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 > 详情页

音乐采风实践报告(范文3篇)

2023-01-09 09:37:4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采风实践报告(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采风实践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音乐艺术实践报告

从事音乐教学已有五个年头,对于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一直都在不停的尝试和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担任了7个班的音乐教学任务,小学教学工作琐碎和繁重,面对那么多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不敢怠慢。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学习她们驾驭课堂的技巧和上课的思路。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要上好一堂优秀而精彩的音乐课真的很不简单。首先,你要潜心钻研教材,梳理教案的设计脉络,设计新颖和富有童趣的导入语和过渡语,还要有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懂得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其次,在上完一堂课后,你要及时反思,反思这堂课的亮点和缺点。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一定是按照你的教学设计来完成的,往往有被你忽略的东西。有时候学生可以启发老师的思维,让你在课堂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下面就我在这五年的实践教学谈谈我的收获与体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育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领域。其中,表现领域当中的唱歌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课标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段(1-2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所以此阶段的歌唱教学总在歌唱习惯的培养,不强调歌唱技能的学习。此外,在唱歌教学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能按照节奏和曲调进行独唱与齐唱,且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中年级段(3-6年级)学生逐步理性,所要掌握的知识由感性到了理性。如呼吸方法、发声技巧、读谱等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等。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合唱教学,且要求学生在节奏和音调等方面有教准确的把握。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由于对新课标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忽略了这些要求,教学中便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同事的指导,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1、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我在上唱歌课时,以播放多媒体为主,让学生反复的聆听课件范唱,而自己却很少,甚至根本不进行范唱。诚然,多媒体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也能使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使音乐课变得更有活力与吸引力。但过

分依赖多媒体使我在无形中丢掉了基本功,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显著作用是不能抹杀的,但它却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行为。因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毕竟知识人为的机械操作,它无法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而教师面对面的表演、唱歌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直接感受演唱者的深情并茂,更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记得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叫《老师来一首》,讲述的是一位音乐老师上的一堂音乐欣赏课。按照常规的教学,欣赏课以听录音为主,正当老师准备放磁带让学生进行欣赏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他的希望:“老师,您来唱一首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人的希望变成了全班同学共同的愿望。毫无准备的这位老师一时怔住了,但她很快反应过来,打开歌喉痛痛快快的唱起了歌。伴随着她美妙的歌声,全班同学竟然十分动情了打起了拍子,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每一个学生都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课后这位老师感慨万千:一堂欣赏课竟然收到了如此好的效果,这是她上课之前不曾想到的。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她的表演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能感觉作品带给他们的感染力。一堂欣赏课尚且如此,那么一堂唱歌课呢?这个耐人思索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2、不能过分强调律动,而忽视对声音的要求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经常结合律动进行唱歌教学。但由于我没有处理好动与唱的关系,而使得学生在边唱边动的同

时,把唱的要求却丢掉了。其实,律动是为唱歌服务的,律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演唱。那么,如何处理好动与唱的关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得出了一些教学经验,首先在律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如在表演《火车开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律动中要起到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表演中,“领”这学生边唱边律动。在此过程中,老师用自己的律动“引导”、“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踏着音乐的节拍表演。其次启发学生适当律动,有些歌曲并不适合从头到尾,而应根据歌曲的结构有选择的律动。如《什么动物出来玩》这类歌曲,就比较适合在间奏处动,在动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自己去创新。如有对学生的表现有不理解的地方,应该让学生说一说,再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更好的表现。再次老师应通过律动,引导学生进行演唱。如:在教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用“吸跳步”来引导学生轻巧的演唱。在演唱《小青蛙找家》中的“呱”字时,老师也可以用提肩等动作来引导学生声音的高位置,表现快乐的情绪。

3、不能过分注重相关文化的拓展,只强调学会歌曲,没有真正的情感处理

在唱歌教学中,适当的进行相关文化的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但如果在唱歌教学中,唱歌内容与拓展内容处理不当的话,会适得其反。我在教授《我是草原小骑手》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介绍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和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等,歌曲教学却草草收场。在教完歌曲之后,也不对歌曲进行声音、情感上的处理。结果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歌曲演唱中学生并未从内心里流露出一种自豪的情感,从而使歌曲情感表现非常粗糙。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没有处理好唱歌教学中唱歌内容与拓展内容的主次关系,教学重点偏离,喧宾夺主。在指导跟踪课上,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发挥歌曲相关文化的服务作用,通过歌曲相关文化的拓展,为歌曲教学创设一个好的意境与氛围,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歌曲的欲望。老师应该用深情并茂的范唱,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反复演唱,感受、表现歌曲的情感,体会音乐的美。

在教授《我是草原小骑手》时,可以通过看幻灯片和师生谈话的方式对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可以用“下面我们一起到草原上曲看看吧”等话语,以及充满激情的范唱,导入歌曲的学习。在歌曲教授完成后,老师便开始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反复演唱。在演唱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语言或动作对学生进行歌唱声音及情感的指导。听了指导老师对我这堂课的剖之后析觉得要上好一堂精彩的音乐课真不简单。

第二篇:音乐艺术实践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型节奏器音色丰富、简便易学又易于寻找代用品,是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Z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小学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三)、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框架和方法。

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展出以下四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框架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去。

1、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

2、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

3、在歌曲中学会运用。

4、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

(四)、探索更多样更有效地教学模式和方法。

常规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那么教学效果肯定是枯燥无效的,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以下两点方法。

1、可利用客观存在的节奏,建立学生心理恒拍

节奏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脉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钟表、火车匀速行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节奏。教师可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就在孩子们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衡拍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建立参照物。

2、节奏朗诵促进节奏训练

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学走路。

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择孩子熟悉事物作为节奏朗诵最佳。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可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探索节奏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创造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使之都有所提高。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的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音乐和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的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生命本身就是节奏,它由连续不断的多重组合单位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作为由多种功能的综合和矛盾共存的个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谁体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统一,是潜意识的自觉和有意识的意志被同样控制着进行交替。

(二)、通过节奏运动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

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本能与天性。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

但是,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起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理论方面:从“重构”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设计特性和原则,研究节奏教学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寻求其对于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核心价值。例:初识节奏,可以让学生有节奏的喊名,如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主要运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李晓冬(xxx)、近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远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 );又如欧阳春(xxx)、欧阳雪茹(xxxx)王晓丽等,来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创造节奏的信心。

我们还可以采用节奏接龙游戏的方法,我唱前半句孩子们唱后半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节奏,还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享受。

(2)实践方面:力求积累和开发可应用于目前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但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但是长期的单一模仿只会产生扼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副作用,使学生产生盲从的惰性与依赖性。一开始,我在课堂上的创编活动中,最容易听到的是学生手足无措的声音“老师,应该怎么做呀?”“老师,我不会做……”“老师,你教教我呀……”有时候,这样的叫喊声甚至让创编活动无法进行,最后还是我在指挥学生操作。经过课后的反思与分析后我发现,低段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尤

其是低段的孩子,有些书本上提到的乐器,或者小动物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又如何让他们展开想象,或者去模仿动作或者声音呢?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原本性的音乐”。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听,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听到叮叮咚咚的旋律,七嘴八舌的猜了好几种乐器,猜是钢琴啦、三角铁啦、碰钟啦等等,还有学生叫不出乐器名字,用手拼命比画了一番……我都摇头说不是,孩子们急了,那是什么呀?我把视频打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街头艺人用双手在敲打一口倒扣的铁锅子,敲出了清脆好听的旋律。这口锅子一下子启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一个小男孩马上从课桌里摸出了自己的不锈钢饭盒,用勺子开心的敲了起来,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摸出了不少的“乐器”,调羹、不锈钢饭碗、保温水壶、铅笔盒、旺仔牛奶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锅碗瓢盆交响乐。我给了每个发现“新乐器”的孩子鼓励与赞扬,并引导他们敲击节奏,鼓励他们想象声音像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渐渐开阔起来。书本、桌子、笔、玻璃窗都渐渐成为他们创编各种音响(如刮风下雨)的“乐器”。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在音乐课堂里所进行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是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成为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游戏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小学二年级《可爱的动物》这一单元有一个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音乐知识,教材上有三只袋鼠摘果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每只袋鼠的口袋里分别可以装几个果子?这个内容就可以设计成多种节奏游戏,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袋鼠用脚蹦跳来练习节奏,也可以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苹果上的节奏来“摘”苹果,还可以让学生将摘到的苹果按规律排列起来组成节奏,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我在这里先将学生摘到的二分音符的苹果摆在第一行,四分音符摆在第二行,八分音符摆在第三行,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有对比地进行观察与练习后,学生立刻发现了一个二分音符敲1下的相同时间里,四分音符需要敲2下,八分音符则需要敲4下,从而了解一个二分音符 = 两个四分音符 = 四个八分音符,这三种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之后,我又让学生按这个时值关系来摆放苹果组成。

第三篇:服饰采风实习报告

主题:黔东南----民族服饰风情美

一 调研基本信息

调研时间: 2012年6月17日—2012年6月30日 调研地点: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调研目的: 熟悉少数民族服饰 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激发服装设计灵感 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 追踪观察 文献查阅 深度询问 资料来源: 1)询问当地人 2)实景拍摄 3)书籍文献 4)上网查询 5)咨询老师

二 调研背景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畲族、仫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以及亻革家、西家等待确认的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资源。我们将在这里,进行期待已久的实习采风。

三 主要调研结果及分析

1.启程(6月17日--学校至上海南火车站)

6月17号早晨6点50,平时这个时间,大家都是在梦乡里呢,结果却不然,每个人都期待得睡不着觉,全都提前在车旁等待,等待去往那个圣地,黔东南。那天早晨,天亮的特别晚,半夜看了很多次时间,焦急的期盼着六点五十的到来。

车上大家跟发狂一般,那种程度的“喧哗”,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十二点半左右,安全到达了上海南站。

2.路途(6月17日至18日晚--上海南至凯里)

下午三点半,期待的进入上海南至贵州凯里的火车,我们的旅途开始了!兴奋的我们放声高歌,沉浸在旅途的快乐之中。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都成了吃货和玩货,吃零食,拿着相机记录车内的疯狂与车外的美景,似乎,整个世界都在跟着我们享受这一刻。18日下午五点二十,我们到达了凯里,还没等车停下来,每个人都在车上抓拍着窗外的震撼美景。

3.首站南花苗寨至西江千户苗寨 --19日

早上天还没完全亮,我们便乘着车去往西江千户苗寨,中间经过南华苗寨,我们停下了脚步,什么都不要说,拿着相机,徒步享受它吧!

渡过南华桥,便是南花苗寨,它位于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地处美丽的巴拉河畔。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微风吹起,一边倚着苗家木楼观望青瓦旧屋,一边端杯苗家自酿的米酒细细品味,一份淡淡的悠闲,如美酒般让人微醉„.阔别南花苗寨,几个小时的蜿蜒山路后,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西江。它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所以,这儿是必去之地,带着相机一起享受天籁之地吧!走进的一瞬间,被震撼了„高山,流水,还有成百上千的房屋,被大山围绕着,毅然屹立于群山之中。神秘的村落吸引了我们,情不自禁地,我们沿着山路,朝山顶走去。以为会登山山顶,一直走着,渐渐地越来越难走,不一会,天也变

黑,望着那依然遥远的山顶,我们只能失望而归„半山腰往下看,嘴角露出了笑容,不枉此行,真的很美!

我们几个人听寨子里的老人说,寨子里地位最高的人是苗王。苗王的封号是世袭的,他的居所在全寨的最高处,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过,现在的苗王仅仅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存在。苗族人民好酒,要是灌你酒,不能用手碰杯子,就让她喂你,你要是酒量实在不好,让酒顺着嘴流下来都可以,不要退让。

苗族就是一个非常讲究服饰艺术的民族。对于苗族传统服饰的欣赏,你会越发的感觉到此民族传统工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价值。在我们见到的一件盛装礼服上,同时运用刺绣、挑花、蜡染、贴花等多种手法,从分显示了苗族地区传统服饰工艺的发达级苗族妇女技艺的高超。毫不夸张的说,传统苗族盛装几乎件件是盛装,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人们普遍认为银饰是光明与富贵的象征。佩戴各种银饰是苗族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年轻的女子,几乎没有不戴银饰的。她们全身披挂,诸如:银冠、银角、耳环、项圈、压领、铺满全身的银牌、银铃。

4.20日—从西江出发经过乌利苗寨,朗德上寨,前往镇远

20日早晨10点,终于醉醒的我们离开西江苗寨,去往下一站,镇远。大家都在吃着早点,望着窗外,突然看到了一处很急的流水,果然,这是其中一站,乌利苗寨。瀑布对面便是乌利苗寨,在这里短暂的停留了一个小时,我们继续前行。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一个新寨子,原来这儿就是朗德上寨,老师一打听,原来今天会有一个表演,机会难得,我们便在寨子里等待着它的到来。

不负众望,仪式开始了,在这个寨子的中心广场,一场名族特色表演开幕。

妇女们身穿绣衣条裙,头戴银角冠,男子们则长袍马褂,全村尽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芦签场。场上铜鼓高悬,青年乡民在这里为客人献上传统的苗族歌舞: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铜鼓舞……最后,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上场,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随着铜鼓点子款款绕场起舞,客人们也被邀入场内,使狂欢活动达到高潮。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告别朗德上寨,继续

踏上路途,七点到达目的地---古城镇远。

5.21日至23日—镇远三日游

三天里,我们去了高过河玩刺激漂流,去博物馆感受文化,去翻越雄伟绝壁石屏山,看赛龙舟,离开镇远时,真的有点不舍得,这是我去过的最美的地方!

6.24至26日 经过锦屏、黎平,前往龙图小学 去往岜沙

这三天的时候基本都是在车上度过的,锦屏黎平也只是住宿点,为的就是到达龙图小学,完成学校党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捐赠仪式。一路坎口,我们来到了这里,看着一二年级小学生都在拿着塑料瓶,一瓶一瓶的灌水往宿舍里送,我们不忍心,便自发的帮他们运起水来,原来这所学校由于地理位置,以及设施原因,用水一直是一个大难题,看到他们,原来我们真的很幸福。结束小学的捐赠,我们继续下一站,岜沙。

7.27、28日—最后的行程 榕江

本次步行最漫长的莫过于去三宝寨,早上七点集合,九点多到三宝寨,两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好吧,我承认夸张了,我们确实需要这种磨练,都太脆弱了。虽然嘴上很抱怨,其实心里很感谢陈老师的安排,他对我们很负责,很感动。在经过了近十天的跋涉中,最后一个寨子难免有点疲惫,大家都是在拍照留恋,结束最后一个寨子。

四、调研总结

学生时代最后一次采风真的结束了,为期十多天的时间里,我们了解到黔东南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来到黔东南,你会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

那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仍然记忆犹新,这次的贵州行,不仅让我看到了很多民族服饰,学到了很多刺绣图案,也让我对服装美有了更近一步认识,什么是服装,什么是服装美,我想不是就要像欧美时装那样,华丽便是美,也许,淳朴是美,清晰是美,质朴也是美,美无处不在,发现它,发现美。

采风实习报告(共3篇)

采风报告

艺术生实习报告

艺术专业实习报告(共14篇)

采风实训报告

推荐专题: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音乐采风实践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