有的班级一段时间在进餐方面的常规会比较好,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退步,又如:上下楼梯时有许多幼儿常常忘了要遵循“右上左下”的规则,往往会在人多情况下,发生拥挤的情况。这就是老师的疲劳效果产生的结果,稍一放松,幼儿就会逐渐忘记要求,从中途返回起点,老师的教育将从新开始。因此,教师就要通过持久性的强化教育,利用各种事例或请值日生代为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使幼儿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的好习惯。

4.榜样巩固教育成果。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要靠说,更需要靠周围人和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以及及时的表扬赞许。如:在排队拿杯喝水时,幼儿和教师一起排队等待,让幼儿感到:我们一定要“排队”,老师也是这样做的!有个别幼儿进步了,教师及时的表扬会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5.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环境(墙壁、走廊、楼梯)是幼儿的好朋友,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常喜欢看看这里,摸摸那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他们的观察力往往集中于他们周围的环境。我们在每个角落贴上一些图文并茂提示小标语,提醒幼儿注意的内容,让环境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家园合作,让家长与教师一起培养幼儿良好的在园行为常规

1.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及时与幼儿园沟通,家园同步教育。

成人对孩子采取一致性的教育和坚持一贯性的教育是使孩子巩固地掌握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 。它要求家长和老师、家庭其他成员(祖父母、保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要求一致。如果家长与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会形成孩子在园在家两个样。因此,家园及时沟通,家长与老师密切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2.坚持正面教育,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知识经验贫乏,分辨是非、理解问题、对事物具体形象的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应正面引导,讲清道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以鼓励为主调动孩子的上进心,不能用语言讽刺、挖苦孩子,这样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它主要要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持续不断地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保障。

第三篇: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每个人都知道,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第一步,所以,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是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抓得越早越好。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一生。”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的,教育必需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养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这样做不仅会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身能力。

(一)好习惯的养成从简单到复杂,可循序渐进:好习惯的养成应从最容易的事开始,从一点一滴进行,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这样,幼儿就会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从而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应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例如:刚开学一周,每天早上做早操,小朋友们听到广播的音乐,就一窝蜂的往操场跑,跑出去后不知道站在哪个区域,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到处乱跑,经过慢慢地排队,整队,操练这一系列的流程,现在每次早操,小朋友们都会安安静静的排好队,井然有序的出**,事实证明,对幼儿好习惯的培养,只要遵循原则,遵照规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不同年龄的幼儿,也能培养成良好习惯的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接受能力也不同,在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方面,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接受能力,要有不同的要求,也是能做到的。如:小班应以生活习惯和语言为主,因为幼儿刚进入学校,年龄还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弱,应注重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在幼儿情绪稳定之后,再对他们进行礼貌教育。教育幼儿从小尊敬老师,懂得谦让,会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例如:老师早上好!等。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还小,分不清是与非,如针对小班幼儿不肯上幼儿园的情况,我们把儿歌《我上幼儿园》作为小朋友谈话的内容,通过短小,有趣的儿歌来教育幼儿。针对一些不喜欢吃饭,浪费粮食的幼儿,我们结合古诗《悯农》来暗示幼儿改正不良习惯。而在中班应以独立习惯为主。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常反映出幼儿独立性方面的问题。如:自己能做的事却依赖父母,明明自己会穿衣、吃饭、却偏偏不自己做;不会管理自己的.东西,如不能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具,自己的东西不能放到一定的地方等,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沟通,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在大班以学习和社会交往为主,人际交往障碍是幼儿时期常面临的一种困难,一些幼儿不能与伙伴友好和睦地相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掌握基本社会交往的规则与方法。如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对别人发脾气,对同伴缺乏宽容,接纳的态度,回家或在班里公开表示不喜欢某个同伴,对有困难的同伴采取嘲笑的态度等。有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不敢在小朋友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对自己不愿意的事说“不”等,更害怕与老师交往。如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身体不舒服或遇到困难不敢找老师帮助,不敢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等,诸如此类问题,就要学会交往。同时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学习环境,要搞好幼小衔接,应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同的年龄,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引导幼儿,好习惯是能养成的:坏习惯易养成,好习惯难保持。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都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常常会发生这些事情:有的幼儿很任性,稍有不如意就趴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不肯起来,有的幼儿特别霸道,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别人同不同意,也要要到手等等。对于这些不良行为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任凭它发展下去,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判断能力还是比较弱,不知道该怎么去分辨,怎么去做,就是往往弄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才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保持得现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当中应多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相对应的活动,他们的判断能力还是比较弱,不知道该怎么去分辨,怎么去做,就是往往弄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才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保持得现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当中应多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相对应的活动来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他们懂得的道理很多,但在很多时候不能够正确付诸为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老师在幼儿生活,活动时多多留意,还要每时每刻提醒和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从而使这些好习惯真正的转化为自己的优良品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和不断的鼓励: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不断鼓励的。幼儿的注意力不能维持很久,很容易分散掉,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要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以此来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需提供相应的条件,有助于孩子们较快地形成习惯。如大班老师在门前黑板上通知家长让幼儿明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带毛巾,教师事先告诉家长让孩子“传话”给他们,让家长休息观察孩子是否能告诉家长带毛巾的事,如果孩子忘了,家长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老师今天有没有让你告诉我一些事情助于孩子们较快地形成习惯。如大班老师在门前黑板上通知家长让幼儿明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带毛巾,教师事先告诉家长让孩子“传话”给他们,让家长休息观察孩子是否能告诉家长带毛巾的事,如果孩子忘了,家长可以委婉地提醒他:“老师今天有没有让你告诉我一些事情?还记得是什么事吗?当孩子能够说出老师要他告诉家长的话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幼儿就会感到很自豪,随之,也充满了自信心,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信心百倍,不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了,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意义了。

(五)老师是良好行为的榜样: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的行为尤为重要,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模仿,学习。孩子身上的很多习惯都是直接从大人那里模仿而来的,如果老师的言行规范,严于律己,这样就可以以行为榜样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反之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教师不小心碰到了小朋友,老师应主动向幼儿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来园时,老师应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微笑说小朋友早!小朋友好等等,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看起来这些过程微不足道,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一次,我正在搬凳子,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小朋友,我没当作一回事,谁知那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你搬凳子碰到我了,没有跟我说对不起,这样对吗?”我心马上一惊,赶紧走到他的身边,摸着头对他说:“对不起,老师不小心碰到你了,下次一定注意,你能原谅老师吗?他听了我的解释,笑着对我说:“没关系,然后就高兴地找自己的位置去了。通过这件事情,让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要求孩子去做到的,老师自己应该先做到。这种教育比天天提醒,督促更有效果。要求幼儿要有正确的坐姿,有秩序的排队,不讲脏话,老师也要做到,这样就会给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老师的身教比言语更为重要,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他能超过老师的千叮万嘱。 幼儿是天真无邪的,将来要面临的世界是充满机遇而且富有挑战性的世界,因此,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责任的人。播下好的行为,收获好的习惯,播下好的习惯,收获一辈子。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不了忽略的而且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幼儿园,家庭甚至社会都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推荐专题: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