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实习报告》。
了解或学习过社会工作专业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并不均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老师第一堂课就给我们讲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与过程。在我国,社会工作真正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甚至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被“沉寂”。三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程中,老师曾多次和我们强调说,沿海城市的社会工作发展的较快,而且专业性很强(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与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性还是有一定差距),有机会以后可以去这些地区去实习。虽然我没能去沿海地区实习,但是我在xx获得了一次宝贵的专业实习机会。我很感谢xxxx智障人士xx家园能给我这次真正接触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很感谢园长封老师的热情接待和督导晁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在家园中获得了专业的成长并且更加坚定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xx家园的服务对象是智障人士,以照顾无自理能力的重度智障人士和培训轻中度的智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为目标。xxxx家园是半封闭模式的训练中心,机构里有9名工作人员,他们对26名智障人士提供教育训练以及住宿看护服务。在实习过程中我每天和工作人员一起照顾这些智障孩子,大家生活在一起,有家的温馨。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渐渐的体会到他们的工作压力与艰辛,也让我发现了一些自身专业不成熟的问题,使我以后对社会工作更加有信心。
一.家园简介
xxxx智障人士xx家园创建于XX年,是一个年轻的ngo,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家园已经取得了让人可喜的成绩。家园主要是为低能若能人士提供服务。作为一个年轻的民办的非盈利机构,她没有像慧灵和拉拉手那样的名气,所以也就没有能获得像她们那样多的外界资助,这使得xxxx家园在发展过程中,比自上而下的ngo机构成长的更为艰辛。家园里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智障若能人士,并形成了托管,教育,培训等的综合服务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服务模式。xxxx智障人士xx家园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资助和注册备案的民间非营利性志愿服务机构,主要以下面几个服务为中心,对智障人士提供服务:
1.低能成人托管
为18岁以上中重度低能成人提供看护服务,设置模拟工作空间和家庭环境,辅导学习简单的生活自理和家居技能。若学生日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或丧失,机构则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
2.低能青年职业训练
为15-25岁的轻度低能青年提供劳动技能训练,授以生活技能及规范的操作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社会就业适应能力,并积极推荐就业。是他们以后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融入到正常人的生活当中。
3.学龄儿童教育
为4-12岁的轻中度低能、弱能儿童提供教育训练及住宿服务,选用适合于他们的教材经行学龄教育,并且更具孩子具体情况进行阶段学习。
4. 自闭症儿童康复
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语言和感知训练以及行为纠正等系列康复服务,根据学童的个别差异,专设个人训练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二.智障定义、分类及成因
做智障人士的专业社工就必须首先了解智障许多相关情况,在实习之前虽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是还对智障情况加强了了解。
一、实习目的
1、通过这次的实训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基础。
2、通过此次 实训使我更能明白到作为一个学生与作为一个在职人员的差别,体会到转换角色的过程。
3、通过此次实训使我明白作为一名社工的职业价值的维持度。
二、实习时间
20xx年9月―20xx年12月,到社区实地走访调查六次以上。
三、实习地点
同沙社区、东城科技园
四、实习单位
东莞市毅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五、实习的主要内容
1、访问社区工作者,讲述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工作技巧;
2、研究社区工作的现状及分析问题;
3、做社区需求分析、服务方案的设计。
六、实习过程与内容
在实训的过程中,有疑惑有收获,当然也会产生一些倦怠感。疑惑的是每次活动的主题是否符合工友们的需求;收获的是能够真正的去接触这个领域,融入这个集体,更深入的去了解工人这个团体,至少了解到工友们表面上的需求,也认识到作为一名社工,我们应该怎样去融入工友这个群体,与他们搭起一条桥梁;当然,在这其中我也产生过一些倦怠,认为目前我在机构所做的工作是无用的,毫无意义的。
在社区实训的上半期,我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外展活动,在下半期主要负责是做关于《工友之声》方面工作,下半期的工作还没有开展,现在还处于筹划阶段。
(一)外展工作
所谓外展也就是向外展开的意思,而我们的外展,也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工友们传达我们中心本周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及其内容,我们外展的形式是多个方式相结合的,例如包括发放活动宣传单张、固定地点摊位宣传、流动书摊宣传等方式。
对此,我有一个疑问,我们的宣传是在宣传我们的中心本身还是在宣传中心所开展的活动,或者是二者皆俱?因为如果只是想宣传我们中心,那么我们就不用太过计较工友们的需求是什么;而如果是宣传中心开展的活动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清楚工友们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所需来适当采取行动。这个疑惑是在中心刚开始开展活动而进行外展时,由于没有多少人报名参加活动的时候产生的。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是工友们并不相信我们,把我们当成搞传销的机构,而这也是很多新开的机构所要面临的挑战;第二个原因就是时间问题,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谁,活动肯定很难开展下去,只有跟工友“混熟”了,才能拉动工友积极的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活动开展的时间非常少,而工友们几乎每天都要上班与加班,我们的活动时间安排与工友们的时间安排有冲突。而我有时候在思考,我们能不能在他们短暂的休息时间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行为呢?(他们空闲的时间就在吃完午饭跟晚饭的时候了,又或者是在他们加完班的时候。)在这段时间,我们社工是否可以尝试着在那个时间段与工友们建立关系呢,从而进行一次次短暂交流,从中获取我们想得到的信息,也可以与工友们保留着一份紧密的联系。正如曾飞扬所说:他每天宁愿少做点事情,都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员工交流。我觉得这也适合我们机构的当前发展阶段的工作方法,因为交流的不仅是信息,而且还有精神;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沟通问题,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与人在进行沟通,但我们的沟通对象大多是我们所熟知的或者是同一群体的或者是思想在同一频道上的。而我们应该如何与工友们沟通,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我与他们并不熟识,很难进行交谈;第二,我感觉我很难去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在哪,他们已在社会中摸爬打滚好几年了,对社会制度已经很清楚了,而我仍然是伸手向父母要钱的阶段,所以我根据我们的思维维度存在异同,我总觉得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隔阂而我却不知之的。
外展活动不仅可以向外界传达我们中心的活动,还可以获取一些关于工友们的需求。例说到年末了,工厂的订货量增加,工友们的休息时间剪短了,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他们说年末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地方可以减压,他们建议我们可以开展多一点的有关释放压力的活动。还有在一次书摊外展活动中,有挺多工友都说现在都很少接触书本了,就算是看书,也是看那些杂志,例如知音啊、家庭之类的,因为这些书比较薄,很容易看完;他们说现在根本没时间去看书,也没精力去看书。听到这些信息,我开始思考,如果我们要开展一些关于《工友之声》的活动应该怎样进行,这样才能得到工友们的支持呢。
(二)工友之声的筹备
何为工友之声呢?所谓的工友之声也就是能代表工友们发出他们的声音,又或者提高某些合法渠道给工友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中心,我们的工友之声所预设的内容为图书借阅服务1000人次/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计150小时;读者志愿者利用订阅的报纸制作剪报(1次/月);6期工友读书会,吸引48人次参加,产生2人以上的“身边的故事”小组;组建《工友之声》小组,组员10名以上,出版两期《工友之声》杂志。图书借阅服务基本没问题,现在中心的图书只要交20元的押金,就可以自由借阅。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图书室的书大多数小说类的,篇幅比较长,很多工友并不想借回宿舍看。原因就如上述所说,工友们没时间看书,回到宿舍也没心思看。
中心现在除了与我们学校社协(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社会工作协会)建立长期的志愿者关系合作外,另一方面也正在积极的组建工友志愿者,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有益于我们工作的开展。
对于如何开展工友之声的一些活动,我觉得开展起来很难,但又有点模糊的想法:在开展读书会之前,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调查,调查工友们喜欢哪一类书,工友想看书的兴趣有多浓。然后,把一些对读书感兴趣的工友们组成一个小组,除了开展工友读书会外,组员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投稿到我们的杂志,又或者把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文字来演绎出来,投稿到我们的《工友之声》的杂志中,这不仅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向外界展示我们工友的一种方式,这也是让本地居民了解我们工友这个群体的途径。
在做剪报之前,我们也要了解清楚那些工友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毕竟只有喜欢看报纸的人,才会了解到报纸里哪些内容是比较吸引人的。剪报是每月制作一次,我想通过比赛的方式由工友们来选出最优秀的剪报,每季度一次比赛。
制作《工友之声》,并不是只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一个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觉得这个小组组员应该由2―3名学院学生、4―5名工友组成。学生主要负责策划工作,而工友们则主要负责联系其他工友,发动其他工友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
以上是属于我的一些模糊想法,可能实施起来有点不切实际,但我觉得通过小组讨论也不妨可以试着去实施。
七、访谈社工
(一)本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
东莞市毅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刘社工提起说,他觉得做关于工友方面的社区工作很难集合一群人来参与社区工作,因此,他觉得可以采取“一点带试”的方法去联接社区的工友们,也就是通过与每个工厂里的一两个工友建立良好的关系,邀请他们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就这样把他们串联起来,也就是等于把他们背后的工厂串联起来,然后等到社区要举办一个活动的时候,联系他们来参加,而又通过他们来带动其他工友。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提他们所厌恶的东西,应投其所好,也就是应该避免提及他们所避忌的东西,也就是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改善社区。另外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救世主一样,认为你来到这个社区你就应该去改变这个社区,我们应该要接纳它,你只有适应它们,才能真正的被允许融入这个社区,我们能做的就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善这个社区,还有发展这个社区。他还提到做社区工作的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当工友想要学习某种新的知识,我们也必须一起去学习,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学会。还有就是做社区工作这一类工作的,并不是说一种工作模式可以一直做到底的,毕竟人是会变的,社区也会跟着变化,工作模式为了适应也会在不停的发生改变。在一种模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换另一种工作模式,这样还会得到不同的情况。
以上所说的工作模式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滚雪球”方法,一个小球在雪地里会越滚越大,在社区也是这样的,通过一两个工友的积极参与活动,慢慢的带动其他工友尝试着去参与我们社区举办的某些活动。
(二)本社区工作的工作技巧
1、建立工友志愿队,通过成立一个志愿队,提供一个让工友了解我们中心的机会,使得我们中心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社区的认同。同时,也可以使得工友们能够从参与中心的志愿活动中得到另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2、尽量多的与工友们接触,每天至少要空出1―2个小时来与工友们沟通、交流,但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问题,尽量不提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在交流中,慢慢的引导他们说出内心深处的问题,挖掘他们的内心需要,现在我们知道的只是他们表面的需求,而他们或许也未必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年轻的工友对未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长久计划,只是得过且过的过日子,而处于青中年的工友们他们想要的就是赚钱养家,但它们之间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对社交缺乏安全感,不只是他们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几乎在整个中国都普遍存在的,当然如果是在“熟人社区”当然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
3、通过意识层面协助他们互助。这说起来好像挺难懂得,我也不是很理解,但我觉得社区工作者的意思是想从旁协助他们,使得他们的精神在某种层次上达到一致,然后他们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可以很快领会到组员的意思,并且是在潜意识中觉得某种行为就是应该这样做。
4、整合资源并非像我们在上理论课时讲的那么容易,比如向社区居委会申请场地、邀请社区的发廊来做义工等,并不是你过去跟他们说某日请某人到某地来参加义工活动,他们就一定会参加的。且不说他是否会相信你,是否把你认为是一个神经病,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沟通技巧上出了一些小瑕疵,你就有可能会得罪他们,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把你赶出门,更不用说做义工了。因此,做社工不仅有一颗爱心,有理论知识就行了,还必须要懂得说话,能够把你的想说的话说得有逻辑性。
5、社会工作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践社会工作者,另一种是理论社会工作者。实践社会工作者意味着从实践中走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之路。理论社会工作者就是在工作中遵循某一理论的专业社工。
(三)社区工作者如何宣泄压力
1、有一段时间是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宣泄的,而且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去跑,而是邀请一大批的工友一起去跑的,只不过是因为天气冷了才停止而已,他说跑步是围着山那条道跑的,不但空气清新,还可以喝那里的山泉水。
2、还有就是在篮球场上跟工友们一起打羽毛球,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运动中促进工友与社工间的关系。
八、实习总结
1、调整做外展工作的心态。在做外展的时候,即使你在无意中会看到那些被遗弃在地上的宣传单;即使在你很认真的跟他们解说我们的活动有多么多么好的时候,他们总会回你一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时候;即使我们在那里很卖命的说这是免费为工友所预设的活动的时候,他们总会怀疑我们这个搞传销;但我们只要把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我们是以真诚去对待他们,我们就会无愧于心了。
2、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感觉自从暑假实践结束后,我们就好像与中心那边脱离了,不了解它的最近的活动有哪些,它最近的变化有哪些,我们能做就是在固定的时间点到那里,然后准备做做外展,然后就回来了。而我们以前所设的那个Q群好像也不存在一般,已很久不能在上面找到我们的消息记录了。有很多实习生在中途的时候都不怎么想过去中心帮忙,我也曾有一段时间不是很想过去,因为那时感觉很无力,没什么动力,而且我们的工作好像停留在表面,总是匆匆的过去,匆匆的回来。不过现在,我们实习生准备分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这种方式不知道是否会一直进行下去。
3、在行动中反思。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反思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然后在这之中又重新发现新的问题,就这样不断的循环。这是我在社工那里学到的一点。不要纠结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是要在把我们的问题运行于行动中,在行动中再次寻找新问题,这也是第一序改变与第二序改变的区别,它们一个是不断地被困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是跳出这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以上就是我想要说的。但其实在实习的过程中还发生挺多小事情的,比如当你遇到一个男性工友搭话的时候那应该怎样去应对呢,而又或者当你遇到你暑假教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朋友的时候,在你以为她已忘了你,她突然叫你老师时,你那时的感受是多么的难以形容。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有时会产生无奈、有时会感到有种莫名无力感,有时会有快乐、有时可以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另外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当大家一起努力去完成工作的时候,就好像一家人一起为将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