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自查报告 > 详情页

个人自查报告(大全)

2022-03-23 12:32:4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人自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个人自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个人自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地区教委的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现将我校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建设。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全面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出了“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全校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虽人只有一位专人体育老师,可我们从领导开始,动员全体老师,在制定学期计划时,都把体育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并有明确的内容和要求,还在教师会议上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体育工作改革的认识。我校还成立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助理具体负责工作,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规范体育工作。

2、齐抓共管,健章立制。

为了使体育教育开展的扎实有效,我们一来这几年校内施工阶段,二来本来就是山沟里的一所乡村小学,条件不是很好,即没有体育器材室更没有体操房,但是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常规体育管理制度,还制定出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管理制度,如《学生健康和体质评价与班主任岗位制度》,《广播操、眼保健操评比制度》。将体育、卫生教师、班主任统一纳入体育专项考评管理中,统一评比成绩,统一实施评定考核。

二、增加投入,创造条件,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

一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在原有160米土质操场的基础上扩修了土质跑道,今年在上级的重视下配置2副新篮球架。羽毛球,乒乓球台4张……,学校另外还有单杠、爬杆等,体育基础设施较好,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体育环境。

三、深化改革,阳光体育,营造快乐的体育氛围。

体育改革创新的唯一宗旨,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就是要营造寓教于乐,趣味健身,陶冶情操的教学氛围。

1、体育器械让学生快乐起来。

我们把现有的固定体育器械进行定期改造和维修,充分利用上这些体育器材所能发挥的作用。强调每个学生人手一件随身携带的小体育活动器材,有橡皮筋、跳绳、毽子、乒乓球、沙包等,使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健身,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还不断添置一些体育器材,每学期都有所投资,还落实体育器材管理员一名并做好记录。

2、课堂教学让学生身心愉悦。

学校严格执行地区教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课表上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并严格要求专课专用,不许占课,教导处随机抽查。

每星期三节体育课是快乐体育的主渠道。以转变观念,实施“快乐教育”为突破口,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效性。体育专任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以加强教材建设为着眼点,使学生全面掌握新课程所规定的各项健康常识及体育技能,以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为基本途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两活动是这学期体育改革的大举措,我校在班级数不多,体育老师师资不足的前提下,安排了一节由体育老师集体安排,班主任老师负责管理的全校性大活动课,内容主要有学新的锅庄舞形式的课间操,队列训练等。还有一节体育活动课大多由其他老师执教,活动内容、活动器材由体育组安排提供。体育组设计一系列活动内容,制成表格,并设计一个大转盘,只要学生转动大转盘,指针转向什么内容,该班级就开展此项活动。此举措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减少了非体育老师上活动课的后顾之忧。还有在开学初教导处安排一名体育教师上了一节体育活动示范课,让非体育老师对活动课有更多地认识。

3、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喜闻乐见。

(1)创设宽松、和谐的兴趣活动氛围。我校组建篮球、乒乓、短绳等体育兴趣活动小组,主要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宗旨,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都能参加。

(2)随时随地开展小型竞赛活动。5月份学校开展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体育月活动,活动器材以自制为主,每周六下午体育大联赛,项目有短跑,花样跳橡筋、跳绳、接力(利用废旧物自制高跷)。每年学校还召开一次运动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让家长关心孩子的体质,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通过以上体育竞赛,使学生不断增强体质,不断产生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年来我校(包括各教学点)注重体育常规工作方面的管理并做到有效落实,体育工作得到有效发展,但在体育特色方面逊色些,所以学校努力寻求一条体育特色之路,找到适合学校实际,适合不同年龄层学生乐于参与的体育项目。并能根据特色制定出抓普及――出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规划。

同时学校在体育硬件添置方面还存在资金紧张的困扰,体育师资配备方面也不足,有待今后不断补充与完善。

第二篇:个人自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查摆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改进政府监管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市民政局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权三大目标,全面加强法治民政建设,扎实推进民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依法规范民政行政执法行为,有力地推动了民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现将我局行政执法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强化法治建设组织保障

局党组高度重视机关法治建设,始终将其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机关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任务和职责,制定年度机关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坚持与民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落实机关法治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及局属单位负责人分工落实,切实做到机关法治建设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良好局面。认真执行机关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局长办公会、法制工作例会与不定期召开专项协调会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我局机关法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健全机关法治建设工作机构,设在局人事和法规科,具体承担本级普法宣传、教育培训、执法监督等工作,法制工作经费纳入财务预算。

(二)推进依法决策,提高法治建设民主水平

我局始终坚持法治建设四项工作制度(即:《XX市民政局依法行政报告制度》、《XX市民政局依法行政决策制度》、《XX市民政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XX市民政局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了XX市民政局重要事项议事制度和党组议事规则,健全了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在重点项目建设、大额资金分配使用、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研究决定,按照程序办事,确保各项决策科学、民主、公平、公正。二是坚持决策的民主程序。在实施行政决策过程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或者与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决策,都要广泛征询管理相对人以及专家学者意见,召开分析论证会,并履行法律审查程序,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如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地名命名更名、社会团体登记、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方案等)。三是加强对决策效果的跟踪检验评估,积极配合市政府法制办提出相关规范性文件审改意见,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决策行为权责统一、责任落实。今年以来,由于我局认真执行行政决策程序,没有发生违规违法决策行为。

(三)严格规范执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做好民非单位(社团)、优抚安置、城乡低保、基层政权、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落实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两集中、两到位”制度,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区划地名许可等审批服务事项进市政务中心综合窗口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深入开展以提素质、树形象、促发展为目标的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局系统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开展“首问办结制”审批工作实施情况评估检查,严格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注重抓好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和任务分解工作,做到责任到人。按照市政府法制办要求,对通过民政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的人员,统一办理了行政执法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不良执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具体实施标准。在各类社会组织注册登记中,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社会组织相关法规,严把“五关”:名称关、人员关、场所关、章程关、资金关。严格规范登记审批程序。第二,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加大对违法组织监察力度。我局根据社会组织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分类管理,构建社会组织执法联动协调机制,不断与业务主管(指导)单位和宗教、公安、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强化了部门协同监管,形成管理合力。不断加大社会组织执法查处力度,与社会组织年检、评估、专项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执法查处力度,综合运用教育、整改、处罚等措施,提高执法质量,坚决纠正问题社会组织带病运行,对非法社会组织一经发现立即予以取缔。

(四)加强教育宣传,营造法治建设良好氛围

做好普法工作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在倡导文明执法的过程中,坚持把执法与普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普法,一方面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列学习,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法制和自我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对执法人员实施社会监督,从而有效杜绝“不懂法、不用法、滥用法”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积极组织法律知识测试活动和参加民政执法培训,提高机关干部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二是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根据各科室和全局工作重点,每月组织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民政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法定职责、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执法时限、执法形式等程序性要素,确保依法行政行为规范。三是广泛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在《铜陵日报》、广播电视台、《铜陵民政》和民政网站、铜陵普法网、民政大楼大厅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有关民政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公开民政业务的办事程序等。四是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健全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局办公室、人事和法制科牵头负责,各科室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出台了《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政务微博信息发布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制定了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将办事权限、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办事纪律、投诉渠道等向社会公开。五是紧紧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进行宣传。围绕中心工作,结合社区建设、居委会换届、社会组织管理、防灾减灾、退役安置、社会事务管理和民生工程政策,举办专题培训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标语等,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了民政依法行政工作,规范了管理服务。

(五)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

坚持以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为使命,注意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省厅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民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去年,提请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XX市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工作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XX市地名规划 (20xx-20x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工作的意见》等9个规范性文件,使我市地方性的民政规范性文件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同时,我局十分重视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实施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涉及民政工作近年来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效果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上报了市政府法制办。

(六)强化行政监督,稳妥处理基层矛盾争议

民政工作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民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民政工作面广,民政服务对象迫切需要政策咨询和公开、公正、科学的政策帮助,为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更好地落实民政民生,全方位地做好民政工作,我局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推进行政监督。一是全面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机制,通过民政局网站首页链接政府信息公开网,并公开民政政策法规、部门动态等各类事项。二是实行规范性文件制定前置审查和备案审查制度,保证制定的惠民政策公平、公正,具有可操作性;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避免形成不必要的误解。三是重视行政复议工作,把行政复议纳入办公室的职责。四是主动监督并自觉接受监督。在主动监督方面,围绕民政工作重点,我局每年都开展重点执法监察活动,对专项资金开展检查监督,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加强业务指导,开展对县区民政局的监督,全年未发生举报投诉案件。在自觉接受监督方面,充分利用民政局网站和“行风热线”、“民政微访谈”和 “民生访谈互动”等平台,不仅及时答复问题、解疑释惑,而且主动接受社会和民政服务对象的监督,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公布了各科室的电话,接受咨询和监督。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的依法监督,我们更加重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实施责任追究。通过加强监督工作,各级民政部门民政法规得到落实,社会管理得到加强,服务意识得到增强。按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建立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要求,制定了《市民政局行政复议暂行办法》,明确了民政部门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引导民政服务对象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行政争议,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同时,民管、救助、优抚、安置、勘界等工作可能引发行政复议或者行政争议的业务科室工作人员,专题组织学习《国务院信访条例》、《行政复议法》及《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信访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认真做好信访群众的政策解答和说服教育工作,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打算

回顾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同志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二是部分群众对民政政策法规认识还不高;三是民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依法行政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民政依法行政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坚持依法行政与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相结合,与建立和完善民政工作的运行机制相结合,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民政工作的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中去,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推进法制建设、构建“和谐民政”“幸福铜陵”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专题: 自检自查报告 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薄改项目自查报告 个人自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