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实习报告50字

2022-06-25 00:42:4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习报告5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实习报告50字》。

1、“为了中华之崛起”

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

在种种回答中,坐在后排的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未厌居

叶圣陶早期擅长描写“灰色卑琐”的人生,对黑暗社会采取“讽它一下”的态度。有人说他的作品有厌世思想,叶即反其道而行之,为书斋取名“未厌居”,散文集出版时题名《未厌居习作》,以表白自己的心迹。

3、髀肉复生

刘备一次赴刘表之宴,席间去厕所时,见大腿肌肉滚圆,感叹光阴如箭,功业未建,心中伤叹流泪。

4、曹操招贤

曹操强调用人唯才,而不问出身、资历和所谓的德行,甚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他都兼收并蓄,委以重任。

5、刘备起兵

《三国志》载,刘备是个“织席贩履”的穷汉,他的起兵,靠的是两个马贩子,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奴。两人见刘备有大志,“多与之金财”,刘备据财“用合徒从”。

6、曹操“捉刀”

三国时刘邵《人物志》:“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曹操使崔琰代己会见胡使,自作卫士,在交椅旁提刀警卫,使“捉刀”与“代笔”相对,为后人留下冒名顶替的典故。胡使别有慧眼,认为坐上的“曹公”美则美矣,“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7、童年李渔的问号

幼年念书,李渔在《孟子》中读到“虽褐宽博”一句时,老师解释说:“朱熹说,褐,即贫贱人穿的衣服,宽博,即又肥又长。”

李渔认为既然是穷人,就该把衣服做得短瘦一点,也好省些布料,为何却不呢?老师也解答不出来。

成年后,他游历到孟子说的塞外穿褐衣的地方,向居民请教,才知道之所以宽大为衣,是白天当衣,夜晚当被。李渔终于明白了幼时的疑问,也知道朱熹的解释是对的。

8、钱学森回国

1947年,年仅36岁的钱学森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的第六天,他和夫人钱英就计划返回祖国。1950年7月,钱学森正式通知美国政府决定回国,美国海军次长丹•金格尔说:“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到了1955年,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外交努力,钱学森才得以回国。

9、慈禧之叹

清末张之洞献给“老佛爷”慈禧一双碧玉耳环,青翠欲滴。慈禧先是爱不释手,继又长叹一声,将耳环收起。宫女问之,她说:如果数十年前我得到这双耳环,它一定能为我增色,现在年事已高,青春的翠绿恐怕只能反衬出我的衰老。

10、孔融争担兄过 东汉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相。孔融从小就与家中兄弟十分友爱,“融四岁,能让梨”可说是妇孺皆知。在他十六岁时又发生一件令世人赞叹不已的事情。

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个朋友叫张俭,为官清正,敢于仗义执言。他揭露皇帝的宠臣侯览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结果反遭侯览迫害。张俭被迫逃离京城,侯览倚仗权势,下令追捕。这一天,张俭逃到孔褒家中,想在好友处暂躲一躲。凑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知他是兄长的好友,又受了奸邪迫害,便把张俭留了下来。后来,官兵来抓张俭,在孔融的帮助下,张俭得以逃脱,但孔融、孔褒兄弟二人却被抓入狱。在衙门里,兄弟二人都争着把罪名揽在自己身上,弄得县官反倒不知如何判案。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帮助张俭逃脱的也是我,我哥哥不在家,一切罪责都由我承担。”而孔褒却说:“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因为我才来投奔我家的,这不关我弟弟的事。”两兄弟互不相让,明知认罪以后要受处罚,可是都争着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揽,县令只好向上司禀报。最后,为了讨好侯览,判了孔褒的罪。

11、谭嗣同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逃也不躲,反而准备劫狱救出光绪帝,由于看守太严,才未动手。

日本使馆派人和他联系,对他说“可以设法保护”,谭说:“大丈夫不作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

临刑时,他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2、书生杨锐

光绪帝预感到事情不妙,密召杨锐入宫,说明太后举动,要杨锐设法。杨锐惊惶失措,冒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是陛下家事,应当同你家里人商量。”正是“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13、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曾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司徒雷登在回国后不到四个月便中风病倒了。在与疾病搏斗十三年后于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九日逝世。临终前,他留下遗愿,希望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他创办的燕京大学。

14、司马光论德才

“贤就是德,才就是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之,谓之君子。德胜才,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自少至老,语未尝妄。”

15、皇太极收拢洪承畴

皇太极派范文程劝洪承畴投降。房上尘土偶然落下,沾在了洪的衣服上,洪即掸掉尘土。范文程回报皇太极:洪承畴肯定不会求死,连衣服尚那么珍惜,更何况性命?

皇太极亲自接见洪承畴,解下貂皮大衣为洪穿上:“先生是否觉得不那么冷了?”洪承畴瞠目许久,叹曰:“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于是叩头求降。

皇太极极喜,大为赏赐。将领们或有不满者,皇太极问:我们战斗为什么?将领答:入主中原。皇太极说:我们都是盲人,如行路,今得一向导,怎能不高兴! 范文程、洪承畴等为清人入关,尤其在制订统治方略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16、李斯与韩非 韩非是韩国人,但他的文章在韩国未被君主重视,传到秦国,秦王见而惊呼:我如得此人,和他交游,死而无憾。秦攻打韩国,韩王只得让韩非出使秦国,如此,韩非便来到了秦国。 李斯对秦王说:秦打韩,韩非不会同意,放之归韩,他又会为韩出谋,应杀了他。秦王答应了。李斯就送毒药给韩非,韩非知道李斯的为人,竟饮而亡。 就这样,同学李斯害死了同学韩非。

17、郭沫若救人

1962年,郭沫若游普陀山时拾到一首绝命诗,他马上派人找到了那位因三次高考落榜而决意“魂归普陀”的姑娘。郭老当即书赠了“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并耐心地开导她,使姑娘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她当即作诗感谢郭老:“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郭老的回春妙笔仍然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思想发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而起作用。

18、郭沫若的一字之师

一次,郭沫若在台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怒骂宋玉:“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听后,感到骂得不够份量,就到后台找“婵娟”商量。郭老说:“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份量会加重些?”旁边一个演员灵机一动说:“不如把„你是‟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郭老连声称好。后来,他还为此写了一篇《一字之师》的文章。

19、《草叶集》引来的爱 英国女子安妮读《草叶集》,爱上了52岁的惠特曼。一封封信寄往大西洋彼岸,又远涉重洋来美国,耽了八年。但诗人并不爱安妮,安妮只得重返英国,给诗人信中说:“我心中始终爱你,即使天老地荒也不会改变。”14年过去了,安妮在无望的等待中死去。 20、惠特曼收到的退稿信

作品:《草叶集》。退稿时间:1855年。退稿信:窃以为出版大作当属不甚明智之举。

21、普希金的数学

少年时,普希金就想成为一名诗人。一次,数学教员让他在黑板前演算代数题。他只胡乱地写了几条公式。“结果怎么样?爱克司等于什么?”“等于零。”普希金笑着回答。“您,普希金,在我这门课上一切结果都是零。您还是写诗去吧!”教员说着,把普希金撵出了教室。 为此,有的同学编了个顺口溜: 普希金在读什么? 请您赶快拿给我! 立即滚出教室去, 不能让他课堂坐!

22、《草叶集》问世前后

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只收了十二首诗,出版了一星期,书店里连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仅卖了11本。 但是,当时,有个惠特曼最尊敬的最有声望的人爱默生对惠特曼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之后,惠特曼又经数年努力,《草叶集》又增加一些有名的新诗,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声誉。 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士。”

23、文天祥在狱中

文天祥囚于“土室”,狭窄得仅能容人躺下,幽暗潮湿,四周又有炉灶、仓库、瘐死者的尸骸和腐鼠。“土室”里空气恶臭、闷热,令人窒息。然而,体质孱弱的文天祥居二年而无伤。文天祥自信地宣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矣。”他认为“浩然之气”就是“正气”,以一“正气”敌七“邪气”,充分体现了精神、意志力量的伟大。

这“正气”,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秉性。

24、文天祥成仁就义

文天祥21岁时就考中了状元。元朝军队大举进攻南宋后,文天祥变卖家财组织义军万人,去保卫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次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他坚持抗元,转战于南方数省,终因双方力量悬殊被元兵俘虏。文天祥被俘后,多次求死,未能如愿。在押往元朝大都(北京)路上,他绝食8天,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押解到北京后,他受到隆重的接待,但在敌人的利诱面前,他没有一丝的动摇。元丞相以礼相见,文天祥长揖不拜。宋降臣前来劝降,他忿怒唾面大骂。元人将他关在阴潮的土牢里,折磨了四年,也未能松懈他的一点斗志。他于狱中写了许多诗篇,在《正气歌》中历数各朝各代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仁人志士,以表达自己反抗元朝统治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他向劝降的元世祖忽必烈立而不跪,面对忽必烈许以元朝丞相一职的诱惑,他严肃回答:“天祥是大宋状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能活。”殉国前,他向象征祖国的南方跪拜后,神色安然地就义,时年47岁。文天祥就义后,人们在收敛遗体时,发现他衣带上的遗墨:“孔曰成仁,孟曰成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天祥临刑,当过市时,意气洋洋自若。观者如堵,天祥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向,再拜。死。(陈弘绪《文天祥传》)

25、孙子论反间计

《孙子兵法•用间篇》:“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26、孙中山临终语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临终时说:“……和平……奋斗……救中国……。”每年的3月

12日,成为我国的植树节。

27、孙中山论志

孙中山说:“我们到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民不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

(《孙中山选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

28、孙中山的家事遗嘱

1925年2月24日,病危时,孙中山留下一份《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主,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3月11日,他在上述口授的遗训上补签了名字,次日逝去。

29、汪精卫与孙中山

当时,汪精卫让孙中山留遗嘱。孙中山苏醒后说:“我看你们是很危险的。我如果是死了,敌人是一定要来软化你们的;你们如果不被敌人软化,那么我又有什么话可讲呢?”汪精卫等请求说:“吾们跟总理奋斗数十年,向未怕过危险,以后还怕什么危险?向未被敌人软化,以后还有什么敌人能软化吾们?不过总要总理先告诉吾们几句,令吾们有所遵守,吾们方知道怎样可以向前奋斗。”孙中山见汪等如此恳求,就说:“你们要我说什么话呢?”汪精卫就将准备的遗嘱读给孙中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孙中山听毕表示极满意:“好的,我很赞成……”时1925年2月24日。

3月11日,晨一时,孙中山由夫人扶腕,用钢笔在遗嘱上签了字。 30、中山陵的三座中山像 中山陵有三座中山塑像,一座是供奉于祭堂正中的石雕坐像,一座是墓室内的大理石卧像,一座是藏经楼前站立的铜像。

当时,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反对复古,坚持让孙中山雕像穿中山装,蒋介石、胡汉民、谭延恺主张穿长袍马褂。结果,两派争执不休,出现了两座不同服装的雕像。另一座铜像是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

31、孙中山的一生

孙中山从事革命40年,曾四次横渡太平洋,四次横渡印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四次到英国,七次到越南,八次到新加坡,十余次到日本,总行程约20万公里,可绕地球五圈。

32、杨度悼孙中山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33、孙中山对张之洞 孙中山留学归来,想见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纸条。张之洞不高兴,让门官交给孙中山一行字:“持三寸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对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立即命门官请进孙中山

34、赵胜求贤

赵平原君有次发现门客渐减,忙问其故:“我近来可怠慢了大家了?”有一门客说:“您的美人得罪了一瘸腿门客,而您又不理睬,您爱美女胜过门客,我们也要告辞了。”

原来,赵胜最得宠的一个美人一日见一瘸门客挑水,姿态不雅,不禁一笑。门客找到赵胜曰:“您的姬妾嘲笑了我,损害了我的尊严,请您重罚她。”但赵胜未当回事。

赵胜弄明白后,立刻杀了那名姬妾,门客也就慢慢回来

35、田光报主

燕太子丹找到处士田光,请田光出主意处理秦对燕的威胁,并介绍了樊於期藏在燕的情况。

田光说:您只知道我壮年时的声名,而今我老迈无用了。不过,我可以想法把您的事交付给荆卿。 丹说:我二人所谈的是国家机密,请不要泄露。

田光找到荆轲,讲完情况后,田光说:丹让我保守秘密,那是怀疑我了。我要自杀,丹就知我不会泄密了。说完就自刎了,并以此激励荆轲。

36、孙中山的名言

“要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

37、伟大的张衡

张衡是一位集天文、地震、机械、文学、绘画才能于一身的杰出人才。他制造的地动仪灵敏度极高,就是三级地震,也能测出。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制成机械钟、第一个正确解释月蚀成因的科学家。他三十岁那年,完成了不朽名作《二京赋》。他的《南都赋》《归田赋》《四愁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他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1956年,政府重修张衡墓,郭沫若题碑记:“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38、班超不愿“笔耕”

“笔耕”典故出自《后汉书》。班超年轻时即有抱负。有一年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召到洛阳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同去了。班超常给官府抄抄写写,取一点报酬,维持生计。日子一久,他感到厌烦苦闷。一天,他把笔摔在地上,说:“丈夫独不效傅介子(西汉出使西域的名人)立功绝域,安能久事笔耕乎!”于是从军,随大将窦固出征,大败匈奴,立了功劳。

39、中国文学上的三大祭文

吴兴、王文濡《续古文观止》中注评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这三篇散文,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祭妹文》又被誉为“古代祭文中的绝调”。 40、“红岩”烈士刘国志

刘国志(1921—1949),四川人,出身于富商家廷。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他,其五哥专程由香港赶回来加以营救,刘国志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

41、“红岩”烈士宋振中 宋振中(1941—1949),他八个月大时与母亲一起入狱,难友称他为“小萝卜头”。因为他行动较自由常机智地传递消息和传送东西。狱中不准入学,就由罗世文、黄显声将军先后教他识字读书。1949年9月6日,他与父母同时遇害,年仅8岁。

42、“红岩”烈士王朴

王朴(1921—1949),四川人,出身大地主家庭。他动员母亲金永华变卖了粮食1480石,筹集黄金2000两,支援川东地下斗争。他还创办学校、公司,作为党活动的据点及经费来源。

43、“红岩”烈士江竹筠 江竹筠(1920—1949),四川自贡人。丈夫彭咏梧牺牲后,她谢绝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去的地方”去继续战斗。难友称赞她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44、牺牲与自由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对白公馆看守所、渣滓洞中的志士开始屠杀。此时,离重庆解放只有三天。

45、鲁迅论写作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鲁迅

46、钱与智 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中国人的头脑里。

47、西方人评中国人吃喝

美国人说:在吃喝上,我们是第三世界,中国是第一世界。

法国人说:人头马、路易十三酒太贵了,我们喝不起,让中国人去喝吧。

48、森林与筷子

日本有65%的森林资源,中国只有13%。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从中国进口木材,又将筷子返销给中国。

49、意大利餐馆门口的中文

意大利一饭店专门用中文书写了四个字“请勿吐痰”,贴在电梯门口;菜单使用的是意大利语、英语、日文。 50、“三九胃泰”的命名

“三九胃泰”药业起步时贷款500万,到南方开荒办厂。8年后,总资产翻了22倍,达到44亿。它的总裁赵新鲜是东北人,为了表示不忘“九•一八”,他把药业命名为“三九”。

推荐专题: 实习报告模板 医院实习报告 应用数学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