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庐山实习报告(优秀范文三篇)

2022-04-30 14:38:0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庐山实习报告(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庐山实习报告(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庐山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

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

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

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

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

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三、河流袭夺

1、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第二篇:实习地点

江西省庐山

第三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正文:实习报告院系:专业:学号:姓名: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每个同学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因子及综合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掌握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地球人类的重要性,庐山实习报告。2、要求识别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作地质地貌剖面。3、了解庐山地区的鲜明山地气候特色和小气候特点,土壤、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发生过程,初步掌握土壤野外调查方法,识别地带性代表植物、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类植物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及植物群落的演替,学会采集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的相关标本。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认知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环境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反演。5、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物产资源,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专业的热情。二实习时间:2011年5月22日~2011年5月28日三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四实习内容1、了解庐山底层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观察褶皱、断层、掀斜等地质构造和河流地貌(峡谷的形成、河流袭夺、裂点等)、坡地重力地貌(崩塌、滑坡、夷平面等)、冰川地貌(冰斗、角峰、刃脊、冰川漂砾、U型谷)等地貌类型,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岩层倾向、走向和倾角的测量。2、观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山地棕壤的土壤剖面,掌握野外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3、观察柏松、常绿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山地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特征。4、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一)庐山地质地貌实习部分主要实习地点:地质博物馆、月照松林1、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构造地貌类型:地质地貌实习可谓是我们自然地理实习的重中之重,几乎天天都涉及到地质地貌部分。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包含褶皱和断层。由构造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西谷)。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调查发现褶皱构造主要地貌,比如说五老峰单面山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而其断层崖地貌是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4、第四纪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地质科学角度,第一个揭露了庐山真面目,首先发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在《冰期之庐山》上对其进行阐述。冰川遗迹:1)冰蚀地貌,如冰斗、大校场、王家坡冰川谷、羊背石、芦林冰窖等。2)冰碛地貌,如王家坡终碛垄、西谷中的“飞来石”(漂砾)等。此次实习,发现大量被刻划为刀刃状的山脊。这证明了庐山确实有过冰川活动。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二)气候水文实习部分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但“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庐山雨丰水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 我们到达庐山的时候,正好遇到降温天气。水汽大,出现大量上坡雾。而且庐山山上昼夜温差也比山下大。水文方面,庐山人工湖有芦林湖、如琴湖以及承接黄龙潭、乌龙潭储水的庐山水库,并建成了水力发电站,即电站大坝。庐山瀑布分布广泛,著名的有三叠泉、黄岩瀑布等。与瀑布相关的还有许多深潭,著名的有黄龙潭(河流溯源侵蚀,水由芦林湖流下,使河道两边崩塌)、乌龙潭(是山地河谷,纵剖面比降大,溯源侵蚀强烈,下切,但由于岩石的性质不同,所以纵剖面大面积受到侵蚀,但是岩层较坚硬的地方就会形成瀑布,成为裂点)、玉渊、青玉峡、碧龙潭等。此外,由流水侵蚀、塑造,山上山下沟谷发育,溪流众多,庐山实习报告。它们与瀑布、深潭、人工湖共同组成庐山水文网。(三)庐山土壤实习部分主要实习地点:黄龙寺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它同植被一样可直接反映自然景观的特点。同时,土壤的发生,发展和性质,形态特征又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这五种成土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对土壤的发生发展起作用,其中以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形成,特别是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本区因受东亚季风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特色;同时,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并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的特点。因此,就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类型而言,庐山属于湿润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土壤的发育和类型与其相适应。形成丘陵平原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的垂直带普。2、主要土壤类型(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2)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3、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山地由于海拔的增加,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产生相应地变化,致使土壤形成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土壤垂直地带性规律。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因此,庐山土壤的垂直带谱是建立在红壤,黄壤这一基带基础之上的。同时,庐山又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内,其土壤垂直地带谱,属湿润性质。庐山山势雄伟,但相对高度只有1400米左右。这些因素,对庐山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四)庐山植物实习部分主要实习点:植物园,海拔高度在900米―1050米左右1、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美丽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阔叶林可分为: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2、植被演替植被演替是指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不论是地带性类型的群落,或是发展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贯穿整个过程。不过,这种演替现象是渐变的,短时间内不能为人间直接观察到。庐山植被演替可分为两大形式:一种形式是,在人类的长期经济活动影响下,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山地植被的演替现象,是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的。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土壤产生垂直的变化,导致植被类型垂直分异。因此,它们的演替系列也有差别。五实习体会近一周的庐山实习对我们来说是很难忘的,我们通过这次庐山自然地理实习,重新认识、了解、掌握了对地形地貌的识别,分析;认识了土壤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及实际操作土壤剖面;增长了不少见识。在庐山踏寻历史的遗迹,参观了美庐;踏遍了庐山主要著名地点,登上了五老峰,穿越了牯岭街和月照松林;漫步在芦林湖畔;目睹了庐山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感受如琴湖的水脏不勘言;发现大量被刻划成刀刃状的山脊,证明了庐山确实有过冰川活动。六结束语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最后谢谢各位庐山实习的指导老师。XXXX年XX月XX日XXX

推荐专题: 实习报告模板 医院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庐山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