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 > 详情页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2022-06-19 22:18:1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天是小年,我们大学生假期服务信都分团第十一小组十分关切两合村的留守儿童过年情况,据两合村支书柳唐哲介绍,两合村的留守儿童有六七户约十二个孩子,这些留守儿童平时基本上都是跟自己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也有些是和自己的叔叔阿姨住在一起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他们都散居在家里,再加上家庭不是很富裕,所以根本就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智力开发等方面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应该一起高度重视。

在我们走访的儿童中,大部分的家庭经济都有困难,父母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外出打工挣钱,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不在孩子身边,造成家庭对于孩子管理不周,关心不够,教育不当等给留守儿童的感情和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勾通思想,倾听烦恼,鼓劲上进,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还有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的现有监护人文化程度很低,在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又很差,很多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孩子和教师缺乏必要的沟通。

但是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孩子都很懂事,整个走访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刘佳欣两姐弟,两姐弟虽然都有点害羞,但是都很有礼貌,虽然父母不在家,但是他们依然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也从不落下学习,满屋子的奖状说明他们很用功,在和他们的聊天中发现他们很能理解父母的苦衷。在翻阅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作文题目“等待来年春暖花开”写的是他们父母的,虽然文字平平,但是还是让我们很感动。

第二篇:大学生劳动周实践报告

对于此暑调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却对我触动很深。这是在学校书本上体验不到的锻炼。

通过第一天的谈论,我们确定了调查问卷的方向,身为秘书部的我也去查阅各种有用的文献,了解更多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信息。因为虽然身为大学生的自己,看着我们自己确定的调查问卷竟大脑一片空白,这着实感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必须先充实自己。

我们的暑调活动主要面向的是我们各个生活地区的路人,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本次社会活动调查需要我们各个队员进行街头采访,然后将数据提交总汇。

我个人在此次调查未开始前,一直以为自己的表达能力还不错,可是在开始后的线下采访中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采访中面红耳赤,谈吐不清,心跳加速等等,这是我自己没想到的,毕竟我个人还是比较外向的。但是通过本次活动一个星期下来,我慢慢地变得从容,在与陌生人进行交谈时也不慌张了。这是自身能力的一个提升。

对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觉这是让我更早的走向了社会,了解且适应社会,不断的采访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的交际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加深了我对社会的全方面的认识。

其次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还让我注意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我们小组每次开会都会提到团队合作是至关总要的,每个部门都应及时完成相关工作,以免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每个部门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都不能出现差错。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了本次的实践活动,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其总要性,我个人也会经常参加此类活动,因为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上,书本里所无法学到的,只有深刻体会社会才能深刻体会生活。只有亲身体验社会,接触社会,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用于实际,这才会让自己又成就感,社会实践活动弥补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差距,让理论成为可用之财,这才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意义。

同时本次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在生活中要摆平心态,乐观的面对这一切,以一颗乐观的心面对社会,生活中肯定是有不如意的,我个人在采访途中也出现过被采访者不配合,导致情况很是尴尬的时候,但是,不能因为怕尴尬就放弃,团队还等着自己上交的作品,不能给团队拖后腿。我需要将走过的路当场成功的经验,我们需要积极总结经验。所以,我采访的时候,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去做事,摆正心态,乐观面对社会里的人,用心体验时间经历。

以上是我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所得的体会,我也会在将来经常参加此类活动,因为社会实践能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不足,让自己不断变得完美且成熟。

第三篇:形式与政策

国民党败退台湾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电邀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在美国的支持下,抓紧时间调运兵力,把国民党军队部署到原日本占领地区,以积蓄力量,伺机发动全国内战。到1946年6月,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撕毁双方协定,命令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内战中,国民党军队在各战场节节败退。1949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被消灭过半,国民党统治面临彻底垮台的命运。

面对艰难的形势,蒋介石采纳历史地理学家出身的张其昀的建议,决定把台湾作为今后的退身之所。他认为退居台湾,退可守,进可攻;台湾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和海、空军力量,完全可以抗衡当时尚无海、空军的共产党,以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时,再反攻大陆。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但实际掌控权力。1949年春,以李宗仁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派出代表与共产党在北平进行最后的和平谈判。由于蒋介石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

1949年4月,共产党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以强大的攻势迅速解放了国民党统治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国民政府”各部门从成都逃往台湾;12月10日,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乘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往台湾。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准备解放台湾

随着国民党退居台湾,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就开始筹划渡过台湾海峡、彻底歼灭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进而解放全中国的计划。1949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金门、马祖以外的台湾外围的主要岛屿,并开始正式准备发起渡海攻台。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进入朝鲜,第七舰队驶向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面临来自东北和东南两方面的军事威胁。同时,美国还加强了对侵越法军的支持,向越南派出了军事顾问团,中国南部边疆的形势也骤然紧张。从当时中国的实力来看,要同时在三条战线与美国作战显然存在极大困难。

而且当时人民解放军尚未有具有战斗力的海军和空军,要想短时间内突破美国第七舰队的封锁,进而解放台湾并不现实,于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推迟渡海攻台。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

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军事上的彻底失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认为国民党在台湾存在的时间不长了。当时,随国民党从大陆迁往台湾的外国使节寥寥无几,蒋介石外交空前孤立。蒋介石主要依靠的美国,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49年4月,国民党政府迁到广州,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却出人意料地留在了南京,并没有随同南迁。司徒雷登在南京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试探性接触。当时双方都有进行接触的意愿:从共产党方面说,能与美国改善关系,无疑有利于加速国民党政权的消亡;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是当时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大国,争取美国对于扩展将来的外交空间,加强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美国看来,共产党统治全中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为了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同时也为了拉住中国,使其不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有必要试探一下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司徒雷登与中共代表黄华进行了接触和讨论,但美国提出的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续执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政策,承认国民党与美国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遭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拒绝。美国政府向中国共产党的试探未取得任何成果。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率代表团访问苏联。为了不使中国完全倒向苏联,美国政府又作出一些在台湾问题上保持“中立”的姿态。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称:“在1943年12月1日的《开罗宣言》中,美、英、中三国元首申明他们的目的是使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台湾,归还中国。过去四年来,美国和其他盟国也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进行掠夺的野心,也不准备以武装部队干预中国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准备采取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行为。”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美新闻俱乐部发表题为《中国的危机》的演讲,公开称国民党不是在战场上被打倒的,而是被中国人民抛弃了。更重要的是,艾奇逊在描述美国的西太平洋安全防线时,所指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到菲律宾,并未包括台湾在内。这一政策宣未的含义非常明确:美国无意保护台湾。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从其远东战略利益考虑,改变了对台政策。为了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台湾,美方以协防的名义,直接出兵台湾。

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当天,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名为《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明确提出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美国应立即给予蒋介石广泛的军事援助,并派出海、空军“保卫”台湾。麦克阿瑟还建议蒋介石派一个军到朝鲜参战。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与国务卿艾奇逊商量后,认为台湾派兵到朝鲜作战的建议不可取,这将引发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但以朝鲜战争为借口进兵台湾则有“必要”。6月27日,杜鲁门宣布,派遣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八艘舰只,包括六艘驱逐舰、两艘巡洋舰驶向台湾海峡,“以阻止共产党对台湾的进攻”。杜鲁门政府为了证明其出兵台湾的正当性,无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已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事实,无视美国政府参与签署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抛出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由联合国考虑”。“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出笼,表明了美国企图将台湾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的意图。

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后的半年多时间里,美国并未向台湾派出正式的外交官和外交机构;而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后,1950年7月28日,杜鲁门派蓝钦为驻台“公使衔”代办,海军少将贾那德为驻台武官。7月31日,麦克阿瑟率领美军代表团访问台湾,与蒋介石商定,国民党的一切武装力量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共同防守台湾。8月4日,美国空军第13航空队入驻台湾,建立“台湾前进指挥所”;美海军也在台北成立“联络部”,负责协调指挥台湾海军;美国政府还派出一个名叫“美国远东军驻台军事顾问团”的正式代表团长驻台湾,将国民党的军事指挥权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

1954年12月2日,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确认了美台之间的互助同盟关系。这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严重事件。条约规定,如果缔约一方遭到武装“攻击”,另一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的危险”,其阻止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的用心十分明显。同时,条约又规定国民党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征得美国政府的同意,实际上在于阻止国民党“反攻大陆”。这样,既阻止大陆解放台湾,又不准台湾进攻大陆,美国政府企图将两岸分裂的现状固定化、永久化,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此后,美国国会又于1955年1月通过所谓“台湾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于其认为必要时使用美国武装力量确保台湾与澎湖列岛免受武装攻击”。根据此一决议案,美国第七舰队及航空母舰“中途岛号”于1955年1月28日驶入台湾海峡。

对于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麦克阿瑟曾有过一段明白的说明: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驻扎10到20个航空大队,是不可多得的空军基地。同时,如果取得台湾作为潜水艇基地,不但可以对前方作战提供短程潜水艇支援,而且可以控制从南方菲律宾到日本、南朝鲜的海运,切断西太平洋所有海上通道。从更深层次看,美国政府控制台湾最大的意图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从而组成南朝鲜、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线的西太平洋防线,封锁、围堵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美帝国主义公然入侵中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950年6月28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这不仅是历史的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中国政府多次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义,揭露和声讨美国的侵略行为。9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同意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有关“美国侵略台湾案”的讨论。1950年11月28日到12月15日,中国政府派出以伍修权为代表、乔冠华为顾问的九人代表团,在纽约联合国论坛上以大量的事实和充分的证据,驳斥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控诉了美国的侵略行径。由于当时联合国为美国所控制,大会最终未能采纳中国政府的意见。

台湾问题的实质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如前所述,1949年10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取代国民党的“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按照全世界公认的有关政府继承的国际法准则,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原来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中国行使的包括对台湾省在内的全中国的主权。而国民党政权的少数残余势力退逃台湾,虽然还打着“中华民国政府”的旗号,但这个所谓的“中华民国”已经完全丧失其合法性。当时,中国人民已经将“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提上议事日程,并着手准备。因此,台湾问题从本质上讲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原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错误政策。它在中国人民积极准备解放台湾时,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机会,公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行动,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并通过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领土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的政策,造成了台湾当局在其庇护下,与大陆军对峙超过50年。台湾海峡地区局势因之长期紧张,台湾问题也由此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因此,台湾问题的产生,从本质上讲既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也与美国势力的介入有密切关系。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美国政府负有重大责任。

为了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探寻解决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途径,中国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即开始与美国对话。1955年8月至1970年2月,中美两国共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解冻的时机。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自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但遗憾的是,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该法以美国国内立法的形式,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权益。美国政府根据这个“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

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通过谈判,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声明:“它(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然而,多年来美国政府不但没有认真执行公报的规定,而且不断发生违反公报的行为。1992年9月,美国政府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型高性能战斗机;近几年,美国政府售台武器在数量、性能上都有大幅度的升级。美国政府这一系列举措,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新的障碍和阻力。

由上可见,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是有责任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朝野许多有识之士和友好人士,曾经为促使解决中美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上述三个联合公报的签署,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十分赞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美国确也有人至今仍不愿看到中国统一,他们不断制造种种借口,施加种种影响,阻挠台湾问题的解决。

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是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共同愿望的。中美两国都应珍视来之不易的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联合公报。只要双方都能恪守三个公报的原则,相互尊重,以大局为重,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中美关系就一定能不断获得改善和发展。

相关新闻: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之我见

—— 民族复兴召唤游子归来

于今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

陈水扁的荒唐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从“去中国化”的叫嚣,“一边一国”的怪诞,大选中拙劣的中枪表演,直到今日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炮制“第二共和宪法草案”草案,品味与智慧已被阿扁彻底消解,仁义与诚信也已与他彻底绝缘。没人能猜出陈水扁明天又会抛出什么谬论,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今日之陈水扁已经彻底丧失了让人评判的价值,我们要做的,只是坚守我们的原则和底线,至于他说什么,我们既可以理性的回击,也可以报之以轻蔑的一笑,但万万不必勃然大怒,万万不能让一个跳梁小丑搅乱了我们的思绪,模糊了我们的视线。 我们要关注的是中华民族的利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历经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种子不绝绵延,虽屡遭兵燹和内乱,外患也曾给我们带来屈辱和磨难,但汉唐盛世带给我们的自豪和尊严,始终萦绕在中国人的心间。如今,无论是大陆和台湾,发展成就都让人妒忌,让人艳羡,中国人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已不再遥远。

谁都无法否认,大陆和台湾,本是血脉相连。所谓的争端,都是历史造成,让人感慨,让人心酸。毕竟制度不同,且又阻隔多年,有一点分歧,也是十分自然,大家既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中国人的心愿是统一和团圆,中国人最大的利益还是统一和团圆。试想想,两岸齐心协力,优势互补,那将是何等繁荣的局面? 这种局面有些人当然不愿看见,有的人是过去的殖民者,今天仍然想从思想上奴役台湾;有的人还想把台湾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他们喜欢看骨肉相残,也希望中国继续贫穷、落后和动乱。他们可不愿中国成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所以不惜煽风点火,挑拔离间,甚至还要武力干涉,明枪暗箭。

外部的威胁和凶险必须要有清醒的预见,是敌是友必须要有准确的判断。是团结一心,把握机遇,成就历史功业,还是内讧萧墙,让亲者痛,仇者快,把民族大义背叛,让人民重蹈亡国灭种的深渊?选择权就在大陆和台湾。

大陆早有鲜明的观点,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只要符合两岸人民利益,什么都可以谈。建设和谐社会的蓝图中当然也包括台湾,统一在中华母亲的怀抱中,才是和谐应有的内涵。

只是台湾还有点踌躇不前,根源在一些政客为了一已私利,混水摸鱼,加紧捣乱,混淆视听,制造事端,妄图把台湾的历史割断,这实际上是把台湾的现实和未来推向危险,把中华民族的崛起进程打断。大陆怎会允许这种局面出现?《反分裂国家法》已经设定条件,一旦台湾突破底线,乒戎相见将是必然,虽情非得已,但民族大义当前,利剑出鞘是应有的决断。

和平不能靠武力缔造,保卫和平的也不能是强权,但战争与和平永远是相生相伴。和平的阴霾必要时要靠战争去驱散,在台独与分裂国家的势力面前,中国人并不会左顾右盼,谁坐视台独势力分裂国家而不作为,谁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武力解决两岸问题,我们并不愿看见。中国人向来不缺乏智慧和谋略,“和为贵”的思想更是流长源远,只要民族大义当先,台湾人民自会做出准确的判断,用自己的权利,驱除统一的羁绊,两岸前景将十分乐观。

民族复兴对两岸统一发出急切召唤,更何况,虽然我们没有面临直接的侵略,但外部环境中满是威胁和挑战,内耗和争端只会使中国人失去机遇,再遭劫难。只要我们结束对峙局面,携手并肩,什么艰险,什么困难,还不是视之等闲?

朝鲜半岛南北方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是双方朝和平统一迈出的重要一步。不管会晤成果如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半岛和整个东北亚的历史从此将掀开新的一页。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向支持朝鲜半岛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改善关系和实现自主和平统一。副总理钱其琛最近在东京表示,中国支持朝韩首脑会谈,并希望双方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据悉,台湾有些人提出用“两德、南北韩”模式来处理两岸关系和解决台湾问题。实际上,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无论在产生的原因,抑或性质方面完全不同於德国问题或朝鲜问题。因此,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照搬“两德、南北韩”模式解决台湾问题。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与海峡两岸暂时分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一)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一九四五年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被美、英、法、苏四个战胜国依据“鉴於德国失败和接管最高政府权力的声明”及其後的波茨坦协议,分区占领。後在美英法占领区和前苏联占领区分别相继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样地,一九四五年美国和前苏联就两国各自在朝鲜半岛的占领区达成协议,结束日本在朝鲜三十五年的殖民统治,後於一九四八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大韩民国在半岛南部成立。一九五○年韩战爆发,十六国组成的联合国部队支持韩国。一九五三年达成停战协议,但朝鲜仍然分裂为两个国家。显然,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完全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二)两者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不同。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为二战期间和战後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而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於日本必须将窃取於中国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从有关台湾的全部史实和法律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结束後,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事实上已归还中国。新中国诞生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了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界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而台湾当局已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实际上始终只是中国领土上的一个地方当局。

(三)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两个德国和韩国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并存。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中国领土和主权并未分割,仍然是一个中国,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这与前东、西德以及朝鲜与韩国都是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情况完全不同。

鉴此,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严正指出,台湾当局援引两德、两朝模式来处理两岸关系,其目的是抗拒统一,是根本不能得逞的。他说,台湾问题只能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解决。希望台湾当局认清形势,放弃分裂主张,尽快明确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推荐专题: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实践周实践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