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2022-12-27 20:26: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一定要插图片

秦皇岛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章

一. 目的与任务 前言

一、实习时间:2011年5月24日——2011.年5月31日

二、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

三、实习路线: 5月25日大石河――柳江向斜――小傍水崖――离堆山――吴庄背斜5月26日砂锅店――潮水峪

5月29日山海关――老龙头

5月30日北戴河——老虎石海滨浴场

(一)实习目的学习主要的地质现象,进行实地测量、根据野外实际材料、图表,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二)实习任务

⒈掌握岩石、构造的描述以及采集地质标本规格等基本功

⒉观察认识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及相应地貌表现形式

⒊熟悉实习地区流水地貌、山地丘陵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发育过程和改造利用的途径

⒋观察认识地质类型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的各种地质现象

⒌参观不同旅游景点,理解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章地层

石炭系

a.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

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b.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二叠系

a.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b.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c.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第三章岩石

1、沉积岩

(1)砾岩

实习中,本溪组底部白云质砾岩。

(2)砂岩

按粒度分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实习中可以发现石炭系的石英砂岩为深灰色;长石杂砂岩主要分布在上石盒子组地层中。岩屑质长石砂岩分布在太原组、长石质岩灰岩主要分布在本溪组。长石质岩屑杂砂岩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山西组等地层中。

(3)粉砂岩

因形成环境不同,成分和颜色不同。粉砂岩在各时代地层中均有分布,比较发育。如本溪组的灰色钙质粉砂岩、黑色粉砂岩、太原组的深灰色粉砂岩、下石盒子组的灰色粉砂岩。

(4)粘土岩

本区可见泥岩和页岩两类。二叠系主要是黑色、灰色、深灰色的泥岩和页岩。

(5)鲕状灰岩

鲕状灰岩 颜色:青灰色 结构:生物碎屑结构.鲕粒大小:中粗粒 成分`:角闪

石,石、橄榄石构造:块状构造。

(6)泥灰

泥晶结构,呈土黄色,常见于寒武系及奥陶系。

2、岩浆岩

(1)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呈岩墙、岩床、岩脉分布在潮水峪等地,于前中生代沉积岩或变质岩中。

(2)辉绿岩

呈灰黑色、灰绿色或黑灰色,为斑状结构或无斑状细晶-微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辉绿结构至隐晶结构,个别具球状结构,气孔构造。

(3)辉绿玢岩

见与亮甲山、潮水峪等地。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在亮甲山上辉绿玢岩岩墙中见有围岩捕掳体。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依据充填断裂的性质、归属为海西-印支期构造岩浆岩旋回,即与本区早期东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

(4)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呈岩株、岩枝、岩脉3产出,如分布在东部落南的老炼炉岩岩株。潮水峪闪长玢岩

潮水峪有三条闪长玢岩岩脉,沿走向NW290读。闪长玢岩呈灰白色、风化面灰黄色,斑状结构、角闪石斑晶少于斜长石。镜下坚定斜长石为中长石,基质为辉绿结构。该期闪长玢岩岩脉侵入与本区北西向构造有成因关系。

(5)花岗斑岩

本区花岗斑岩呈岩墙、岩株产出。镜下坚定长石为微晶斜长石,石英被熔蚀,基质为显微隐晶质,块状结构。本区花岗岩为响山岩体同源同期稍后侵入的,在沙锅店东山呈岩墙填充在西北向断裂带中,属燕山运动第三期产物。

第四章构造

柳江盆地主要构造线为北北东走向。在构造形态上,柳江盆地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地层组成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的甚至是局部倒转的向斜构造,北起城子峪,南至上平山,其南北长20km;东起张岩子、黄土营,西达花场峪,东西宽约10km。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及古生界地层环绕向斜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翼部。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向斜的基底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于向斜的北、东、南边缘。向斜的两翼极不对称,东翼地层产状平缓且稳定,约占柳江盆地面积的2/3,构造简单,近似于一个地层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在10°~20°之间,有好多断层,以正断层为主,但规模小;向斜的西翼地层产状陡立,倾向东,秋子峪倒转,倾角在70°以上。西缘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基接触,接触带上变质强烈,因受挤压,产生了一系列的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局部地层倒转,例如:老君顶。因此该向斜为轴面西倾的不对称向斜。主要的断层构造为:鸡冠山——汤河地堑,伍庄——傍水崖断裂带,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

第五章地貌

(一)流水地貌

柳江盆地中最主要的水系就是大石河。大石河受地质构造及自然环境控制,水系呈树枝状。主河道纵向为弯曲型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于河流截弯曲直,在傍水崖附近亦有“离堆山”的发育。

河流侧方侵蚀大石河形成宽谷,河谷中河漫滩发育。河漫滩一般宽100—200米,拔河0.5—1.0米,由于地壳抬升及河流下切作用,区内发育三级阶地:第一、二级为堆积阶地,第三级为侵蚀阶地。

河床及河漫滩冲击物为沙砾层,分选性差,二元结构不发育。砾石成分主要是花岗岩、鞍山岩、灰岩、砂岩及砾岩等。

(二)构造地貌

柳江盆地的构造地貌是由不同的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抗蚀力差异表现出来的。盆地内火山岩—安山岩,抗分化能力较强以及原生柱状节理发育,呈山坡陡峭的低山地貌。沉积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为低缓丘陵与低地。

在柳江盆地最明显的构造地貌就是不对称向斜。向斜东翼产状平缓,多呈单面山。西翼产状陡,其南部地层倒转,岩层倾角一般大于40°。

而在潮水峪,逆冲断层明显。鸡冠山两组相向断层组成的地堑,地貌表现为地堑谷。上平山背斜的地垒构造形成断块山地。

(三)岩溶、坡地重力地貌

柳江盆地火成岩由于物理分化强,岩石节理发育,在其坡角倒石堆普遍发育。在张岩子绥中花岗岩与上元古界景儿峪组不整合面附近亦有倒石堆发育。

岩溶地貌在柳江盆地内并不主要,但局部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东部落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灰岩分布区见少量“石芽”。大石河右岸下奥陶系灰岩分布地段亦有溶洞发育。

(四)海岸地貌

秦皇岛地区沿海一带为狭长的海积平原,宽度为0.5—5公里,发育着海蚀、海积地貌。

1、海蚀地貌

秦皇岛市区南山灯塔,北戴河海滨鸽子窝附近上述海蚀地貌发育。海蚀崖海拔高度8—20米。崖壁上海蚀穴清晰可见。海蚀崖下发育现代海蚀平台。

2、海积地貌

本区海湾地段广泛发育砂质海滩。在海滩发育地区普遍发育海岸垄岗状砂丘。有几条河流在海湾处入海,所挟带泥沙在河流及海动力相互作用下,在河口附近形成砂咀,砂咀内河口因壅水扩大而呈葫芦状。河口外围常有水下沙坝发育。

第六章地质发展史

一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

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一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

二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稍后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二、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晚期浅水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早奥陶世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以头足类有壳鹦鹉螺的兴起,三叶虫的出现衰落为特征,称雄一时的腕足类,笔石及介形类也开始发育起来,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地壳升降频繁,滨海沼泽中有大量植物繁衍,以厥类为主,海洋中则以珊瑚,腕足和双壳类动物最多;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堆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二.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大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历了一次自西而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龙山组至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向斜西翼倾角略陡,东翼倾角较缓。由于柳江向斜向北扬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蚀层位较低,东翼区石岭以北侵蚀至二叠系下石盒,普遍不见下石盒子顶界。向斜北西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在老君顶——小王山东西向隆起上,其侵蚀层位也较低,而沉降盆地保留层位较高。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持续的凹陷及气候转亚热带潮湿气候,盆地内部潮水加深,沼泽广布,大量的裸子植物繁盛起来,取代了古生代兴起的蕨类植物。北票组沉积以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并伴随有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侵入。

中晚侏罗世是华北地台极不平静的时期。蓝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孙家梁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蓝旗组之上,频繁的构造运动伴随而来的是阵发式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本区蓝旗组火山岩系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西翼区南北向走向断裂被新华夏系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迁就,利用,部分新生

断裂切割了北票组。

燕山运动第四期是以断块运动为主,鸡冠山地堑应是这次断块运动的实例。即本区晚东西向构造。

第七章结语

为期一周的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结束了,我的感想颇多。虽然实习基地的条件不比校园,但是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不仅克服了艰苦的环境,加深了对实习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班级同学的凝聚力。大家的互帮互助使我们这个集体更加融洽、更加团结。通过实习,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对我们伟大的地质工作者充满了深深地敬重之情。最后向庞老师、栾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天气炎热加上路途难走,两位带队老师一路带着我们,同时还要教授我们知识,实在是非常辛苦,感谢两位老师无私的教诲。

推荐专题: 实习报告模板 医院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